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前曹操控制了多少地盘?

楚之南风繁花盛开1


事实上,在官渡之战前曹操控制的地方主要在中原地区,包括洛阳长安许昌等,青州是大本营,其他还有豫州兖州徐州荆州等一小部分。这些都是黄巾起义闹的最凶的地方,再加上董卓 郭汜 之乱,中原地区已是“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196年,曹操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严重缺粮,于是曹操采纳了韩浩的建议,开始在许都屯田。屯田的土地是无主和荒芜的土地。劳动力、耕牛、农具是镇压黄巾起义中掳获的,有一部分劳动力号称为招募其实是被迫而来的。实行了屯田后,曹操总算积攒了足够多的粮草,不仅缓解了当时社会上的诸多矛盾,还为后来扫平北方提供了有力保障。


史客不轻松


官渡之战前曹操控制的地盘?

曹操祖父曹腾,是东汉地位显赫的宦官。父亲是曹嵩,官至太尉(花钱1亿钱买的)。曹操自幼机警,既长,喜结交名士。20岁时,受州郡举荐,以“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

光和七年任济南相。

中平六年征伐董卓失败后,初平二年,曹操在东郡大败于毒、白绕、眭固、於扶罗等,袁绍表其为东郡太守。

初平三年,青州黄巾军大获发展,连破兖州郡县,阵斩兖州刺史刘岱。济北相鲍信等人迎曹操出任兖州牧。初平四年曹操攻打徐州牧陶谦,等到十于做城池。

建安二年,攻打张绣胜利,得南阳郡。

建安三年攻打击败吕布,初步控制徐州。

建安四年,曹操派史涣、曹仁击破张杨旧部眭固,取得河内郡,把势力范围扩张到黄河以北。消灭睦固后,为了应对之后与袁绍的战争,曹操预作布置,命在青州有潜在影响的臧霸等人攻入青州,占领齐(治今山东临淄)、北海(治今山东寿光东南)等地。

小编认为官渡之战前,曹操控制了现在的河南中部,南部。山东的西部,南部等地。山西南部。陕西东部。还有江苏北部的一些地方。



小灰读历史


官渡之战前袁绍解决了韩馥、公孙瓒等割据势力,占据了整个冀州,并且占领了并州、青州以及幽州的大部分地区,所以曹操说袁绍占据四州之地兵多将广绝对不是虚的。不过曹操却远没有我们想象的这么弱,曹操本来就是兖州牧,但是兖州并没有冀州这么强大,后来曹操占领了徐州,不过由于曹操的鸡犬不留的屠城政策徐州的战后情况非常差,同时曹操还占领了豫州和司隶这两个地区,并且还有荆州和扬州的一部分领土。这样来看,曹操和袁绍的地盘差不多大,袁绍的地盘优势是不会容易遭遇两线作战,曹操的优势则是处在中原地区,农业发达。

这么来看的话,曹操的地盘并不比袁绍小多少。打仗主要拼的就是人口,曹操的这几个地区都是战乱地区,从黄巾军到董卓之乱,再到曹操统一这些地方,这些地区基本上没有真正的安定过。但是曹操这些地区都是中原地区,本来人口基数就比较大,就算出现锐减,人口数量也不会非常少,所以曹操的地区还是拥有不错的人口基础的。而袁绍的冀州是当时最大的州,曹操在消灭袁绍之后也是自领冀州牧,这也能看出来冀州的人口比较多,兵员丰富,除了并州之外的其他地区就不是非常乐观了,比如青州地区是黄巾军的主要兵源地,曹操一口气就俘虏了三十万青州黄巾军,这也能看出来青州的人口流失情况,而并州和幽州本来就人口不多,但是因为这些地区受战乱情况不如曹操的地区严重,所以曹操和袁绍在人口上的对比也不过是半斤八两。

既然双方实力相差不大,那么为什么官渡之战曹操的军队数量比袁绍要少呢?这主要是因为曹操需要防御的敌人比较多,刘表、孙权等人都虎视眈眈,而袁绍则是能够倾全力进攻曹操。不过因为曹操的军事才能远高于袁绍,所以袁绍最终在官渡之战战败,并且最终被曹操统一了北方。


历史的波澜壮阔


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之前,基本上都平定了各自境内的军阀。

二人各自占领了四个州: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幽州和并州,曹操占据豫州、徐州、司隶和兖州。袁绍所占的幽州并不完全,其中辽东等大概有四个郡是公孙度占领,因此袁绍可能只是占据了幽州的七个郡,但是公孙度所占领的四个郡的人口很少,不到整个幽州人口的五分之一。

曹操的司隶可能也是不完全的,但是潼关以东都是曹操的,可能只有扶风郡不是曹操的,其余的六个郡都是曹操的,扶风郡的人口不到整个司隶的十分之一。曹操灭掉袁术之后,占领了九江郡,九江郡是扬州的,张绣投降曹操,张绣的地盘原来是荆州的南阳郡的一部分,可以说曹操大概有四个州多一点,袁绍则是四个州少一点,在州这个级别上两个人的实力是相当的。

曹操的司隶有七个郡一百零六个县,除去扶风外还有六个郡九十一个县;豫州有六个郡九十九个县;兖州有八个郡八十个县;徐州有五个郡六十二个县。荆州的南阳有三十七个县,扬州的九江有十四个县,假如曹操占领了这两郡的三分之一,则至少有十七个县。让我们来统计一下,则曹操大概有二十五六个郡三百五十个县左右。

袁绍,冀州有九个郡一百个县,青州有六个郡六十五个县,并州有九个郡九十八个县,幽州有十一个郡九十个县,除去辽东四个郡四十一个县,则有七个郡四十九个县。这样袁绍当有三十一个郡三百一十二个县,比曹操多五六个郡,可是县的数目上就少了三四十个。

如果我们比一下人口的话,就会发现曹操的实力要比袁绍强不少。曹操的司隶有三百一十万人口,除去扶风的十万左右人口,有三百万;豫州有六百一十七万人口;兖州有四百零五万人口;徐州有二百七十八万人口。荆州的南阳有二百四十三万人口,扬州的九江有四十三万人口,我们还是按三分之一算,这两郡有九十五万人口是曹操的。也就是说曹操的地盘上有一千六百九十五万人口。

袁绍的冀州有五百九十三万人口,青州有三百七十万人口,并州则只有七十万人口,幽州有二百零四万人口,除去四个郡的三十八万,则有一百六十六万人口。总计一千一百九十九万。这样一比的话,曹操的地盘上的人口比袁绍多四百九十六万,大概多了百分之四十。


半夏锦年似夏天


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农民大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汉朝地主阶级的统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武装),占据地盘,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造成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当时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绍、河内的张杨、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南阳的张绣等.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编辑本段]三、官渡之战序幕 建安三年(198年),袁绍击败公孙瓒,占有青、幽、冀、并四州之地.建安元年,曹操把汉献帝挟持到许昌,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建安二年(197年)春,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曹操即以“奉天子以令不臣”为名,进讨袁术并将其消灭.接着又消灭了吕布,利用张杨部内讧取得河内郡.从此曹操势力西达关中,东到兖、豫、徐州,控制了黄河以南,淮、汉以北大部地区,从而与袁绍形成沿黄河下游南北对峙的局面.袁绍的兵力在当时远远胜过曹操,自然不甘屈居于曹操之下,他决心同曹操一决雌雄.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中外历史百汇


官渡之战前曹操究竟掌握了多少地盘儿?这并不是一个确切的概述,准确来讲对于曹操来说很多地盘儿虽然表面上已经属于曹操,但实质上曹操没有办法进行控制,有一些地盘儿,甚至于跟那些势力犬牙交错,根本就不能直接控制,所以这个数值一直都是一个问题!

各位去看历史地图的话,会觉得说曹操在开战以前其实是力的水平,已经跟袁绍拉平了,因此曹操这个时候有能力跟袁绍打了一仗,但事实上大家仔细想想,如果真是曹操势力和袁绍的势力已经拉平了,为啥官渡之战前线与曹操只有两到3万左右的兵力。

对于曹操来讲,它的起家之地是兖州!在兖州,曹操终于拿到了自己最新的一块儿根据地!依靠着这一块根据地,曹操有了能够起兵称雄天下的资本!但是仅仅只有这一块根据地是不行的,想要多久天下他需要更多的土地,所以他去攻打了莞城,攻打了徐州!攻打了淮南,甚至于最后赢天子的时候,把汉中之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看起来曹操掌握了很多地方,包括一部分的扬州以及徐州,兖州!宛城,还有观众之地。条件看起来很好,但事实上大家仔细想想,除了一开始曹操掌握的兖州以外,其他地方几乎都遭到战火的荼毒!

徐州是曹操除兖州以外掌握的所有土地里面!受创最轻的,但是即便是最亲的,徐州也遭到几场战火的洗礼,比如说吕布和曹操曾在这里展开过大站,在这儿之后刘备掌握徐州以后又和曹操展开大战,这两场战争让徐州大部分的人民老百姓死的死,伤的伤流离失所!

徐州的土地上面能够出产多少物资和兵力?实际上曹操心里清楚不仅不能出产,而且还得派出重兵前去把守!不然孙权,直接就带着军队把徐州给接管,到时候曹操是腹背受敌!

至于说淮南,这个地方是天下粮仓,(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当时掌握淮南的袁术是所有势力里面最强的,不然18路诸侯的粮草官不会由她来负责,历史上面负责诸侯联军,粮草官的也是他,正是因为他掌握着这个地方,所以它拥有足够的粮草去支持前线的军队,有了粮食就有了兵马,袁术的兵马也是最多的!

可是经历过袁术称帝这件事情以后,淮南这个地方已经落魄的不成样子了!袁术遇见的打手是谁呢?吕布,刘备,曹操,孙策!全明星打手阵容一个一个对着元素,那是拳脚相向,打了整整几年!这几年的时间里面还发生过旱灾!就这种情况之下,大家想想整个淮南之地别说是出产粮食和军队了,不出现灾民抢你的粮食,就算是烧高香了,所以曹操拿下淮南根本就没有任何用处!

最后我们说到关中之地!关中之地确实曾经是天下粮仓秦国起家的资本,但是这个地方经过董卓乱政,再加上在这之后西凉军互相讨伐,其实汉中之地已经不能够支撑一支完整的军队建立了,否则皇帝也不至于逃到曹操,那为什么没东西吃没有任何的利用价值,所以这关中之地还不如直接丢了!

官渡之战的时候,其实大家想想曹操手里面的军队能有几个可以用的!不仅需要防守,而且还需要军队去屯田!所以曹操打仗总感觉捉襟见肘,而袁绍那边的冀并清幽,尤其是冀州!这个地方拥有300万户的人家!袁绍的10万大军那是实打实的!所以在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面对袁绍是劣势,这个是毋庸置疑的!

至于说曹操的屯田策略,这确实是一个高明的策略,但是需要时间!军队开辟荒地,这需要时间,军队播种粮食,这需要时间,粮食成长起来也需要时间!最重要的就是这个粮食生产时间是不能断的,农忙时节那是必须要不停的投入,努力让这个粮食成长成为黄金稻谷或者是黄金作物!如果时间中的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全部泡汤!但这也就造成了你有很大的压力去防御自己的土地,否则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别人就是过来顺手接手你的胜利果实的!


漩涡鸣人yy


和袁绍的实力怎么样?写回答

官渡之战前曹操和袁绍的实力怎么样?

写回答 共1个回答

慕容黛曦

LV.92019-10-15

曹操、袁绍官渡之战前的实力对比

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之前,基本上都平定了各自境内的军阀。二人各自占领了四个州: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幽州和并州,曹操占据豫州、徐州、司隶和兖州。袁绍所占的幽州并不完全,其中辽东等大概有四个郡是公孙度占领,因此袁绍可能只是占据了幽州的七个郡,但是公孙度所占领的四个郡的人口很少,不到整个幽州人口的五分之一。曹操的司隶可能也是不完全的,但是潼关以东都是曹操的,可能只有扶风郡不是曹操的,其余的六个郡都是曹操的,扶风郡的人口不到整个司隶的十分之一。曹操灭掉袁术之后,占领了九江郡,九江郡是扬州的,张绣投降曹操,张绣的地盘原来是荆州的南阳郡的一部分,可以说曹操大概有四个州多一点,袁绍则是四个州少一点,在州这个级别上两个人的实力是相当的。曹操的司隶有七个郡一百零六个县,除去扶风外还有六个郡九十一个县;豫州有六个郡九十九个县;兖州有八个郡八十个县;徐州有五个郡六十二个县。荆州的南阳有三十七个县,扬州的九江有十四个县,假如曹操占领了这两郡的三分之一,则至少有十七个县。让我们来统计一下,则曹操大概有二十五六个郡三百五十个县左右。




原来阳光会生锈


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农民大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汉朝地主阶级的统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武装),占据地盘, 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造成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

当时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绍、河内的张杨、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南阳的张绣等。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官渡之战序幕 建安三年(198年),袁绍击败公孙瓒,占有青、幽、冀、并四州之地。建安元年,曹操把汉献帝挟持到许昌,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取得政治上的优势。

建安二年(197年)春,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曹操即以“奉天子以令不臣”为名,进讨袁术并将其消灭。接着又消灭了吕布,利用张杨部内讧取得河内郡。从此曹操势力西达关中,东到兖、豫、徐州,控制了黄河以南,淮、汉以北大部地区,从而与袁绍形成沿黄河下游南北对峙的局面。袁绍的兵力在当时远远胜过曹操,自然不甘屈居于曹操之下,他决心同曹操一决雌雄。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海洋说历史


官渡之战爆发在公元200年,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中,曹操与袁绍争夺中原地区的关键性一仗。通过这次战役,曹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打败了袁绍,统一了北方。

官渡之战之前曹操就据有司、豫、兖、徐四州以及青州的一小部分,囊括今天河南、山东、安徽、苏北大部分地区,在汉朝时期也是天下最富庶的地方。即便遭受黄巾、董卓以来的战争破坏,比之河北应该是除了战马产量外一点不差。(而曹军的虎豹骑还从兵种上弥补了数量比袁绍少的劣势)


小黄论道谈双创


官渡之战前,曹操已经先后消灭袁术、吕布、陶谦等诸侯,初步统一了中原地区,和袁绍隔黄河对峙。

当时,曹操所占领的地盘基本上就是今天的河南、山东、安徽和江苏北部地区。这其中,山东北部的青州辖区还被袁绍的儿子袁谭占领,曹操也没有控制。

关中由钟繇镇守,但钟繇本来就是汉臣,在曹操劫迁天子之前,钟繇在汉朝的地位就已经很高了,所以只是名义上服从曹操,究竟是否真心服从曹操,曹操和他手下人都心里没底。

东汉的都城在洛阳,在关中和关东两个北方主要的战略板块的连接点上。从黄巾起义开始,中原地区进入大混战时期,受到冲击最大的,也就是河南、山东地区。在持续的战乱之下,造成的农业减产和人口急剧减少是比较严重。山东和河南作为主战场,当然人口减少和农业减产就更为严重了。

三国时期,军队主要还是靠征发农民服役。大量征发军队进行战争,则意味着农业劳动力的大量流失。而且,被征发的往往还是正当壮年的精壮劳动力,这对正常的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战争对人口和农业造成的另一个影响就是,由于当时河南和山东是全国人口最为众多、经济也最为繁荣的地区,整个东汉时期这一带都没有经历大规模的战争破坏,而黄巾起义以来,作为主要战场,当然对农业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比如说,正是一年春天万物生发、农作物开始生长的时候,突然一个地区之内发生了几万人规模的大战,那么这些战争和军队所经过的地方,人踏马践,农作物基本上就毁了,这一年的收成就没了。

所以,在古代的农业社会条件下,一旦出现大规模的战乱,就会接着出现大面积的饥荒,战乱和饥荒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当时的农业社会条件下,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会造成人口急剧减少,就是无论是在战争中死伤的人,还是因为大面积饥荒饿死的人,都会因为劳动力不足,当地人无力清扫战场,及时掩埋尸体,造成尸体在野外条件下自然腐化,从而容易造成大面积的瘟疫,也会导致人口大量减少。

这也就是曹操在《蒿里行》一诗里所说的: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植在《送应氏》一诗中也记录了他所看到的情景: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应该说,这些都是非常写实的描写。曹操作为政治家,对“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还作出了相应的原因分析,也就是关东诸侯起兵以讨伐董卓为名,实际上都是相互杀伐、争权夺利的军阀战争,对老百姓造成的伤害更大。

此外,一些聚族而居的大家族遇到这种情况,常常会举族迁徙,逃往别的地方,谋求生路。比如今天广东、福建、江西一带的客家人,就是在古代历次大规模战乱中,从中原地区逃亡和迁徙过去的人。

在东汉时,主粮还是五谷,也就是小麦、高粱等产量比较低的农产品,小麦的亩产量在一百斤左右。所以,一旦出现大规模的战乱和人口减少,粮食产量就会极速减少,也很容易造成大面积的饥荒,进一步增加战乱导致的人口减少。

曹操所占据的河南和山东当时就处于这种状态,持续的战乱导致人口大规模减少,农业生产力不足,产出比较少,也就难以支撑持续时间比较长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相比之下,袁绍当时占据的山西、河北和辽宁西部一带,这些地区虽然也受到黄巾起义的冲击和影响,但没有经历随后的诸侯割据战争,人口减少不如曹操领地那么严重。所以,袁绍并没有搞军屯,却足兵足食,曹操虽然搞了军屯,尽力恢复生产,但仍然粮食和兵源严重不足。

因此,在官渡之战中,袁绍出动的军队比曹操多,但曹操的后勤补给反而比袁绍更紧张。而袁绍的军队数量比曹操大,物资也更充足,所以袁绍在经历了战争初期的几次主动进攻失利之后,就不急于寻求迅速决战了,反而愿意拖,和曹操打消耗战。

而许攸投降曹操之后,给曹操的建议就是偷袭袁绍的物资储备基地乌巢,焚毁袁绍军队的军需物资,从而完全改变了袁绍和曹操的战场形势对比。袁绍在物资储备被焚毁之后,短期内无法组织及时补给,必然只能主动撤兵后退,军心就会动摇,曹操乘机进攻,就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后来,袁绍死后,诸子争立,曹操乘机北上,扫灭袁绍参与势力,基本完成了对北方地区的统一。在消灭袁绍势力之后,曹操立刻自领冀州牧,就是因为,冀州要远比曹操之前占领的兖州、徐州、豫州和司隶地区更为富庶。

因为三国时期的持续战争,曹操更是一直处在战争状态之中,从官渡之战之后,几乎每一年都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虽然地盘一直在扩大,但休养生息的机会少,农业生产和人口都没有得到及时恢复。

曹操在进封魏公之后,将魏国的都城定在邺城,也就是这个原因,许都一方面是有汉献帝和朝廷,另一方面就是魏国所领的封地都在冀州地区,更为富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