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ASL丨吳超教授團隊:非感染科住院患者丙肝篩查-診療的臨床路徑

第29屆亞太肝病學會年會(APASL2020)於2020年3月4日~7日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舉行,在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吳超教授團隊的一項研究入選大會壁報交流(摘要號:417),其中,探討了非感染科住院患者的丙肝篩查-診療臨床路徑1。《國際肝病》邀請吳超教授介紹並解讀該研究如下。

研究簡介


APASL丨吳超教授團隊:非感染科住院患者丙肝篩查-診療的臨床路徑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問題,隨著直接抗病毒藥物(DAAs)的上市,95%以上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已可獲得臨床治癒。但是由於HCV感染後發病較為隱匿,只有不到5%的CHC患者知曉其感染狀態2。


我們前期的回顧性研究發現,臨床科室尤其是非感染科的住院患者的CHC篩查率、診斷率和治療率較低。2016年7月~2018年6月間我院非感染科僅有27.3% (156/570)的丙型肝炎抗體陽性的患者接受HCV RNA篩查,其中高達37.1% (58/156)的患者HCV RNA呈陽性,接受抗丙肝病毒治療的僅有10.8%(10/58)。因此,迫切需要一種規範的臨床路徑來加強非感染科和感染科之間的聯繫,以更好地為CHC患者提供診斷和治療。


為此,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感染科吳超教授聯合常州市第三人民醫院肝病科柳龍根教授分別在江蘇省兩家三甲醫院(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和常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啟動了針對非感染科患者建立丙肝篩查-診療的新臨床路徑:院感科、檢驗科、感染科多學科協作,及時督促丙肝抗體陽性患者行丙肝RNA 檢測;加強對非感染科的CHC患者的隨訪,為其就診和檢查提供便捷服務1,3。


項目開展後,自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非感染科住院患者的篩查率從2年前47.3%上升到70.7%,其中丙肝抗體陽性率為0.52%;丙肝抗體陽性並行丙肝RNA檢測從原來的27.3%上升到100%,其中46.5%的患者為HCV RNA陽性。在CHC患者中,73.4%的患者前來肝炎門診進行就診。62.5%的前來就診的CHC患者接受了DAA治療,17.3%的CHC患者還在隨訪中。


APASL丨吳超教授團隊:非感染科住院患者丙肝篩查-診療的臨床路徑

(上圖中數據來自研究團隊)


綜上,這個針對醫院住院患者的丙肝篩查-診療項目有效地提高了兩家三甲醫院的丙肝篩查率、診斷率和治療率。這一臨床路徑的推廣將有望成為在醫院場景中消除丙肝的重要策略3。


研究者解讀


APASL丨吳超教授團隊:非感染科住院患者丙肝篩查-診療的臨床路徑


《國際肝病》:目前,感染科和非感染科對住院患者的HCV監測和治療存在怎樣的差異?


吳超教授:在HCV檢測方面,感染科所有住院患者都進行HCV抗體的篩查。在我院非感染科的住院患者中,根據我國衛生行業標準,HCV高危人群、準備進行特殊或侵入性醫療操作的人群和肝臟生化檢測不明原因異常的人群,我們都要開展針對丙肝抗體的篩查。一旦發現抗體陽性後,則需要開展HCV RNA檢測4。


在HCV治療的流程方面,當非感染科患者確認HCV RNA陽性後,我們的研究者會幫助非感染科患者預約丙肝肝炎門診,並開展HCV基因分型、影像學等檢查,並根據患者本身的基礎疾病情況來制定丙肝的診療方案。如果是感染科的住院患者,則不需要通過丙肝肝炎門診,管床醫生可以根據他的檢查結果,制定丙肝治療方案。


《國際肝病》:本研究採用了什麼樣的新模式,以進一步提高非感染科的住院患者的HCV監測和治療?


吳超教授:本研究主要建立了一個全新的多學科參與的丙型肝炎篩查-診療的新臨床路徑。通過臨床科室、院感科、檢驗科、感染科等多方參與,開展多學科協作,讓篩查、檢測、就診、隨訪每個環節都能夠迅速、有效地推進1,3。同時,感染科有專門的臨床研究人員對這個項目進行全程管理,從丙肝抗體的普查、HCV RNA的及時檢測、再到確診後及時為患者就診和治療提供全程指引和便捷服務。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患者有任何顧慮或者問題,也可以隨時聯繫到我們的研究人員。為了更好地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我們的研究人員也會定期通過微信向患者推送丙肝治療的新進展和科普知識,提高他們治癒丙肝的信心。


APASL丨吳超教授團隊:非感染科住院患者丙肝篩查-診療的臨床路徑

APASL丨吳超教授團隊:非感染科住院患者丙肝篩查-診療的臨床路徑

(上圖中“臨床路徑”來自研究團隊)


《國際肝病》:在這個項目執行過程中,你們遇到的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吳超教授:目前我們的治療率相對來說比較低,主要由於規範的丙肝藥物治療費用較為昂貴,讓很多患者望而卻步,對治療持觀望態度。從今年起,索磷布韋/維帕他韋(丙通沙®,泛基因型DAA,對基因1-6型、混合型、無法確定基因型HCV患者總體治癒率為98%5-6)、來迪派韋/索磷布韋(夏帆寧®,對中國GT1b HCV患者總體治癒率為100%7)等三款丙肝抗病毒創新藥物已經納入我國新版《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中,相較於原先的治療計劃,藥物進入醫保後平均治療費用可下降85%,患者獲益很大8。我們發現,有了醫保的優惠後,原來由於經濟原因而不治療的患者接受治療的意願明顯增加,而這不僅有利於患者本身,同時也將有效遏制丙肝在人群中的流行。


《國際肝病》:本研究取得了怎麼樣的結果和意義?


吳超教授:通過這項研究,我們在兩家醫院建立了一個全新的丙型肝炎篩查-診療的臨床路徑。這個臨床路徑的建立不僅有效地提高了兩家三甲醫院的丙肝篩查率、診斷率,還提高了丙肝的治療率。這一臨床路的推廣將有望成為在醫院中消滅丙肝的重要策略1。


APASL丨吳超教授團隊:非感染科住院患者丙肝篩查-診療的臨床路徑

APASL丨吳超教授團隊:非感染科住院患者丙肝篩查-診療的臨床路徑

▲吳超教授團隊


APASL丨吳超教授團隊:非感染科住院患者丙肝篩查-診療的臨床路徑

專家簡介


吳超,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副院長,感染病科主任醫師,南京大學醫學院、南京醫科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碩士及博士研究生導師。江蘇省“十二五,十三五”、“科教興衛生工程”、“領軍人才及創新團隊”、“江蘇省臨床醫學科技專項”負責人。從事感染病專業臨床教學科研工作30年,發表署名論文70餘篇,其中SCI收錄50餘篇;並獲得專利及軟件著作權各1項,參編三部專著。以第一負責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省部級科研項目4項。主要研究方向為病毒性肝炎及肝纖維化的免疫調節機制、新發傳染病的免疫發病機制等。擔任10餘種中文期刊及多個SCI期刊的編委及特約審稿人。


參考文獻:(可上下滑動查看)


1.Long-gen Liu,et al. APASL 2020. Abstract #417


2.WHO. Guidelines for the care and treatment of persons diagnosed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JULY 2018.


3.Yuxin Chen,et al. AASLD 2019. Poster 557


4.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J]. 中華肝臟病雜誌,2019,27(6):120-137.

5.Agarwal K, et al. ILC 2016; Poster #SAT-195.


6.Lim, APASL 2017, OP146


7.Wei L,et al.Hepatol Int. 2018 Mar;12(2):126-132.


8.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 (醫保發〔2019〕65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