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十八變”的“十八”為何意?

西安晚報


誰家有女初長成,親朋好友間闊別多時,相互寒暄時總會說一句“你家閨女真是女大十八變”。話說這“女大十八變”是形容一個人變化大,但為什麼要扯上“十八”?這“十八”又是何意?

現在我們所說的“女大十八變”多用來形容女孩長大之後容貌的巨大變化,其實,這原本是一個佛教用語。

在《法華經》的《提婆達多品》中記載,這是文殊師利菩薩在龍宮中的說法。“女大十八變”原本是“龍女十八變”,中間有一個小故事:

說的是《法華經》度化了很多條龍,智積菩薩表示懷疑,就對文殊師利菩薩說:“《法華經》是一部深奧如晦的佛經,聽到此經的人怎麼可能那麼快就成佛了呢?”

文殊師利菩薩回答道:“龍王有個女兒,才八歲,雖然年齡幼小,但她卻有慧根,凡是諸佛說的法她都能夠聽懂。而且龍女能深入禪定,通達諸法,於一剎那之間發大菩提心,辯才無礙。她還慈念一切眾生,視一切眾生為赤子,功德圓滿,因此她能速成菩提。”

之後龍女現身在法會中。向每位菩薩頂禮之後,有位菩薩說龍女是五障之身,不能成佛。於是龍女拿出一顆寶珠,獻給了佛,佛也接受了。

龍女問:“我獻寶珠,佛接受,這件事快不快?”智積菩薩回答道:“快。”龍女說:“以您的神力觀看我成佛,比這還快。”說時遲那時快,龍女瞬間就現出男子身,並立刻前往南方的無垢世界。坐在寶蓮花上,即刻成佛,得到了三十二相和八十種好。

這裡的“相”是指佛顯而易見的莊嚴德相,共三十二相;“好”是佛微細隱秘難見的莊嚴德相,共八十種好。三十二相和八十種好合稱“相好”,這便是“相好”一詞的由來,但是和今天“相好”的意思卻大相徑庭。

龍女成佛,佛共有十八種神變,因此民間稱“龍女十八變”,後來慢慢演變成了“女大十八變”。

所以“女大十八變”中的“十八”,無論是是指“女孩子長到十八歲時會有變化”還是指“女孩子長大後會有十八個變化”都不正確。顯然這裡的“十八”,不是專指年齡,也非確指十八個方面的變化,而是用“十八”泛指很多的含義。

學過文言文的我們知道,古代漢語中出現的數字往往是虛數,虛數是指不實在的數字,一般用來突出數量的少或多。就算是今天我們日常生活中眾多含有“十八”的詞語也沒有具體數量指代的意思,如酒有“十八里紅”;地方有“十八灘”、“十八盤”;人物有“十八娘”、“十八姨”,等等。

在古代,《易經·繫辭》中有“十有八變而成卦”之說。另外,在中國數字文化裡,“十八”是三、六、九的倍數。“三”雖然是最小的數單元,表達的卻是最低限度的多。而“三”的倍數“九”有完整化、集大成的意思,這說明“數”自從古代就被賦予濃厚的文化意義,在實際生活中具有雙重功能。

胡樸安《俗語典》:“凡事物之多變者,俗並以十八言之”。意即“十八”在很多場合並非嚴格的確數,而是指代物之量廣。“十八”在社會生活中廣泛運用,還表現在一批“十八”的倍數具有同樣的指代作用。

如三十六洞天、三十六計、七十二變、一百零八將、三百六十行等等。這些“十八”倍數的數字,在數量上雖然遠遠大於“十八”,但在很多場合中仍然和“十八”一樣用來表示“多、廣、雜”的意義。

女大十八變”,亦是在這種文化背景下的具體使用,在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幽州譚空和尚》中也有一記載:有一個女尼姑想開堂說法,就去問師父,師父答道:“尼女家不用開堂。”女尼反問道:“龍女八歲成佛,又怎講?”師父說:“龍女有十八變,你與老僧試一變看一看。”

因此“龍女十八變”後來就漸漸演變為“女大十八變”,意思自然也隨之而改變。現指女子在發育成長過程中,容貌性格有較多的變化,大多是用來誇讚女孩成熟時越變越漂亮的意思。


正能量文化創作者


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

“女大十八變”是形容女孩從小開始,越長越漂亮。的確,有的女孩小時候看起來長的一般,但隨著年齡增長,會越來越好看。

十八變是什麼意思?十八不是說變十八次,而是說變化的次數多。十八變就是用來指女孩從小到大容貌有的會有很大變化,主要是用來誇讚女孩越來越漂亮了。

“女大十八變”最早還有一典故呢。根據《景德傳燈錄•幽州譚空和尚》中記載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有一個女尼,她很想開堂講法。一天,她去問師父該怎麼做,師父告訴她:“尼女家不用開堂。”

這個女尼不解地問道:“龍女八歲成佛,又怎講?”,師父笑了笑說:“龍女有十八變,你與老僧試一變看一看。”

這裡說的龍女十八變,是指在《法華經•提婆達多品》中提到龍女的故事。講的是文殊師利菩薩一次到龍宮講經教化眾生。回來時正好見到智積菩薩。智積菩薩問文殊師利菩薩:“您到龍宮去,教化了多少條龍呢?”文殊師利菩薩說:“我在海中,宣講妙法蓮華經。

”智積菩薩聽了,奇怪地問:“妙法蓮華經是一部很深奧的經,誰能聽懂誰就能速成菩提呀?文殊師利答:“娑竭羅龍王的女兒,才八歲,智慧利根。曉得眾生的前因後果,她能速成菩提。這讓智積菩薩更生疑惑。不相信八歲龍女在一剎那之間就立地成佛。

正說話間,龍女忽然出現在法會上,恭敬頂禮諸佛菩薩。

龍女把寶珠,價值超越三千大千世界的寶珠,供養佛,佛立刻接受了。

龍女對智積菩薩與舍利弗尊者說:“我呈獻這顆寶珠給佛,佛已接受了,快不快,大家都說快。龍女又說:“以你們的神力來觀察我成佛,會比剛才我供養世尊的還要快。” 話剛畢,龍女就變成了男子,具菩薩行,坐蓮花座。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知道,“女大十八變”最初就是指八歲的龍女神通廣大,善十八般變化。

後來這個“女大十八變”已沒有了宗教方面的意義了,大都是用來指女孩子從小到大容貌的變化大而已。


D東哥


“女大十八變”通常是指女性隨著年齡的增長女性從生理,心理上產生的變化給別人感官個心理認識上的一種改變,尤其是針對那些長時間沒有見過的熟人,隨著我們女性生理心理的成長,我們身體發生變化,比如說長高了,面貌逐漸變樣了,從以前胖乎乎的憨厚樣子變成苗條可愛的樣子,或者從別人瘦瘦的、矮矮的印象中長高了,變美了等等!所以說女大十八變中的“十八”完全有可能只是一個概數,並非確數,就像我們平時說的喝酒啥的來個“一二兩”一樣的,只是個概數。





花火流毒


“女大十八變”,這裡面的“十八”既代表了年齡也代表了從小女孩到少女再到成熟女性的變化之大。

從年齡上來說,女生跨入十八歲,生理上發育成熟,原來的小女孩變成了女性魅力,外表上開始變得凹凸有致,而在心理上也會有了女性的思維方式,比如女生的愛美、敏感、多愁善感等等。

女性從小女孩到少女再到成熟女性除了年齡的增加,外表是會經歷非常多的變化的。有的小時候有嬰兒肥,長大了嬰兒肥消退,就會顯露出女性的風韻或是骨感,慢慢就區分出嬌媚型、氣質型、冷豔型、可愛型等不同的類型出來。

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外表固然體現女性成長的不同階段和千變萬化,而內在的修養也是“女大十八變”不可缺少的因素。經年累月的內在薰陶,如讀書、寫字、聽音樂、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會慢慢增加女生的沉穩與大氣,豐富的知識和涵養也會讓人如沐春風。

《京華煙雲》中的姚木蘭就是林語堂先生筆下的道家的女兒,在姚木蘭身上因為家傳淵源的影響對道家、甲骨文都有豐富的見解,在她身上體現出來的大家閨秀風範真就是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






宅家的日子


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女大十八變是指女子在發育過程中,其容貌和性格的變化,通常帶有誇讚的意味。“女大十八變”中的“十八”到底是指十八歲還是還是十八種變化呢?其實都不是。據胡樸安《俗語典》稱:“凡事物之多變者,俗並以十八言之。”意思是說,“十八”在很多場合並非是嚴格的確數,而是指代物之量廣。“女大十八變”中的“十八”也是這種含義。

這個俗語的來源還有一個典故。《景德傳燈錄·幽州譚空和尚》中記載了一個故事。有一個女尼想開堂說法,就去問師傅行不行,師父說:“尼女家不用開堂。”女尼反問道:“龍女八歲成佛,又怎麼講?”師父說:“龍女有十八變,你與老尼變來看一看。”

《法華經·提婆達多品》中提到的龍女是位神通廣大,且善變化,最後成佛的神奇女子。龍女具有菩薩的品行,普及眾生,深受民眾喜愛。單從這個故事也可以看出“女大十八變”肯定是一個褒義詞。

回答的不好之處,還望多多指點。





文化小小生


我常說"女人善變男人專情。"為什麼這麼說呢?女人不善變?怎能越變越好看。男人很專情,從十八歲開始到八十歲,他只喜歡十八的女人。

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是有科學根據的。

  • 隨著年齡增長,形態開始發育,女孩的身體變的凸凹有致,楚楚動人。
  • 到了一定的年齡,女孩精血充沛,面若桃花,讓人賞心悅目,百看不厭。
  • 女孩到青春期時,有點強烈的愛美意識,變的愛打扮梳冼起來,取長補短,自然是越來越美。
  • 女孩到一定的年齡,經過家庭的教育和書本的洗禮,變得彬彬有禮,氣質逼人,見之令人傾倒。

所以說,女人一定要善變,才能越來越美,到八十也要像十八那樣,一直美下去。


聽風軒主


我個人覺得,從單純的字面上看,“女大十八變”的“十八”,就是女孩子長到十八歲時會有不一樣的變化。

而從整體意思上去理解,多半有一種夸人的意味。長輩們常會對長久沒有見到的女晚輩說出這樣的話,女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長相會越來越端莊秀麗,所以很多長輩看到後,都會以這樣的話來褒義。


萬子嫿


  俗話說:“女大十八變”,那麼這裡的“十八”是指“女孩子長到十八歲時會有變化”還是指“女孩子長大後會有十八個變化”呢?其實,這兩種解釋都不準確。這裡的“十八”,既不是專指十八歲這個年齡,也不是指十八個方面的變化,而是用“十八”來泛指“很多”。

  在中國的數字文化裡,“十八”是三、六、九的倍數,而“以三為全”的觀念早就出現在中國文化的史述中。胡樸安在《俗語典》中稱:“凡事物之多變者,俗並以十八言之。”意即“十八”在很多場合並非是嚴格的確數,而是指代物多量廣。

  而“十八”在社會生活中廣泛運用,還表現在一批“十八”的變數具有同樣的指代作用,如三十六洞天、三十六計、七十二變、一百零八將、三百六十行等等。這些“十八”倍數的數字,在數量上要遠遠大於“十八”,但在很多場合中,仍然和“十八”一樣用來表示“多、雜、廣”。

  “女大十八變”,源自於宋代釋道原的《景德傳燈錄·幽州譚空和尚》:有一女尼想開堂說法,就去問師父,師父答道:“尼女家不用開堂。”女尼反問道:“龍女八歲成佛,又怎講?”師父說:“龍女有十八變,你與老僧試一變看一看。”《法華經·提婆達多品》中曾提到龍女,她是位通神善變、最後成佛的神奇女子。

  演繹到現代,“女大十八變”用來指女子在發育成長的過程中,容貌性格有較多的變化,大多是用來誇讚女孩子越變越漂亮。 (閻澤川)


西安晚報


看了網友們的解答,有的認為“十八”是年齡,有的認為“十八”是虛數,指變化“大”、“多”;我有不同看法,我認為這兩種解釋都不太合理。“女大十八變”的“十八”,實際指的是概率,“十有八九”、“十之八九”的意思,比喻有極大的可能性。

一、先說“十八”指年齡為什麼錯?

  • 第一,“女大十八變”,按我們通常的斷句讀法是“女大,十八變”,“女大”就是指女子成年的意思,如果“十八”指年齡,那麼實際上就有與“大”重複之意;

  • 第二,“十大”如果是指年齡,那是確切之數,那麼這句話就說得太絕對了,相當於說“女孩子大到18歲就會變化”!而每個人的發育期不一樣,有的女生13-14歲就發育變化了,怎麼解釋呢?

  • 第三,實際上按中國古代“女子成年”並不是18歲,而是指15歲!自周代起就有規定,女子凡是滿15歲之後便為及笄,也叫女孩子的成年禮,是古代嘉禮的一種,也意味著女子到了婚配的年紀。

所以說,“十八”是年齡是不對的。

二、再說“十八”指虛數,“大”、“多”的意思為什麼錯?

我們知道,古代漢語中表示“多”,一般使用“三”,而“九”是陽數中的極數,最大的。

如果在古代認為還有比“九”更大的陽數,那就不合理了。

所以說,用“十八”來表示“大”、“多”,是現代人的臆想,古人不會這樣表示。


三、最後論述“十八”為何說指的是概率?

“女大十八變”的“十八”,實際指的是一種概率,“十個中有八個”、“十之八九”的意思,比喻有極大的可能性。

概率是反映隨機事件出現的可能性大小。隨機事件是指在相同條件下,可能出現也可能不出現的事件。

“女大十八變”有兩層含義:

  • 第一,女子長大成年,十個有八九個會在外貌特徵、性格上發生變化;這是就群體而言的;


  • 第二,女子長大成年,個體的外貌特徵、性格十有八九會發生變化;這是就個體而言的。

有什麼依據呢?古人常用的概率表達方式“十八九”!

準確的表達:十有八九、十之八九;例如——、

唐·杜甫《負薪行》:“土風坐男使女立,男當門戶女出入。十有八九負薪歸,賣薪得錢應供給。”“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生的事,十件裡有八九件是不完全符合你的心意。)

簡略的說法(或口語):十八九、八九;實際上是一個意思。例如——

宋人方岳詩:“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別子才司令》)王若虛 《進士彭子升墓誌》:“世事違人,不如意者十八九。”


問題總結:

“女大十八變”其實是一種口語省略的說法,完整講,應該是“女大十(有)八(九)變”或“女大十(之)八(九)變”!

這樣理解就合情合理了!各位讀者覺得如何?歡迎留言交流。


麓風軒


正確理解這句話先要弄懂"十八"一詞的基本應用含義:我國《民法總則》規定,十八週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週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因此"十八"是人生的重要分界線,也是人走向未知世界自由發展變化很大的時期。女孩大了變化大,多大變化?很大很多變化。"十八變"泛指很大很多變化。用數字泛指很多,也是漢語言文字語法中常用的一種修辭方法:如 三言兩語 、 三山五嶽、 萬水千山等詞中數字都是泛指很多。“十八"泛指很多應用更廣:十八般武藝,十八般兵器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