高中生怎樣才能寫好議論文,女兒經常為此頭疼?

用戶4878538421511


寫好議論文技巧如下:

1、論點

文章開頭:開門見山擺出論點

鳳頭——文章的開頭:1到2行字,就可以。(文章的開頭——第一段)

2、論證

文章中間:要有論據來求證——比如引用名人名言或者是具體事例來證明這篇文章的論點是正確的。

豬肚——文章的中間:2-3段,就可以。(文章的中間——第二段至第四段)

3、論據

選材精當,詳略得當。

平時多積累素材:比如多看書、多寫議論文、多練筆等等。


建議:每天看到新鮮事,記錄下來,寫成一篇小議論文。

熟能生巧,量變引起質變,不在於文章長短,只要每天堅持練筆——寫日記,把你每天看到的現象或者是想到的觀點分析一下總結一下,按照寫議論文的結構去寫,就是一篇議論文。


寫文章開頭


構思


寫文章中間和結尾


情感勵志外星人


可以將你的問題分為兩部分來解決:

第一:語文素養和知識的積累

第二:議論文的基本寫作方法

首先,很高興可以為你解答困惑我,我將通過我個人已學的知識和經驗來回答您的問題。

第一:語文素養和知識的積累

對於文學類的學習來講,日常的學習和積累是非常重要的,而語文的學習更是需要長期的學習和積累。那麼對於高中生那麼繁忙的學習任務,要如何去積累和學習呢?

1:零散時間的利用

語文屬於文學,但同時也是屬於語言類學習,而對於語言類的學習,我個人一直認為在不能固定的抽出大量時間去學習的時候,我們是可以利用零碎的時間去學習,從而豐富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例如:每天睡覺前看一會文學類的書籍,或者是看幾篇古文。

2:針對性的選擇學習內容

學習是無止境的,我們需要學習的知識也是無止境的。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高中生當前學習是為了高考,因此我們可以先針對性的選擇一些對高考考試有幫助的知識進行學習,等到高考之後,有了大量的時間了再去擴大學習的範圍,學習瞭解更多的文學知識。

例如:針對性的去選擇一些是議論文的文章去閱讀,通過大量和多次的閱讀學習作者的寫作方式、寫作技巧以及是可以適當的模仿作者的風格,當然如果可以作者原有的特點上增加自己的特色是最好的。

第二:議論文的寫作方法

議論文,又叫說理文,是一種剖析事物,論述事理,發表意見,提出主張的文體。作者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辨是非等方法,來確定其觀點正確或錯誤,樹立或否定某種主張。議論文應該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語言精煉、論證合理、有嚴密的邏輯性。

對於議論文我的理解和認識,通俗的來講,就是先提出一個觀點,然後自己對此進行論證;或者是通過一件事情去發表自己對此的看法和觀點。

上方引用的是議論文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出來議論文的重點在於‘觀點’的明確提出,‘論據’的恰當和充分,其次就是語言上的精煉,還有千萬要注意我們前後要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不能出現矛盾的詞語。

接下來,我具體的講述一些我認為最重要的部分:議論文中的論證方式和方法

論證就是我們寫議論文的這個過程,也就是通過論據來證明我們觀點的這個過程。

一:論證的方式有兩種

1:立論

立論就是,我們提出的觀點是我們想要去證明、主張的觀點、看法,也就是我們我們需要證明我們所說的觀點是正確的。

2:駁論

於立論相反的就是駁論,駁論就是我們需要去反駁額觀點、見解,在這個方式中,我們需要先明確的找出對方觀點的錯誤,只有清楚的知道對方觀點的錯誤之處,我們才可以針對這個錯誤進行反駁,提出自己的觀點。

二:論證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例證法

例證法是我認為最常用的一種論證方法,通俗的來講就是用事實去論證、去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或者是證明對方的觀點是錯誤的。同時這也是最有說服力和最好用的一個論證方法。

2:引證法

引證法,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引用“他人”的言論、觀點、道理來對自己的觀點進行證明,但是在使用這個論證方法的時候,我們需要先詳細的瞭解這個“他人”的觀點產生的背景環境、以及人物的環境等,只有“他人”的言論、道理是完全符合我們當前這個觀點才可以使用的,否則不僅不能幫助我們去論證我們的觀點,反而會使得給對方一個反駁我們的機會。

注意一點哦:這裡的“他人”是名人或者是道理家,不能隨意的說出一個人的言語就用來論證自己的觀點,這個言語也是需要保證是具有準確性和說服性的。

3:喻證法

很顯然,喻證法就是通過使用“比喻”來對我們的觀點進行論證的方法,但不是任何的事物都可以比喻的哦,可以用來比喻的需要是我們比較熟悉的事物,同時也需要是很容易理解的比喻,其次就是兩者之間要有共同點的存在。

具體來講,就是用一種我們都理解又熟悉的事物去比喻一種我們難以理解又陌生的事物。

4:對比法

對比法和喻證法基本上可以算是完全相反的論證方法,喻證法是利用相同點去論證觀點,而對比法則是通過將兩種完全不同、甚至是有很大差異的事物進行比較來進行觀點論證的。最常見和直接的對比法:是與非,好於壞,黑於白等的對比。這些是可以很明顯的將突出我們將要論證的觀點。

5:因果論證法

“因果”,有因就有果,也就是利用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去論證的一種方法,大部分的時候我們我們在使用這個方法的時候,採用的從原因到結果的方式,但同時也是可以從結果到原因,或者是從一種結果到另外一種結果這樣的方法。

注意:從結果到另外一種結果的方法,是需要保證這是在事實的基礎上哦。

論證方法還有其他的幾種,但是我這裡就不一一的講述了,整體上其實都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

在論證方式和方法的學習中,我們可以先了解一下這些論證方式和方法的概念、意思,然後再去找一些文章學習一個具體的使用方法,進而再在自己的寫作中練習,強化自己對論證法的使用掌握能力。

結束語:

雖然說高中的學習時間很緊張,但是有的時候我們需要的只是每天的幾分鐘而已,例如,我們可以在課間的時候,想一個隨手可見的觀點或者是身邊發生的事情,然後在大腦裡想一下,如果讓自己去論證這個觀點我們要從哪些方面去分析、論證,又可以用哪些方法和方式。那如果讓自己去反駁呢?又可以用哪些方法,從哪些方面呢?

這個練習是不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的,但是是可以很好的鍛鍊我們的思考、論證等能力的。

我是專注於教育的@不語姑娘,以上是我個人針對您的問題給出的觀點和建議,希望可以對您有所幫助,也歡迎您的關注,若有不同的看法也歡迎在下方評論一起探討。


不語姑娘


1.首先語文最重要的是積累,“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平時多積累一些優秀的句子,名人名言,好詞佳句,將其積累到積累本上,平時可以多讀一讀,方便考試的時候可以引用,提升作文等次。容易成為加分項,作文的亮點。

2.積累的來源:1.同學之間可以相互借鑑,欣賞學習同學的閃光點。2.平時報紙上的具有指導性的句子可以積累到積累本上,學習別人耳的長處。3.資料或者手機新聞,新聞週刊。耳濡目染只有好處!

3.議論文最不能少的就是議論性語言,這時候往往需要有論據(道理論證)(舉例論證)來論證輔助自己的觀點。說一下論據:1.詩人詩句 2.實時性熱點實例3.經典實例(沒事關注一下社會熱點問題)

4.有了論據有了優美語言,作文最重要的就是結構。這裡介紹一種最為普遍的可以直接套用的。首先題目:題目一定要能夠直接體現出主題觀點的,可以有關鍵詞,一般使用陳述肯定句,不建議採用問號形式(不同地區不同學校可能不一樣大家適當學習引用)題目可以分為上下句,一定要對稱字數相等。作文結構一般分為三個論點(或並列,或遞進從小到大或者從大到小),例如:個人到社會到國家。國家到社會到個人。或者就是最簡單的並列式了。三個分論點儘量結構相同字數相同對稱。分論點要表明自己的觀點,簡單明確。

5.三個分論點後面是三個段落,作文的主要內容,第一句可以是總結性句子~然後寫論據~對論據展開敘述表明自己的觀點~最後總結。總結性語言可以用優美句子,名人名言,格言。基本大致結構只有剩最後一段,最後一段:一號召呼籲大家。二點題如果能結合一些名人名言,優秀詞句會更好,話語要簡潔。

若有不足請大家諒解補充謝謝。


廖福超老師


議論文在高中階段語文學科中較為重要,在高中學段之前就已接觸議論文。關於議論文,在一般的定義中,議論文是作者論述事理,發表見解,提出主張的一種文體。議論文重在“議論”,即“說理”,往往通過講道理、擺事實等方法,來支撐自己所主張的觀點,更好地說明自己所主張觀點是正確的、可行的。

作為一名高中生,寫好議論文,首先要有一個清晰的議論文行文結構,通常情況下,採用“總—分—總”的行文結構(在這裡主要是提供思路,行文結構還有很多種)。例如,“逆境有利於一個人成長”這個題目,正文中第一段可以直接表明“逆境有利於一個人的成長”;接下來可以把第二、三、四段作為支撐“逆境有利於一個人成長”的論據,這一部分,通常情況下使用舉例子的方法,一般挑選中外或古今對人類有傑出貢獻的人物,並且這些人物是在逆境中成長的;最後用第五段進行總結,收束全文,最後一段可以與第一段進行照應。

其次,作者在擬題目的時候,切勿三心二意,即鐵了心地堅持一種觀點,不要模稜兩可,這樣會讓讀者感覺到厭惡。題目作為議論文的論點,是議論文的核心,至關重要,因此,題目必須堅定一個立場。比如“順境中有利於一個人的成長還是逆境有利於一個人的成長”,對於這樣的話題,在擬題目時,要麼“順境有利於成長”,要麼“逆境有利於成長”。

再次,多閱讀文學作品,有很多道理能在這些文學作品中呈現,在閱讀的過程中,無形中吸收了很多有價值的行文養分,對高中生在寫作議論文的過程中有著很大的幫助。

最後,就是堅持原創,不要去抄襲。這點很重要,作為一名作者,原創是難能可貴的素養。



抹一指歲月


想要寫好議論文並不是一件難事,因為議論文是有標準的格式的。

議論文包括論點,論據和論證,有些學校裡應該都講過。怎樣寫好議論文,大概需要三個步驟的努力。

第一個就是收集論據,所謂的論據就是經典的案例。這些案例可以來自於歷史中的真人真事,也可以是生活當中你的所見所聞。收集論據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積累,一個是分類。即使你背下了大量的經典史實,而你不知道什麼時候用上它們,那也是白費的。所以你要仔細的去觀察你的生活,然後給每件事貼上標籤。這個跟刷今日頭條是一個道理,今日頭條的文章都是有標籤的,所以他才知道把什麼樣的文章推送給什麼樣的客戶。學生平時收集論據,就是要記得給這些論據貼上標籤,這樣考試的時候才用得上。

第二就是議論文的格式,議論文的格式基本上大同小異,可以看一些近幾年標準的議論文的範文。模仿範文的格式寫幾篇文章大概也就記住了。儘量不在格式上創新,議論文的創新主要是你觀點的創新,而不是格式上的創新。格式的目的並不是讓人感到新穎,而是讓人能夠清晰地看懂你的觀點。

最後就是臨場發揮,這個是可以訓練的。這個訓練並不需要你真正的去寫文章,你只要看到一個題目迅速的梳理出自己的觀點,並且在腦海中想好用哪些論據去論證即可。每天大概思考十個這樣的題目,你在考場上的思路就足夠清晰了。這樣的題目可以在歷年的考試卷上或者模擬捲上尋找。考完以後也可以看看範文跟你的想法有沒有出入。


小宇哥師兄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沒有教不好的孩子,我將用我自己的經驗知道來回答你的問題。

高中生怎樣才能寫好議論文?

作為一名高中語文老師,學生在高中三年,最主要學習的作文寫作就是議論文。而要想寫好議論文,我就以下兩大方面簡單講解一下:

第一、結構模板

學寫好議論文,首先學生要非常清楚議論文的三個模板:並列式結構;遞進式結構以及對比式結構。

並列式結構

首先要知道什麼是並列式?

並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內容沒有主次輕重之分。

其次在寫並列式議論文時,要知道並列式議論文的格式要求:

從這張圖中可以清晰看到並列式議論文的組要格式,但是要注意的是,並列式議論文每一個分論點都要有論據+分析論證:而且每一個分論點之間都是並列關係,沒有主次之分,都是為中心主題服務的。

遞進式結構

所謂遞進式結構,就總體結構來說和並列式結構差不多,唯一的不同就在分論點之間的關係上,並列式分論點之間是並列關係,而遞進式結構分論點之間的關係是遞進的,簡單來說,就是後一個分論點是建立在前一個分論點的基礎之上形成的,或者說由簡到繁,由一般到特殊,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的形式。

對比式結構

所謂對比式結構,就總體結構還是和並列式差不多,不同之處就在於分論點之間是對比關係,一般在寫議論文時都有三個分論點,這三個分論點之間有兩個是正面論點,一個是反面論點,正反之間形成對比關係,但是要注意不管是正面還是反面都是為中心主題服務的。

知道了,議論文的三個模板,可以說學生已經做到了寫議論文的第一步,有了一個清晰地思路,但是要寫一篇好的有色彩的文章還要在內容做文章,沒有好的內容,也是寫不好以論文的。下面我們來說一下議論文的內容。

第二:內容

不僅議論文要求內容,其實寫作文都要求內容,那麼平時該如何做呢?

多記

沒錯,就是記,平時多記一些優美的句子,段落,這樣腦袋裡有“貨”了,自然就可以寫出內容了;

多讀多感悟

是的,語文學習需要多讀,而寫好作業也需要多讀,多讀那些有用的,多感悟生活,用心去看,去感悟,這樣寫出來的內容才不會乏味,才會更能打動人;

多練

對,寫好作業必須要多練,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看著會,但自己寫起來就是不會,這就是缺乏訓練的原因,所以必須要多練才可以!

結束語

因此,要寫好議論文,學生要了解掌握議論文的三種基本模板,在平時寫作的時候去運用,再者就是要注意內容的充實,而要想把內容充實起來,就要多記多讀多練,這樣慢慢地孩子的議論文水平就會提高,寫作文是一個慢過程,需要我們持之以恆才能做到更好!

你認為呢?我是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


論文和議論文不一樣,高中就要讓孩子寫論文有點要求過高。我簡單幫你介紹下論文要怎麼寫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論文的開頭簡要詳實:熟話說得好,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論文的開頭主要展現出自己的成果,然後題目一定要吸引眼球。封面做的詳細:論文查重論文的封面要做的較詳細,參與者要寫清楚,論文的題目等信息要做好說明。

二、論文的題目和內容要一致:寫論文時要注意內容和題目要包車一貫性,要保障論文整體思想和技術含量。論文要做好基本的內容框架:不過是什麼論文,首先都要進行框架的設計,論文的內容較大,結構複雜,所以需要根據主次羅列出來,才不容易寫亂。

三、論文要結合國內基本情況:不過是哪類的論文都要根據國內的形式,要全面的論述,才會得到一些資深專家的認可。論文的研究方法導向要提前做好:論文是一個研究的課題用論文的形式表現出來,研究的方法就是研究技術闡述和工具,這點要在前期做好充分的準備。

四、論文實踐部分要作為重點內容:論文的價值的體現是其能不能在實際生活運用,這個部分寫的好就等於把整篇論文的核心寫好了,論文質量就會很高。強調一點,想提高自己論文質量提高就多和指導老師溝通



金戈戈先生


高中生怎樣才能寫好議論文?

看=(一個人抻出手)+(目,用眼觀察),表示舉手遮光,遠眺觀察。書(書)從聿從曰。我個人理解為日積月累的書寫形成自己看問題的角度。

文章=字+詞+句+段+篇,這是一篇文章形成的基礎,同樣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寫出一篇結構嚴密,邏輯關係縝密而能引起他人共鳴的文章。通篇研究一篇文章都是漢字的集合,同樣的一個問題100個人會有100種回答方式,這是因為每個人所接觸的人事物是決然不同的,主要受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環境等等一系列的影響。

內容=思維+網格+填充,一篇某個領域的“好”文章一定是某些新穎的觀點引起了你的興趣和思考,從而會有為什麼別人能寫出這樣的文章的發問?所以《論語》會有“吾日三省吾身”的探討。

轉化=量變+質變,量變需要長時間的模仿然後創新出自己的文章或者叫體系。

以上為有限認知範圍內的解讀和探討,如有收穫,歡迎點贊加評論!



阡陌交通001


議論文有套路可言,不想議論文寫的太落俗套,挺高分數,請耐心讀完,看看是否用……

看一下幾個經典維度:

1.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梁啟超

適用主題:青春理想,年輕一代的擔當,社會責任感

意為:從縱的時間看有悠久的歷史,從橫的空間看有遼闊的疆域。前途像海一般寬廣,未來的日子無限遠長。

示例: 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我們是中華民族未來的希望與脊樑。我們對“縱有千古,橫有八荒”的祖國充滿眷戀,對“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的前程滿懷信心。

2.大智不群,大善無幫,何懼孤步,何懼毀謗。——餘秋雨

適用主題:堅守自我,保持本心,不隨波逐流,追求人生價值

示例:真正的智者大多不會是成群出現的,真正做善事的人沒有人幫助也一定會做下去的。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我們不必害怕孤獨寂寞,也無需在意旁人的閒言碎語,只要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沿著追求的方向堅定走自己的路,便無悔了。

3.冀以塵霧之微補益山海,熒燭末光增輝日月。——曹植

適用主題:平凡與偉大,奉獻精神,積累點滴的力量

句意為:希望作為微小的塵埃,為高山大海增添氣魄;以微弱的光亮,盡其所能地為太陽和月亮增加一點光輝。 示例: 無論我們身在何處,做著什麼樣的工作,都可以通過勞動的堅實付出,來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正如“塵霧之微補益山海,熒燭末光增輝日月”,推動社會進步的,正是每一個平凡人的勞動付出啊!

4.我習於冷,志於成冰。——木心

適用主題: 自我犧牲與奉獻,人生態度

示例: 慷慨豪俠堂吉訶德,不畏強暴,不恤喪身,書寫了超凡絕塵的一生;芥川龍之介曾寫道“不要忘記人生要戰鬥到死”;多少次,我們念起木心那一句“我習於冷,志於成冰”,心中燃起忍受刺骨寒冷的熱情,精神上扛起辛酸與苦難的曾經,自我鼓勵著繼續用成長的溫度去融化人世的冰霜。

5.楓葉經霜豔,梅花透雪香。——鄧石如

適用主題:磨難與成長,逆境與忍耐

示例:楓葉經霜豔,梅花透雪香。磨難,猶如人生旅途中不可以繞走的驛站,是成功道路上必須爬過的山峰,惟知難而上,戰勝磨難,才能綻放人生的光輝。

6.琵琶一曲世千年,瞬息興亡過眼。——楊慎

適用主題:千年一瞬,文學著述跨越時空,經典為歷史之縮影

示例:“琵琶一曲世千年,瞬息興亡過眼。”每逢翻閱經史鉤沉,見王朝崛起於縱橫捭闔,又遭推翻更迭,看群雄如曙光乍現又黯然離場。其中興亡跌宕,於書,不過汗青幾句;於人,不過說書人一段笑談;於時人,卻是飽含生命血淚的全部,不由興起今昔之感。

7.窗外日光彈指過,席間花影坐前移。——施耐庵

適用主題:時間流逝,世事變幻

示例:太陽曬著他花白的頭髮,收音機里正放著評彈。他突然想起年輕時,夜夜在戲院裡捧角的時光,觥籌交錯,歡呼雀躍間,他就這麼老了。窗外日光彈指過,席間花影坐前移,風來,他靠著椅背,昏昏欲睡。

8.應是水中月,波定還自圓。——陳與義

適用主題:堅守初心,克服困難,保持內心的淡靜和從容

示例:人只有葆有內心的一份淡靜從容,才能寵辱不驚。木心先生在經歷了人生的風雨之後,一日看到陽光普照大地,就寫下了“不知原諒什麼,誠覺世事儘可原諒”這樣豁達灑脫的詩句。

9.歷經萬般紅塵劫,猶如涼風輕拂面。——林清玄

適用主題:笑對苦難,淡然面對人生風雨

示例:強大的人不是能征服什麼,而是能夠承受什麼。21歲的史蒂芬·霍金患上惡疾近乎癱瘓卻沒有因此停下探索宇宙的步伐,成為探索引力和黑洞屬性的第一領導者。此外他將病痛和生理缺陷拋在身後,探險南極、配音出鏡、體驗零重力、開設微博等,積極又樂觀地體驗生活。歷經了塵世間的萬般劫難,依然能雲淡風輕,彷彿只是風輕撫臉頰的微涼。

10.心隨境轉是凡夫,境隨心轉是聖賢。——林清玄

適用主題:適用於討論環境與心境,保持樂觀

示例: 林清玄曾說,心隨境轉是凡夫,境隨心轉是聖賢。當有不順意的事情發生的時候,即使再怎麼忿忿不平,事情也不會有任何改變。還不如調整自己,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它,說不定還能找到機會逆轉局勢,否極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