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守蒙古传统的阿里不哥为何不敌汉化的忽必烈?

、花月葬╮


阿里不哥被忽必烈击败在于缺乏资源

拖累有十一个儿子,正妻唆鲁和帖尼所生的有四个:

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

1259年8月11日,蒙哥在攻打钓鱼城时受伤而死。当时: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准备召开忽里台会议,继承蒙哥的蒙古帝国大汗之位。

忽必烈的妻子察必皇后派人把阿里不哥的计划通知了正在鄂州和南宋作战的忽必烈。忽必烈得知后,立即撤走大部队,北上争夺汗位。

同时,南宋的贾似道趁忽必烈主力撤走、只有小部队驻守下,突袭击败了留守的蒙古军,奠定了南宋坚持不向蒙古称臣的底气。

阿里不哥图像

1260年春,忽必烈回到开平,并在5月5日仓促召开的忽里台会议上继承汗位,提前比阿里不哥宣布即位。

但由于大部分蒙古贵族都没有参加忽必烈的忽里台会议,因为忽必烈的汗位被大部分蒙古贵族否认。

一个月后,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的忽里台会议被大部分蒙古贵族选举为蒙古大汗。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的汗位之争开始了。

在开始时,阿里不哥得到了钦察汗国和察合台汗国的支持,窝阔台汗国是谁也不支持——因为他们认为汗位应当是由窝阔台家族继承,拖雷家族巧取豪夺,仅仅得到弟弟旭烈兀的伊尔汗国支持。

但当时旭烈兀只能给予忽必烈名义上的支持,因为旭烈兀南部受到埃及的马木鲁克王国的攻击,北部受到拔都的金帐汗国的驱逐。

虽然阿里不哥得到大部分蒙古贵族的支持,但阿里不哥控制的漠北草原和西域资源溃泛,不如忽必烈控制的原金朝疆域、原西夏疆域、吐蕃、云南、西域东部等地拥有丰富资源和交通要道。

简单说:阿里不哥得票最多,但没有资源;忽必烈得票最少,但资源丰富。

1259年蒙哥汗的鼎盛时期,帝国南部为印度和中国南宋

为了获得汉人的支持,忽必烈采取了很多汉化的措施,如采用中统年号、设立中书省和宣慰使司等传统汉人机构。

在获取了中国北方汉人支持之后,忽必烈对阿里不哥实行经济封锁:不仅仅是封锁了中原地区的物资,甘肃、东北、畏兀儿等地区都实行封锁。

在忽必烈对阿里不哥实行经济封锁后,阿里不哥只能依靠中亚的察合台汗国阿鲁忽对他的物资支援。

但之后,阿鲁忽和阿里不哥在税收和掠夺品分配这两个方面发生争执,导致阿鲁忽停止了对阿里不哥的物资支援。

1262年,阿里不哥失去了盟友的支援,只能苦苦支撑。

1263年,在经历几次战败之后,阿里不哥向忽必烈投降。虽然阿里不哥没有被处死,只是被监禁,但1266年的死去,多数认为是被忽必烈毒杀。

阿里不哥有一个妻子、3个儿子。玄孙阿尔儿巴曾经被短暂的拥立为伊尔汗国的大汗。也有人认为杀死北元天元帝的也速迭尔是阿里不哥的后裔。

1246年 贵由致罗马教皇英诺森四世的信件

综述

蒙古帝国的分裂,根本原因在于大汗由贵族共议制度而导致。成吉思汗去世前,指定了窝阔台即位。窝阔台暴毙,没有指定继承人,导致了拔都公开和窝阔台儿子贵由公开分裂;贵由在路上死时,也没有指定即位人,进而被拖雷家族从窝阔台家族中夺走了汗位;蒙哥以窝阔台养子身份继承汗位,虽然没有得到窝阔台家族的支持,但还算名正言顺。蒙古死时,同样没有指定继承人,于是就开始了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的争夺。

窝阔台、贵由、蒙哥三人都没有指定即位人,原因就在于大汗必须通过蒙古贵族的忽里台推选。

忽必烈在开平称汗,没有经过蒙古贵族的推选,即便是击败了阿里不哥,还是没有得到大部分蒙古贵族的承认。

直到1303年元成宗铁穆尔才和蒙古各汗国达成和解,约定四大汗国承认元朝皇帝为大蒙古国大汗。

当然,拖雷家族能够从窝阔台家族夺取汗位,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还和窝阔台汗国国力不强有关。

简单说,阿里不哥有人没钱,忽必烈有钱没人。不过财可通神,何况是人。察合台汗国停止支援阿里不哥,就决定了阿里不哥的败局。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阿里不哥争不过忽必烈是必然的。因为双方的力量基础是不一样的。

蒙哥死亡时的情况是这样的。阿里不哥得到蒙古本部和察合台系,窝阔台系的支持。忽必烈的到了东三王和伐宋军队的支持。而西征中的旭烈兀处于观望状态。论汗位正统和军事力量,阿里不哥是占上风的。

因为忽必烈汉化倾向比较严重,许多蒙古贵族对比深表不满。所以如果按照蒙古传统召开忽里台大会的话,成就汗位的一定是阿里不哥。而且如果忽必烈去哈喇和林参加忽里台大会的话,性命都难以保证。所以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抢先称汗。取得了时间上的先机。随后,阿里不哥在哈喇和林称汗。

后勤保障的对比。所谓粮草未动,兵马先行。忽必烈在战争中有着富庶的中原地区做后盾,人马,粮草源源不断。而阿里不哥在这方面却是后劲严重不足。

个人魅力和能力的对比。阿里不哥也远不及他的二哥。忽必烈经常跟部下说起阿里不哥是没有见识的人。因为阿里不哥作为拖雷的幼子和蒙哥的幼弟。基本上就没有离开过哈喇和林。而忽必烈常年征战,在军中拥有巨大的威信。也锻炼了高超的领导力。

军事实力的对比。内战初期,阿里不哥看似军事实力超过了忽必烈。但是忽必烈领导下的军队是绝对忠诚的。而阿里不哥虽然得到的众多蒙古贵族的支持,但是许多人各怀鬼胎,尤其是窝阔台系的后人,巴不得让这两兄弟争个你死我活,最后坐收渔翁之利,所以出工不出力。战斗力可想而知。忽必烈胜出是必然的。

所以仅仅四年的时间,阿里不哥便兵败投降。忽必烈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阿樊达1986


阿里不哥确实固守蒙古传统,忽必烈确实进行了适度汉化。但是,忽必烈之所以胜利,阿里不哥之所以失败,却并不是固守传统的阿里不哥败给了汉化的忽必烈,而是另有原因。为什么这么说?

咱们先从忽必烈汉化的事情说起。

(拖雷夫妇与儿子们)

蒙哥汗上台以后,为了攻打南宋,立刻派忽必烈前往拿下南宋西南方的大理国(云南),想以此为跳板,对南宋进行南北夹击。忽必烈干得很漂亮,不但拿下大理,而且把吐蕃(西藏)也收复了(至少那时候吐蕃与蒙古人非常亲近)。这事让蒙哥汗很高兴,于是让他“经略漠南”,也就是全权处理漠南(蒙古本土之南)的事情。

忽必烈到南方后,一些原先金国(那时候金国已经灭亡)的汉人知识分子,意识到蒙古人迟早是要拿下南宋的,于是很多人(包括姚枢、郝经、刘秉忠等)都聚集到忽必烈的帐下,他们对忽必烈说,南宋不同于西方的那些国家,要想拿下南宋,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习汉民族的文化,实施汉化(这些知识分子之所以提出这样的主张,根本原因是想让蒙古人入主中原后,能够顺利和汉文化接轨,成为一个正常的封建制国家,而不是奴隶制国家)。

忽必烈认为这位知识分子的观点很有道理,于是就开始汉化。这种汉化不仅仅是衣食住行,讲汉语,行汉人规矩。还有就是实施汉人的农耕生活(蒙古人一向是在占领区把庄稼焚毁,变成牧场放牧,他们在欧洲和中亚、西亚基本上都是这样做的),鼓励农业生产,用收税和徭役进行管理等等。

(忽必烈剧照)

忽必烈的做法,遭到了蒙古本土贵族宗王们的强烈反对,他们不断给蒙哥汗说,让他限制忽必烈。并且说,忽必烈这样做,有想做大的嫌疑。蒙哥汗也是一个比较固守传统的人,于是他便以钩考(也就是查账)的名义,调查忽必烈手下的那些汉人知识分子,想把他们从忽必烈身边调开。后来,又撤销了忽必烈经略漠南的职权,让忽必烈当了一个闲王。

但是,后来由于蒙哥汗亲自提兵攻打南宋,他不得不又把忽必烈放出来。为什么呢?

原来蒙哥攻打南宋的时候,他安排塔察儿(成吉思汗弟弟的孙子)从北路进攻,大将兀良合台从南路进攻(也就是从大理出发),他从西路进攻(攻四川,然后从四川往东打)。但是北路进攻的塔察儿打得很不好,所以蒙哥不得不重新启用忽必烈。

在他南征的时候,安排阿里不哥镇守蒙古漠北大本营。阿里不哥是一个恪守蒙古传统的人,在国内做得很好,深受蒙古本土各大宗王的喜爱和信任。

接着便发生了蒙哥战死的事。

蒙哥一战死,局面就失控了。忽必烈的那些知识分子们,都积极劝说忽必烈放弃进攻南宋,北上争夺汗位。当时阿里不哥也让忽必烈赶紧北上,回去商量召开忽里台,选大汗的事情。不过,忽必烈的那些汉人谋士告诉他,不能回蒙古本土去,一旦回蒙古本土,他就会被阿里不哥羁押。这样,就只能听凭阿里不哥摆布了。

汉人谋士们建议忽必烈就在他的新王都开平(在现在的闪电河附近)抢先称大汗。忽必烈听从了汉人谋士们的建议。

(阿里不哥剧照)

可以说,忽必烈所做的这些事,都是违背蒙古传统的,都是照汉人称帝的方式来做的,这也是忽必烈汉化以后的结果。

阿里不哥看见忽必烈自称大汗以后,他按照蒙古人的传统,在蒙古本土召开了忽里台大会,蒙古贵族宗王把他选为大汗。(不过,虽说阿里不哥是照蒙古传统做的,但是,因为忽必烈和旭烈兀两大最有实力的宗王没有参加,因此阿里不哥选出的这个大汗,成色也减少了很多。)

这样一来,整个蒙古就出现了两个大汗。一个是受汉人及旭烈兀拥戴的忽必烈,一个是受绝大多数蒙古宗王贵族拥戴的阿里不哥。从这个意义上说,阿里不哥按照蒙古传统而获得的大汗,是战胜了忽必烈按照汉人的方式“自称大汗”的。

但是,接下来,忽必烈凭着他强劲的军事实力,打败了阿里不哥,逼迫阿里不哥不得不投降,最后忽必烈坐稳了大汗的位置。这也就是说,忽必烈最终获得汗位,与他的汉化其实关系不大,仅仅是因为他武力更强而已。

假如阿里不哥的实力更强,他照样能够打败忽必烈,坐稳大汗之位的。

如此而已。


张生全精彩历史



阿里不哥失败原因很明显,起初就没有胜选的大汗的可能,他只是保守派用来对付守旧派的工具而已。阿里不哥论实力和四哥忽必烈比起来还是有距离的,主要是成绩方面,欠缺的很,没有当大汗的资格,在他之前,成吉思汗不用说,创建蒙古,开疆拓土,才有现在这个蒙古局面。





窝阔台虽然是钦点的,可他也有一些战功,随哥哥们攻破云中,东胜等地,又随父汗西征花剌子模,攻破了花剌子模旧都玉龙杰赤和养吉干,忽毡等地基本平定了锡儿河以北疆土所谓今哈萨克地区。


再后来是他的儿子贵由,贵由即是长子又有继大汗位资格,他曾经灭东夏,拓展到东北,攻金擒亲王,又参加西征,对俄罗斯诸国用兵。


先汗蒙哥也是和他们一样,是拖雷家长子,参加攻金,西征战事,消灭钦察这个盘踞在南俄的大国,又进兵格鲁吉亚,蒙哥当上大汗不是侥幸,而是功绩在这里放着。


现在的阿里不哥呢,有什么功绩,历史考证没有线索,早年是为拖雷家幼子守灶,一直干的闲差,他亲近蒙古旧传统,也和他常年在蒙古活动分不开关系。大哥蒙哥就是看中了阿里不哥这一点,有意培养他,可仍拿不出成绩,只是拖雷家名在这里放着。


而忽必烈相对阿里不哥就厉害了,忽必烈早年在汉地活动,和汉族军阀地主混在一起,治理中原可是绰绰有余,他渐渐认识到必须施行新政,那就是汉制治蒙古,和辽金一样。蒙哥登基后,忽必烈拥有漠南大片领地,包括中原几乎所以地方,还有吐蕃也被纳入忽必烈辖区之内。蒙哥当大汗后由于国都在漠北,不便管理中原,于是委任给忽必烈,毕竟他们是同父同母兄弟,血肉相连,中兴拖雷家,必须培养自个人。


忽必烈可以说几乎拥有全盘中原地区控制权,已有取代蒙哥做中原皇帝实力。在战功上,他也是最突出的,消灭大理,将宋朝赶到长江一线,凭这一点忽必烈是最有实力的人,他在文治和武功方面,令其他诸王更是望尘莫及,改变了原有蒙古偏重于武力的理念。


他还有个五弟旭烈兀,他和哥哥们一样,战功赫赫,已经带兵攻打巴格达,消灭了哈里发帝国,对波斯一带征服更是战功着重,如果不是大汗驾崩,说不定非洲地区早都沦为蒙古天下。所以在当时旭烈兀是最有实力挑战忽必烈汗权的人,而不是阿里不哥,阿里不哥是他们亲兄弟中最弱小的一个,只是在后来漠北称汗他才出现在视野。


旭烈兀很明智,战功虽然很大,可在中原地区没有基础,毕竟还有个四哥忽必烈挡着,他也想当大汗没有办法,只有留在波斯地区称王了。在心底子中旭烈兀认清现实的,主动帮助四哥忽必烈,指责阿里不哥不自量力。

阿里不哥和他五哥性格相反,为了谋取利益,看不清现实,反而和忽必烈争夺起了大汗。阿里不哥在汉地支持的人很少,只有刘太平和李谈,开始时继承了汗国大部分领土,得到东西诸王拥戴。可他毕竟还有个四哥忽必烈挡着,哪能容他称汗,忽必烈中原基础很深,实力很强大,关系网很强,他广施仁义得到了许多支持者,最主要由于他亲近汉化,所以保票很大,阿里不哥之败也是注定,他本身没有实力,没有看清现实,哪来战胜忽必烈的可能,所以只有等着忽必烈被各个击破。


龙文说史


简明扼要的讲,为什么“得位不正”的忽必烈可以击败名正言顺的阿里不哥,继承大蒙古国的汗位,主要有几点原因:

其一,个人综合素质上,忽必烈远胜阿里不哥。

蒙哥继位大汗后,命忽必烈以亲王的身份在金莲川开府,管理漠南军民事务,忽必烈积累了丰富的管理政治和发展经济的经验。此后,在蒙哥进攻南宋时,忽必烈又帅兵平定大理国,还在襄阳与南宋交战,积累了丰富的军事实战经验。

而阿里不哥呢,除了遵照蒙古幼子守灶的传统驻守大本营外,其他方面的经验和本领都和忽必烈相差甚远。

可以想见,如果阿里不哥继承了汗位,就不会有后面的元朝,大蒙古国很可能会迅速衰亡。

其二,忽必烈得到了蒙古杰出军事将领的支持。

忽必烈在征大理和攻南宋的过程中,和蒙古的杰出将领如兀良合台、霸都鲁、失吉忽秃忽等形成了共同的利益集团,这些大将都身经百战,在与阿里不哥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三,忽必烈还得到了漠南汉地广大汉人儒生出谋划策以及汉人万户的军事支持。

蒙古人打仗可以,但是玩心眼肯定跟文人儒士差的远。忽必烈在管理漠南汉地事务的过程中,吸收了大批原来金国的文人儒士,并"以汉法治汉地",深得汉人的拥护。投降蒙古的汉人地主武装,称为汉军万户,则成为忽必烈重要的军事力量。在与阿里不哥的战斗中,汉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首次战争中,就有七八个万户参战,兵力达十余万人。

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忽必烈最终战胜自己的弟弟阿里不哥,成功夺得汗位,就如同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击败建文帝一样,主要胜在人和!



品茗撩股


阿里不哥反抗篡位者忽必烈的失败,从根本上说就是资源匮乏所造成的。但即便是双方的资源对比如此悬殊,阿里不哥集团依然给忽必烈的元朝制造了很长时间的麻烦。

很多人通常认为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的矛盾在于是否进行自主的汉化改革。这实际上是对蒙古人政策的误解。因为双方最大的矛盾是帝国大汗位置的继承权,其他的表现都是这种矛盾的附属品。


由于之前的蒙哥汗死时没有指定继承人,所以忽必烈就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进行了大汗位子的抢先注册。这种违反蒙哥习惯法的行为,自然遭到了蒙古本土贵族集团的反对。阿里不哥就是他们的代言人。但问题是忽必烈在蒙哥汗时代,已经积累了不少势力,在资源上占据优势。

今天被很多人视为忽必烈主动汉化的事情,其实就是他为了预防本土贵族反攻倒算而进行的战略布局。例如建设了草原边缘毗邻内地的金莲川,并开始以金国中都为基础建造更大规模的大都。这都是为了将自己的基本盘南移。


当然,为了攫取更多资源打仗,除了发动原有的汉军世候力量是不够的。忽必烈任用了不少汉化契丹人和金国的汉人贵族,进行了类似中原式的集权化改革。这样的改革力度放在东亚儒家社会来看,程度是远远不够的。但对于崇尚部落和小团体自治的蒙古人来说,就是非常不能接受的事情。

也是为了对付阿里不哥的势力,忽必烈先是暂停了对南宋的战争,重点北伐。他通过控制的中原地区,拿下了帝国首都和林。但阿里不哥一系的人却继续在原来窝阔台汗国的地域内,坚持抗争。


从外部格局来说,控制中亚主要地方的伊尔汗国与忽必烈一系的关系最好。他们对忽必烈的支持让阿里不哥势力在战略上腹背受敌。至于另一个重要分支金帐汗国,核心区域远在高加索和乌克兰东部平原,难以有足够的力量支持阿里不哥。这就使得阿里不哥等于要以一隅之地,对抗大半个帝国。

但即便是在阿里不哥兵败被俘后,这个集团还是以海都为新核心,又坚持抗争了很久。期间忽必烈为了自己的霸业,用更多资源去进行赏赐和笼络人心,又南下灭掉了南宋。然后蒙元帝国才有精力,全力对付海都一系。


随着海都的失败,阿里不哥集团的全部尝试也宣告破产。忽必烈则开始执行很多人都担忧的蒙古空心化政策,将大量的资源和人口都南移。这个恶果就是蒙古高原在之后的几百年里,都不再能产生出决定性的强权集团了。


米南德王问道


从蒙古族恪守的传统来说,阿里不哥的汉位是合法的,他是由“库里台大会”公选出来,得到了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认可的大汗,理论上他的实力远胜于忽必烈,但是由于草原民族特有的分封制度,广义上的“大蒙古国”,实际上是由各自为政的几个汗国组成的联合体,除了伟大的成吉思汗以外,任何人担任大汗都不能对已经实际上处于独立状态的几个汗国实行有效的统治了,大汗实际上已经是一个空架子了,阿里不哥能够调动的军队,除了汗庭直属部队,就是在他支持下登基的阿鲁忽统治的察合台汗国,和海都的窝阔台汗国。而忽必烈除了自己的直属部队以外,他的同盟者主要是东道诸王,东道诸王是成吉思汗的弟弟哈撒尔和贴木格的后裔,自成吉思汗分封之后就已经边缘化了,所以他们都希望在忽必烈夺取汗位以后获得更大的利益,再就是木华黎的孙子统帅的华北地区的汉人武装,另外,忽必烈还争取到了旭旭列的伊尔汗国的在精神上的支持,在兵力上双方基本上是势均力敌,但是忽必烈的优势是他占据了富庶的汉族地区,后勤,物资方面有很大的优势,而贫瘠的外蒙草原,一向都依赖华北,中原地区的物资,双方一开战,阿里不哥从汉族地区获得物资的渠道就中断了,这是阿里不哥最终失败的客观原因。

哥忽必烈相比,阿里不哥确实不是一个有王者风范的人,他连自己的支持者都团结不好,阿鲁忽是在他的支持下等上察合台汗国君主位置的,结果最后双方居然还大打出手,海都本来就是利用阿里不哥重建自己的窝阔台汗国,跟他也是貌合神离,如此种种,他如何斗的过忽必烈呢?


狼的影子319


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四人是拖雷的嫡子,所以当蒙哥去世后,剩余的三人都是有机会去争夺新的汗位的。根据相关学者的分析,蒙哥去世之前,有意让阿里不哥继承汗位,而且阿里不哥还获得了蒙哥汗诸子、众多汗王的支持,而支持忽必烈的诸王大多身份较低,缺乏话语权。但是最终忽必烈还是战胜了阿里不哥,获得大汗之位。原因何在?

(忽必烈像)

忽必烈获得了势力较众的塔察儿为首的东道四王的支持,塔察儿是成吉思汗家族的第三大势力,对其他诸王影响很大,这就使得忽必烈在忽里台推选大汗之时,得到了有力的支持。此外,忽必烈占据漠南、中原之地,此处有着丰富的人力、物力,这保障了忽必烈能够在军事上战胜阿里不哥。武力上的获胜,原先那些摇摆不定的诸王也纷纷转向了忽必烈,而一些支持阿里不哥的汗王也投靠了忽必烈。最终,忽必烈如愿地登上了大汗之位。

(阿里不哥像)


老照片


双方是经历数场正面大决战分出胜负。

草原骑兵最令人头疼的是拥有超强的机动力,能够把对手拖死,拖残,甚至能避实击虚。

阿里不哥和忽必烈对决,阿里不哥完全失去了这一优势,因为忽必烈也是草原君主的争夺者,麾下拥有的草原骑兵也不会比阿里不哥少。

一旦战争成为了定格在一片区域打响,阿里不哥就注定了灭亡,忽必烈的队伍里还有大量的汉军与来自汉地的资源财富,与阿里不哥脆弱的草原经济相比,强弱已分。

最主要的一点,东路诸王大部分支持忽必烈,西路也就是欧亚腹地的诸王仅仅是察合台汗国与部分窝阔台后裔支持阿里不哥,但他们并没有真正投入支持。

完全限制了阿里不哥的战略纵深,阿里不哥被局限在和林一带,等候忽必烈的连续不断的攻袭。

说是两人决战,倒不如说是忽必烈对阿里不哥的剿灭更贴切。


鸿哥iouyh福小铺


首先,蒙哥汗本身的继承人的安排就是含糊不清的。有人认为,他或许曾经暗示他的幼弟阿里不哥有优先权,因为在他1258年前往南方时,让阿里不哥留下来管理哈拉和林。但并没有昭告天下或者进一步加强阿里不哥的权力,尤其是军权。


所以,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两人权力基础的区别。

忽必烈首先他的权力独立性相比阿里不哥要强得多。1251年他和旭烈兀同时得到了各自的领土,授予宗王实际的管辖范围。忽必烈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对汗权的暗中渴望,并且运用其才能对政府制度进行研究。可以很明确地看出,旭烈兀与其哥哥蒙哥汗从来没有严重的争执,但忽必烈不一样。忽必烈在获得对中国北部的宗王管辖权后,当即进行了一系列效仿汉政治模式的改革,复苏当地经济。依仗汉人模式,提高汉人地位。
(元中都,忽必烈汉化政策的起点)


蒙哥于1257年调查了忽必烈,并且罢免了后者任命的部分官员,维护了大汗权力的至高性。忽必烈不得不于1258年前往蒙古本土寻求哥哥的原谅。但是依靠汉人谋士帮助忽必烈得到了中原汉人的忠诚,并建立了稳固的权力基础,所以蒙哥也只能与忽必烈重归于好,他们都需要对方的力量。

而阿里不哥真正掌权则要等到蒙哥亲征南宋了,无论是权力基础的独立性还是时间长度都无法和忽必烈相比,蒙古本土贵族的效忠也并没有忽必烈手下的强大精兵更有威慑力。翻开内战地图,阿里不哥势力范围内屈指可数的大城镇和忽必烈势力范围内星罗棋布的城镇形成鲜明对比,在同样是13世纪大陆巅峰战力的蒙古人的掌控下,阿里不哥领地的资源根本不足以与忽必烈抗衡。


第二点,就是所谓盟友的作用很小。尽管阿里不哥得到了窝阔台汗国,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的支持。但是这些汗王的根本目标是借着内战加强自身汗国的独立性,很明显,阿里不哥比雄才大略的忽必烈更适合大汗的人选。

可是他们的目的最终只有一个,那就是使汗国独立出去,而不是继续作为处处受制的藩属国而存在。所以说,一旦忽必烈有承认各汗国独立的倾向流露出来,他们根本就不会再有支持阿里不哥的积极性。


在内战期间,金帐汗国忙着与伊利汗国争夺外高加索地区,金帐汗国更是与埃及马穆鲁克王朝结盟,在1262年攻入伊朗。
而窝阔台汗国经过蒙哥汗的削弱和成员流徙之后,实力大减,不足以对局势产生重大的影响。

所以说,最重要的支持就是察合台汗国了。阿里不哥供给的主要来源就是以中亚为基地的察合台汗阿鲁忽,但后来对税收和战利品的争执让他们反目。因此1262年后的阿里不哥失去了可依赖的盟友和可靠的供应来源。趁着他西征察合台期间,忽必烈趁机收复了哈拉和林。最终,阿里不哥在兵败后被忽必烈囚禁,于1266年逝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