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枪法精准,日军二战为何很少有王牌狙击手?

汪业元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原因很复杂,一句话说不清。

大体有这么几点:

第一,日军的优秀射手太多。

也许大家不知道,日军是二战中优秀射手最多的国家。

日军的三八式步枪在800米距离,弹道仍然相当好,非常适合远距离射击。

而日军从来都非常注重士兵的射击训练。

日本人为什么反感冲锋枪,一个原因就是“百发一中,不如一发就中”。


日军很强调步枪精确射击,一枪撂倒一个敌人。

所以,日军新兵训练周期为1年时间。这1年内新兵消耗的子弹,也就是用于实弹射击的子弹超过1000发,很多部队则是2000发以上。除了新兵初期训练不需要射击以外,平均每个月日军要射击200发子弹以上。

所以,在日军完成新兵1年训练时,有八成士兵射击可以达到良好甚至优秀的水平。

其中会有数量很多的强悍射手,大体可以达到不用瞄准镜使用步枪的最高水平。



在凇沪会战中,有些国军也是使用三八式步枪的,但命中率比日军差的太远。枪本身没有问题,主要还是射击技术差距。

上面说了这么多,什么意思?

也就是说,日军基层每个小队(排)里面,其实都有枪法达到狙击手水平的士兵,数量还不算少,可以直接从事于类似狙击的任务。

那么,狙击手在日军力量也就不吃香了,因为到处都是狙击手。

日军并不在乎狙击手,狙击手也不能发挥太大作用。



第二,日军的狙击作战有一定问题。

英美德的狙击手,主要是起到骚扰、阻碍、破坏的作用。

其实,即便这些国家的一流射击手,充其量不过击毙一二百名敌人,还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做到的。

对于一次伤亡数十万人的大战来说,狙击手的歼敌无足轻重。

但狙击手的存在,为敌人步兵造成很大麻烦。


比如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一个德军狙击手就阻碍了米勒上尉小分队很长时间,还击毙了一个人。

电视剧《兄弟连》中,只要怀疑前面有狙击手,美军士兵就畏手畏脚,心理压力很大,甚至徘徊不前。

狙击手的作用应该是这种模式。

但日军给狙击手的定位有问题。

太平洋和缅甸的作战中,日军狙击手却把消灭敌人和迟滞敌人作为主要目标。正常来说,狙击手应该打几枪甚至一枪就转移阵地。

日军狙击手甚至将自己绑在树上,连续开枪,直到被击毙。

人不是钢铁侠,这种打法必死无疑,死前等多击毙几个最多十几个敌人而已。


萨沙


崤山小虎第267条回答。

日军由于采用“三八大盖”式步枪,使得普通日本士兵射击精准度很高。但日军确实又很少有“王牌狙击手”,小虎认为主要是以下三个原因:

一、日军认为只有高价值的目标才具有狙杀价值。

与传统战场上的狙击手单纯射杀士兵不同,日本人认为只有高级指挥官、军事将领、或者重要人物等,不常在一线战场上出现的人才具有狙杀价值。

而“王牌狙击手”是以狙杀人员的数量决定的。战场上重要人物、重要目标本来防护属性又高,同时又远离战场,所以,日军狙杀数量很少。

(神剧里日本美女狙击手↓↓↓)


二、日军在狙杀战术指导上存在错误认知。

由于日军认为只有狙杀重要目标才有价值,所以在狙击手的使用上采用“一次性使用,为天皇尽忠”的原则。

为了能更有效的观察和狙杀对手,经常隐藏在“别出心裁”的地方,比如大树上,或者就隐藏在敌军前线后方,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但,往往第一发确实能达到狙杀的作用,但第二发时就被人乱枪射死,几乎不可能全身而退。所以,狙杀后存活少。

三、日军认为狙击手对扭转战局的作用不大。

日军的普通士兵,普遍射击精准,依靠普通士兵就能扭转战局,而没有必要去使用狙杀战术。

同时日本人认为自己的“三八式步枪”本身射击比较准,所以在以“三八式”为基础的“九七式狙击步枪”仅仅加装了2.5倍的瞄准镜,使其在300米内效果极佳。由此,也可以看出日本对的狙击战术的态度。

(九七式日本狙击枪↓↓↓)


所以,综合以上几点,小虎认为这就是日本很少有王牌狙击手的原因。

题外话:谢谢你的阅读。欢迎关注小虎,小虎作为一个老兵自媒体也需要您的支持。多谢了。


哨兵小虎


我们可以先看看二战世界著名的狙击手有哪些:

1、西蒙·海耶

芬兰人,他是二战当中的一个非苏联的专业士兵,并且在参加战争的时候,他还是一名农民,在当时他就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射击本领,在二战的过程当中,他一共杀了大约有542人。


2、 伊万·西多维克

农民家庭出身,并且也是辍学之后入了伍,而且在入伍的过程当中,成绩非常的棒,尤其是在狙击方面,还曾经用燃烧弹烧毁过一辆坦克,在这一场战争当中,她一共杀了500人,厉害的是她还是一名女士兵。

3.尼古拉伊尔因


她是苏联的一名女狙击手,而且也是非常厉害的,在二战期间的时候,她狙击杀死的人数大约在494人左右。

4、伊万尼古拉耶维奇库尔博季诺夫

这是在苏联当中一个并不是非常知名的人物,但是他的成绩却是非常优秀的,在二战期间的时候,他杀死了大约有489个人。

5、弗拉基米尔尼古拉耶维奇普切林采夫

同样是作为苏联狙击手成员,他在当时的二战期间,战争当中,在战斗中大约杀死了456人左右,

6、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布登科夫

他可以说是一名比较成功的狙击手,在二战的时候,大约有437人死在他手中。

7.费奥多尔玛特维耶维奇奥克洛夫科夫

在二战中他杀死了429人

8、费奥多尔谢尔盖耶夫维奇迪亚琴科

他在二战的过程当中,接受过一个专门的红军狙击的训练,在二战过程中,他杀死过429人。

9、瓦西里耶伊万诺维奇戈洛索夫

他在二战的过程中杀死了422人左右。

10、斯捷帕尼彼得伦科

他在二战期间,凭借着他自己熟练的技能,杀死过422个人。

那么为什么2站日本没有比较出名的狙击手呢?答案无非以下几点

1.首先日本是有狙击手的,日本在二战中装备的唯一狙击步枪是97式狙击步枪,但是97式狙击步枪瞄准镜的放大倍率只有2.5倍。这样该枪只适合在300m内精准射击,无法精准的打击远距离目标,这影响了日军狙击手的发展和战绩。

2.另外众所周知日军信奉武士道精神,他们普遍认为想要打败对手就要堂堂正正的攻击,躲在暗处攻击是小人之举。这样的想法完全违背了狙击的本意。



3. 还有就是日军对狙击手的定位错误从“特等射手”这个称呼可以看出在日本人眼里狙击手就是枪法好的士兵,所以日军的狙击手不会单独自由行动。从太平洋战场上更能看出日军的死脑筋,当时为了对付美军日军出动了大量的“特等射手”。这些射手在攻击美军时往往不会变动自己的位置,甚至有的射手将自己固定绑在树上。最后他们的下场无一例外都被炸成了灰,这样的狙击战法如何打出另人侧目的战绩。


柠檬雪碧加冰雹


因为二战期间日本军队的狙击手,虽说枪法好,但是他们根本活不到成为王牌的时候。

蹲在树上的日军狙击手

作为一名狙击手,除了需要有相当精准的枪法外,还需要头脑灵活,行动迅速,善于伪装自己,以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

对于日本士兵来说,精准的枪法可以说是每个士兵都具备的。因为在旧日本军队中,非常重视士兵的射击水平。在平时的训练中,就会使用各种各样严格的要求来提高士兵的射击水平。例如日本关东军,他们要求士兵对300米外,只有的靶子(半身靶)进行射击,不仅5发子弹要全部命中,而且还至少要有三发是集中在一个拳头大小的面积上。在达到这个要求之后,还会要求限时射击、戴防毒面具奔跑后的限时射击等。在这种高要求下训练出的日本士兵,射击水平普遍较高,可以说已经具备了狙击手所需要的精准枪法。

图片右上方为日军狙击手

另外,日军为狙击手所配备的九七式狙击步枪(是以三八式步枪进行改装而开发的,采用6.5毫米有阪弹药),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小口径子弹,在经过较长的枪管之后(在较长枪管内,弹药的发射药燃烧的较为充分),枪口焰不明显,因此射手的隐蔽性可以更好。

日军狙击手所使用的九七式狙击步枪

但是日本士兵最大的问题就是太死板,这也就是日军中出不了王牌狙击手最大的问题。狙击手一般会预设几个狙击位置,通过不断变化来保护自己,或者规划一下自己的撤退路线,情况不对就立刻转移。但是日军狙击手,往往根本不会变换射击位置,他们只会死板地在同一个阵地,例如藏在树上,或者是在地上挖个坑藏进去,打到被击毙为止。在太平洋战场,日军狙击手这样做,对于美军的攻击来说,仅仅是发挥了迟滞作用,没有任何威慑的效果。美军对此的战术也没有改变过,一旦遭遇日军狙击手,步兵在环境允许的状况下呼叫M3坦克,坦克会用37毫米炮,发射如同霰弹一样的炮弹,把日军狙击手和他藏身的地方全部炸毁。

正在上树的日军狙击手

如果日军狙击手不死板,头脑灵活的话,再搭配自身非常好的枪法和很占优势的狙击枪,想必就会出现许多王牌狙击手。

使命召唤5中藏在树上的日军狙击手,被玩家操作的美军用火焰喷射器干掉


飞猪涨姿势


二战时的日军根本没有狙击手这个编制,他们只有临时拿出来使用的“特射手”。然而这些特射手对于日军而言不算什么稀缺的资源,只是枪法好的步兵罢了,步兵的杀敌数据根本就不会纳入到什么“狙击手战绩”中去,自有军队里的一套军功制度。


要知道,日本在战前有整整两代人参加了从小到大的军事化训练,再加上三八式步枪良好的射击性能,在“远距离射击”这门技战术上日本兵堪称优秀,故而他们可以很容易的就凑上几个“特射手”,打出很好的战果。

许多日军中队、小队都有专门的“特射手”编制,专门使用狙击战术杀伤敌人。但这些战果日军都划到班排战果里了,他们自己不统计,别人说了能算数?

不过我们还是能从抗战的过程中了解到日军狙击手的猖狂:

1944年12月26日,新四军东南警卫团团长兼任东南行署主任王澄与东南县委书记兼东南警卫团政委鲍志椿二人,在保卫根据地的时候,因为忽略了警卫员“日军有狙击手,赶快隐蔽”的信息,用望远镜观察敌情时被日军狙击手一枪夺双命。

1937年10月,忻口会战期间,时任21师师长的李仙洲在山头视察军情,遭遇日军狙击手攻击,当场肺部被打穿,当时郝梦龄就在旁边。

同期进攻的郝梦龄部独立第五旅李继程代理旅长,也在不久后的战斗中被狙击手射杀。

日军的精准射击,在普遍缺乏重武器的中国战场上是很令人恐惧的东西,日本人借着“特射手”的精准射击,欺负中国人训练少、枪弹差,专门用拉开距离的方法杀伤中国官兵。甚至有些时候“特射手”们专找基层军官、士官下手,让部队发生混乱崩溃。

只是日本虽有狙击行为,却没有真正的狙击理论与狙击战术,他们只是把“精准射击”用到极致。即便他们单独安排出狙击手,也没有真正与普通步兵区分开来;讲究尊卑阶级的日本军队更不可能给一个大头兵去做统计。这样,日军狙击手们的成绩单便淹没到部队战绩中去了。

这样又爆发出另一个问题——日本兵空有优秀的射击技能,却无法通过真正的狙击手理论和正确的技战法将之合理利用。他们在顺风仗时只能跟在下士官们屁股后头打杂,逆风仗时往往又被丢掉成为自杀式阻敌的工具。

像缅甸丛林和太平洋那些树丛中的日军就是如此,他们根本不像苏德狙击手那样,经历了狙击手学校和系统的专业培训。所以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普通步兵能做到的极致——挖个洞或找个树把自己藏起来,藏在射界最良好的位置,丝毫不考虑退路和显不显眼。

据说德国投降那天,美军们兴高采烈的乱放枪,有人随手找了个好打的树就是一梭子,结果“啪叽”一声掉下个日本鬼子...

这是典型的潜藏不过关,把自己绑在树上固然能获得良好的视野和树冠的掩护,但是几枪就暴露还打什么打?死人是无法积攒战功的。


王司徒军武百科


第一,日本军队不统计个人战绩,日军就是飞行员在早中期都不统计个人战果。只计算整个部队的战果,为了鼓舞斗志到了二战末期,日军才开始统计战机飞行员的个人战绩。

日本陆军则一直都不统计和宣传个人战绩,更加喜欢宣传整个部队,一个集体的成果。第二个原因是日军其实也有一些个人战绩特别突出的士兵,只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不知道。

在我国也没有介绍二战日军所谓战绩突出士兵的书籍,介绍二战德军战绩突出士兵的书籍则在我国发行过很多了。这也导致了大多数人不了解日军的事情,对德军那些高手士兵却是非常熟悉。

日军里个人战绩比较突出的步兵,我们大概知道的有日军第56师团第148联队士兵吉原正喜,其在缅甸战场,包括腾冲的个人战绩是导致420多名士兵死亡,但其自己最后也被大炮炸死。还有在佩里硫战役,导致200多名美军损失的日军士兵船坂弘,战后,美国德州还授予了他“名誉市民”称号。

另外就是硫磺岛,佩里硫,还是冲绳,塞班岛,几乎都是全灭战。在这里据守的日军90%以上的死亡率,也让有突出的士兵其个人战绩也再不会有人知道。

日军有很多枪法比较好的士兵,确实是一个历史事实。我们知道日军最后一个投降的士兵小野田宽郎,在菲律宾游击战多次与菲律宾军警交战,以1把99式步枪对抗菲律宾军警的M-1卡宾枪和M-16自动步枪,其打死打伤菲律宾军警和平民130多人。


深度军事


怎么说呢?

就像我们在班里的学习一样,在一个平行班,一个优秀的人很容易就可以脱颖而出,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如果班里每一个人都优秀,那么再脱颖而出就比较困难了。

所以呢?不得不说,日军的整体实力,包括兵种的素质普遍是比较高的,他们的士兵都是通过体系的训练,才能够走上战场。所以他们的整体实力是很强的,再想从其中脱颖而出就比较困难了。



而对比起来呢。我们的军队素质就比较低了,而且资源匮乏,子弹奇缺,甚至连枪支也是缺少,所以整体的射击水平都很低。这时要有一个人可以做到射击水平很好立马就脱颖而出,成为人人皆知的神枪手了。


从另外一方面也是可以看出,那就是我军与日军的死亡比,这样一对比,就会发现,日军的枪法肯定是要比我军要更好。


但是不得不感叹的是,即使是整体处于劣势,但是我们依旧获得了胜利,或许正是精神,责任促使我们取得了胜利。


是阿维啊


说起二战时期的狙击手,多数都是苏德战场上更多,比如在电影《兵临城下》中,在斯大林格勒战役里,瓦西里稍微一个人一杆枪打死了200多名德军,而另一个苏联狙击手直接隐藏在废旧坦克后,阻止了一只前进中的德军装甲师,所有放哨的士兵全部被爆头。



在轴心国里,意大利的军事能力有点战五渣,虽然没有《爆笑二战史》那么夸张,但是确实和德国差很多,经常需要德国分兵去救他,而日军因为是在工业基础非常薄弱的亚洲地区,所以先天条件不好的日本,才可以在亚洲横行霸道。

早期的日军确实枪法非常精准,因为日本资源匮乏,缺少制造子弹的钢铁等资源,所以非常珍惜子弹,像浪费子弹的冲锋枪,日本生产设计的非常少,只有一款叫百式的冲锋枪是日本量产的,加上日本非常崇尚武士道,所以一枪一弹的步枪受到日本的热烈追捧,这也造成了后来在太平洋战场中想要和美军拼刺刀的日军,却被美军用喷火枪和冲锋枪烧死,打死。



日本的狙击枪其实并不优质,与二战其他强国相比,算是比较寒碜了。比如日本的九七式狙击枪,其实就是三八大盖,加了2.5 x和4×瞄准镜,射程500米,6.5 mm的口径。这种狙击枪瞄准系统比较落后,既没有高程,也没有风偏差调节装置,虽然是乘以500米,但是只要超过400米就打不中目标,和真正的狙击枪有很大的差距,不过这种枪枪管很长,火药燃烧充分,在射击的时候几乎没有闪光和白烟,所以可以很好的对狙击手进行保护,同时穿透力强,15米以内可以击穿美军的钢盔。



一枪一弹对射击者射击精度的要求比较高,所以日本对军人的训练非常严格,早期的日本关东军可以在300米外打中静止的目标,而且五发子弹必须全部命中,其中有三发至少要集中在一个拳头大小的面积上,甚至可以在100米外可打中移动的目标,同时还会让士兵带防毒面基奔跑限时射击,射击精度非常高,如果达不到标准,士兵是会受到惩罚的。

而同时期中国大部分军人的军事素质都比较低,和日本受过专业训练的士兵相比,阵亡率非常的高。



那时候我们还没有从农耕文明中转型,大多数人都只是本分的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种田耕地,生娃,娶媳妇,不懂现代化,更加不懂战争,还记得在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龙文章说的那些话吗?

“我们有了伤亡,因为我们有几百个你不喊趴下,就不会趴下的乡下大哥,我的大部分同胞擅长的事耕地,而非打仗。”



中华文明是一个农业文明高度发达的民族最擅长的是文明同化,而不是暴力战争。可能很多人一辈子连县城都没有去过,在山沟里,在田野里,正是这种安逸,才导致了在遇到日本侵略时的手足无措,进而有了大量的伤亡。

日本由于早就有了侵略中国的野心,很多人从小就被灌输军国主义思想,并且还参与了军事训练,但是他们训练射击的方法比较死板,就是士兵必须按照操典上的步骤和过程一步步来,不能有丝毫差错,这样的训练可以提高一般水平士兵的射击水平,但是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优秀射击手的发展,而日军的狙击手也比较死板,隐蔽的时候通常不会变换射击位置,死守一个阵地,要么在树上,要么在地上挖个坑,直到被击毙,然而知道这个规律后,在打仗时经常会对日军可能隐藏狙击手的地方进行射击和炮击,一定程度上也让日军的狙击手伤亡很大,可是就算这样,我国仍然在战争初期打了很多败仗。

▲日军甚至会把自己绑在树上直至战死

就像《团长》中他们坐飞机去缅甸,被日军飞机击落后又被日军赶进了树林里,孟凡了说日军应战书的僵化死板,像是得了阿译的亲传,万年不变的三角队形,在丛林里和大雾中居然照用,火力兵力被分,过半年仗的中国兵都会说这是找死,但败的仍然是我们,直到有一天,我只好想是我们自己出了问题。


风云一点通


二战中出现了许多的王牌狙击手,比如苏联的瓦西里.扎伊采夫,超过400名纳粹士兵死于他的枪口,德国的“狙击之王”马豪斯·海茨瑙亚,这些人在世界军史上都是响当当的王牌狙击手。

让人奇怪的是,日本这个专注于步枪射击的国家居然没有王牌狙击手,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人人都是狙击手

早在日俄战争期间,日军依靠步枪的精准射击,射杀了大量的俄军军官,尝到甜头的日本军方开始狠抓军队的步枪射击,可以说二战初期的日本人战斗素养极高,每个人都是狙击手。

以三八式步枪来说,该枪长达一米二八,加上刺刀后甚至超过了日军的身高,超长的膛线赋予了三八式步枪极强的射程与稳定性,十分适合远距离狙杀。但是日本的望远瞄准镜并没有大量装备军队,这也是一个限制因素。


日本人太不惜命

一个优秀的狙击手不光要追求高射杀率,最重要的还是要活下来啊!你不活下来怎么继续杀伤敌军,所以关键问题就在这里。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的狙击手确实给盟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但是双方武器方面的差距还是很大。美军普遍装备冲锋枪和适合丛林战的霰弹枪,日本却还是三八大盖,你射人家一发,别人还你一百发,所以这样就没法打了。

日本军部也是实在没有办法,死也要守住啊,于是想了一个馊主意:把射击精度高的士兵绑在树上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但你好歹也给人家配一把冲锋枪吧,三八步枪打一发美军就发现了,下一秒就被打成筛子,日军的狙击手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少,更别提什么王牌狙击手了。

小编之前玩使命召唤5的时候,对火烧鬼子特别印象深刻,过瘾!也就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帝国主义也走向了灭亡。


创作不易,您的关注是我最大的动力


七七谈历史


二战时期日军整个部队过于激进的思想和“必死”的被洗脑的“玉碎”之信念,使日本狙击手能走入战场,却基本成了孤魂野鬼,有很多的日军狙击手第一次进入战场就被报销,死亡率最高是日军狙击手的真实命运,活的很少,又哪来王牌狙击手呢。



日军在二战中狙击手的数量还是占有一定比例的,就从日军在二战中所装备的不被世人所熟知的比如38式改型6.5毫米狙击步枪、97式6.5毫米狙击步枪以及最后终止与二战结束的99式7.7毫米狙击步枪我们就可以看出,其实日本法西斯对于狙击作战还是有一定的重视程度的。

早在日军侵占满蒙之时,那些大都以猎人出身,本身就具备精准的枪法和野外生存能力的东北抗日武装力量就时常用劣质的武器在较远距离击杀日军士兵,正是这个原因促使日军开始重启原本已经停止的38使狙击步枪所使用的2.5倍率的瞄准镜。


二战全面战争开始后,面对国军精锐的、受过德国教官指导的狙击手所使用的毛瑟24步枪狙杀日本军官的情况,日军大量开始从其本土调运97式狙击步枪来取代本就不是专业狙击步枪的38式。

二战前期,日军士兵大都接受过非常严格的射击训练,其较远距离的精准击杀非常厉害,这也就造成了日军对于狙击手的训练不够专业、系统,尤其是野外作战中的伪装和设伏等狙击手必要的求生技能很差,这是日军狙击手大量死亡的第一个原因。


其次,思想被军国主义洗脑,求死之心是日本狙击手普遍存在的情况,很多狙击手出击基本就是赴死。正常情况下,狙击手应该以狙杀重要目标后如何脱身才是最重要的任务,但日军恰恰相反。

第三、日军狙击手没有经过全面的狙击训练,大都从射击较好的士兵中选出,作战中一般都潜伏在固定的位置进行射击,甚至很多狙击手直接把自己绑在树上进行狙击,基本和普通步兵区别不大,这也是大量死亡的重要原因。真实战场上狙击手不可能在同一个位置连续发射,这本身就是找死的节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