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魏國由盛到衰的路上,老滑頭公孫痤罪不可恕

魏相公孫痤是魏國貴族出身,鑑於魏文候側重培養本土官員原因,地位不斷晉升。史書著墨不多,也都給予包容的態度,但以筆者分析,此人嫉賢妒能,身為相國,趕走武將,嚇跑文官,自斷手足,放走秦獻公,給魏國造成了無窮後患。

戰國時期,魏國由盛到衰的路上,老滑頭公孫痤罪不可恕

一、設計趕走功勳卓著的戰將吳起

1.吳起簡介

吳起本是治軍嚴明的功利主義者。“起貪而好色;然用兵,司馬穰苴弗能過也。”意思是吳起為人貪婪而好色,然而他的用兵之道,連齊國的名將司馬穰苴也超不過他。吳起帶兵行止坐臥始終與最下等兵卒在一起,為了籠絡人心,有時肯為受傷的士兵用嘴吸出傷口中的膿液。魏文候啟用吳起以後,公元前409年首戰奪取秦國河西(今陝西、山西兩省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臨晉、元裡、洛陰、郃陽等五城。後續在太子魏擊配合下,3年時間,全部奪取秦之河西地區,秦軍只能退守到洛水以西防守。據估算應當有5000平方公里土地,這片三河衝擊平原,為魏國提供了大量的糧食供應。此後白起長期擔任河西郡守。成為魏國西部牢固的屏障。

在魏文候去世、武候繼任時讓田文為相,而吳起沒能為相就心意怏怏。現在田文去世後由公孫痤為相,公孫痤當然對吳起尤為忌憚。

戰國時期,魏國由盛到衰的路上,老滑頭公孫痤罪不可恕

2.設計構陷

公孫痤開始算計吳起。公孫痤不但是相國,還娶了魏國公主。他先是向魏武候提議:吳起雄心勃勃,為了安心讓其在魏國效力,把魏國的公主嫁給他,如果他高興的接受了,我們也就安心了;如果推辭的話,肯定無久居之心。回家再安排他老婆,也就是他娶的魏國公主,讓他在與吳起吃飯時當面羞辱自已。然後邀請吳起來家裡宴飲。宴席中間,公主對公孫痤言辭刻薄,極盡鄙賤之能事,公孫痤不免尷尬地向吳起解釋:公主都這樣,居高臨下,多忍耐一下就是了。幾天以後,武候果然向吳起提親,吳起對公孫痤老婆訓斥公孫痤的情景當然心懷芥蒂,想自已在魏國地位顯赫,什麼樣的女人找不到,何必自找麻煩,就當面推辭了。這正好驗證了公孫痤說的,吳起無久留魏國之心了。

由此武候越來越疑忌他,吳起也害怕被誅殺,於是投奔了楚國。

3.簡評

公孫痤是始作俑者,當然難辭其疚。但是魏武候也著實欠考慮,不娶公主的原因肯定多方面的,如果細加詢問,不但能解除君臣之間的誤會,公孫痤的陰謀也昭然若揭了。

趕走吳起的危害有三:首先是多年來佔據的秦國河西之地失去了安全保障,後來也證實了,秦國休養生息以後,也在幾年間就重新奪了回來。其次,吳起跑到楚國,在楚國進行變法,一度使楚國經濟、政治和軍事各方面能力有了一個較大的提高。

“於是南平百越,北卻三晉,西伐秦,諸侯皆患楚之強”

立竿見影地就阻止了包括魏國在內的三晉向南拓展的通道。不僅如此,公元前380年,楚國配合趙國攻打魏國,做為楚國令尹的吳起指揮楚軍打過黃河,深入南鄭,攔腰切斷魏國河東與河內之聯繫。

最後再設想一下,假如武候、吳起、公孫痤有足夠進取心的話,當時就可以在穩固了西部以後,向南發展,不是楚國受益,還是魏國受益了。

這其實就是嚴重的資敵行為。

戰國時期,魏國由盛到衰的路上,老滑頭公孫痤罪不可恕

二、默許武候放走公子連

1.秦國基本情況

公元前415年,秦靈公去世,嫡子公子連只有10歲。靈公的叔父嬴悼子以嫡子年幼,便奪位自立為國君,即秦簡公。公子連被放逐到隴西河谷,後來輾轉逃到魏國。在魏國一待就是20多年,對魏國經濟、政治、軍事各方面的情況相當瞭解。公元前385年,秦惠公去世,年僅兩歲的秦出公即位。國內一片混亂。

2.秦獻公成功奪位

公子連在魏期間,魏國一直厚待他。這時魏國受趙國和楚國兩面夾擊。魏武候為了專心對付趙國和楚國,就為親魏的公子連回國奪權提供了大量的資金支持。一年後公子連回國奪位成功上位,就是秦獻公。

3.獻公回國後的情況

秦獻公雖然當時答應:在魏武候有生之年絕不與魏國為敵。但回國後借鑑魏國發展經驗,在秦國排除舊貴族干擾,大力發展經濟、建立戶籍制度,進行有效的軍事訓練,為20年重奪河西之地和秦孝公後來的商鞅變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4.公孫痤應負的責任

雖然史書上未記載公孫痤在這件事上有什麼態度,但他作為相國,一是對公子連應當有比較深厚的瞭解,武候一時糊塗,他應當及時阻止武候放虎歸山。二是應當提醒魏候,當時的焦點在趙國和楚國,但秦國政治黑暗、內部四分五裂,根本對魏國不構成威脅。其中或許公孫痤與公子連背後有什麼交易,就算沒什麼貓膩,最其碼有明哲保身之嫌。

戰國時期,魏國由盛到衰的路上,老滑頭公孫痤罪不可恕

三、澮北之戰後的虛偽

公元前362年,公孫痤率軍與趙韓聯軍在澮北激戰,魏軍全勝,生擒趙國大將樂祚。魏惠王親自迎接他到郊外,賞賜他良田100畝。他推辭說,軍隊訓練有素,不畏死傷,一是吳起原來留的底子好,還有現在兩個副將巴寧、爨襄臨陣指揮的好,再加上惠王您賞罰分明、於民有信,我不過是動動右手擊一下戰鼓,何功之有。惠王除了給吳起之後、兩員副將賜了40了萬畝以外,又多賜他40萬畝,合計140萬畝。如果不是真心請賞,就一畝也不要,除了哄著惠王多賞賜給別人以外,自已以退為進又多要40萬畝,同時博得君王的周圍的人好感,可謂名利雙收。

四、少梁之戰甘當俘虜

就在同一年,秦獻公乘魏趙韓混戰之際出兵攻少梁,戰爭過程沒有過多的記載,但明確的是魏相公孫痤被俘。看在當年秦獻公與公孫痤的交情上,公孫痤在秦國待了一段時間後就被放了回來。

戰國時期,魏國由盛到衰的路上,老滑頭公孫痤罪不可恕

五、身為相國,不為國推薦賢材,使得商鞅跑到秦國大顯身手

商鞅在秦國變法,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為以後徹底滅掉魏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事魏相公叔痤,痤知其賢,未及進”。商鞅長期在公孫痤手下當中庶子,深知商鞅的能力,不是沒來得及推薦,而是顧慮商鞅的才能絕在自已之上,一旦商鞅上位,必然會憾動自已那具已經坐久了的相位寶座。等到自已快嗝屁了,惠王來看他時,才說商鞅可當大任,但說的含含糊糊,當時惠王就嘿然露出不以為然的表情來。又說不用就把他殺了,更讓惠王認為他已老糊塗了。

過後又來個兩不得罪,把商鞅叫來勸他早點逃離。既然不是真糊塗,也不是時間來不及,當時為何不把商鞅喊來,直接讓商鞅對話,讓惠王瞭解商鞅的真實才能呢。如果真有舉賢之意,早在惠王到來之前就應設局,讓商鞅與惠王來個偶遇,也不至於被秦孝公的招賢令引到秦國去。

公元前340年,魏將公子卬與秦相商鞅對陣,公子卬被商鞅所騙被俘。魏惠王被迫割地遷都,曾發恨道:恨不聽當年沒聽公孫痤之言,殺商鞅以絕後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