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一座让诗人死活都不想走的城市

赠别.其一

(唐)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如果有这样一座城市,“上海+某莞(你懂的,前几年)+苏州”,那不是了不得的事情?还真有,这就是1200年前唐代的扬州。这首《赠别》是晚唐诗人杜牧写的。有点熟悉吧?是的,最近流行一句“春风十里,不如你”,就抄自这句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什么意思呢?就是扬州十里长的红灯区,卷起珠帘一看,所有的美女都不如你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我们不知道,但杜牧描述得很清楚:她身材好,娉娉袅袅。她年轻,十三岁多一点——为防止少儿不宜,我写得尽可能含蓄一些。这个晚上如何难舍难分,不清楚,反正很伤心,因为她从事这个行业,换手很快,一别就是永诀。

扬州,一座让诗人死活都不想走的城市

赠别.其二

(唐)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代,世界排名前十的城市,大多在中国,长安、洛阳、扬州、益州都是。论繁华和幸福指数,“扬一益二”,就是扬州中国第一,益州(成都)中国第二。考虑到唐代在世界上的地位,中国第一,就是世界第一。为什么,扬州能做世界头牌呢?其实历史都是必然的。凡人所有的努力都抵不上老天偶然的帮忙。

经常看“宝宝念诗”的朋友知道,我有一个比喻,中国古代有两条高速公路,一条长江,一条京杭大运河。南来北往、东去西归的官宦、游子、商旅、文人墨客,都高度依赖这两条高速公路,扬州就是这两条高速公路唯一的交汇点和公共服务区。加上唐代长江口还是喇叭口,扬州就处在出海口上,这样的交通和区位优势,不繁荣娼盛才怪呢。在长安、在洛阳,那是考场和官场,奋斗、竞争、尔虞我诈,累得要死,总是这样要出人命的。

好在扬州不远,这里是情场——感情场、色情场。得意的人,要到扬州来享受;失意的人,要到扬州来排遣……

扬州,一座让诗人死活都不想走的城市

这个杜牧,是得意者,也是得益者。唐代有个宰相叫牛僧孺,就是“牛李之争”的牛派领袖。他在扬州做淮南节度使时,请31岁的杜牧来做“掌书记”也就是机要秘书一类的职务。杜牧风流倜傥,才华横溢,又是青春年少,到了扬州这花花世界,自然天天夜不归宿。牛僧孺不放心,每晚派了三十个相当于一个警卫排的兵士暗中保护他。过了三四年,杜牧离开扬州,去长安做官,牛僧孺跟他说,你这人,才能没有问题,私生活要注意点,也要有点克制,注意身体——干坏事的人嘴都硬,说,我从来都是检点的。于是牛僧孺叫卫士拿出一个本子,上面记着,杜书记哪天晚上在哪里喝花酒,杜书记哪天晚上睡在哪个地方……杜牧惭愧又感动极了,从此追随牛僧孺一辈子。牛僧孺去世后,是杜牧写的墓志铭。

唐代的扬州,是男人的天堂,一个让人醉生梦死或者说活也希望活在这里、死也希望死在这里的城市。诗人张若虚在这里写下《春江花月夜》,把扬州的月亮写得一唱三叹,“孤篇压全唐”。诗人徐凝说,如果把天下的明月夜分成三份,那么二份都属于扬州。

忆扬州

(唐)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头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考虑到徐凝先铺陈的是扬州瓜子脸、桃叶眉的妓女,这哪里说的是明月夜,分明说的就是夜生活嘛!还有诗人张祜,就是在对岸镇江写“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题金陵渡》)的那位,确实对岸镇江,太寂寞了,跑到扬州,立马幸福了起来。

纵游淮南

(唐)张祜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淮南,不是现在的安徽淮南,是扬州。唐代,淮南节度使的驻地在扬州。十里长街,是当时扬州城内最繁华的一条大街。据史书记载,扬州这条街,长“九里三十步”。张祜在桥上看谁?神仙,就是妓女。唐代经常拿“神仙”代指妓女,指那些歌儿舞女。看到这样的场景,张祜感慨死在扬州,葬在禅智寺,是人生最好的归宿。“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你这样去死,还能葬在寺庙?叫老和尚怎么想?

扬州,一座让诗人死活都不想走的城市

不但十里长街青楼连着青楼,河边也是红灯高照,“两岸红灯成白昼,扬州腊月看元宵”(宋.杨万里),这是我第一个看到“红灯”这个词。可见红灯区的提法源远流长。

扬州这个行业从业人员极多,“千家有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清.郑板桥)。有人说,扬州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入行者,还有从金陵、从苏州、从杭州、从全国各地来的“领军人才”。如果按照从业周期十五年计算,扬州这方面的从业人员可以同时达到几万乃至十几万。说到从业周期,补充一下,当时大多数是十四五岁入行,像杜牧写的这位十三岁入行,算早的,但决不是特例。直到三十岁左右改行,这就是白居易《琵琶行》所说的“老大嫁作商人妇”,不一定嫁给商人,也可能嫁给文人和官人,或者嫁给布衣。白居易家那十几个,除了从小养的,我估计也有老大嫁的。樊素和小蛮,你不熟悉,但“樱桃小口”、“小蛮腰”两个词你肯定熟悉……都是白居易家里的。

不说白居易,继续说杜牧。再过若干年,杜牧路过金陵,想起当年在扬州的艳史,写下了这首馋涎欲滴的好诗: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扬州,一座让诗人死活都不想走的城市

月明桥上,美人吹箫……诗人就是厉害,能把这些活色生香的事情写得冰清玉洁。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杜牧在自己的樊川别墅中品茶悟道,还对自己的一生进行了总结:

遣怀

(唐)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此时,他已经位高权重,但此生最浓墨重彩、最值得回忆的经历便是在扬州的那段生活了。虽然南柯一梦,毕竟一辈子不虚。

2018年五一率中国诗词地理游学团,写于扬州

对游学团感兴趣的请加微信号:shjdsy001

扬州,一座让诗人死活都不想走的城市

(部分成员念诗途中小憩)


以当代情怀,看古代诗词;以“美诗+美图+美文”为特色重新发现经典,带孩子和父母念诗。感谢您关注“宝宝念诗”!感谢您每一次的阅读、点赞和转发!本文图片据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