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漠北之唐灭薛延陀(二)双方反目成仇


征服漠北之唐灭薛延陀(二)双方反目成仇

毕竟此前,唐朝和薛延陀的关系还是非常亲善、融洽得。唐朝待薛延陀非常不错,册封其首领夷男为真珠可汗不说,又给予了薛延陀大力的扶持。在共同对抗东突厥汗国的时候,薛延陀还同唐朝并肩作战过。而且,灭亡东突厥后的唐朝异常强大,唐太宗麾下人才济济,汇集着一大批杰出将相。如狼似虎的唐军亦是坚不可摧,尤其唐军一战覆亡东突厥的赫赫武威,震铄古今,直慑周边大小部族政权,令人不寒而栗。既如此,已经夺占东突厥汗国大部故土的薛延陀为何不见好就收,借着往日的交情,继续与唐朝友善交往。非得撕破脸皮,冒着不可预知的风险,去和当时正如日中天的唐朝对抗哪?究其深层原因,可归结如下三点:

征服漠北之唐灭薛延陀(二)双方反目成仇

唐太宗

其一、薛延陀起初的乖顺绝非其本意。别看薛延陀尚未取代东突厥之前,在唐朝面前是如何的听命、忠顺,那不过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因为在弱肉强食的社会丛林法则中,实力才决定着一切。至于国际社会的秩序和威望,都是靠势力拼出来得。大唐皇帝天可汗的尊号,那更是靠真刀真枪打出来得。尤其在一举灭亡东突厥汗国后,唐朝的威望及其对漠北各部族的影响力达至了顶峰。在这种情势下,薛延陀必须,也不得不向唐朝表示臣服,最起码表面上的文章要做足。否则枪打头鸟,胆敢和唐朝过不去,很容易会成为唐朝的下一个打击目标。

其二、薛延陀嗜掠侵夺的野心不死。薛延陀上层统治贵族的内心深处,始终怀藏着草原民族渴望对外扩张的情节。这种对外扩张情结的产生,和古代漠北游牧社会的发展水平低下有密切关系。由于社会发展水平低下,漠北长期处于奴隶社会,甚至更为低下的氏族社会阶段。社会经济产出的贫瘠,社会发展阶段的野蛮、蒙昧和落后,注定了漠北政权嗜好对外掳掠、侵夺。尤其上层奴隶主贵族阶级,为了满足其对扩充财富和权势的不断追求。更是急切渴求着,能从对富庶的中原地区大举掳掠中,获取足够的财富、资源,进而壮大自身的势力。

其三、薛延陀势力的不断壮大,具备了同唐朝对抗的资本。唐朝不会希望,更不会允许漠北草原上再崛起一个强大的游牧政权,对于这一点,薛延陀自然是心知肚明。只是,东突厥汗国被唐朝打得魂飞魄散后,已是权利真空的漠北草原,就好似一颗正待人摘的蜜桃,成熟、硕大、多汁、甜美,实在太过诱人。虽然明知吞并整个漠北,就意味着成为了唐朝的眼中钉、肉中刺。可只要能占据漠北草原,就拥有了再创草原帝国的根基。甚至能够重现,东至中国东北,西抵中亚的芸芸众生,尽拜服于漠北汗庭的辉煌。那时,一个疆域广阔的强大草原帝国便可勃然而生,其势力足可同南方的盛唐势均力敌,并沿长城一线南北对峙。

征服漠北之唐灭薛延陀(二)双方反目成仇

大唐铁军

事实上,当薛延陀鲸吞漠北草原后,漠北各部皆将其视为东突厥汗国的继承者,新一任的草原霸主,众多不肯依附唐朝的草原部族纷纷归附。东突厥汗国灭亡后,除了约十余万部众内附唐朝外,其余部众都投奔西突厥和薛延陀。东西突厥同祖同源,东突厥部众投奔西突厥不足为奇。可薛延陀算什么,说好听点,是昔日东突厥汗国统辖下的藩属部族。难听点,就是以前东突厥随意奴役的贱婢而已。漠北大草原本就是突厥人的,他薛延陀不过鸠占鹊巢的狗奴才,而且还是协助唐朝灭亡东突厥汗国的帮凶之一。如此亡国之仇,夺家之恨,寻常人等岂肯相容。可草原上大批东突厥部众甘愿放下这一切恩怨,径直投奔薛延陀了。不仅如此,就连已经归附唐朝的铁勒契苾部,也投奔了薛延陀。铁列部首领契苾何力对唐朝忠心耿耿,见部众欲哗变叛唐,契苾何力大惊,遂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苦心相劝道:大唐待我等不薄啊,人得懂得知恩图报,云云!可包括契苾何力的母亲和弟弟在内的广大部众皆不听,在这些草原部众心中,唐朝并非祖国,而只是异国他乡,草原才是他们魂牵梦绕的家园。见劝说无效,无奈的契苾何力表示要忠于唐朝,不愿跟从叛走。他的部众愣是把他抓起来,一起带往薛延陀。结果,逼得契苾何力在薛延陀真珠可汗面前割耳起誓,宁死为大唐忠魂,绝不做叛唐的走狗。最后,唐太宗以答应同薛延陀和亲为条件,才把忠义的契苾何力换回来。

说到这里,便又有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漠北部族都是养不熟的白眼狼吗!为什么他们非得叛唐而去,非得投奔漠北的薛延陀那?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再一次证明了,隋唐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同内地农耕汉族,在意识形态上的对立还是相当尖锐和不可调和得。而且,这种这种意识形态的对抗,颇有后世美苏争霸时的味道。即便苏联解体后,一大批苏联红色科学家,宁可到红色中国免费提供技术,也不肯去罪恶的资本主义巢穴,兼颠覆苏联的元凶即刽子手的美国那里去。虽说中苏之间曾有冲突、对抗,但好歹中苏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上,红色中国和红色苏联同属于一个阵营。就凭这一点,任凭你美国给再多的钱,再优厚的待遇,这帮有骨气的苏联红色科学家们,就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只要中国能供给他们吃喝,他们倒是愿意倾其所有,为中国贡献毕生所学。同理,继承了东突厥衣钵的薛延陀亦具有这种意识形态优势,这极大有利于薛延陀统合草原各部族,以及迅速扩充自身的势力。

综合以上,随着薛延陀势力不断扩充,其欲称霸整个漠北的贪婪野心,早已蠢蠢欲动,按耐不住了。虽说对抗唐朝风险不小,但任何理智和顾忌已经无法胜过薛延陀对称雄和霸权的无限追求和渴望了。以至薛延陀妄想着,其完全有能力同强大的唐朝分庭抗礼、平起平坐。

对于唐朝好不容易打造的,以天可汗为领导核心的天下政治体系,唐朝是绝不会允许任何人胆敢去破坏和挑战得。眼见薛延陀执意称霸漠北,势力愈发做大做强,回纥、拔野古、阿跌、同罗、仆骨、霫等部族也纷纷归附薛延陀麾下。这已经大大超出了唐朝所能容忍的底限,既如此,曾经结盟交好的唐朝和薛延陀,此时已注定要大打出手,刀兵相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