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四岁还爱“咬手指”:“口欲期”得不到满足,2种情况要分清

有网友问:“我家孩子四岁多了,还经常看到他喜欢咬手指,这是不是正常的行为?需要阻止他吗?”

虽然,到了四岁还爱“咬手指”的孩子确实不多见了,但是爸爸妈妈们也不必过于紧张。如果你强硬地把他的小手拉扯开,可能效果适得其反。

而“口欲期固结”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情况,父母合理的引导,孩子是可以健康地建立起良好的行为规范的。

孩子四岁还爱“咬手指”:“口欲期”得不到满足,2种情况要分清

什么是“口欲期”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大致会经历几个阶段,包括“口欲期”、“肛欲期”以及“俄狄浦斯期”

“口欲期”一般发生在孩子1岁以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由于生活无法自理,宝宝就会通过“口”来与其他人发生连接,会出现诸如哭闹、吃奶、吃手等动作。

弗洛伊德学派认为,这个时期的婴儿总要通过口腔来获得性满足。也有专家认为,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强烈需要一种安全感,吸吮需求很强烈,尤其在晚上睡觉的时候更为明显。因此,孩子一岁以下出现吃手的动作是正常的,父母不必过于担心。注意保持孩子小手干净卫生、防治细菌就好了。

孩子四岁还爱“咬手指”:“口欲期”得不到满足,2种情况要分清

而“肛欲期”一般是出现在孩子1-3岁阶段,而“俄狄浦斯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恋母情结”,一般出现在3岁以后。

以上,三种常见的儿童心理期都是属于正常的,父母不必太担心,只需要适当的引导即可。

而前面讲到的“口欲期固结”,就是指“口欲期”得不到满足才出现的症状。孩子四岁了还有“咬手”的动作,可能就是“口欲期固结”的表现。

一般来说,孩子会有两种原因导致“咬手”:

一是得不到关注。有研究调查发现,缺乏父母的爱和精神安慰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吃手”、“咬指甲”这样的习惯。因为这样的习惯,可以缓解宝宝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二是因为紧张。出现“口欲期固结”的孩子,长大之后,往往容易紧张、忧郁。其实,很多大人在紧张的时候,也会下意识的出现“吃手”的动作,不知道你自己有没有发现?

孩子四岁还爱“咬手指”:“口欲期”得不到满足,2种情况要分清

如何引导孩子摆脱“吃手”习惯?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那么大了,还整天喜欢把手指放到口里,就会忍不住骂孩子:“都这么大了,还咬手指!”其实,强行干预的方式,这样只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让他变得更加的焦虑。

因此,父母不要训斥孩子,关键还是要引导。

1、给予孩子足够多的关爱

前面讲到了,出现“口欲期固结”的孩子,往往是因为“口欲期”得不到足够的满足所带来的,因此,父母应该多关心孩子,通过与孩子沟通,让他感受到爸爸妈妈的关爱,从而降低他的焦虑情绪。

2、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利用玩具或者其他孩子喜欢的东西来转移他的注意力,让孩子不仅仅把注意力放在“手”上。爸爸妈妈也可以多跟孩子玩亲子游戏,在游戏中,既可以增加亲子感情,还可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呢。

3、注意平时营养,适当补充微量元素如锌、铁等。

孩子四岁还爱“咬手指”:“口欲期”得不到满足,2种情况要分清

4、通过“奖励”引导,让孩子建立起“好习惯”。

孩子到四岁,自我意识已经比较强了。爸爸妈妈可以利用“儿童自律表”,通过“奖励”的方式,来引导孩子逐步建立好的行为习惯。

孩子四岁还爱“咬手指”:“口欲期”得不到满足,2种情况要分清

比如跟孩子沟通好要逐渐减少“咬手指”行为的目标,以天为单位,当孩子做到时,就给他奖励一个星星,当凑够一定数量的星星,比如5颗、10颗,父母就满足孩子一个小愿望。

这样,孩子在不断的正向激励的过程中,有利于他逐渐摆脱“咬手”的坏习惯。由于不断得到鼓励,孩子也会变得越来越自信,不再容易焦虑。

孩子四岁还爱“咬手指”:“口欲期”得不到满足,2种情况要分清

这套“儿童自律表”提供了32个“好习惯”贴纸,包括“按时睡觉”、“完成作业”、“讲卫生”等,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孩子实际情况,跟孩子沟通,并设立好合适的目标!

好的习惯,是孩子一生的财富。通过这款自律表,可以轻松的帮助孩子建立起“好习惯”!

现在这款“儿童自律表”年前有优惠,现在拍下只需要39.8元,够用一年了,平均下来,每天一毛钱。

点击下面链接,可以直接购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