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槍法精準,日軍二戰為何很少有王牌狙擊手?

汪業元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其實原因很複雜,一句話說不清。

大體有這麼幾點:

第一,日軍的優秀射手太多。

也許大家不知道,日軍是二戰中優秀射手最多的國家。

日軍的三八式步槍在800米距離,彈道仍然相當好,非常適合遠距離射擊。

而日軍從來都非常注重士兵的射擊訓練。

日本人為什麼反感衝鋒槍,一個原因就是“百發一中,不如一發就中”。


日軍很強調步槍精確射擊,一槍撂倒一個敵人。

所以,日軍新兵訓練週期為1年時間。這1年內新兵消耗的子彈,也就是用於實彈射擊的子彈超過1000發,很多部隊則是2000發以上。除了新兵初期訓練不需要射擊以外,平均每個月日軍要射擊200發子彈以上。

所以,在日軍完成新兵1年訓練時,有八成士兵射擊可以達到良好甚至優秀的水平。

其中會有數量很多的強悍射手,大體可以達到不用瞄準鏡使用步槍的最高水平。



在凇滬會戰中,有些國軍也是使用三八式步槍的,但命中率比日軍差的太遠。槍本身沒有問題,主要還是射擊技術差距。

上面說了這麼多,什麼意思?

也就是說,日軍基層每個小隊(排)裡面,其實都有槍法達到狙擊手水平的士兵,數量還不算少,可以直接從事於類似狙擊的任務。

那麼,狙擊手在日軍力量也就不吃香了,因為到處都是狙擊手。

日軍並不在乎狙擊手,狙擊手也不能發揮太大作用。



第二,日軍的狙擊作戰有一定問題。

英美德的狙擊手,主要是起到騷擾、阻礙、破壞的作用。

其實,即便這些國家的一流射擊手,充其量不過擊斃一二百名敵人,還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做到的。

對於一次傷亡數十萬人的大戰來說,狙擊手的殲敵無足輕重。

但狙擊手的存在,為敵人步兵造成很大麻煩。


比如電影《拯救大兵瑞恩》中,一個德軍狙擊手就阻礙了米勒上尉小分隊很長時間,還擊斃了一個人。

電視劇《兄弟連》中,只要懷疑前面有狙擊手,美軍士兵就畏手畏腳,心理壓力很大,甚至徘徊不前。

狙擊手的作用應該是這種模式。

但日軍給狙擊手的定位有問題。

太平洋和緬甸的作戰中,日軍狙擊手卻把消滅敵人和遲滯敵人作為主要目標。正常來說,狙擊手應該打幾槍甚至一槍就轉移陣地。

日軍狙擊手甚至將自己綁在樹上,連續開槍,直到被擊斃。

人不是鋼鐵俠,這種打法必死無疑,死前等多擊斃幾個最多十幾個敵人而已。


薩沙


崤山小虎第267條回答。

日軍由於採用“三八大蓋”式步槍,使得普通日本士兵射擊精準度很高。但日軍確實又很少有“王牌狙擊手”,小虎認為主要是以下三個原因:

一、日軍認為只有高價值的目標才具有狙殺價值。

與傳統戰場上的狙擊手單純射殺士兵不同,日本人認為只有高級指揮官、軍事將領、或者重要人物等,不常在一線戰場上出現的人才具有狙殺價值。

而“王牌狙擊手”是以狙殺人員的數量決定的。戰場上重要人物、重要目標本來防護屬性又高,同時又遠離戰場,所以,日軍狙殺數量很少。

(神劇裡日本美女狙擊手↓↓↓)


二、日軍在狙殺戰術指導上存在錯誤認知。

由於日軍認為只有狙殺重要目標才有價值,所以在狙擊手的使用上採用“一次性使用,為天皇盡忠”的原則。

為了能更有效的觀察和狙殺對手,經常隱藏在“別出心裁”的地方,比如大樹上,或者就隱藏在敵軍前線後方,以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但,往往第一發確實能達到狙殺的作用,但第二發時就被人亂槍射死,幾乎不可能全身而退。所以,狙殺後存活少。

三、日軍認為狙擊手對扭轉戰局的作用不大。

日軍的普通士兵,普遍射擊精準,依靠普通士兵就能扭轉戰局,而沒有必要去使用狙殺戰術。

同時日本人認為自己的“三八式步槍”本身射擊比較準,所以在以“三八式”為基礎的“九七式狙擊步槍”僅僅加裝了2.5倍的瞄準鏡,使其在300米內效果極佳。由此,也可以看出日本對的狙擊戰術的態度。

(九七式日本狙擊槍↓↓↓)


所以,綜合以上幾點,小虎認為這就是日本很少有王牌狙擊手的原因。

題外話:謝謝你的閱讀。歡迎關注小虎,小虎作為一個老兵自媒體也需要您的支持。多謝了。


哨兵小虎


我們可以先看看二戰世界著名的狙擊手有哪些:

1、西蒙·海耶

芬蘭人,他是二戰當中的一個非蘇聯的專業士兵,並且在參加戰爭的時候,他還是一名農民,在當時他就已經有了非常好的射擊本領,在二戰的過程當中,他一共殺了大約有542人。


2、 伊萬·西多維克

農民家庭出身,並且也是輟學之後入了伍,而且在入伍的過程當中,成績非常的棒,尤其是在狙擊方面,還曾經用燃燒彈燒燬過一輛坦克,在這一場戰爭當中,她一共殺了500人,厲害的是她還是一名女士兵。

3.尼古拉伊爾因


她是蘇聯的一名女狙擊手,而且也是非常厲害的,在二戰期間的時候,她狙擊殺死的人數大約在494人左右。

4、伊萬尼古拉耶維奇庫爾博季諾夫

這是在蘇聯當中一個並不是非常知名的人物,但是他的成績卻是非常優秀的,在二戰期間的時候,他殺死了大約有489個人。

5、弗拉基米爾尼古拉耶維奇普切林採夫

同樣是作為蘇聯狙擊手成員,他在當時的二戰期間,戰爭當中,在戰鬥中大約殺死了456人左右,

6、米哈伊爾伊萬諾維奇布登科夫

他可以說是一名比較成功的狙擊手,在二戰的時候,大約有437人死在他手中。

7.費奧多爾瑪特維耶維奇奧克洛夫科夫

在二戰中他殺死了429人

8、費奧多爾謝爾蓋耶夫維奇迪亞琴科

他在二戰的過程當中,接受過一個專門的紅軍狙擊的訓練,在二戰過程中,他殺死過429人。

9、瓦西里耶伊萬諾維奇戈洛索夫

他在二戰的過程中殺死了422人左右。

10、斯捷帕尼彼得倫科

他在二戰期間,憑藉著他自己熟練的技能,殺死過422個人。

那麼為什麼2站日本沒有比較出名的狙擊手呢?答案無非以下幾點

1.首先日本是有狙擊手的,日本在二戰中裝備的唯一狙擊步槍是97式狙擊步槍,但是97式狙擊步槍瞄準鏡的放大倍率只有2.5倍。這樣該槍只適合在300m內精準射擊,無法精準的打擊遠距離目標,這影響了日軍狙擊手的發展和戰績。

2.另外眾所周知日軍信奉武士道精神,他們普遍認為想要打敗對手就要堂堂正正的攻擊,躲在暗處攻擊是小人之舉。這樣的想法完全違背了狙擊的本意。



3. 還有就是日軍對狙擊手的定位錯誤從“特等射手”這個稱呼可以看出在日本人眼裡狙擊手就是槍法好的士兵,所以日軍的狙擊手不會單獨自由行動。從太平洋戰場上更能看出日軍的死腦筋,當時為了對付美軍日軍出動了大量的“特等射手”。這些射手在攻擊美軍時往往不會變動自己的位置,甚至有的射手將自己固定綁在樹上。最後他們的下場無一例外都被炸成了灰,這樣的狙擊戰法如何打出另人側目的戰績。


檸檬雪碧加冰雹


因為二戰期間日本軍隊的狙擊手,雖說槍法好,但是他們根本活不到成為王牌的時候。

蹲在樹上的日軍狙擊手

作為一名狙擊手,除了需要有相當精準的槍法外,還需要頭腦靈活,行動迅速,善於偽裝自己,以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

對於日本士兵來說,精準的槍法可以說是每個士兵都具備的。因為在舊日本軍隊中,非常重視士兵的射擊水平。在平時的訓練中,就會使用各種各樣嚴格的要求來提高士兵的射擊水平。例如日本關東軍,他們要求士兵對300米外,只有的靶子(半身靶)進行射擊,不僅5發子彈要全部命中,而且還至少要有三發是集中在一個拳頭大小的面積上。在達到這個要求之後,還會要求限時射擊、戴防毒面具奔跑後的限時射擊等。在這種高要求下訓練出的日本士兵,射擊水平普遍較高,可以說已經具備了狙擊手所需要的精準槍法。

圖片右上方為日軍狙擊手

另外,日軍為狙擊手所配備的九七式狙擊步槍(是以三八式步槍進行改裝而開發的,採用6.5毫米有阪彈藥),有個很大的優點,就是小口徑子彈,在經過較長的槍管之後(在較長槍管內,彈藥的發射藥燃燒的較為充分),槍口焰不明顯,因此射手的隱蔽性可以更好。

日軍狙擊手所使用的九七式狙擊步槍

但是日本士兵最大的問題就是太死板,這也就是日軍中出不了王牌狙擊手最大的問題。狙擊手一般會預設幾個狙擊位置,通過不斷變化來保護自己,或者規劃一下自己的撤退路線,情況不對就立刻轉移。但是日軍狙擊手,往往根本不會變換射擊位置,他們只會死板地在同一個陣地,例如藏在樹上,或者是在地上挖個坑藏進去,打到被擊斃為止。在太平洋戰場,日軍狙擊手這樣做,對於美軍的攻擊來說,僅僅是發揮了遲滯作用,沒有任何威懾的效果。美軍對此的戰術也沒有改變過,一旦遭遇日軍狙擊手,步兵在環境允許的狀況下呼叫M3坦克,坦克會用37毫米炮,發射如同霰彈一樣的炮彈,把日軍狙擊手和他藏身的地方全部炸燬。

正在上樹的日軍狙擊手

如果日軍狙擊手不死板,頭腦靈活的話,再搭配自身非常好的槍法和很佔優勢的狙擊槍,想必就會出現許多王牌狙擊手。

使命召喚5中藏在樹上的日軍狙擊手,被玩家操作的美軍用火焰噴射器幹掉


飛豬漲姿勢


二戰時的日軍根本沒有狙擊手這個編制,他們只有臨時拿出來使用的“特射手”。然而這些特射手對於日軍而言不算什麼稀缺的資源,只是槍法好的步兵罷了,步兵的殺敵數據根本就不會納入到什麼“狙擊手戰績”中去,自有軍隊裡的一套軍功制度。


要知道,日本在戰前有整整兩代人參加了從小到大的軍事化訓練,再加上三八式步槍良好的射擊性能,在“遠距離射擊”這門技戰術上日本兵堪稱優秀,故而他們可以很容易的就湊上幾個“特射手”,打出很好的戰果。

許多日軍中隊、小隊都有專門的“特射手”編制,專門使用狙擊戰術殺傷敵人。但這些戰果日軍都劃到班排戰果裡了,他們自己不統計,別人說了能算數?

不過我們還是能從抗戰的過程中瞭解到日軍狙擊手的猖狂:

1944年12月26日,新四軍東南警衛團團長兼任東南行署主任王澄與東南縣委書記兼東南警衛團政委鮑志椿二人,在保衛根據地的時候,因為忽略了警衛員“日軍有狙擊手,趕快隱蔽”的信息,用望遠鏡觀察敵情時被日軍狙擊手一槍奪雙命。

1937年10月,忻口會戰期間,時任21師師長的李仙洲在山頭視察軍情,遭遇日軍狙擊手攻擊,當場肺部被打穿,當時郝夢齡就在旁邊。

同期進攻的郝夢齡部獨立第五旅李繼程代理旅長,也在不久後的戰鬥中被狙擊手射殺。

日軍的精準射擊,在普遍缺乏重武器的中國戰場上是很令人恐懼的東西,日本人藉著“特射手”的精準射擊,欺負中國人訓練少、槍彈差,專門用拉開距離的方法殺傷中國官兵。甚至有些時候“特射手”們專找基層軍官、士官下手,讓部隊發生混亂崩潰。

只是日本雖有狙擊行為,卻沒有真正的狙擊理論與狙擊戰術,他們只是把“精準射擊”用到極致。即便他們單獨安排出狙擊手,也沒有真正與普通步兵區分開來;講究尊卑階級的日本軍隊更不可能給一個大頭兵去做統計。這樣,日軍狙擊手們的成績單便淹沒到部隊戰績中去了。

這樣又爆發出另一個問題——日本兵空有優秀的射擊技能,卻無法通過真正的狙擊手理論和正確的技戰法將之合理利用。他們在順風仗時只能跟在下士官們屁股後頭打雜,逆風仗時往往又被丟掉成為自殺式阻敵的工具。

像緬甸叢林和太平洋那些樹叢中的日軍就是如此,他們根本不像蘇德狙擊手那樣,經歷了狙擊手學校和系統的專業培訓。所以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普通步兵能做到的極致——挖個洞或找個樹把自己藏起來,藏在射界最良好的位置,絲毫不考慮退路和顯不顯眼。

據說德國投降那天,美軍們興高采烈的亂放槍,有人隨手找了個好打的樹就是一梭子,結果“啪嘰”一聲掉下個日本鬼子...

這是典型的潛藏不過關,把自己綁在樹上固然能獲得良好的視野和樹冠的掩護,但是幾槍就暴露還打什麼打?死人是無法積攢戰功的。


王司徒軍武百科


第一,日本軍隊不統計個人戰績,日軍就是飛行員在早中期都不統計個人戰果。只計算整個部隊的戰果,為了鼓舞鬥志到了二戰末期,日軍才開始統計戰機飛行員的個人戰績。

日本陸軍則一直都不統計和宣傳個人戰績,更加喜歡宣傳整個部隊,一個集體的成果。第二個原因是日軍其實也有一些個人戰績特別突出的士兵,只是我們大多數人都不知道。

在我國也沒有介紹二戰日軍所謂戰績突出士兵的書籍,介紹二戰德軍戰績突出士兵的書籍則在我國發行過很多了。這也導致了大多數人不瞭解日軍的事情,對德軍那些高手士兵卻是非常熟悉。

日軍裡個人戰績比較突出的步兵,我們大概知道的有日軍第56師團第148聯隊士兵吉原正喜,其在緬甸戰場,包括騰衝的個人戰績是導致420多名士兵死亡,但其自己最後也被大炮炸死。還有在佩裡硫戰役,導致200多名美軍損失的日軍士兵船坂弘,戰後,美國德州還授予了他“名譽市民”稱號。

另外就是硫磺島,佩裡硫,還是沖繩,塞班島,幾乎都是全滅戰。在這裡據守的日軍90%以上的死亡率,也讓有突出的士兵其個人戰績也再不會有人知道。

日軍有很多槍法比較好的士兵,確實是一個歷史事實。我們知道日軍最後一個投降的士兵小野田寬郎,在菲律賓游擊戰多次與菲律賓軍警交戰,以1把99式步槍對抗菲律賓軍警的M-1卡賓槍和M-16自動步槍,其打死打傷菲律賓軍警和平民130多人。


深度軍事


怎麼說呢?

就像我們在班裡的學習一樣,在一個平行班,一個優秀的人很容易就可以脫穎而出,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如果班裡每一個人都優秀,那麼再脫穎而出就比較困難了。

所以呢?不得不說,日軍的整體實力,包括兵種的素質普遍是比較高的,他們的士兵都是通過體系的訓練,才能夠走上戰場。所以他們的整體實力是很強的,再想從其中脫穎而出就比較困難了。



而對比起來呢。我們的軍隊素質就比較低了,而且資源匱乏,子彈奇缺,甚至連槍支也是缺少,所以整體的射擊水平都很低。這時要有一個人可以做到射擊水平很好立馬就脫穎而出,成為人人皆知的神槍手了。


從另外一方面也是可以看出,那就是我軍與日軍的死亡比,這樣一對比,就會發現,日軍的槍法肯定是要比我軍要更好。


但是不得不感嘆的是,即使是整體處於劣勢,但是我們依舊獲得了勝利,或許正是精神,責任促使我們取得了勝利。


是阿維啊


說起二戰時期的狙擊手,多數都是蘇德戰場上更多,比如在電影《兵臨城下》中,在斯大林格勒戰役裡,瓦西里稍微一個人一杆槍打死了200多名德軍,而另一個蘇聯狙擊手直接隱藏在廢舊坦克後,阻止了一隻前進中的德軍裝甲師,所有放哨的士兵全部被爆頭。



在軸心國裡,意大利的軍事能力有點戰五渣,雖然沒有《爆笑二戰史》那麼誇張,但是確實和德國差很多,經常需要德國分兵去救他,而日軍因為是在工業基礎非常薄弱的亞洲地區,所以先天條件不好的日本,才可以在亞洲橫行霸道。

早期的日軍確實槍法非常精準,因為日本資源匱乏,缺少製造子彈的鋼鐵等資源,所以非常珍惜子彈,像浪費子彈的衝鋒槍,日本生產設計的非常少,只有一款叫百式的衝鋒槍是日本量產的,加上日本非常崇尚武士道,所以一槍一彈的步槍受到日本的熱烈追捧,這也造成了後來在太平洋戰場中想要和美軍拼刺刀的日軍,卻被美軍用噴火槍和衝鋒槍燒死,打死。



日本的狙擊槍其實並不優質,與二戰其他強國相比,算是比較寒磣了。比如日本的九七式狙擊槍,其實就是三八大蓋,加了2.5 x和4×瞄準鏡,射程500米,6.5 mm的口徑。這種狙擊槍瞄準系統比較落後,既沒有高程,也沒有風偏差調節裝置,雖然是乘以500米,但是隻要超過400米就打不中目標,和真正的狙擊槍有很大的差距,不過這種槍槍管很長,火藥燃燒充分,在射擊的時候幾乎沒有閃光和白煙,所以可以很好的對狙擊手進行保護,同時穿透力強,15米以內可以擊穿美軍的鋼盔。



一槍一彈對射擊者射擊精度的要求比較高,所以日本對軍人的訓練非常嚴格,早期的日本關東軍可以在300米外打中靜止的目標,而且五發子彈必須全部命中,其中有三發至少要集中在一個拳頭大小的面積上,甚至可以在100米外可打中移動的目標,同時還會讓士兵帶防毒面基奔跑限時射擊,射擊精度非常高,如果達不到標準,士兵是會受到懲罰的。

而同時期中國大部分軍人的軍事素質都比較低,和日本受過專業訓練的士兵相比,陣亡率非常的高。



那時候我們還沒有從農耕文明中轉型,大多數人都只是本分的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種田耕地,生娃,娶媳婦,不懂現代化,更加不懂戰爭,還記得在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中,龍文章說的那些話嗎?

“我們有了傷亡,因為我們有幾百個你不喊趴下,就不會趴下的鄉下大哥,我的大部分同胞擅長的事耕地,而非打仗。”



中華文明是一個農業文明高度發達的民族最擅長的是文明同化,而不是暴力戰爭。可能很多人一輩子連縣城都沒有去過,在山溝裡,在田野裡,正是這種安逸,才導致了在遇到日本侵略時的手足無措,進而有了大量的傷亡。

日本由於早就有了侵略中國的野心,很多人從小就被灌輸軍國主義思想,並且還參與了軍事訓練,但是他們訓練射擊的方法比較死板,就是士兵必須按照操典上的步驟和過程一步步來,不能有絲毫差錯,這樣的訓練可以提高一般水平士兵的射擊水平,但是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優秀射擊手的發展,而日軍的狙擊手也比較死板,隱蔽的時候通常不會變換射擊位置,死守一個陣地,要麼在樹上,要麼在地上挖個坑,直到被擊斃,然而知道這個規律後,在打仗時經常會對日軍可能隱藏狙擊手的地方進行射擊和炮擊,一定程度上也讓日軍的狙擊手傷亡很大,可是就算這樣,我國仍然在戰爭初期打了很多敗仗。

▲日軍甚至會把自己綁在樹上直至戰死

就像《團長》中他們坐飛機去緬甸,被日軍飛機擊落後又被日軍趕進了樹林裡,孟凡了說日軍應戰書的僵化死板,像是得了阿譯的親傳,萬年不變的三角隊形,在叢林裡和大霧中居然照用,火力兵力被分,過半年仗的中國兵都會說這是找死,但敗的仍然是我們,直到有一天,我只好想是我們自己出了問題。


風雲一點通


二戰中出現了許多的王牌狙擊手,比如蘇聯的瓦西里.扎伊採夫,超過400名納粹士兵死於他的槍口,德國的“狙擊之王”馬豪斯·海茨瑙亞,這些人在世界軍史上都是響噹噹的王牌狙擊手。

讓人奇怪的是,日本這個專注於步槍射擊的國家居然沒有王牌狙擊手,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人人都是狙擊手

早在日俄戰爭期間,日軍依靠步槍的精準射擊,射殺了大量的俄軍軍官,嚐到甜頭的日本軍方開始狠抓軍隊的步槍射擊,可以說二戰初期的日本人戰鬥素養極高,每個人都是狙擊手。

以三八式步槍來說,該槍長達一米二八,加上刺刀後甚至超過了日軍的身高,超長的膛線賦予了三八式步槍極強的射程與穩定性,十分適合遠距離狙殺。但是日本的望遠瞄準鏡並沒有大量裝備軍隊,這也是一個限制因素。


日本人太不惜命

一個優秀的狙擊手不光要追求高射殺率,最重要的還是要活下來啊!你不活下來怎麼繼續殺傷敵軍,所以關鍵問題就在這裡。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軍的狙擊手確實給盟軍造成了不小的傷亡,但是雙方武器方面的差距還是很大。美軍普遍裝備衝鋒槍和適合叢林戰的霰彈槍,日本卻還是三八大蓋,你射人家一發,別人還你一百發,所以這樣就沒法打了。

日本軍部也是實在沒有辦法,死也要守住啊,於是想了一個餿主意:把射擊精度高的士兵綁在樹上來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但你好歹也給人家配一把衝鋒槍吧,三八步槍打一發美軍就發現了,下一秒就被打成篩子,日軍的狙擊手在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少,更別提什麼王牌狙擊手了。

小編之前玩使命召喚5的時候,對火燒鬼子特別印象深刻,過癮!也就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帝國主義也走向了滅亡。


創作不易,您的關注是我最大的動力


七七談歷史


二戰時期日軍整個部隊過於激進的思想和“必死”的被洗腦的“玉碎”之信念,使日本狙擊手能走入戰場,卻基本成了孤魂野鬼,有很多的日軍狙擊手第一次進入戰場就被報銷,死亡率最高是日軍狙擊手的真實命運,活的很少,又哪來王牌狙擊手呢。



日軍在二戰中狙擊手的數量還是佔有一定比例的,就從日軍在二戰中所裝備的不被世人所熟知的比如38式改型6.5毫米狙擊步槍、97式6.5毫米狙擊步槍以及最後終止與二戰結束的99式7.7毫米狙擊步槍我們就可以看出,其實日本法西斯對於狙擊作戰還是有一定的重視程度的。

早在日軍侵佔滿蒙之時,那些大都以獵人出身,本身就具備精準的槍法和野外生存能力的東北抗日武裝力量就時常用劣質的武器在較遠距離擊殺日軍士兵,正是這個原因促使日軍開始重啟原本已經停止的38使狙擊步槍所使用的2.5倍率的瞄準鏡。


二戰全面戰爭開始後,面對國軍精銳的、受過德國教官指導的狙擊手所使用的毛瑟24步槍狙殺日本軍官的情況,日軍大量開始從其本土調運97式狙擊步槍來取代本就不是專業狙擊步槍的38式。

二戰前期,日軍士兵大都接受過非常嚴格的射擊訓練,其較遠距離的精準擊殺非常厲害,這也就造成了日軍對於狙擊手的訓練不夠專業、系統,尤其是野外作戰中的偽裝和設伏等狙擊手必要的求生技能很差,這是日軍狙擊手大量死亡的第一個原因。


其次,思想被軍國主義洗腦,求死之心是日本狙擊手普遍存在的情況,很多狙擊手出擊基本就是赴死。正常情況下,狙擊手應該以狙殺重要目標後如何脫身才是最重要的任務,但日軍恰恰相反。

第三、日軍狙擊手沒有經過全面的狙擊訓練,大都從射擊較好的士兵中選出,作戰中一般都潛伏在固定的位置進行射擊,甚至很多狙擊手直接把自己綁在樹上進行狙擊,基本和普通步兵區別不大,這也是大量死亡的重要原因。真實戰場上狙擊手不可能在同一個位置連續發射,這本身就是找死的節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