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赤峰“學霸”——張履謙(上)

在赤峰市敖漢旗貝子府鎮郭杖子村有一座保存完好的百年老屋,從現存建築依然能感受到昔日的繁華和氣派,這便是歷史上的赤峰學霸——清朝末科進士張履謙父輩留下的莊園。

歷史上的赤峰“學霸”——張履謙(上)

“寶善堂”大門

張履謙生平

張履謙(1873~1946),字六吉(陸吉)、號易吾(益吾),漢族,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清朝直隸承德府)人。清光緒二十九年鄉試中舉人,光緒三十年(1904年)會試中進士,列三甲第四十九名。後授中憲大夫、通議大夫,正三品。張履謙是我國科舉考試歷史上赤峰地區唯一考中的進士,也是我國實行科舉制度1300年來的最後一科進士。


歷史上的赤峰“學霸”——張履謙(上)

張履謙歷任刑部主事,京師地方審判廳刑一庭推事,江蘇高等審判廳刑廳庭長,江蘇地方審判廳廳長,大理院民二庭幫辦。熱河審判籌備處調查科科長兼卓昭兩盟選舉事務所委員長,署直隸第二高審判分廳監督推事,陝西高等審判廳推事,陝西任用縣知事,陝西高等法院首席檢察官。民國時期被授五等嘉禾章,二等金質獎章。

走出古北口

清乾隆48年(公元1783年),張履謙的高祖張景實挑著兩個柳條筐逃荒出了古北口,奔熱河以東而來。幾個月後來到熱河省建平縣(當時敖漢屬建平所轄)的一處山腳下,這一帶水草豐美,土地肥沃,張景實一家就在河邊搭個窩棚住下來,後來靠擀氈子和租種蒙古王爺的土地生活,這個小村就叫山灣子,在今敖漢旗牛古吐鄉境內。

著名的關口 :古北口

歷史上的赤峰“學霸”——張履謙(上)


民國二十年編篡的《建平縣誌》記載:張景實老家是山東省德平縣(今德州),祖輩靠擀氈子為生闖了關東。

落腳山灣子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因山灣子村修建水庫,村民基本都搬到了上臺子村。張景實一邊擀氈,一邊種地,他知道人不讀書輩輩受窮,所以給兒子起了儒林這個名字,其意是做讀書人。張景實夫婦為人忠厚,勤儉持家,為兒子娶了媳婦,不久得了孫子,取名永泰。

經過多年的創業,張家積累了一些資產,生活逐漸好起來。此時張儒林的兒子張永泰已生有三子,長子張殿公,次子張殿臣,三子張殿忠。張儒林秉承父親教誨,請來私塾先生教孩子們讀書,張家從此有了識字人。幾年後,張殿臣生了兩個兒子,長子叫張文珏,次子叫張文璨。自此,張景實一家已五世同堂。

山灣子水庫原址一角

歷史上的赤峰“學霸”——張履謙(上)


民國三十一年編修的《建平縣誌》記載:張家五世同堂,就是指一百多年間沒分過家。

興家立業

到了咸豐初年(公元1851年),張殿臣從離山灣子西數十里的金廠溝梁下查干高勒(蒙語,意為白河)村的一戶山西人家轉兌了一個叫“源承永”的燒鍋(制酒作坊),並決定交由二兒子張文璨去管理,於是全家人便搬到了下查干高勒的酒坊,後取名“玉泉盛”。釀造的“杏花醉”酒後來成為避暑山莊貢酒,每年“玉泉盛”都用駱駝隊向承德送“杏花醉”酒,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常以“杏花醉”作賜賞。

創辦實業後,張文璨在下查干高勒燒鍋院東建了一處三百多間房屋的大宅院,一色青磚瓦房,院門樓高大壯觀,並起堂號為“寶善堂”。在當時的熱河及東北都很有名。

歷史上的赤峰“學霸”——張履謙(上)

玉泉盛和寶善堂外景

土地改革後,宅門內的房子都分給了貧農,後來各戶自行改建,原房屋基本上都扒掉了,目前院內原建築已不存,只有“寶善堂”的大宅門和“玉泉盛”大門仍然殘存在下查干高勒村。

張履謙出生

同治十一年(1873年)正月十一 ,張文璨堂弟張文璀之妻李氏生下了第二個男丁,滿月後父親張文璀給兒子取名為張履謙。履,指實行、履行、履約。謙,指虛心、不自滿、不自高自大、謙下、謙讓。意謂行謙讓之德。這便是後來金榜題名的進士張履謙。

張履謙從小在家中私塾用功學習,家人更是尊師重教。

敖漢現在還傳講著張家的一個故事。一次教書先生和大當家人張文璨一起散步,見院外一匹小驢駒在吃草,先生就隨口說:“天上的龍肉,地下的驢肉,驢肉好哇,可不知這驢駒肉香不香。”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張文璨什麼也沒說,兩人轉了一圈各自回房。沒想到中午吃飯時,先生的餐桌上就上了盤驢駒肉,一問才知是張文璨叫人殺了驢駒給先生嚐鮮的,先生十分感慨,哪想一句閒話,東家這麼在意。

張家這種尊師重教的家風,讓很多讀書人敬仰。所以這故事也傳了這麼多年。

癸卯鄉試中舉

清朝規定鄉試每三年一次,因在8月舉行,亦稱秋闈。 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6月,張履謙踏上了去往當年鄉試考點河南貢院,並如期參試。

三場考試,每場五個題目。其中第一場五題為:①漢初弛商賈之律論。②東漢中興功臣多習儒術論。⑧龔治勃海虞詡治朝歌論。④隋唐二史不為王通立傳論。⑤吳兢上貞觀政要張九齡上千秋金鑑錄司馬光上通鑑真德秀上大學衍義論。

前後考了三場九天,順天府的皇榜公佈後,張履謙榜上有名,考中第108名。榜上分別蓋有順天府尹、熱河省總督巡撫的大印。


歷史上的赤峰“學霸”——張履謙(上)

歷史上的赤峰“學霸”——張履謙(上)


歷史上的赤峰“學霸”——張履謙(上)


2010年12月在北京圖書館館藏清光緒二十九年刻本《順天鄉試同年齒錄》中發現了有關張履謙的相關內容。

甲辰會試金榜題名

光緒三十年甲辰恩科會試依舊在河南貢院舉行。 第一場是三月初九到十一,主要是考中國政治史事論;第二場是三月十二至十四,考各國政治,藝學策;第三場是三月十五至十七,考《四書》《五經》義 。

歷史上的赤峰“學霸”——張履謙(上)

河南貢院大門(1905年)

會試結束後即進行殿試,在河南考試中被錄取的貢土們又趕到北京參加殿試,也是最高規格的考試,農曆五月二十一日殿試。

歷史上的赤峰“學霸”——張履謙(上)

歷史上的赤峰“學霸”——張履謙(上)

農曆五月二十五日,在紫禁城太和殿隆重舉行了傳臚大典(即公佈皇榜)。張履謙榮登皇榜,列三甲第四十九名。

歷史上的赤峰“學霸”——張履謙(上)

光緒三十年甲辰恩科金榜

傳臚典禮上,韶樂齊奏和鳴,鳴鞭響徹雲霄。唱名之後,自大學士至三品以上官員和新科進土向光緒皇帝行三跪九叩禮。禮畢,由禮部尚書將大金榜放置彩亭中的雲盤內,導以黃傘,鼓吹前行,從太和殿中門送至東長安門外綵棚張掛,這即是所謂的金榜題名。

張履謙和劉春霖、沈鈞儒等273名進士成為中國歷史上自有科舉以來1300年中的最後一科進士。因光緒皇帝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下詔“立停科舉,以廣學校”,科舉制度從此廢除。


歷史上的赤峰“學霸”——張履謙(上)


今在北京孔廟的正門西側,光緒三十年甲辰恩科的《進土題名碑》,上左面一行字:張履謙,直隸承德人。雖然碑已嚴重風化,但張履謙三個字仍清晰可見。

進士館學習

張履謙完成了科考後的一系列規定程序後,被授以主事分部學習,也就是培訓進士的專門機構——進士館。

《德宗景皇帝實錄》記載:光緒三十年六月乙卯:引見新科進士。得旨一甲進士三名劉春霖、朱汝珍、商衍鎏業經授職外。張啟後……沈鈞儒……張履謙、……俱著以主事分部學習。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九月清政府決定,把“刑部著改為法部,專任司法;大理寺著改為大理院,專掌審判。張履謙在主事分部學習三年後,在光緒三十四年六月被授法部主事,留在京城法部,正式“入仕”做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