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升级”萧祥梅——《明商好故事》选载


“不断升级”萧祥梅——《明商好故事》选载

尤溪三明商会常务副会长、福建省三明市盛达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 萧祥梅

萧祥梅是优秀明商(福建三明)代表,在茶叶贸易、白石粉加工、铅锌矿浮选、水电开发和工业硅、电解锌、硫酸生产等产业上,大展拳脚,不断升级;在他的眼里,无论在哪个行业创业,只要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就会拥有较强的竞争力和抗风险力,为此,他打造出不同创业阶段的产业链;今天,他带领着福建省最大的白炭黑配套产业链项目盛达化工,步入第10个年头。

“不断升级”萧祥梅——《明商好故事》选载

出生于尤溪县梅仙镇南洋村的萧祥梅是家里的长子,父亲微薄的收入养着一家八口人,日子过的相当拮据。为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1982年,萧祥梅初中还没有毕业,就跟随父亲到位于西滨镇七里村承包茶厂。

“不断升级”萧祥梅——《明商好故事》选载

萧祥梅:“当时我父亲是茶厂的股东之一,看到父亲比较辛苦, 我就跟随父亲学茶叶的制作、管理。我们是从继承刚开始做,采茶、制茶、销售我们都在学,都在管理。改革开放之初,商品贸易不够活跃,茶叶也不例外,特别是乡下的交通不便的茶厂一般是坐等外地茶商前来收购,茶叶的价格比较低。如果没有茶商来收购,那么茶叶只得积存在仓库。当时是这样一种情况,库存比较多,积压资金比较大,我们把茶叶进行了分类筛选,然后把等级分为一二三等,这样可以直接出口。这个茶厂成立以后,茶叶进行了升级,那么附加值也提高了。

“通过做精制茶以后,效果就好很多。我们不止把自己的茶叶销售,还到附近的乡镇,把它茶叶统统收购过来做精制茶,也得到了一定的回报,也是我人生开始的第一桶金。”

“不断升级”萧祥梅——《明商好故事》选载

茶厂把精制好的茶叶卖到了省外市场,部分茶叶还通过厦门、广州、汕头的外贸公司卖到了国外,这些变化都发生在两三年之间,萧祥梅也从一名杂工升任为茶销科长。当时,他还年仅20岁上下,却已是人人羡慕的万元户了。

因为经常到周边乡镇收购茶叶,萧祥梅发现,梅仙一带的矿产资丰富,于是就不断琢磨着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1991年,萧祥梅开始了创业中的第一次转型。

“不断升级”萧祥梅——《明商好故事》选载

在有了多年的积累后,萧祥梅开启了生意场上的第一次产业延伸,把眼光瞄上了与茶叶毫不相关的白石粉。他投资8万元创办尤溪县梅仙盛发石粉加工厂,专业生产白石粉,由此成为尤溪当地知名的企业家之一。正当他的企业办得风生水起的时候,他在1997年开始涉足铅锌矿市场,转行创办尤溪县梅恒选矿厂。

当我们问及萧祥梅当时怎么会选择在尤溪做铅锌矿时,萧祥梅表示:“因为尤溪是福建省资源大县,其中铅锌矿储量居华东地区之首,而尤溪80%的储量在梅仙镇。选矿厂处于上游产业链,将矿石破碎,然后浮选,再进行分离,最后将矿产品销售给湖南株洲和浙江温州的冶炼厂。”

“不断升级”萧祥梅——《明商好故事》选载

本世纪之初正是经济快速发展期,铅锌矿产品市场需求量大,萧祥梅的生意做到了浙江、江苏、安徽、湖南等地。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大多数企业碰到的回款难问题同样也困扰着萧祥梅。

“不断升级”萧祥梅——《明商好故事》选载

面对这些问题,是怎么应对的呢?萧祥梅:“我们选矿厂生产的是初级产品,卖给别人冶炼,2002年我做出了个大胆的决定,把自己产品进行深加工,把福峰冶炼贡献公司收购,更名为福建省梅恒冶炼有限公司,这样我们提高更大的附加值。”

“不断升级”萧祥梅——《明商好故事》选载

萧祥梅一方面投入资金进行技改,另一方面在企业推行现代管理制度,一家处于半停产的企业很快起死回生,当年上缴税收300多万元。2003年,梅恒冶炼生产出第一块电解铅,填补了福建省铅冶炼的空白,成为国内第一家从矿山开采至加工成蓄电池成品的有色金属深加工企业,当年年产值超过1亿元,并帮助当地解决就业500多人。这让萧祥梅尝到了甜头,经营企业的思路越来越活,视野也越来越开阔。

“不断升级”萧祥梅——《明商好故事》选载

2006年,因国家产业政策调整,萧祥梅关闭了梅恒冶炼,调整投资思路,勇敢走出去,到云南投资木笼和梯级水电站,并利用电的资源优势,创办工业硅生产企业。水电和工业硅两个项目,总投资11亿元,年产值达7.6亿元。

“不断升级”萧祥梅——《明商好故事》选载

2008年开始由专业管理团队运营,萧祥梅则先于2007年6月回到尤溪创办福建浩盛化工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电解锌和一水硫酸锌产品,年产值2亿多元。

“不断升级”萧祥梅——《明商好故事》选载

萧祥梅:“考虑到硫酸需求市场主要集中在三元、沙县、永安等地,而三元则处于相对中心位置,是较为理想的投资地。2008年,在多次考察后,决定在三元投资3000万元,注册成立了福建省三明市盛达化工有限公司,建设年产12万吨硫化锌制硫酸项目。”

白炭黑是人工化学合成的白色无定形二氧化硅的总称,广泛用于橡胶及制品补强剂、牙膏增稠剂和摩擦剂等多种领域。2009年,盛达化工年产12万吨硫化锌制硫酸一期项目建成投产,由此成为周边化工尤其是白炭黑企业硫酸原料的主要供应商。萧祥梅攀上了事业新的高峰。

“不断升级”萧祥梅——《明商好故事》选载

白炭黑产品的主要原料是硫酸和水玻璃,一向注重产品上下游产业链建设的萧祥梅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更何况经过20多年的商海积淀,他已具备了更大手笔投资运作的资金实力。

从2010年开始,围绕白炭黑产业链项目,萧祥梅大张旗鼓地进行投资建设——2012年,一期年产2万吨白炭黑项目建成投产,2013年二期年产2万吨白炭黑项目建成投产,2014年白炭黑重要原材料年产5万吨水玻璃A区生产线建成投产,2016年年产3.5万吨白炭黑C区生产线建成投产,2017年二期年产6万吨硫化锌制硫酸项目建成投产,2018年二期年产4.5万吨水玻璃B区生产线建成投产、年产2.5万吨高端(高分散)白炭黑D区生产线开工建设。至2017年,硫化锌制硫酸、水玻璃、白炭黑三个项目形成了白炭黑产品相对完整的配套链条。

“不断升级”萧祥梅——《明商好故事》选载

萧祥梅:“经过多年的生产、经营和实践,盛达化工创造性地使用了沸腾炉余热余压蒸汽回收工艺,实现了余热余压资源高效回收利用,蒸汽回收利用率达到91%,年折合节约标煤约1.94万吨,并投入1500万元,引进国外德国先进设备,建成水玻璃脱流脱硝项目,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好的生态环保效益。”

鉴于国内白炭黑低端产品产能过剩,而以高分散白炭黑为代表的高端白炭黑产品则需求旺盛。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将是产业升级的主旋律。年产2.5万吨高端(高分散)白炭黑项目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建设的。萧祥梅介绍,这个项目总投资近1亿元,2020年可建成投产。项目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采用DCS数字化管控。二是产品利润每吨可增加2000元。

“不断升级”萧祥梅——《明商好故事》选载

萧祥梅:“当前,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出台了许多惠企的政策,对我和盛达来说,是信心满满,干劲十足,今后我们将不断的创新升级,抓好安全环保等各项工作,走高质量的发展道路,在产品品类和品质上多方面的发展,努力把企业建设成为行业内的标杆。我坚信随着企业配套产业链不断地延伸,产能及附加值持续地提升,未来的三五年,盛达将可实现产值十个亿,利税达亿元以上,在行业形成强势竞争力的品牌,更为全国白炭黑的超市。”

“不断升级”萧祥梅——《明商好故事》选载

从占地30亩到200多亩,从员工30人到400多人,从1条生产线到8条生产线,从投资6000万元到3.6亿元……10年间,萧祥梅带领着盛达化工从零开始,步入福建省高成长型企业行列,成为白炭黑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同时,萧祥梅心系桑梓,积极参与助学、扶残、建桥、修路等爱心公益事业,至今捐献总额近千万元,为明商精彩书写出光彩一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