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藹俐一家三代“老鐵”人默默堅守的故事

張藹俐一家三代“老鐵”人默默堅守的故事

張藹俐新時代鐵路人90後,呼和浩特鐵路至烏海西6307次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列車員。

當全市公交停運!部分航線停運!長途客車停運!而隨著信號燈遠眺的光束,鐵路客車準時從站臺開出。在與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做鬥爭的戰場上,呼和浩特鐵路局包頭客運段的鐵路人同樣毫不退縮,奮戰在了最前線。

曾幾何時,17年前面對非典疫情還需要被保護的他們,如今已經開始學會保護別人。值乘全程,戴好口罩,同時建議叮囑旅客儘量戴口罩做防範,隨時觀測旅客身體情況,並及時請示彙報,工作精細到每個人,每個座位號,每個停靠站。

面對家人的擔心,和對疫情的恐懼,他們並沒有太多猶豫。脫下鐵路制服,他們都是別人的孩子,別人的父母,可穿上鐵路制服,就如同身披鎧甲,必將英勇無畏,肩負起守護全車旅客的重任。


張藹俐一家三代“老鐵”人默默堅守的故事

記得2019年12月15日上午,孫先生從呼和浩特乘坐T6307次列車返回烏海,列車行駛到薩拉齊車站時,突發心臟病,身體抽搐摔倒在地。聞訊趕來的T6307次列車乘務員和車長迅速將他安排到了臥鋪車廂,通過廣播尋醫。“在臥鋪車廂內,張藹俐幫我按摩手上的穴位,使我的症狀得到了緩解,這時我才想起來自己隨身帶著救心丸,她幫我拿出來服下後,我才獲救。”孫先生說,這幾個小時的旅途讓他感到十分溫暖,特別感謝乘務員張藹俐及時、恰當的幫助。有這樣的乘務員在列車上是旅客的幸福。她還因為處理突發事故果斷利落,受到了旅客通過媒體熱線進行的公開感謝和表揚。


張藹俐一家三代“老鐵”人默默堅守的故事

張藹俐的姥爺:張允來,今年已經是92歲高齡,1928年出生,1949年建國前就工作在鐵路一線,到2009年離休,他為鐵路事業奉獻了60個春秋。自20世紀50年代起,從呼和浩特-集寧區段車務系統,到車務段武裝部;從基層員工到武裝部長,張永來老人對待工作認真誠懇,兢兢業業埋頭苦幹,為後輩樹立了具有艱苦奮鬥、嚴謹認真、團結協作精神的“鐵路人”的榜樣。張允來老人的愛人生前在鐵路幼兒園做幼教工作,兩位老人對鐵路事業的堅守和熱愛影響著子女。

張藹俐一家三代“老鐵”人默默堅守的故事

張藹俐的媽媽張宏娟也已在鐵路事業的崗位上堅守34年衣服常常溼了幹、幹了溼,在客運段、機務段、工務段上都留下了辛勤的身影。目前,她是呼鐵局包頭客運段洗滌車間的一名工長,她所帶領的班組負責換洗接送列車上除床單被罩枕套之外的特殊臥具,包括窗簾、頭靠片、座席套等。這是一個在高溫環境下工作的工種,人體所處溫度通常在40攝氏度左右。張宏娟所在車間承擔著14對列車特殊臥具的洗滌和熨燙整理工作,平時日均洗滌量3萬多套,總重約26噸。為了保持車內整潔和旅客健康,他們的工作必須細緻、認真。

如今,張藹俐也已經在鐵路上工作了7個年頭。算起來,姥爺張允來、媽媽張宏娟與自己三代人的“鐵路工齡”加起來超過了100年。這還不算張允來的父親,河北唐山人,他是新中國成立之前的一位火車司機;張藹俐的爸爸是呼鐵路局恆諾公司的職工,也是鐵路人。


張藹俐一家三代“老鐵”人默默堅守的故事

也許在新聞媒體中,大家的注意力更多的聚焦在醫生,軍人這些逆行人的身上,但鐵路人同樣默默的逆風而行,在同樣高危的工作環境中,在屬於自己的一線崗位上,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旅客的運送工作。時不我待,眾志成城,唯願真正的春暖花開,逆行人平安歸來。

張藹俐一家三代人見證了內蒙古鐵路的發展歷史,也在這輝煌的歷史中灑下了辛勤的汗水。在一代一代鐵路人當中,有很多像張藹俐這樣的“鐵三代”,他們繼承了前輩們的自強不息的精神,肩負長輩的囑託,新時代的使命,奮鬥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使“鐵路精神”薪火相傳。

抗疫!逆風而行!鐵路人張藹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