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柯達在華銷量差的原因:銷售泡水車、甲醛超標,不尊重中國市場

斯柯達作為大眾集團旗下的子品牌,自入華以來不斷的為消費者灌輸,自己的產品是與大眾品牌採用同標準、同平臺的生產模式。而事實也的確如此,很多配件上都可以看到大眾品牌的"VW"標,甚至發動機上的斯柯達標扣掉之後,也會看到大眾的"VW"標。不僅如此,斯柯達作為大眾的"廉價"品牌,在價格方面也有著明顯的優勢。儘管如此,斯柯達的銷量始終都無法與大眾品牌匹敵,並且相差懸殊。

斯柯達在華銷量差的原因:銷售泡水車、甲醛超標,不尊重中國市場

而同為沒有"VW"標的"大眾車"——捷達品牌,自首款車型捷達VS5上市後便獲得了一炮而紅的銷售成績,銷量不斷攀升。反觀上汽斯柯達,2006年正式投產,如今旗下的車型已經遍佈各個細分市場,但是在銷量、口碑和市場佔有率方面,多年都沒有起色。歸究其原因,就是上汽斯柯達對中國市場不尊重!

廠家"翻新"向消費者銷售"泡水車"

近日有媒體曝光,上汽斯柯達廠家竟然將多達39輛颱風泡水車進行批量"翻新"並上市銷售。上汽斯柯達官方對39輛受損車輛進行了修復,並且要求經銷商進行銷售處理,而那些不願意接受這批颱風泡水車的經銷商,則被廠家強行隨機攤派匹配到店。暴露了上汽斯柯達追求利益,且不擇手段的經營方式。

斯柯達在華銷量差的原因:銷售泡水車、甲醛超標,不尊重中國市場

一般來說,泡水車都是會集中報廢,不允許流入市面的。泡水車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修復,但是並不代表修好之後就沒有"後遺症"。而且,泡水車的隱患很致命,出現的幾率很高,而且很隨機。

斯柯達在華銷量差的原因:銷售泡水車、甲醛超標,不尊重中國市場

上汽斯柯達泡水車的受害者說,如今開了兩年多,該輛車沒有大問題,但小毛病不斷,存在影響安全行駛隱患。據他稱,在使用期間,該輛車出現電腦板經常電路失靈,行車過程中門窗會自動解鎖、有時關不上,空調不製冷等問題,"打個比方,比如在跑高速時開高速巡航時,它突然電路失靈不工作了,你給油它不動了,或者安全氣囊在關鍵時刻無法彈出,電路失靈是有安全隱患的。"

上汽斯柯達在明知那39輛泡水車,具有潛在風險,依舊強行分配給經銷商進行銷售,而經銷商又將車輛包裝成了庫存車,對消費者隱瞞真相,這本身就是一種對消費者生命財產安全不尊重的行為!

車內甲醛嚴重超標,被央視記者曝光

2017年8月7日,CCTV 13《新聞直播間》曝光了上汽斯柯達明銳車內異味的嚴重缺陷。早在2014年明銳換代上市後,就有相關的車主投訴不斷出現。可惜,由於一開始明銳銷量不高,因此在全國範圍內動靜不是太大,被人們所忽略。隨著明銳銷量的上升,異味問題才會集中的爆發出來。

斯柯達在華銷量差的原因:銷售泡水車、甲醛超標,不尊重中國市場

其中,不少明銳的車主反映,因為長期受到異味的侵害,身體不同程度上都出現了不適的症狀,像是頭暈、鼻炎、支氣管炎等現象。上汽斯柯達明銳的北京車主樑先生,反映自己的車內會有酸臭味,而且味道很濃,在開車時間長了以後就會覺頭暈。

斯柯達在華銷量差的原因:銷售泡水車、甲醛超標,不尊重中國市場

為了找尋這些問題的答案,央視記者委託了清華大學建築環境中心,對隨機抽取的五輛斯柯達明銳車輛,進行了室外環境下車內空氣質量檢測。結果不出意外,經過長時間的暴曬後,受檢測的上汽斯柯達明銳車輛內部,八項國標中檢測出甲醛的成分超出了標準。清華大學建築環境檢測中心主任張寅平說:"車主長時間在這個環境裡面,暴露在這樣甲醛的濃度下面,是對身體不利,這個是可以肯定的。"再次證明了,上汽斯柯達對中國消費者生命安全的蔑視。

從厚道到簡配,上汽斯柯達一味追求利潤

早期的上汽斯柯達以厚道著稱,就連明銳這款家用車也提供了1.6L、2.0L、1.4T和1.8T多種動力版本,尤其是1.8T車型至今在同級中都難逢敵手。但是在明銳改款換代的過程中,雖然它的平臺由之前的PQ35升級到了模塊化的MQB平臺,但是也隨之取消了1.8TSI發動機的版本。最嚴重的簡配是後懸架從多連桿獨立懸掛改成了扭力梁非獨立懸掛。

斯柯達在華銷量差的原因:銷售泡水車、甲醛超標,不尊重中國市場

明銳減配的地方絕對不止發動機和底盤這兩大樣,在很多看不見的地方,上汽斯柯達也是做足了"功夫"。在升級MQB平臺的過程中,明銳取消了發動機隔音棉、雙層車門膠條等細小的配置。最讓人氣憤的是,上汽斯柯達還將明銳全系、速派中低配、柯迪亞克中低配等多款車型的MIB車載系統,更換為了國產的安卓"大彩電"。在分辨率、穩定性和功能性方面,都不如大眾的原裝系統。

無論是大範圍的簡配,還是隱瞞真相銷售泡水車,都可以看出上汽斯柯達以"利益"為本的經營理念。上汽斯柯達在追求利益的時候,卻完全不顧中國用戶的生命安全。泡水車存在諸多安全隱患,具有出現幾率高,並且隨機的特點。而車內甲醛嚴重超標,更是對消費者身體的直接摧殘,長期暴露在高濃度的甲醛環境中,影響可想而知。

上汽斯柯達這樣一個過分追求利潤,不尊重中國消費者的企業,憑什麼讓中國人買單?!如果持續以這種態度在中國市場經營,早晚會因為被邊緣化而推出中國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