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友人晚宴上突發腦卒中,廣州醫生緊急施救成功

晚宴的時候突然言語含糊,嘴角歪斜,來廣州出差剛剛兩天的美國人薩米突然罹患中風。身邊同事良好的健康素養和對腦卒中的判斷,使她在第一時間被送到了專業的醫療機構。而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腦卒中治療團隊科學、及時、準確、有效的治療則讓這個49歲的女患者得以幾乎不留後遺症的快速康復。

外国友人晚宴上突发脑卒中,广州医生紧急施救成功

患者影像檢查結果。通訊員供圖

患者來院時單側身體無法動彈

12月11日晚,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像往常一樣忙碌而有序地接診病人,此時,三位腦卒中患者幾乎同一時間被送到醫院,當晚,這家高級卒中中心就收治了包括薩米在內的六位腦卒中患者。

由於卒中患者人數眾多,神經科住院總吳超醫生也跑著步趕來一同參與搶救。然而,19時40分,120救護車又送來了一名49歲的中年美國女患者,由她的十幾位國外和國內同事擁簇著來到神經科前臺。整個急診卒中綠色通道團隊開始了緊急動員。

吳超醫生見狀立刻對外國患者進行急診問診,他了解到該女性患者薩米(化名)既往沒有高血壓、糖尿病、房顫等腦血管病危險因素,因工作需要搭乘長途飛機從美國來到廣州。“18時45分左右,和同事們一起出席晚宴的,薩米出現了口角右歪、言語含糊不清、整個身體向左側傾倒等狀況,同時,她的左手左腳已經完全無法動彈了!”她的同事回憶起當時的情形。

吳超醫生立刻開啟當晚第4個綠色通道,通知急診卒中團隊進行CT前準備,並向患者本人告知目前病情的嚴重性。由於薩米的家人遠在美國,吳超醫生同時請薩米的同事向其家人告知病情及初步進行溶栓預談話,便帶著患者轉身前往CT室。

中山一院工作日晚間的CT檢查室依舊人頭攢動,CT室工作人員得知急診突然湧入多名卒中患者,立刻開啟普通檢查患者的疏導工作,用3號CT檢查機專門為卒中綠色通道患者服務。

薩米的CT平掃結果很快便出來了,沒有顱內出血。吳超醫生與鄭一帆醫師,以及前來支援的神經科二值李驕星醫生共同決定為無特殊病史的薩米減少等候抽血結果環節,立即進行靜脈溶栓,爭取寶貴的搶救時間。當溶栓藥物進入薩米血液不到半小時,薩米完全無法動彈的左邊肢體已經可以在床面平移了。這個好消息傳到了薩米的同事那,他們不禁歡呼起來。

堵塞血管位置很兇險

然而,在各位神經科醫生的心中,“戰鬥”其實才剛剛開始,隨著時間的延長,薩米開始出現煩躁多動的情況,不斷地呼喊著10個月大的孩子的名字,為了避免躁動增加出血的風險,李驕星醫生握著薩米的手用英文安撫她的情緒,在醫生的安撫下,薩米慢慢平靜了下來。

吳超醫生在工作討論群彙報病情,並上傳薩米的頭頸部一站式CT圖片結果,CT室醫生同步進行圖像處理分析,據此教授們一致判斷,薩米右側大腦中動脈M1段發生急性閉塞,是此次卒中事件的責任血管,這是一處異常兇險的血管堵塞,統計數據顯示,該處血管堵塞,最高有接近80%的幾率死亡。而單純靜脈溶栓治療,血管再通的成功率僅為30%-50%。而靜脈溶栓橋接機械取栓會大大增加血管再通的機會。薩米的影像等檢查提示,她缺血半暗帶和核心梗死區之間存在明顯的不匹配,有橋接機械取栓的適應症。

此時,卒中綠色通道的神經介入小組已經準備就緒,介入手術室準備妥當。

吳超醫生和薩米講解了下一步的橋接取栓,薩米瞭解了可能出現的風險之後,決定信任中山一院神經科卒中團隊,並用她尚好的右手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

譚雙全是介入小組第一個迅速從家中趕到醫院的醫生,那天晚上他正在家照顧高熱不退的夫人和小孩。

薩米一抵達介入手術室,譚雙全和陳歆然醫生就立即給她做了右股動脈穿刺,首選右側頸總動脈造影,但結果仍顯示右側大腦中動脈主幹閉塞,沒有溶通,他們立即進行右側大腦中動脈機械取栓術,當微導絲帶領微導管順利通過閉塞血管,取栓支架釋放後造影顯示右側大腦中動脈成功再通時,守候在綠色通道群裡的各級醫生長長的舒了一口氣。介入手術圓滿完成,薩米左邊手腳終於能抬起了。

手術成功的消息讓薩米的同事、領導還有遠在美國的家人欣喜萬分。

薩米完全康復了

儘管手術取得成功,但溶栓取栓術後持續的神經功能監測同樣重要。曾進勝教授表示,雖然患者術後恢復良好,但仍有可能出現早期神經功能惡化,需立即轉移至神經科重症監護室(NICU)卒中監護病房,密切監測患者的意識狀態、語言和運動功能,以及出血傾向,動態複查血常規、出凝血常規等。

此外,患者沒有明確的腦血管病危險因素,目前腦卒中病因未明,需要完善心臟彩超、動態心電圖等檢查以確診心源性栓塞。由於薩米發病前有長途飛行史,因此還需要完善經顱多普勒發泡實驗、下肢靜脈彩超以排除反常栓塞可能。唯有找到了病因,才能幫助患者避免出現下一次的腦血管意外。

術後第2天,複查CT提示薩米的右側大腦中動脈M1段已復通,顱內低灌注區域較前明顯減少。目前,薩米已經從NICU病房轉到了普通專科病房,在神經專科醫護的精心診療下,她左側肢體已經完全恢復正常。

據悉,12月11日晚,中山一院急診科共接診6位急性腦卒中患者,讓人安心的是,另外5位綠色通道患者同樣得到了妥善處理,其中2名患者基本恢復正常,其餘患者的病情也得到穩定,他們都已收治入院進行後續治療。

出現卒中後,及時識別和送醫處理是最為關鍵的一環。薩米的成功獲救,中山醫院腦卒中團隊的及時救治非常關鍵。但市民、患者的腦卒中預防意識,能及時識別,快速送醫治療也異常關鍵。專家表示,要快速識別卒中,市民可用“中風1-2-0”快速識別口訣來判斷。即“1”代表“看1張臉是否對稱,有無口角歪斜”,“2”代表“查2隻手臂是否有單側無力、不能抬舉”,“0”代表“0(聆)聽講話是否言語不清或表達困難”。如果通過這三步觀察,發現其中任何一個症狀,就要懷疑發生了卒中,立即撥打急救電話120,儘快送到具備卒中急診溶栓和取栓能力的醫療機構進行救治。

採寫:南都記者 王道斌 通訊員 彭福祥 梁嘉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