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看到的《扬州十日记》,也许就是域外阴谋家的一场阴谋

写在前面

战争史本来就是人类的灾难史,这样的灾难不是天灾而是人祸,而当这些战争带来的灾祸过去之后,总会有别有用心之人,将这个伤疤揭开,将阴谋掺杂在其中抛向不明所以的世人,可谓用心险恶。而这篇文章中所提到的《扬州十日记》,也许就是域外国家的一场阴谋。


写这篇文章,并不是为了否定扬州大屠杀这场灾难,毕竟扬州大屠杀的存在,并不是单单由这一本书来佐证的。更多实实在在的证据,就在扬州。但是这些我们国内朝代更迭造成的灾难,却被某些阴谋家所利用,通过夸大编造史实,让其变为我们满汉之间矛盾的爆发点,激起民族矛盾,是我们所必须警惕的。


你所看到的《扬州十日记》,也许就是域外阴谋家的一场阴谋

《扬州十日记》

提起明末清初的战乱,清军南下的过程中,犯下的诸多屠杀百姓的罪行。而其中就有我们经常提起的诸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在这些战争带来的灾难中,屠杀可谓是给人类带来的最直接的灾难。其中记录扬州大屠杀的书籍——《扬州十日记》,就是我们最常提及的书籍。

扬州人口数量的疑问

《扬州十日记》中记载:“查焚尸簿载数共八十余万,其落井投河、闭门焚缢者不与焉,被掳者不与焉。”翻译成白话文就是,焚尸记录本上记载的数据就有尸体八十多万具,而而期间落水淹死、在房中烧死、被掳掠走的人还不算在其中。这死亡数字在清末时,被反清志士们广为宣传,而至今依然有许多人坚信。

那你有没有考虑过,你看到的这个数字,大都是别人经过加工后的文章,或者在与了解此事的人闲聊中,了解到的这段灾难历史,你有没有自己考虑过,《扬州十日记》这本书有没有问题,其中记载的相关资料有没有问题。今天这篇文章,就是替你思考一下这些问题。

八十万这个数字,到底是不是准确数字。这个数字记载在《扬州十日记》中,那么在古代,如此庞大数字是如何统计出来并保证准确无误的。抛开如何统计被杀害的人数不谈,就是八十万但是只有十天在古代军队的武器装备下,百姓也更容易反抗,如何做到10天屠杀八十万人。

你所看到的《扬州十日记》,也许就是域外阴谋家的一场阴谋

扬州大屠杀

根据现在的研究,当时清军入关,满蒙汉八旗军队以及家奴,加之早就投降的明军部队,清军入关约二十万有余。这些部队在拿下北京后,又大约有六万以上的部队留守京师。朝鲜使者对朝鲜国王的报告上说“且闻衙门之言,则累十万兵经夏屯留”,其余兵力南下,对付南明、李自成、张献忠的势力。

在南下的过程中,由于需要驻守新占领的战略要地,清军中八旗的部队数量也在不断减少,攻至扬州时,八旗军队的数量只有三万人左右。三万人要在十天内屠杀八十万人,在当时的条件下有完成的可能性吗?而且清军入关南下,为的不是劫掠,而是中原江山,更没有如此规模屠杀的必要,但小规模屠杀立威是难免的,这个没必要否认。

可能有人会说,三万人那只是八旗部队,还有辅助的汉人部队啊。你要是这样想,那就对了,真正屠杀百姓的,到底是谁你心里应该有点数了。你要说这些投降的明军只管绑人,砍人的工作由清军完成。那我只能说,这股思想你已深入骨髓,我就不在这里和你抬杠了。

《扬州十日记》中记载,在屠杀结束之后,清军对幸存者发粮救济。多达数千担的粮食,“片时荡然一空”,在争抢粮食的时候, “亲友不相顾”,到了初五日,屠杀结束后的第三天,“盖往来打粮者日不下数十辈”。从这些描述来看,经过屠杀之后的扬州,也还有几十万的人口吧。最起码领粮食的时候还能和亲朋好友一起争抢,就可见一斑。

你所看到的《扬州十日记》,也许就是域外阴谋家的一场阴谋

攻下扬州城的爱新觉罗·多铎

而扬州的人口数,根据史料记载扬州府人口最多的一年为万历六年(1578年),其户口和人口状况为“户一十四万七千二百一十六,口八十一万七千八百五十六”,也就是扬州府有八十一万人,包括其管辖的“三州六县”的人口。

那么在特殊时期,人口的流动量比较大,但是流动方向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天灾向城市,人祸向乡村。就是在面对诸如旱灾、水灾导致的饥荒时,人都会向城市聚集逃难。而发生战争、瘟疫等人为灾难时,都会远离人多的城市,而扬州的情况,应该属于后者。

大量人口逃离扬州,如果还如《扬州十日记》中所记载的,屠杀八十万人后,还有规模众多的人口幸存,那么扬州的人口数绝对在百万以上。但是如果再考虑逃难的话,大量人口流失之后,还能保持百万级别的人口,那之前的人口,就要远远超过百万。可是以当时南方最繁华的南京来说,南京的人口也不过几十万。

《扬州十日记》突然出现的蹊跷

你有没有考虑过,古代战争中,为了泄愤也好,为了恐吓对手也好,对于攻下的城池,都会有屠城这一做法。从楚汉之争就有记载的大规模屠城,到之后的历朝历代,每逢战乱或王朝更替,城市被攻陷,人民被屠杀,都是战争的一个伴生现象。但为什么明末清初,满清对中原百姓的屠杀被刻意提出,你考虑过吗?

你所看到的《扬州十日记》,也许就是域外阴谋家的一场阴谋

明军扬州守将史可法

你可能会说这是外族入侵,是外族对华夏民族,或者说汉族的野蛮屠杀。但是为什么辽、金对南宋的征服战争没有被提起?一向以弑杀著称的蒙古人,在征服南宋的战争中,没有屠城吗?连汉人都被定义成了最下等人,为何也没有被刻意的提及呢?

这就是和我上面说的详细记录明末扬州大屠杀的《扬州十日记》有关了,这本《扬州十日记》,是清末中国留学生在日本东京和大阪的图书馆中“突然”发现的。在推翻满清统治的革命期间,出现这样一本书,渲染反清情绪,推动革命发展,书的真伪性自然不用考虑。

但是当我们处于和平年代,再用这样一本当年不知为何突然出现的“禁书”来说事,并在国内因此吵得面红耳赤,甚至因此激发了民族间的矛盾,那就得讨论一下,这本书的真伪与他的目的。那么关于这本书,有两个重点,一是反清志士找到的;二是在宿敌日本的图书馆中找到的。

当然,对这本书提出质疑,肯定会有人反驳,《明史》这样的正史是清朝修的,肯定会刻意抹黑明朝,所以《扬州十日记》这样幸存在日本的书籍更可信。这里重点就来了,

为什么满清推翻明朝,所编《明史》就是抹黑。而出现在宿敌日本图书馆中的一本不明来路的野史,却成了“光明正大”的记载呢?这不是在自欺欺人吗?

你所看到的《扬州十日记》,也许就是域外阴谋家的一场阴谋

扬州古城

而还有一个重点,这本书出现在了日本,就是那个从明朝就开始与中原王朝为敌的日本。如果这本书出现在朝鲜或者是越南,那么这本书的可信度都会非常高,可他却偏偏出现在了日本,而且是在一个恰到好处的时间节点。当然,与其一起发现的,还有《嘉定屠城记》等等一系列“禁书”。

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何日本会有这种书呢?这些书是怎么传到日本去的呢?日本又为何会如此妥善保存这些书呢?这些问题就值得思考一番。而且传世三百余年的古书,普通的中国留学生是怎么突然发现的呢?要知道,这本书可不是单单一本在桌子上放着,等着中国留学生去看,而是夹在众多的古籍之间。你觉得有让一个外国留校学生随意在古籍中翻阅查看古籍的可能吗?

还有一件事情,大家了解的可能比较少,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将中国视为假想敌,开始大力挑拨满汉关系,企图以民族问题瓦解中国。而大家最为常看到的,也是一些人极力鼓吹的“明亡之后无中华”这句话,就是由日本的内藤湖南提出的。嗯,没错,就是一个日本人提出的,我们中华文明的延续问题竟要一个日本人来评价,关键一部分人还信如真理。

而到了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本又在中国内地广发文告《告十八省汉人豪杰书》,企图直接挑起满汉之间的冲突,为日本对清作战提供帮助。虽然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这篇告书起到了什么作用不得而知,但十几年后孙文先生,却差点因此与汉满蒙回藏的五族共和失之交臂,建立起只有汉地十八省的中华民国,让费心肢解中国的列强省了心。

你所看到的《扬州十日记》,也许就是域外阴谋家的一场阴谋

汉地十八省区域范围

王秀楚身份的疑问与书中的错误

以上是关于这本书在出现的时间和地点上的疑点,而这本书的内容之上也存在诸多漏洞。清朝初年确实曾经有《扬州十日》或者《扬州十日录》之类的书籍,但被列为禁书,作者也是无名氏,后在乾隆年间焚毁。而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扬州十日记》,最早出现于道光年间的《荆驼逸史》一书中,是一名“陈湖逸士”编撰的野史集。

而当《扬州十日记》重新在日本出现时,这个原本由无名氏撰写的野史,却加上了王秀楚的名字,并以“扬州十日”的目击者和幸存者自称。但是该书中记载的扬州地名却错误频出,扬州学者朱志泊曾经提出:“这个‘王秀楚’不但不是扬州人,甚至没有来过扬州。”

《扬州十日记》中的第一句话,就存在可疑之处,书中记载:“己酉夏四月十四日,督镇史可法从白洋河失守,踉跄奔扬州。”但根据应延吉《青磷屑》的记载,白洋河失守为前一年的十一月初七日,时间相差了半年之久。而对于书中人物的记载,却只有史可法一人,对当时偌大的扬州来说,主要人物的记载也太少了。

书中明显的破绽还有作者以清军士兵间的语言交流为素材记于书中,但是满清部队刚刚入关之时,清军士兵是不会说汉语的,他们只讲满语,那么这个王秀楚是如何听清这些清军士兵间交流,又是如何与这些清军交流的呢?

你所看到的《扬州十日记》,也许就是域外阴谋家的一场阴谋

满清八旗骑兵

当然,这个问题也可以解释,要么这些内容是王秀楚自己编的,要么是王秀楚和会说汉语的清军交流。那么说汉语和清军交流,会说汉语的清军,是哪支部队呢?要么是汉八旗,要么是投降的明军,反正不是满八旗或者蒙八旗,那么杀人屠城者又是谁呢?

这篇文章,又重提了扬州大屠杀这场灾难,这场人类自己给自己带来的灾祸。天灾与人祸的区别,就在于天灾只能预防而无法避免,而人祸始于人且止于人,是完全可以避免。扬州大屠杀这场人祸已经发生了,它是中国人民的一场灾难,一场不可能被忘记的灾难。

虽然是灾难,但是这场灾难也只属于我们中华民族自己,异族他国不会因为这场灾祸而怀有同情之心,他们只会看到这场灾难对于他们自身的价值。面对中国的灾难,这些阴谋家不会悲悯,而是在酝酿着,如何用这个灾难,给中国带来破坏力更大的灾难。

最后在文尾再重申一遍,文章的目的不是否定扬州十日,否定明清改朝换代时给百姓带来的灾难,

给百姓带来的痛苦;而是为了让读到这篇文章的朋友,能清醒一下,不要再被网上那些渲染满汉对立情绪的言论所左右。在这个和平年代,对于曾经的言论,我们要有辨别的能力。

你所看到的《扬州十日记》,也许就是域外阴谋家的一场阴谋

民族大团结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民族大团结,国家大发展的时代,但是总有太多的人,太多的国家,不想让我们团结,不想让我们发展,不想让我们和平。我们国家几千年历史上的痛处,就会被他们拿出来胡乱编造,肆意扩大,他们不会在乎事实,因为他们的心态就是“看热闹怕事小不热闹”,怕我们没有矛盾,还刻意为我们制造矛盾。假如不幸真的爆发了矛盾,站在矛盾双方背后,给双方递枪的,也一定会是他。

所以,千万不要被误导,做这些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