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戰“疫”英雄|鼓醫副院長吳超:率162人團隊征戰武漢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市廣大醫務工作者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要求,以大愛無疆的醫者情懷馳援武漢、救治患者,湧現出一批典型代表和感人故事。紫金山觀察今日起推出系列報道,以鼓樓醫院吳超、虞文魁,市第一醫院谷偉三位專家為代表,反映南京“白衣戰士”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的戰“疫”故事。

“用藥如用兵,用醫如用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南京醫護人員千里馳援武漢一線,鼓樓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吳超教授就是眾多“白衣戰將”中的一員。2月13日,他率162人組成的鼓樓醫院第三批醫療隊奔赴武漢,次日即整建制接管武漢市第一醫院兩個重症病區。10多天時間裡,吳超帶領團隊與病魔鬥智鬥勇,在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攻城拔寨,把一個個危重患者從死亡線上“奪回”。

战“疫”英雄|鼓医副院长吴超:率162人团队征战武汉

並肩戰鬥的同事說,遇到危重病患突發緊急情況,有“吳院”坐鎮,我們就站穩了陣腳,穩住了軍心。經他救治的患者說,南京來的大專家能到病床前給我治療,鼓勵我,我覺得一定能好起來。從醫36年,吳超始終潛心於傳染病診療科研,“上前線”在他看來不是榮耀,而是理所當然的責任:“一個醫生,所學所做所求,就是用科學方法拯救生命,降伏病魔。”

0 1

“出發那一刻,我感覺自己使命在肩”

上戰場,吳超並非臨時起意,更不是一時之勇。早在春節期間,吳超就在忙著一件事:洞悉敵情。

作為參與過2003年“非典”、2013年的禽流感疫情防治研究的專家,吳超長期鑽研傳染病學規律,對季節性呼吸道感染傳播流行保持著職業的警覺。

战“疫”英雄|鼓医副院长吴超:率162人团队征战武汉

疫情來勢洶洶,必須“以快打快”。1月23日,吳超即主導完成了鼓樓醫院發熱門診的建設,有甄別地對發熱門診中的特定人群開展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檢測。之後,他又帶領感染科團隊編纂新冠肺炎防治知識,通過微信公眾號等發佈,其中就提醒市民“不要集中前往發熱門診,防止人群集聚交叉感染”。同時,為利於公眾正確瞭解病毒、並做到科學防護及就診,科研團隊結合當時新型冠狀病毒最新研究進展編寫了“防護手冊”,於1月27日正式出版上線,免費向大眾提供下載閱讀。

發現病例、蒐集資料、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對病毒的瞭解越來越深入,吳超心中的自信也越來越堅定:“只要按照科學規律辦,我們完全能夠掌握疫情防控主動權。”

1月25日、2月9日,鼓樓醫院派出兩批醫療隊伍支援武漢,吳超兩次打電話給醫院黨委書記、院長:“我是感染科醫生,我應該到前線去。”出於疫情防控工作統一安排,吳超兩次未能成行。2月12日晚,鼓樓醫院再次接到選派一支醫療隊於次日奔赴武漢的任務,吳超又一次主動請纓馳援湖北,並作為醫療隊隊長帶領162人前往武漢,整建制接管武漢市第一醫院兩個重症病區,共計70位患者。

战“疫”英雄|鼓医副院长吴超:率162人团队征战武汉

在武漢一線的鼓樓醫院副院長吳超。南報融媒體記者 劉曉 攝

南京祿口機場,飛機引擎轟鳴,吳超領隊出征。“就像機長的職責是把乘客平安運送到目的地,救治患者生命,保證團隊安全,就是我肩上的使命。”吳超說。

0 2

“患者有情況,24小時隨時找我”

穿上防護服,走進隔離倉,與看不見的病毒作戰,信心比什麼都重要,士氣可鼓而不可洩。

“第三批醫護團隊來自醫院不同科室,到武漢後,吳院給隊員詳細講解防護知識。”擔任醫療隊聯絡員的鼓樓醫院醫務處處長景抗震說,認識得越清楚,心裡就越有底,就知道該怎麼去做防護,“這可以說是最管用的心理疏導。”

战“疫”英雄|鼓医副院长吴超:率162人团队征战武汉

鼓樓醫院第三批援武漢醫療隊整建制接管武漢市第一醫院兩個重症病區。通訊員 張華勇 柳輝豔供圖

對醫護人員要打氣,對患者更要鼓勁。感染科副主任醫師嚴曉敏擔任武漢一院22病區主任,她說,接管病房次日,吳院就一早就穿上防護服進艙查房,他逐一走到病床前跟患者打招呼,仔細瞭解病情病史症狀,鼓勵他們“要好好吃飯,營養上來了病就能好”。嚴曉敏說,吳院安慰病人的話語親切樸實,他到病床前給病人看片子、摸脈搏,以這樣的行動讓患者定心安心,也讓我們醫護人員心裡更有底氣。

作為團隊領頭人、決策者,吳超的這份沉著源於他對專業知識的獨特瞭解。和他聊天,中外專業期刊最新研究成果他隨時引述,即便在大戰之下,他也時刻關注著新冠病毒科研動態;此外,也源於他對患者病情的詳細掌握,隔天一次進艙查房、隔晚一次在線“雲會診”,他把70個病例的病情裝在心裡,哪一床已經挺過最要緊的關口,哪一個患者指標波動,這幾天要特別注意……如同排兵佈陣,胸有成竹。

战“疫”英雄|鼓医副院长吴超:率162人团队征战武汉

“對這個患者,要明確真正對他造成感染的細菌是什麼,然後針對性治療,如果使用大劑量的抗菌素,很可能會導致後續問題”……2月25日一早,吳超在住地通過網絡與同在武漢的另一支鼓樓醫院醫療團隊連線。光谷院區前一晚剛轉來兩個危重患者,情況危急,吳超和團隊一起判斷分析病情,優化治療方案,而就在前一晚他剛剛主持“雲會診”忙到晚上十點多。

“治療方案要彙總到他那裡決策,遇到特別危重的患者,不管白天黑夜,他讓我們隨時請示,”醫療隊一名醫生說,“只要想到有他坐鎮,心裡就很踏實。”

0 3

“比成功搶救更重要的是防止患者病情走到最壞一步”

“戰略上藐視對手,戰術上重視對手”,這是吳超推崇的一句名言,對新冠肺炎這個“新對手”,他說“不要害怕疫情,我們完全可以戰勝它”;但在具體病患診療上,他強調,細而又細,一絲不苟。

战“疫”英雄|鼓医副院长吴超:率162人团队征战武汉

吳超在醫生辦公室研判患者病情。南報融媒體記者 劉曉 攝

和死神展開拉鋸戰,把病人從死亡線上拉回,靠的是什麼?武漢一院收治病人中,有一名肺大皰合併新冠肺炎患者,狀況危急,醫療團隊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每天進行細緻的觀察討論:一旦氧飽和度“掉下來”怎麼辦,是引流還是插管?引流要避免什麼問題、插管要注意哪些事項……吳超帶領醫療團隊,在每天的疑難病例討論中細緻分析,隨時優化。

不單是這一名患者,在武漢一院,吳超帶領由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感染科、重症醫學科等多學科醫生組成的精銳團隊,掌控每一位患者的病情,量身定製治療方案,保證患者治療的穩定、持續。

一線抗擊疫情十多天,什麼時候最高興?吳超的回答是看到危重病人淋巴細胞由低轉高,炎症指標下降,他和醫療團隊就會“會心一笑”:說明這個患者挺過去了。什麼時候覺得最困難?對他而言是有一些患有基礎病的患者,本來身體機能就有種種問題,一旦出現嚴重併發症,醫生即便全力以赴搶救,效果也不明顯。

战“疫”英雄|鼓医副院长吴超:率162人团队征战武汉

南京鼓樓醫院醫護人員冒著風雪前往武漢市第一醫院。鼓樓醫院供圖

吳超認為,在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就是要隨時跟蹤每個患者的病程,採取科學、精準治療手段,最大限度維持患者正常的機體功能。“成功搶救患者固然能體現醫生專業技術,但對於我們來說,最關鍵的還是要避免患者走到最壞的那一步。”吳超說。

0 4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隻有在我們國家才能辦得到”

除了專業、嚴謹,醫療隊成員對吳超的印象還有“關愛”。162人的醫療隊出征武漢,衣食住行、物資保障,方方面面都需要吳超這個“大家長”操持。

战“疫”英雄|鼓医副院长吴超:率162人团队征战武汉

南京鼓樓醫院醫護人員在武漢市第一醫院病區內。鼓樓醫院供圖

“我之前在發熱門診,吳院多次來指導我們如何防護,給我們專業的建議”,鼓樓醫院護士長李敏這次也隨隊出征武漢,她說,吳院一再叮囑我們進入隔離病房的安全防護知識,“有一次碰上吳院打招呼,聽到我嗓子啞,他還關心地詢問我情況,囑咐我好好休息。”

前幾天是醫療隊一名護士的26歲生日,為了給辛苦出征的醫護人員送上一份溫馨,護理部主任和吳超提前商量好,千方百計買來一個小生日蛋糕送到住地房間,同時醫療隊成員一起用手機視頻為她送去生日祝福。這位護士感動地說:“在武漢一線抗擊疫情戰場上,我過了最有意義的一次生日。”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隻有在我們國家才能辦得到,充分體現了我們特有的制度優勢”,採訪結束時,談到“上戰場”的感受,吳超這樣表示,“希望這場疫情能促使我們進一步完善傳染病防控體系,構建醫療應急響應協調機制,普及公眾對醫學科學的認知,培養更多這方面專業人才。我想,這也是這場阻擊戰重要的勝利成果。”

隨著吳超一起走到住地樓下的門口,他一路和遇到的熟人打招呼,既有醫療隊隊員,也有操著湖北口音的送餐師傅、班車司機,“他們都是志願者,和我們一起抗擊疫情,建議你們多采訪報道他們。”吳超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