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裡兩隻虎,不如西來一隻雞,是對吉鴻昌的讚譽嗎?

吉鴻昌是著名的抗日英雄和愛國將領,也是一位為革命事業而犧牲的烈士。2009年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佈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以往通過影視和文學作品,我們對吉鴻昌在參加”討蔣大戰“失敗後接受蔣介石改編,被迫到大別山進攻鄂豫皖蘇區紅軍,從而接觸到紅軍和共產主義思想的過程以及後來成立” 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 “並收復察省重鎮“多倫”等事蹟都比較瞭解,但對他之前的從軍及戰鬥經歷就知之甚少了。今天,我就將這一段的歷史講出來一些,以便大家對他的人生和性格有一個更全面更深度的認識。

城裡兩隻虎,不如西來一隻雞,是對吉鴻昌的讚譽嗎?


青年從軍露頭角

吉鴻昌字世五,是河南省扶溝縣呂潭鎮人,因家道貧寒,父親就借錢在鎮上開了個小茶館以貼補家用。

吉鴻昌從小就在這茶館裡給父親幫忙打下手,但這孩子脾氣犟,一不留神就溜出去與小朋友玩,還經常跟別人打架。每次在外面打架惹事兒後,他老爸就拿個扁擔在後面追著揍他,因此吉鴻昌還有一個外號就叫“扁擔楞”。

等吉鴻昌大了一點,父親怕他再在家裡惹事,就把他送到周口一個首飾店裡當童工。幹了一段,因嫌大冬天刷洗銀飾太辛苦又無趣,不是男兒做的事,就跑回家不幹了。看他年歲漸長,終日在家也不是個事兒,父親就又託人把他送到一個雜貨鋪當學徒,心想他能學個一技之長,將來娶妻生子也可養家餬口。誰知人家本是千里駒,怎肯在磨道里學拉磨的驢?仍然是倔強如故,不聽指使,而且屢犯鋪櫃,惹得老闆很生氣。

正在這時,擔任禁衛軍團長的馮玉祥到河南來招兵,剛好十八歲的吉鴻昌便與幾個志同道合的小夥伴一起,偷偷地跑到馮玉祥在河南郾城招兵點去應募,結果一驗即準,成為了馮玉祥部隊裡的一名新兵。河南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兵源地,河南人也有當兵的光榮傳統,那時馮玉祥的部隊雖然號稱“西北軍”,其實裡面一直都有很多河南兵的。

第二年,馮玉祥升任第十六混成旅旅長,一次閱兵時看吉鴻昌身強體壯,又能識得“之無”,這在當時的士兵中已是難能可貴的了,就把他調到模範連當學兵。

那時的軍閥雖然以老粗居多,但都有一個喜好,就是當眾演講。在一次部隊集合時,馮玉祥對士兵說:“日本人要咱們承認二十一條,這二十一條是滅亡中國的條件!要是實行了,以後在街上見了老日,他讓你趴在地上,騎在你身上當板凳,那你們怎麼辦呢?”

吉鴻昌正在底下聽的義憤填膺,一聽旅長問,立即舉手高喊:“報告旅長,我有辦法!”馮玉祥一看,見過這個小夥子,就問:“你叫吉鴻昌吧?你說說有什麼辦法?”吉鴻昌氣壯如牛地回答“日本人要敢騎我身上,就是打不過,我也回頭咬死他!”周圍的士兵聽到他的回答後,一起高聲叫好,精神也為之一振。

城裡兩隻虎,不如西來一隻雞,是對吉鴻昌的讚譽嗎?

吉鴻昌是這樣講到,也是這樣做的。在以後的作戰中,他經常是奮不顧身,勇猛頑強,被戰友譽為“吉大膽”。由於在後來“直奉戰爭”等許多戰役中屢立戰功,吉鴻昌也多次升遷,到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時,吉鴻昌已從一個大頭兵升為韓復渠團的一名營長了。

雖然是韓復渠屬下的營長,但生性狂傲的吉鴻昌因看不慣韓復渠的做派,經常與他鬧彆扭。在那個官大一級壓死人的舊軍隊體系裡,最容不得的就是抗拒長官,於是韓復渠就要求馮玉祥把自己身邊這個刺頭兒拔了。老馮肯定更要維護這個制度,就把吉鴻昌給撤了。

初戰告捷平隴東

無官一身輕的吉鴻昌,當然不甘無所事事,就跑到當時被馮玉祥任命為綏遠都統的李鳴鐘那裡謀差事,李鳴鐘也很爽快,就給吉鴻昌了一個綏遠警務處長的職位。這位李都統可謂是知人善任啊!警務處長很對吉鴻昌的口味,他在這個位置上也乾的兢兢業業,經常夜裡微服私訪,到那些酒肆娼寮去巡查,遇到那些地痞流氓尋釁鬧事,就親自逮捕懲罰。發現豪強惡霸仗勢欺人,也大加抑制,毫不手軟,使綏遠的地方秩序一時大為改觀。

正當吉鴻昌在警務處長任上如魚得水,幹得正歡的時候,馮玉祥的國民軍被北洋軍閥吳佩孚勾結張作霖打敗了。馮玉祥被迫出國到蘇聯訪問,臨走時任命李鳴鐘為甘肅省督辦,吉鴻昌也被保舉為孫良誠的第二師三十六旅旅長,隨部隊增援蘭州,打擊當地效命於北洋政府的割據勢力的圍攻。

至此,吉鴻昌才算是英雄有了用武之地,真正開始了他傳奇般的戰鬥生涯。

吉鴻昌接任的三十六旅,是由綏遠都統署的手槍團為基幹,加上一些警務處的警察組編而成的,兵員不足,武器陳舊。雖說是手槍團,也遠沒有達到人手一隻手槍的程度。還有一些步槍,也大多是一次只能裝一顆子彈的“黎明敦”,又名“單打一”。為了掩人耳目,吉鴻昌就讓士兵把“單打一”外面加套新槍衣遮蓋,又讓木匠做了一些手槍匣子,裡面塞上帶紅綢子的槍纓,讓官兵們在行軍時佩挎上,遠遠地看上去,也就很像是一支整齊的隊伍了。

城裡兩隻虎,不如西來一隻雞,是對吉鴻昌的讚譽嗎?


雖然武器不好,但軍隊作戰不僅僅是靠武器才能取勝。就像拿破崙說的那樣:一頭獅子帶領的一群羊,可以打敗一頭羊帶領的一群獅子。吉鴻昌率部到蘭州附近時,形勢已經有所緩解,孫良誠就命令所屬部隊,先向駐紮在會寧祁家大山的隴東鎮守使張兆鉀的部隊發起反攻。

接到進攻命令後,吉鴻昌立即揮著大刀,喊了一聲:不怕死的跟俺上!就率領敢死隊一鼓作氣衝上了祁家大山,把敵人打的潰不成軍。張兆鉀帶領殘部一窩蜂地退到慶陽西峰鎮,還沒等站穩腳跟,吉鴻昌又揮著大刀片子追擊過來,張兆鉀領軍抵擋了一陣還是敗退下去,除了他和幾個親信逃走,手下大部分都就地向吉鴻昌投降了。

至此,甘肅東南一帶基本告平。

再戰西安顯英名

1926年9月,甘肅局勢已大體穩定,馮玉祥在五原誓師,響應北伐革命,組成了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並命令孫良誠為援陝軍總指揮,前去救援被劉鎮華的鎮嵩軍圍困已久的西安城。

這個劉鎮華也是河南人,手下多是豫西 “刀客”出身的匪徒,戰鬥力也很是強悍,曾經參加過鎮壓民國初年間聲勢浩大的“白朗”起義,並將斬下的白朗頭顱送往北京邀功。現在投靠了北洋軍閥吳佩孚,正率領十萬裝備精良、彈藥充足的鎮嵩軍進攻由革命軍李虎臣和楊虎城守衛的西安城。

吉鴻昌率部從平涼東下,於10月初達到興平,稍做休整便向扼守在咸陽的鎮嵩軍發起猛烈進攻。儘管鎮嵩軍防守堅固,槍炮精良,但也檔不住吉鴻昌急風暴雨般的攻擊,很快就丟盔棄甲逃跑了。吉鴻昌乘勝追擊,渡過河後,迅速佔領三橋鎮,由此開始了對西安外圍的爭奪戰。

城裡兩隻虎,不如西來一隻雞,是對吉鴻昌的讚譽嗎?


這時,西安城內的革命軍被圍困了近八個月,已經是彈盡糧絕,十分危急了。雖然來救援的援陝軍不斷進攻,但鎮嵩軍依仗人數眾多,工事堅固,仍然是困獸猶鬥,時不時還發起反攻,讓遠道而來的孫良誠援陝軍一籌莫展。

當時已經是初冬的天氣了,由於出發緊急,很多士兵還沒有穿上棉衣,吉鴻昌就在每天軍務稍閒時,單衣赤足地跑到戰壕裡,與士兵們蹲在一起吃飯聊天,同甘共苦,使官兵們都很感動,打起仗來也願意為他出力。

為了化解敵人在火力和兵力上的優勢,吉鴻昌還讓部隊在駐守的村子周圍挖溝,隔一段就用土築成堡壘。這樣,當敵人進攻時可以防守,我方出擊時也可縮短距離。後來又逐漸延伸,在敵人工事側方、後方都形成了深溝據點,讓當敵人非常恐慌,不斷地主動收縮陣地。

由於敵我陣地交織,這一戰術還收穫了一個意想不到戰果,一天,敵軍指揮部傳令兵竟把作戰命令送到了吉鴻昌的駐地,上面寫著:“西路匪黨距省垣甚近,現擬變更戰略,縮短戰線……”命令裡有對灞河防禦的詳細部署。

吉鴻昌如獲至寶,連忙把這一命令及自己對敵人動向的分析報告給了總指揮部。總指揮孫良誠就參照敵人命令上的兵力部署,對自己的部隊進行了重新配置,並在敵人防禦部署還沒有完成之時,就對敵人實行了各個擊破,打的鎮嵩軍暈頭轉向,紛紛向灞橋奪路而逃。吉鴻昌首先率部追擊,途中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有敵人反抗就消滅,就這樣一直追過潼關,到達閿底鎮時,才奉命停止。

這一仗,打的敵人倉惶四竄,幾乎不覆成軍,劉鎮華逃回豫西陝州後,思來想去,只好向馮玉祥投下了降書,他那禍害豫、陝兩省人民十五年之久的鎮嵩軍也隨之解體了。

因為吉鴻昌在戰鬥中的英勇表現,西安城解圍後,民間有“城裡的兩隻虎,不如西來的一隻雞”的歌謠,這隻雞,當然就是指吉鴻昌的“吉”了。

城裡兩隻虎,不如西來一隻雞,是對吉鴻昌的讚譽嗎?


西安戰後,孫良誠所部擴編為三個師,吉鴻昌也升為其中的第十九師師長。手裡有了這麼多兵馬,對吉鴻昌來說是如虎添翼,更有本錢施展自己的遠大志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