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昔底德陷阱

最近了解到了一個新詞語,"修昔底德陷阱"。初識這個詞語對它真的是懵懂無知,但是又很好奇什麼意思,所以在網絡上搜索了一下。網絡給我的解釋是:"修昔底德陷阱",指的是當一個崛起大國威脅取代現有守成國時,自然會出現不可避免的混亂,這一局面可以發生在任何領域(科技、軍事、文化、經濟、權利等等)。之後我在網絡上搜索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示例,發現了一本詳細講解這些示例的書<> ----- 格雷厄姆 · 艾利森

”修昔底德陷阱“的第一個案例源於古希臘的兩大城邦雅典與斯巴達。在公元前5世紀中葉,希臘誕生了兩個最為強大的城邦一是雅典二是斯巴達,當時的斯巴達在古希臘擁有著絕對的話語權(軍事力量強大),而雅典作為慢慢發展起來的崛起國,給斯巴達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最後,雅典的勢力到達了一個盡人皆知的頂峰,並且開始侵犯斯巴達的盟友。正是在此時,斯巴達人感覺到這種形式再也無法忍受,決定發動這場戰爭,動用自己全部的力量來打擊雅典,並且如果可能的話,甚至要摧毀雅典的勢力,最終的結果是兩敗俱傷。

在文中,作者給出了一組數據。回顧過去500裡,哈佛大學的修昔底德陷阱項目發現了16起上升國家挑戰現有大國的案例。其中的12個案例均以戰爭告終。

讀這本書會讓人感到不安,作者賦予修昔底德陷阱以深刻的歷史,並且結合過往歷史與當前形勢給出了通往和平的多種方法。只有熟知歷史才可以從中吸取經驗,才可以避免無謂的爭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