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業務增長收窄 新業務難盈利 阿里如何應對挑戰

考慮到外部經濟環境等因素,作為國內零售巨頭的阿里,其經營狀況也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和討論。

11月2日,阿里發佈了今年第三季度(阿里財年第二季度)財報,對於當季財報解讀,外部出現了兩大種截然不同的聲音,其一認為阿里營收增速變緩,這算不得一個好的徵兆;其二則認為即便面臨複雜的外部環境,阿里財報營收增速依然位於同類企業最強,增速勢頭並未有變化。

零售業務增長收窄 新業務難盈利 阿里如何應對挑戰

究竟如何正確看待阿里,當期財報對於阿里有何意義以及其未來要面臨何等挑戰是我們最為關心的。

核心業務增速收窄 新業務扭虧週期或放大

從營收增速角度看,當期仍然保持了較強的勢頭,總營收增速達到54%,核心商業也有56%之多,但由於阿里近期採取了積極的投資策略,營收業務範圍也在增加。

零售業務增長收窄 新業務難盈利 阿里如何應對挑戰

2017年第三季度核心業務營收情況,摘自阿里財報

零售業務增長收窄 新業務難盈利 阿里如何應對挑戰

2018年第三季度核心業務營收情況,摘自阿里財報

由以上兩張圖表可看出,2018年Q3阿里納入了菜鳥網絡和餓了麼(用戶服務部分)的營收,為核心業務貢獻了10%的營收,但在最核心的中國零售部分,其業務開始出現較大變化:

1.總營收佔比由84%降到64%,權重降低,若排除新增的菜鳥和餓了麼收入,核心業務的營收同比增速為38%,這稱不得是一個好數字;

2.由於移動端進行了較大幅度的內容化改造,市場服務增速降到25%,而在去年同期該數字為58%,遠低於天貓30%的GMV增速,與此同時,佣金收入與GMV保持同步增長,身為阿里現金奶牛的廣告營收部分遇到新的轉折點,阿里的貨幣化率遭遇到比較明顯瓶頸;

3.盒馬鮮生為代表的新零售部分增速明顯,達到151%,是當期財報中最為耀眼的部分之一。

從核心業務看,阿里目前面臨新的營收組合變化,或者說在由以往單一依賴廣告營收變為新零售業務同步發展,那麼新業務短期內能扛起阿里大旗麼?

我們也注意到,2018年Q3阿里運營成本為467.8億元人民幣,佔總營收的55%,去年同期該數字為40%,主要原因為:1.餓了麼和菜鳥網絡業務並表,集團承擔了大量成本;2.新零售和lazada在倉儲和物流上的成本;3.優酷為代表內容成本。

換句話說,雖然盒馬鮮生、銀泰以及lazada等新業務在營收層面貢獻較大,但也是伴隨極大的成本開支,阿里雖未公佈明細花費,但新業務短時間內應該仍處於高投入階段。

與此同時,我們也在新華都的年中財報中發現,其與阿里合資聯辦主營福建地區盒馬鮮生的福建新盒科技,上半年也產生了1500萬虧損,這意味著保持快速開店的盒馬鮮生在短時間內很難實現業務全年盈利。

零售業務增長收窄 新業務難盈利 阿里如何應對挑戰

摘自新華都2018年中財報

除核心業務外,雲計算業務的增速也開始收縮,為90%,相較去年同期的99%有所下滑,雲計算增速變緩已經是全行業問題,微軟雲Azure當期增速為76%,低於上季度的89%,亞馬遜的AWS增速也開始收窄,同比增速為45.7%,雲計算行業將要告別動輒100%增速的美好時光,開始進入調整期。

我們也製作了2017和2018年第三季度,阿里雲的虧損和盈利圖表,見下圖

零售業務增長收窄 新業務難盈利 阿里如何應對挑戰

數據整合自阿里財報

相比於去年同期,阿里雲虧損有收窄之勢,建立在營收的快速增長大好形勢之下,產品溢價能力加強,收窄幅度雖不明顯,但整體節奏尚好,若全行業增速變緩,而阿里雲在基礎設施以及獲客方面仍然要進行較大規模的投入,這必然將延遲整個業務的盈利週期。

從本期財報看,說阿里進入深水期並不為過,主要表現為:核心業務的營收開始出現鬆動,新業務仍在投入期,而以往增速耀眼的雲計算則面臨盈利週期延長的風險。

阿里投資影響現金流 更需精耕既有產品

阿里一直採取積極的對外投資戰略,一方面在國內以資本形式將觸角延伸到全零售領域,如收購外賣平臺餓了麼,入股新華都、三江購物、大潤發等線下零售企業,又投資線下廣告投放企業分眾傳媒,另一方面,阿里也在踐行較為激進的國際化戰略,如在東南亞的Lazada,印尼的Tokopedia,近期在非洲等新興城市也都在加大投入。

這其中的積極因素已經開始體現,如國際零售佔比已經達到總營收5%,且隨著在新興市場的繼續投入,該數字將持續放大,也是阿里未來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

但與此同時,其眾多投入仍然處於虧損階段,如餓了麼和口碑、lazada以及以盒馬鮮生為代表的新零售,這將會對阿里的現金流造成一定影響。

在Q3期末,阿里自由現金流為160億人民幣,較去年同期的221億減少23%,現金流呈明顯流出態勢。

在運營支出中,購買商品和設備花費已經達到116億,較去年同期擴大一倍,這也說明自營形態比例以及門店擴張對現金流的消耗情況,此外投資花費現金也達到315.8億元人民幣,投資淨流出現金流為233.5億元。

零售業務增長收窄 新業務難盈利 阿里如何應對挑戰

摘自阿里2018年Q3財報

對於阿里而言,其運營現金流大部分依靠零售業務,後者長期的穩定增長也為阿里貢獻了豐富的現金流,這為阿里進行廣泛的投資奠定了紮實的基礎,也贏得了寶貴的先發優勢,但隨著核心業務調整的深入,以及以雲計算和新零售為代表的新業務扭虧週期的延長,

出於現金流考慮,恐會限制阿里在投資領域的更大做為。

我們也認為,在現階段,阿里更重要的是精耕既有業務,提高運營能力。

如在東南亞市場,lazada有著明顯先發優勢,一直穩坐當地電商業務的第一把交椅,但Shopee近期卻異常活躍,在部分國家和地區與lazada不分伯仲。Lazada方面也應該加強運營能力,為何在物流、報關以及運營方面都投資頗大,但卻被對手緊逼,不斷縮小差距,且Shopee方面在基礎設施投資方面遠不如lazada,這是需要引起阿里注意的。

此外,在本地生活服務中,口碑和餓了麼合併之後要面臨最大對手美團,在爭奪用戶和商家的戰爭中,也是對現金流和運營能力的極大考驗,我們也不認為短期內該業務有扭虧的可能。

總而言之,隨著主營業務增速收窄,阿里接下來要慎重對待投資,尤其是部分新興市場面臨較大的不確定因素,普遍存在投資週期長的問題,不如將注意力放在既有業務的運營上。

阿里移動戰略進入新階段

在本季財報中,阿里MAU的增速是重要亮點,我們整理了多個季度的數據,見下圖

零售業務增長收窄 新業務難盈利 阿里如何應對挑戰

數據整理自阿里財報

由上圖可見,雖然面臨外界"用戶紅利消失"的論斷,但本季MAU增速達到5.05%的高點,在用戶增量上並未出現臨界點,這是相當難得的。

採取基於用戶喜好的產品分發,雖然影響了收入,但對於用戶經營而言卻是一大亮點,此外手淘日益豐富的產品生態,如淘鮮達、商超、外賣等產品,也都為手淘用戶黏性貢獻力量,換句話說,阿里投資中的結果不僅僅呈現在財報營收中,亦在手淘用戶增長中得到體現。

在今年雙十一中,天貓App的權重得到提高,外部營銷效果導流目標均為天貓App,阿里在零售端採取手淘和天貓兩大平臺運營的方向日漸清晰。

對於零售業務而言,兩大App協作一方面可以提高用戶體驗和需求,另一方面可很大程度上提高營收能力,商家投放出口增加,兩大平臺也可滿足不同商家的不同需求。

從此方面來看,今年的雙十一對天貓和阿里意義重大,我們也將持續關注。

本期財報對阿里而言是相當重要的,接下來收入構成和支出都會發生很大變化,阿里其實也早早發現此問題並進行了一系列調整,之後變革將持續深入,迎來新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