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藩危害极大,为何朱元璋即位后,大肆分封自己的儿子?

公元1368年,南征北战数十年的朱元璋终于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王朝。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经过多次北伐,基本扫除了元朝在北方的残余势力。同时,盘踞在川蜀地区的明夏政权和镇守云南的梁王把匝剌瓦尔密也都先后被朱元璋的大军击败,西南之地也纳入了明朝版图。至此,朱元璋的大明政权基本上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封藩危害极大,为何朱元璋即位后,大肆分封自己的儿子?

朱元璋画像

朱元璋统一全国之后,一直在思考自己建立的大明王朝如何才能千秋万代的传承下去,朱元璋想到的其中一条对策就是封藩。

封藩并不是朱元璋发明的,最早起源于周朝。武王伐纣建立周朝之后,从维护国家统治的角度出发,大量封赏同姓和功臣为诸侯,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具有绝对的统治权,对周天子只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的义务,封藩直接造成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局面。秦朝建立之后,以郡县制取代了封藩制。秦之后的朝代仍有封藩的情况,这种封藩多以分封同姓为主。

由于藩王在自己的领地具有军政大权,如果与中央朝廷发生冲突,就很容易出现诸王动乱的情况,历朝历代诸王发动叛乱的例子不在少数。

汉景帝时期,意识到诸王权力过大,在御史大夫晁错的建议下,汉景帝决定削藩。削藩导致诸侯权益受损,吴王刘濞于是联合其他六位诸侯王,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封藩危害极大,为何朱元璋即位后,大肆分封自己的儿子?

汉景帝剧照

既然封藩对中央朝廷的危害很大,身为大明开国皇帝的朱元璋为何还执意封藩,难道朱元璋没有意识到封藩的危害吗?

朱元璋为什么执意封藩?

朱元璋能够拿下天下,手下文武大臣发挥的作用不可估量。因此,在洪武三年,朱元璋决定大封有功之臣,这一年总共分封了六位公,二十八位侯,两位伯,其中李善长为韩国公,徐达为魏国公,刘伯温为诚意伯。

尽管朱元璋分封功臣,作为他们为自己鞍前马后,立下赫赫战功的犒赏,但是朱元璋从内心里对功臣都是不放心的。疑心病极重的朱元璋先后借胡惟庸案和蓝玉案铲除大量功臣,受两案牵连的人数高达数万人,建国后分封的功臣只有寥寥数人能够在朱元璋诛杀功臣的大刀之下活下来。

朱元璋大肆诛杀功臣,必然造成朝廷内外一些重要职位人员的缺失,文臣的缺失,朱元璋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科举选拔出来的考生对朝廷感恩戴泽,必然对大明王朝忠心耿耿,那么,武将,特别是一些戍边的大将,朱元璋又该如何去选择呢。朱元璋想到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就是封藩,让自己的儿子去戍边,功臣靠不住,自己的儿子总靠得住吧。

封藩危害极大,为何朱元璋即位后,大肆分封自己的儿子?

朱棣剧照

因此,在大封功臣的同一年,朱元璋大量封藩自己的儿子,其中二儿子朱樉被封为秦王,三儿子朱棡被封为晋王,四儿子朱棣被封为燕王。洪武十一年,二儿子朱樉和三儿子朱棡先后就藩,就藩地分别是西安和太原,洪武十三年,四儿子朱棣就藩,就藩地在北平。朱元璋这几个儿子的就藩地,地处北地,都是战略要地,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朱元璋让儿子戍边,永保大明江山千秋万代,实现朱元璋朱家天下朱家人守的理念。

朱元璋为什么忽视了封藩的危害

藩王之乱从古至今一直都存在,在朱元璋大肆封藩之时,曾经也有人向朱元璋提出封藩之害。

洪武九年,平遥县训导叶伯巨上书朱元璋,认为天下有三件事让人感到忧虑,即“分封太侈、用刑太繁、求治太急”,封藩之患排名首位。朱元璋收到叶伯巨的上书之后,勃然大怒,认为叶伯巨此举是在离间朱家骨肉之情,下令逮捕叶伯巨,叶伯巨最终在监狱中病死。

封藩危害极大,为何朱元璋即位后,大肆分封自己的儿子?

朱元璋剧照

一个小小的训导都能看出封藩的危害,朱元璋何尝又不知道,但是朱元璋太过于自信,认为在自己的精心安排下,封藩不会导致骨肉相残现象发生,朱元璋的自信主要源自于以下几点。

首先,朱元璋在教育儿子方面费了一番功夫。为了能够让太子继承大业,诸王安分守己,朱元璋特别命令礼部尚书陶凯修订了《昭鉴录》,里面详细介绍了皇帝,藩王,臣子所需要遵循的条目。同时让诸子体察民情,体验民间疾苦,了解历史上各朝各代作乱的原因,引以为戒,对藩王特别要求能够“上尊天子,下抚百姓,为国家藩辅”,朱元璋期望能够通过教育让诸王和中央朝廷之间和睦相处。

其次,太子朱标是朱元璋精心选择的接班人,太子朱标是长子,尽管性格仁弱,但是在弟弟犯错之时,经常为弟弟们求情,因此在诸王中的威望很高,如果太子朱标能够顺利继位,诸王发生叛乱的可能性不大。

封藩危害极大,为何朱元璋即位后,大肆分封自己的儿子?

朱标剧照

最后,朱元璋认为在他的安排下,分封的诸王之间存在相互遏制的关系,相互遏制之下诸王对中央朝廷的威胁就会大大减小。在北方,朱元璋分封了秦,晋,燕三王,其中秦王朱樉品行恶劣,向来不受朱元璋喜爱,因此,北方的军事防务多半在晋王,燕王两人手里,两者存在相互遏制的关系,如果晋王朱棡想谋取皇位,燕王朱棣多半不答应,反之亦然。

但是很显然朱元璋的这几条计策都没有生效,对于诸王来说,皇位的诱惑实在太大,古代帝王杀兄弑父夺取皇位的例子不在少数。太子朱标的突然病逝让朱元璋不得不重新考虑皇位继承人,苦思冥想之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但是很显然朱允炆并没有朱标在诸王之中的威望。晋王朱棡的去世进一步打乱了朱元璋的安排,遏制燕王朱棣的屏障不复存在,朱元璋的一切安排都被打乱,面对此种情形,朱元璋在临终之前不得不发出“燕王不可不虑”的感叹。

封藩危害极大,为何朱元璋即位后,大肆分封自己的儿子?

燕王朱棣剧照

结语

从朱元璋诛杀功臣,大肆分封自己的儿子的情形来看,朱元璋认为功臣不可靠,他想打造一个朱家天下朱家人自己守的大明王朝。但是很显然,朱元璋为继位的朱允炆拔掉了功臣这一根刺,却又埋下了藩王这一隐患,而且后者远比前者要难处理的多。面对爷爷朱元璋留给自己的烂摊子,朱允炆唯有听从黄子澄的建议,借削藩削弱藩王们的势力,最终引发了靖难之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