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節特輯】燃燒女子肖像


【婦女節特輯】燃燒女子肖像


1

2月28日凱撒獎, 波蘭斯基獲得最佳導演獎。

以阿黛拉·哈內爾(Adele Haenel)為代表的一眾法國女演員當即退場表示抗議。

【婦女節特輯】燃燒女子肖像


阿黛拉在後臺憤怒的拍手,說:“真棒,了不起的戀童癖”來表達抗議。

【婦女節特輯】燃燒女子肖像


作為電影導演,波蘭斯基成果頗豐。

如《水中刀》,《鋼琴家》,《苦月亮》等都是屢獲國際大獎的影史佳作。

為什麼羅曼·波蘭斯基獲得大獎卻引起眾怒?

他曾被判性侵一名13歲少女後於1978年潛逃美國,目前仍然被警方通緝,但身處境外,美國警方也長期對他無可奈何。

曾有一部專門的紀錄片《被通緝的與被渴望的》講述波蘭斯基性侵案與審訊過程。

【婦女節特輯】燃燒女子肖像


這位歐洲公認的電影大師,即使是位臭名昭著的猥褻罪犯,法國政府仍為了保護這顆“藝術明珠”而拒絕了美國的引渡請求。

28號當晚,凱撒獎頒獎典禮場外便爆發了由法國規模最大的女權組織舉辦的抗議集會活動。

【婦女節特輯】燃燒女子肖像


在宴會前,也有多名女導演被強行排除在外,超過400位法國電影人士發表公開信提出凱撒獎評委組織缺乏性別平等和透明性,有嚴重的包庇行為。

晚上大規模集會活動後,法國凱撒獎董事會21名成員辭職,宣佈將進行內部改革。

【婦女節特輯】燃燒女子肖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這是燃燒的女性力量。


2

抗議活動領頭人阿黛拉·哈內爾是電影《燃燒女子的肖像》主演。

【婦女節特輯】燃燒女子肖像


這部電影被不少人評為2019最佳。

本來也是這次凱撒獎最受矚目的參選作品。

《燃燒女子的肖像》也被視為女權主義代表:電影導演,主創均為女性,極為難得的以女性凝視角度來闡述故事。

“繆斯這個詞本就是女性被動狀態的闡述,是創作者的凝視視角。而在這部電影中,凝視是相互的,它打破了這種被動關係,兩個人都是平等且互相啟發的。”

比如同樣是在戛納拿獎的著名女同性戀電影《阿黛爾的生活》,主演曾詬病男性導演有意增加對劇情毫無作用的兩位女主角激情戲碼。

【婦女節特輯】燃燒女子肖像


阿黛拉·哈內爾作為法國Me Too平權活動代表人物,在頒獎典禮憤然離場的畫面,是激動人心的。

正是因為有人敢站出來,表達出自己的憤怒,卑劣的行為才不至於被一昧掩藏。

然而,也有不少羅曼·波蘭斯基的影迷為他開脫:

“他是強姦犯,可更是一位偉大的導演天才!”

“藝術和私德不能夠混為一談。”

但藝術家呈現的經歷是符號系統的一部分。

藝術本來就是“人”的。

一個鐵證如山的戀童癖導演,我們也有理由重新審視他以往的電影作品。

正如集會者留下的橫幅:

如果波蘭斯基強姦了你13歲的女兒,你還會把他和藝術家混為一談嗎?

【婦女節特輯】燃燒女子肖像


3

陷入進猥褻風波里的著名男導演不止波蘭斯基。

貝託魯奇(代表作《戲夢巴黎》《末代皇帝》)在拍攝電影《巴黎最後的探戈》時,他在未經女演員同意的情況下,擅自添加了一場強姦戲。

【婦女節特輯】燃燒女子肖像


女主角馬麗亞·施耐德後來也曾公開表示,這件事給她留下了無法磨滅的陰影。

【婦女節特輯】燃燒女子肖像


這部廣為流傳的經典情色電影,記錄著一個女人無助和恐懼的時刻。

而它卻作為一部傑作,被讚揚,被談論,被輪番播放。

法國導演呂克貝松(代表作《這個殺手不太冷》)也在2018年被指控強姦罪。

出於歷史地位,影壇貢獻和男性主導的精英文藝界,這些事大多被無聲容忍。

人們的確可以選擇“分開看”,但這絕不能為他們的犯罪行為開脫。

【婦女節特輯】燃燒女子肖像


即使無法干涉別人是否喜歡這類大導演的作品,但我們完全有理由反對他本身。

就像面對臺灣金馬獎的不當言論,鞏俐女王也曾直接擺冷臉拒絕上臺頒獎。

【婦女節特輯】燃燒女子肖像


我們的態度也可以是:

性侵犯的電影也許值得上映,但他的“控訴”應該在監獄裡完成。

4

今天是婦女節。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是一個屬於女性的節日。

【婦女節特輯】燃燒女子肖像


我們國家翻譯為“婦女節”,習慣上來說這個節日專屬於母親和職業女性,人們在這一天為她們放半天公假或者送上一朵玫瑰。

不過在國際上,Women’s day更是被用於爭取性別平等和權益保障的社會呼籲與活動。

比如美國的反墮胎法案活動:

【婦女節特輯】燃燒女子肖像


“我的子宮並不只是你的生育工具”示威:

【婦女節特輯】燃燒女子肖像


就連女性地位一向很低的印度,其總理莫迪也於3月5日在社交平臺為性別平等發聲,發起“She Inspires Us”(她鼓舞了我們)活動。

【婦女節特輯】燃燒女子肖像


全球最大的流媒體平臺Netflix(奈飛)聯手聯合國婦女組織製作了一個致敬短片《Because She Watched》迎接國際婦女節。

視頻裡出現了許多我們熟悉的面孔:泰勒,牛姐,艾倫,碧昂絲,斯嘉麗·約翰遜......這些充滿力量的女性,或許曾經鼓舞了你和我,也將賦予更多女孩一種普世性的前進動力。

正如在法國28號晚凱撒獎場外,無數女性集會示威人員拍著手,舉著牌,唱著歌;這是目前對我們中國人來說比較陌生的一幕,卻能激盪感動與共情。

她們點燃紅色的火焰,大聲呼喊;

永遠前進,永遠獨立,永遠燃燒。

【婦女節特輯】燃燒女子肖像

更多精彩文章

【婦女節特輯】燃燒女子肖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