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自感業寺歸來便開始爭權,心狠手辣的背後包藏多少無奈?

導語:

貞觀十一年(637年),唐太宗李世明到洛陽,因聽聞武則天“容止美”,將其召入宮中,賜號“武媚”。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明駕崩,武則天與眾妃嬪一起入感業寺出家為尼。

從入宮到出家,武則天在13年的時間裡,並沒有改變才人的名號,她在李世明那裡不受寵,但她也並未因此而使用過激的手段來爭取李世明更多的寵愛,要知道李世明此時近四十歲,已是中年,正是對年僅十四歲的武則天這樣的未經人事的少女感興趣的時候,武則天也有很多獲得寵愛的機會。


武則天:自感業寺歸來便開始爭權,心狠手辣的背後包藏多少無奈?

年輕時候的武則天


自從被唐高宗李治再次接入宮中之後,武則天變了,她變得心狠手懶,變得貪戀權勢。但很少有人考慮武則天出家出家前後為何會有如此大的變化,感業寺究竟改變了她什麼?

爭寵後宮:二十六歲少女出家,包含著多少女人的不甘心

在現在來說二十六歲,或許還沒結婚成家,又或許還沒有男朋友,但二十六的武則天卻在還沒還足夠享受男歡女愛的時候,便要被迫出家為尼了,可能此後一生都要與青燈古佛相伴了。在李世明處並不受寵,雖然十多年但也僅僅是初經人事,換了哪個女人也不會甘心。

李治將她接入宮中,給了他重見天日的機會,她當然要好好把握。

永徽二年(651年),二十八歲的武則天榮幸的被王皇后拉攏,站隊王皇后,一起對付蕭淑妃。

事實上,武則天的後宮爭寵之路非常艱險。蕭淑妃是何許人也?

蘭陵蕭氏的女兒,那是頂級門閥,貴不可言,在李治還是太子的時候,她就是蕭良娣了。王皇后又是何許人也?關隴集團的女兒,那是關中地區最顯赫的二十大家族,各方面都處於社會最頂端。權勢貫通西魏、北周、隋、唐,經久不衰,唐高祖李淵便是其中之一,唐朝之所以能建國也是有關隴集團背後的支持。那是李世民欽賜的晉王(李治)王妃。


武則天:自感業寺歸來便開始爭權,心狠手辣的背後包藏多少無奈?

王皇后:關隴集團的女兒,權勢之大超乎想象,關隴集團可以正面硬扛黃權


此後武則天稱帝時期,李義府官居右相而不能入士族,以致要奏請重修《氏族譜》,可見在唐朝前期士族門閥觀念還是非常重的,他們的權勢也由此可見一斑。

站隊王皇后無疑是武則天后宮爭權路上最好的機會。蕭淑妃妖媚般的姿色在面對李治垂涎已久的這位庶母——武則天面前不值一提,很快她就失寵了,李治對她再提不起興趣了。但失寵的蕭淑妃並沒有因失寵而改變她專橫跋扈、驕傲囂張的個性,反而企圖以變本加厲的方式來引起李治的注意,這讓李治逐漸開始厭煩她了。

搬倒了蕭淑妃,武則天被晉封為二品昭儀,此時她最大的勁敵便是王皇后了,強攻顯然無用,畢竟關隴集團勢力太大了,以至於李治很多時候都不得不考慮他們的意見與感受。潛移默化的改變李治對王皇后的看法,並讓他結合自身的感受改變對關隴集團的看法,這無疑是非常高明的計策。

《資治通鑑·唐紀十五》:“王皇后、蕭淑妃與武昭儀更相譖訴,上不信後、淑妃之語,獨信昭儀。後不能曲事上左右,母魏國夫人柳氏及舅中書令柳奭入見六宮,又不為禮。武昭儀伺後所不敬者,必傾心與相結,所得賞賜分與之。由是後及淑妃動靜,昭儀必知之,皆以聞於上。”

當武則天將王皇后及其家人的惡劣行為對李治吹過枕邊風之後,李治對王皇后的態度有了明顯的轉變,令其母柳氏不得入宮,罷免了其舅柳奭中書令的職務。但在“立武廢王”的廢后事情上,被代表關隴集團利益的長孫無忌、褚遂良勸阻了。


武則天:自感業寺歸來便開始爭權,心狠手辣的背後包藏多少無奈?

長孫無忌:代表關隴集團利益的唐初權臣,唐高宗李治時期的宰輔


此次武則天雖然沒有如願的取代王皇后而代之,但卻有了意外的收穫。李治的決策在受到來自關隴集團抵抗之後,逐漸的意識到,只有武則天才與自己是一條心,她不代表任何門閥士族的利益。在李治心中,武則天與自己家儼然具有精神上的共鳴、生理上的共享、政治上的共鳴,她是李治心中真正的自己的女人。

當然,整個事件過程中,王皇后也並沒有坐以待斃,而是與其母柳氏以“厭勝之術”的巫蠱之術,企圖置武則天於死地。結果這卻為武則天誣陷王皇后蠱惑皇帝提供了有力證據,讓李治更加堅定了“廢王立武”的廢后決心。

相對於朝中的兩面派,面對皇帝與權臣的政治鬥爭時的觀望,武則天立場更明確,隨然她沒有更多的選擇,但也讓李治有種精神避風港的感覺。武則天成功的將看來必敗無疑的後宮爭鬥上升到了皇帝與士族權貴之間的政治鬥爭,此後只要自己在心理、生理上能搞定李治,那李治就定能幫自己搞定王皇后。

當然,李治並沒有令武則天失望,不久之後,親信中書舍人李義府首先公開支持李治的廢后決定。李義府只不過是李治還是太子時候的一個男秘,在廢后事件中份量遠遠不夠。但由此卻引起了另一位權臣的支持,那就是與衛國公李靖齊名的李勣,李勣不是門閥士族,而且是最早時期的那批瓦崗勳舊,李世明的絕對親信,這與支持李淵的關隴集團有本質上的區別。


武則天:自感業寺歸來便開始爭權,心狠手辣的背後包藏多少無奈?

李勣:李世明的絕對親信,瓦崗勳舊,屬山東豪強並非士族門閥


李勣的表態,讓朝中原來保持中立的官員們看到了方向,於是見機行事,紛紛支持“廢王立武”。於是李治以“企圖謀害君上”的名義,將王皇后與蕭淑妃一起廢為庶人,囚禁在別院之中,族人則被削官去爵、流放到了嶺南。

七天之後,武則天被立為皇后。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代表關隴集團利益的被削去官職、貶出進城。自此,武則天在這場幾乎毫無勝算的內宮爭鬥中,完美逆襲勝出,不僅掌握了後宮,還收貨了李治的心。

貪戀權勢:被動的出家,這不是她想要的命運

對於感業寺出家,武則天是無奈的。試問弱小的女子又如何能與天對抗?但這並不代表她就此認命。

顯慶五年(660年),武則天37歲,李治因病不能理政,於是讓武則天代理。武則天做的第一件大事竟然是奏請禁止天下婦女走演出之路,這無疑是因自身遭遇而為天下女性鳴不平。

《資治通鑑》:“麟德元年(664)十月,及得志,專作威福。上欲有所為,動為後所制。

武則天要做什麼?竟然敢正面左右皇帝李治的決定。41歲的武則天面對37歲的李治,僅從男女之情上,她還能引起李治多大的興趣?事實上,在宰相上官儀請求廢后之後,李治已經同意了,並讓上官儀起草廢后詔書。但被武則天知道之後,立即跑到李治面前撒嬌、訴苦,回憶二人的美好時光,竟然讓李治感到羞愧,於是“羞縮不忍,復待之如初”。自此,李治每次上朝,武則天都垂簾在後。


武則天:自感業寺歸來便開始爭權,心狠手辣的背後包藏多少無奈?

李治稱天皇,武則天稱天后,合稱二聖


《資治通鑑·唐紀十七》:自是上每視事,則後垂簾於後,政無大小皆與聞之。天下大權,悉歸中宮,黜陟、生殺,決於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謂之二聖。

武則天對自己目前現有的權勢並不滿意,因為皇帝李治整天在自己的折騰之下,身體狀況太差了。武則天必須要為自己以後考慮,當然,命運還是要掌控在自己手中,不然還會有可能發生“感業寺”的悲劇。

上元二年(675年),47歲的唐高宗李治病重,準備讓武則天攝政,但被宰相郝處俊勸阻。同年太子李弘因病去世,對於李弘的死在《新唐書》和《唐會要》中均存在疑問。李弘與李治的關係相處的特別好,以至於李治對他追諡“孝敬皇帝”,這是唐朝第一位追封皇帝的太子,也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父對子追諡皇帝的先例,可見李弘在李治心中的位置有多重要。而李弘為蕭淑妃的兩位女兒——義陽公主與宣城公主求情,也是對武則天作為的一種否定。

不久之後,太子李賢也因謀反最被廢為庶人,第三子李顯被立為太子。

永淳二年(683年),武則天55歲。李治駕崩,李顯繼位,武則天臨朝聽政,自此國家大事皆掌握在武則天手中。

《舊唐書》:弘道元年十二月丁巳,大帝崩,皇太子顯即位,尊天后為皇太后。既將篡奪,是日自臨朝稱制。

剛剛繼位為帝的李顯太不懂事了,他完全不明白武則天一路走來究竟想要什麼。在對韋皇后之父韋玄貞的任命時,遇到了阻力,於是氣憤之下說出了足以斷送自己一切的話:“朕就是把全天下都給了韋玄貞,又有什麼關係,更何況一個侍中的職位了


武則天:自感業寺歸來便開始爭權,心狠手辣的背後包藏多少無奈?

李旦,這個能在武則天手中活命的皇帝,卻是不是一般的智慧。他的兒子李隆基可能也是遺傳了他的聰明才智


武則天抓住機會,以此為由將李顯廢黜為廬陵王,轉而立第四子李旦為帝。李旦是非常聰明的,鑑於前三位哥哥的下場,他是任勞任怨、任打任罵,就是不做出格的事情,以至於武則天對他也很無奈。

但這樣性格的一個皇帝,並不會對武則天的權勢產生威脅。但李氏存在對於自己終究是一種潛在的威脅,於是自垂拱二年(686年)起,武則天採取了一系列的維護自己統治的行動:試探李旦,整頓吏治,穩定民心,大殺藩王。既向官員、百姓展示了自己的治國才能,又使李氏諸王幾乎遭遇滅絕,從而為自己取代李氏政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載初元年(690年),67歲的武則天,在眾文武的奏請之下,准奏稱帝,改唐為周,改元天授,賜皇子李旦姓武。自此武則天終於將命運牢牢的掌控在了自己手中,幾乎沒有再發生“感業寺”悲劇的可能。

晚年還政:不是心狠、不是貪權,只想自己掌握命運

神龍元年(705年),83歲的武則天病篤,在迎仙宮臥床不起的時候,宰相張柬之等朝臣聯合禁軍統領李多祚,發動神龍政變,率五百禁軍攻入皇城,逼迫武則天退位。李顯復位後,尊武則天為“則天大聖皇帝”,武周正式結束。

退位後的武則天開始變得不再愛美,反而逐漸意志消沉、面容憔悴。這或許是對自己一生最後一件事沒有做完的遺憾之情吧!


武則天:自感業寺歸來便開始爭權,心狠手辣的背後包藏多少無奈?

晚年的武則天


《資治通鑑考異·卷十二》:太后善自粉飾,雖子孫在側,不覺衰老。及在上陽宮不復櫛頮,形容嬴悴。上入見,大驚。太后泣曰:“我自房陵迎汝來,固以天下授汝矣,而五賊貪功,驚我至此。”上悲泣不自勝,伏地拜謝死罪。由是三思等得入其謀。

《舊唐書·本紀第六·則天皇后》:冬十一月壬寅,則天將大漸,遺制祔廟、歸陵,令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其王、蕭二家及褚遂良、韓瑗等子孫親屬當時緣累者,鹹令復業。是日,崩於上陽宮之仙居殿,年八十三,諡曰則天大聖皇后。

這兩段記載非常有意思,自古成王敗寇,而武則天在神龍之變後,竟然告訴李顯自己是有意將皇位還給他的。這無非有兩個意思:其一、使武氏族人免受牽連,其二、自己並非真正貪戀權勢,而是隻想掌握自己的命運。

從武則天死後的去除帝號,改為則天大聖皇后,也可以看出:權勢在武則天眼中的概念,只是為了能自己掌控命運,不在發生感業寺的悲劇。

結語

今天,我們很難考證武則天在感業寺究竟經歷了什麼,是身體上的,還是生理上的?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上的?但無論是哪一種,無疑都是令武則天畢生難忘的傷痛。

從另一個層面來講,自從二次進攻開始,她的命運並被註定了,要麼輝煌,要麼悽慘。與王皇后、蕭淑妃三人之間的宮鬥,早已將她推上了權勢的不歸路。爭權只是為了讓自己擁有絕對的統治地位,而不是凡事都需要假借皇帝之名,無論皇帝是自己的丈夫,還是自己的孩子,只有這樣才能永遠掌握自己的命運。

逝後歸政,改帝號為後,也足以說明她並非要改變什麼,只不過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而已。心狠手辣、貪戀權勢的背後,有誰關心過一個26的少女被迫出家是什麼心理感受,而且可能是永遠的青燈常伴。哪個女人願意剛毅如鐵,整天勾心鬥角,不過都是被逼無奈、不甘心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