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前曹操控制了多少地盤?

楚之南風繁花盛開1


事實上,在官渡之戰前曹操控制的地方主要在中原地區,包括洛陽長安許昌等,青州是大本營,其他還有豫州兗州徐州荊州等一小部分。這些都是黃巾起義鬧的最兇的地方,再加上董卓 郭汜 之亂,中原地區已是“雞犬亦盡,墟邑無復行人”。196年,曹操經過多年的南征北戰,嚴重缺糧,於是曹操採納了韓浩的建議,開始在許都屯田。屯田的土地是無主和荒蕪的土地。勞動力、耕牛、農具是鎮壓黃巾起義中擄獲的,有一部分勞動力號稱為招募其實是被迫而來的。實行了屯田後,曹操總算積攢了足夠多的糧草,不僅緩解了當時社會上的諸多矛盾,還為後來掃平北方提供了有力保障。


史客不輕鬆


官渡之戰前曹操控制的地盤?

曹操祖父曹騰,是東漢地位顯赫的宦官。父親是曹嵩,官至太尉(花錢1億錢買的)。曹操自幼機警,既長,喜結交名士。20歲時,受州郡舉薦,以“孝廉”為“郎”,授洛陽北部尉。

光和七年任濟南相。

中平六年征伐董卓失敗後,初平二年,曹操在東郡大敗於毒、白繞、眭固、於扶羅等,袁紹表其為東郡太守。

初平三年,青州黃巾軍大獲發展,連破兗州郡縣,陣斬兗州刺史劉岱。濟北相鮑信等人迎曹操出任兗州牧。初平四年曹操攻打徐州牧陶謙,等到十於做城池。

建安二年,攻打張繡勝利,得南陽郡。

建安三年攻打擊敗呂布,初步控制徐州。

建安四年,曹操派史渙、曹仁擊破張楊舊部眭固,取得河內郡,把勢力範圍擴張到黃河以北。消滅睦固後,為了應對之後與袁紹的戰爭,曹操預作佈置,命在青州有潛在影響的臧霸等人攻入青州,佔領齊(治今山東臨淄)、北海(治今山東壽光東南)等地。

小編認為官渡之戰前,曹操控制了現在的河南中部,南部。山東的西部,南部等地。山西南部。陝西東部。還有江蘇北部的一些地方。



小灰讀歷史


官渡之戰前袁紹解決了韓馥、公孫瓚等割據勢力,佔據了整個冀州,並且佔領了幷州、青州以及幽州的大部分地區,所以曹操說袁紹佔據四州之地兵多將廣絕對不是虛的。不過曹操卻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這麼弱,曹操本來就是兗州牧,但是兗州並沒有冀州這麼強大,後來曹操佔領了徐州,不過由於曹操的雞犬不留的屠城政策徐州的戰後情況非常差,同時曹操還佔領了豫州和司隸這兩個地區,並且還有荊州和揚州的一部分領土。這樣來看,曹操和袁紹的地盤差不多大,袁紹的地盤優勢是不會容易遭遇兩線作戰,曹操的優勢則是處在中原地區,農業發達。

這麼來看的話,曹操的地盤並不比袁紹小多少。打仗主要拼的就是人口,曹操的這幾個地區都是戰亂地區,從黃巾軍到董卓之亂,再到曹操統一這些地方,這些地區基本上沒有真正的安定過。但是曹操這些地區都是中原地區,本來人口基數就比較大,就算出現銳減,人口數量也不會非常少,所以曹操的地區還是擁有不錯的人口基礎的。而袁紹的冀州是當時最大的州,曹操在消滅袁紹之後也是自領冀州牧,這也能看出來冀州的人口比較多,兵員豐富,除了幷州之外的其他地區就不是非常樂觀了,比如青州地區是黃巾軍的主要兵源地,曹操一口氣就俘虜了三十萬青州黃巾軍,這也能看出來青州的人口流失情況,而幷州和幽州本來就人口不多,但是因為這些地區受戰亂情況不如曹操的地區嚴重,所以曹操和袁紹在人口上的對比也不過是半斤八兩。

既然雙方實力相差不大,那麼為什麼官渡之戰曹操的軍隊數量比袁紹要少呢?這主要是因為曹操需要防禦的敵人比較多,劉表、孫權等人都虎視眈眈,而袁紹則是能夠傾全力進攻曹操。不過因為曹操的軍事才能遠高於袁紹,所以袁紹最終在官渡之戰戰敗,並且最終被曹操統一了北方。


歷史的波瀾壯闊


曹操和袁紹,在官渡之前,基本上都平定了各自境內的軍閥。

二人各自佔領了四個州:袁紹佔據冀州、青州、幽州和幷州,曹操佔據豫州、徐州、司隸和兗州。袁紹所佔的幽州並不完全,其中遼東等大概有四個郡是公孫度佔領,因此袁紹可能只是佔據了幽州的七個郡,但是公孫度所佔領的四個郡的人口很少,不到整個幽州人口的五分之一。

曹操的司隸可能也是不完全的,但是潼關以東都是曹操的,可能只有扶風郡不是曹操的,其餘的六個郡都是曹操的,扶風郡的人口不到整個司隸的十分之一。曹操滅掉袁術之後,佔領了九江郡,九江郡是揚州的,張繡投降曹操,張繡的地盤原來是荊州的南陽郡的一部分,可以說曹操大概有四個州多一點,袁紹則是四個州少一點,在州這個級別上兩個人的實力是相當的。

曹操的司隸有七個郡一百零六個縣,除去扶風外還有六個郡九十一個縣;豫州有六個郡九十九個縣;兗州有八個郡八十個縣;徐州有五個郡六十二個縣。荊州的南陽有三十七個縣,揚州的九江有十四個縣,假如曹操佔領了這兩郡的三分之一,則至少有十七個縣。讓我們來統計一下,則曹操大概有二十五六個郡三百五十個縣左右。

袁紹,冀州有九個郡一百個縣,青州有六個郡六十五個縣,幷州有九個郡九十八個縣,幽州有十一個郡九十個縣,除去遼東四個郡四十一個縣,則有七個郡四十九個縣。這樣袁紹當有三十一個郡三百一十二個縣,比曹操多五六個郡,可是縣的數目上就少了三四十個。

如果我們比一下人口的話,就會發現曹操的實力要比袁紹強不少。曹操的司隸有三百一十萬人口,除去扶風的十萬左右人口,有三百萬;豫州有六百一十七萬人口;兗州有四百零五萬人口;徐州有二百七十八萬人口。荊州的南陽有二百四十三萬人口,揚州的九江有四十三萬人口,我們還是按三分之一算,這兩郡有九十五萬人口是曹操的。也就是說曹操的地盤上有一千六百九十五萬人口。

袁紹的冀州有五百九十三萬人口,青州有三百七十萬人口,幷州則只有七十萬人口,幽州有二百零四萬人口,除去四個郡的三十八萬,則有一百六十六萬人口。總計一千一百九十九萬。這樣一比的話,曹操的地盤上的人口比袁紹多四百九十六萬,大概多了百分之四十。


半夏錦年似夏天


東漢末年轟轟烈烈的黃巾農民大起義雖然被鎮壓下去了,但它卻沉重地打擊了漢朝地主階級的統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東漢政權分崩離析,名存實亡.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獨攬軍政大權,地主豪強也紛紛組織“部曲”(私人武裝),佔據地盤,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轉入爭權奪利、互相兼併的長期戰爭,造成中原地區“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悽慘景象.當時的割據勢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紹、河內的張楊、兗豫的曹操、徐州的呂布、揚州的袁術、江東的孫策、荊州的劉表、幽州的公孫瓚、南陽的張繡等.形成群雄並起的局面,在這些割據勢力的連年征戰中,袁紹、曹操兩大集團逐步發展壯大起來.[編輯本段]三、官渡之戰序幕 建安三年(198年),袁紹擊敗公孫瓚,佔有青、幽、冀、並四州之地.建安元年,曹操把漢獻帝挾持到許昌,形成“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局面,取得政治上的優勢.建安二年(197年)春,袁術在壽春(今安徽壽縣)稱帝.曹操即以“奉天子以令不臣”為名,進討袁術並將其消滅.接著又消滅了呂布,利用張楊部內訌取得河內郡.從此曹操勢力西達關中,東到兗、豫、徐州,控制了黃河以南,淮、漢以北大部地區,從而與袁紹形成沿黃河下游南北對峙的局面.袁紹的兵力在當時遠遠勝過曹操,自然不甘屈居於曹操之下,他決心同曹操一決雌雄.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紹挑選精兵10萬,戰馬萬匹,企圖南下進攻許昌,官渡之戰的序幕由此拉開.



中外歷史百匯


官渡之戰前曹操究竟掌握了多少地盤兒?這並不是一個確切的概述,準確來講對於曹操來說很多地盤兒雖然表面上已經屬於曹操,但實質上曹操沒有辦法進行控制,有一些地盤兒,甚至於跟那些勢力犬牙交錯,根本就不能直接控制,所以這個數值一直都是一個問題!

各位去看歷史地圖的話,會覺得說曹操在開戰以前其實是力的水平,已經跟袁紹拉平了,因此曹操這個時候有能力跟袁紹打了一仗,但事實上大家仔細想想,如果真是曹操勢力和袁紹的勢力已經拉平了,為啥官渡之戰前線與曹操只有兩到3萬左右的兵力。

對於曹操來講,它的起家之地是兗州!在兗州,曹操終於拿到了自己最新的一塊兒根據地!依靠著這一塊根據地,曹操有了能夠起兵稱雄天下的資本!但是僅僅只有這一塊根據地是不行的,想要多久天下他需要更多的土地,所以他去攻打了莞城,攻打了徐州!攻打了淮南,甚至於最後贏天子的時候,把漢中之地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看起來曹操掌握了很多地方,包括一部分的揚州以及徐州,兗州!宛城,還有觀眾之地。條件看起來很好,但事實上大家仔細想想,除了一開始曹操掌握的兗州以外,其他地方几乎都遭到戰火的荼毒!

徐州是曹操除兗州以外掌握的所有土地裡面!受創最輕的,但是即便是最親的,徐州也遭到幾場戰火的洗禮,比如說呂布和曹操曾在這裡展開過大站,在這兒之後劉備掌握徐州以後又和曹操展開大戰,這兩場戰爭讓徐州大部分的人民老百姓死的死,傷的傷流離失所!

徐州的土地上面能夠出產多少物資和兵力?實際上曹操心裡清楚不僅不能出產,而且還得派出重兵前去把守!不然孫權,直接就帶著軍隊把徐州給接管,到時候曹操是腹背受敵!

至於說淮南,這個地方是天下糧倉,(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當時掌握淮南的袁術是所有勢力裡面最強的,不然18路諸侯的糧草官不會由她來負責,歷史上面負責諸侯聯軍,糧草官的也是他,正是因為他掌握著這個地方,所以它擁有足夠的糧草去支持前線的軍隊,有了糧食就有了兵馬,袁術的兵馬也是最多的!

可是經歷過袁術稱帝這件事情以後,淮南這個地方已經落魄的不成樣子了!袁術遇見的打手是誰呢?呂布,劉備,曹操,孫策!全明星打手陣容一個一個對著元素,那是拳腳相向,打了整整幾年!這幾年的時間裡面還發生過旱災!就這種情況之下,大家想想整個淮南之地別說是出產糧食和軍隊了,不出現災民搶你的糧食,就算是燒高香了,所以曹操拿下淮南根本就沒有任何用處!

最後我們說到關中之地!關中之地確實曾經是天下糧倉秦國起家的資本,但是這個地方經過董卓亂政,再加上在這之後西涼軍互相討伐,其實漢中之地已經不能夠支撐一支完整的軍隊建立了,否則皇帝也不至於逃到曹操,那為什麼沒東西吃沒有任何的利用價值,所以這關中之地還不如直接丟了!

官渡之戰的時候,其實大家想想曹操手裡面的軍隊能有幾個可以用的!不僅需要防守,而且還需要軍隊去屯田!所以曹操打仗總感覺捉襟見肘,而袁紹那邊的冀並清幽,尤其是冀州!這個地方擁有300萬戶的人家!袁紹的10萬大軍那是實打實的!所以在官渡之戰的時候,曹操面對袁紹是劣勢,這個是毋庸置疑的!

至於說曹操的屯田策略,這確實是一個高明的策略,但是需要時間!軍隊開闢荒地,這需要時間,軍隊播種糧食,這需要時間,糧食成長起來也需要時間!最重要的就是這個糧食生產時間是不能斷的,農忙時節那是必須要不停的投入,努力讓這個糧食成長成為黃金稻穀或者是黃金作物!如果時間中的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全部泡湯!但這也就造成了你有很大的壓力去防禦自己的土地,否則一旦出現任何問題,別人就是過來順手接手你的勝利果實的!


漩渦鳴人yy


和袁紹的實力怎麼樣?寫回答

官渡之戰前曹操和袁紹的實力怎麼樣?

寫回答 共1個回答

慕容黛曦

LV.92019-10-15

曹操、袁紹官渡之戰前的實力對比

曹操和袁紹,在官渡之前,基本上都平定了各自境內的軍閥。二人各自佔領了四個州:袁紹佔據冀州、青州、幽州和幷州,曹操佔據豫州、徐州、司隸和兗州。袁紹所佔的幽州並不完全,其中遼東等大概有四個郡是公孫度佔領,因此袁紹可能只是佔據了幽州的七個郡,但是公孫度所佔領的四個郡的人口很少,不到整個幽州人口的五分之一。曹操的司隸可能也是不完全的,但是潼關以東都是曹操的,可能只有扶風郡不是曹操的,其餘的六個郡都是曹操的,扶風郡的人口不到整個司隸的十分之一。曹操滅掉袁術之後,佔領了九江郡,九江郡是揚州的,張繡投降曹操,張繡的地盤原來是荊州的南陽郡的一部分,可以說曹操大概有四個州多一點,袁紹則是四個州少一點,在州這個級別上兩個人的實力是相當的。曹操的司隸有七個郡一百零六個縣,除去扶風外還有六個郡九十一個縣;豫州有六個郡九十九個縣;兗州有八個郡八十個縣;徐州有五個郡六十二個縣。荊州的南陽有三十七個縣,揚州的九江有十四個縣,假如曹操佔領了這兩郡的三分之一,則至少有十七個縣。讓我們來統計一下,則曹操大概有二十五六個郡三百五十個縣左右。




原來陽光會生鏽


東漢末年轟轟烈烈的黃巾農民大起義雖然被鎮壓下去了,但它卻沉重地打擊了漢朝地主階級的統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東漢政權分崩離析,名存實亡。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獨攬軍政大權,地主豪強也紛紛組織“部曲”(私人武裝),佔據地盤, 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轉入爭權奪利、互相兼併的長期戰爭,造成中原地區“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悽慘景象。

當時的割據勢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紹、河內的張楊、兗豫的曹操、徐州的呂布、揚州的袁術、江東的孫策、荊州的劉表、幽州的公孫瓚、南陽的張繡等。形成群雄並起的局面,在這些割據勢力的連年征戰中,袁紹、曹操兩大集團逐步發展壯大起來。

官渡之戰序幕 建安三年(198年),袁紹擊敗公孫瓚,佔有青、幽、冀、並四州之地。建安元年,曹操把漢獻帝挾持到許昌,形成“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局面,取得政治上的優勢。

建安二年(197年)春,袁術在壽春(今安徽壽縣)稱帝。曹操即以“奉天子以令不臣”為名,進討袁術並將其消滅。接著又消滅了呂布,利用張楊部內訌取得河內郡。從此曹操勢力西達關中,東到兗、豫、徐州,控制了黃河以南,淮、漢以北大部地區,從而與袁紹形成沿黃河下游南北對峙的局面。袁紹的兵力在當時遠遠勝過曹操,自然不甘屈居於曹操之下,他決心同曹操一決雌雄。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紹挑選精兵10萬,戰馬萬匹,企圖南下進攻許昌,官渡之戰的序幕由此拉開。


海洋說歷史


官渡之戰爆發在公元200年,是東漢末年軍閥混戰中,曹操與袁紹爭奪中原地區的關鍵性一仗。通過這次戰役,曹操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打敗了袁紹,統一了北方。

官渡之戰之前曹操就據有司、豫、兗、徐四州以及青州的一小部分,囊括今天河南、山東、安徽、蘇北大部分地區,在漢朝時期也是天下最富庶的地方。即便遭受黃巾、董卓以來的戰爭破壞,比之河北應該是除了戰馬產量外一點不差。(而曹軍的虎豹騎還從兵種上彌補了數量比袁紹少的劣勢)


小黃論道談雙創


官渡之戰前,曹操已經先後消滅袁術、呂布、陶謙等諸侯,初步統一了中原地區,和袁紹隔黃河對峙。

當時,曹操所佔領的地盤基本上就是今天的河南、山東、安徽和江蘇北部地區。這其中,山東北部的青州轄區還被袁紹的兒子袁譚佔領,曹操也沒有控制。

關中由鍾繇鎮守,但鍾繇本來就是漢臣,在曹操劫遷天子之前,鍾繇在漢朝的地位就已經很高了,所以只是名義上服從曹操,究竟是否真心服從曹操,曹操和他手下人都心裡沒底。

東漢的都城在洛陽,在關中和關東兩個北方主要的戰略板塊的連接點上。從黃巾起義開始,中原地區進入大混戰時期,受到衝擊最大的,也就是河南、山東地區。在持續的戰亂之下,造成的農業減產和人口急劇減少是比較嚴重。山東和河南作為主戰場,當然人口減少和農業減產就更為嚴重了。

三國時期,軍隊主要還是靠徵發農民服役。大量徵發軍隊進行戰爭,則意味著農業勞動力的大量流失。而且,被徵發的往往還是正當壯年的精壯勞動力,這對正常的農業生產造成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戰爭對人口和農業造成的另一個影響就是,由於當時河南和山東是全國人口最為眾多、經濟也最為繁榮的地區,整個東漢時期這一帶都沒有經歷大規模的戰爭破壞,而黃巾起義以來,作為主要戰場,當然對農業會帶來極大的影響。

比如說,正是一年春天萬物生髮、農作物開始生長的時候,突然一個地區之內發生了幾萬人規模的大戰,那麼這些戰爭和軍隊所經過的地方,人踏馬踐,農作物基本上就毀了,這一年的收成就沒了。

所以,在古代的農業社會條件下,一旦出現大規模的戰亂,就會接著出現大面積的饑荒,戰亂和饑荒總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在當時的農業社會條件下,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會造成人口急劇減少,就是無論是在戰爭中死傷的人,還是因為大面積饑荒餓死的人,都會因為勞動力不足,當地人無力清掃戰場,及時掩埋屍體,造成屍體在野外條件下自然腐化,從而容易造成大面積的瘟疫,也會導致人口大量減少。

這也就是曹操在《蒿里行》一詩裡所說的: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曹植在《送應氏》一詩中也記錄了他所看到的情景:

步登北邙阪,遙望洛陽山。洛陽何寂寞,宮室盡燒焚。垣牆皆頓擗,荊棘上參天。不見舊耆老,但睹新少年。側足無行徑,荒疇不復田。遊子久不歸,不識陌與阡。中野何蕭條,千里無人煙。念我平常居,氣結不能言。

應該說,這些都是非常寫實的描寫。曹操作為政治家,對“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還作出了相應的原因分析,也就是關東諸侯起兵以討伐董卓為名,實際上都是相互殺伐、爭權奪利的軍閥戰爭,對老百姓造成的傷害更大。

此外,一些聚族而居的大家族遇到這種情況,常常會舉族遷徙,逃往別的地方,謀求生路。比如今天廣東、福建、江西一帶的客家人,就是在古代歷次大規模戰亂中,從中原地區逃亡和遷徙過去的人。

在東漢時,主糧還是五穀,也就是小麥、高粱等產量比較低的農產品,小麥的畝產量在一百斤左右。所以,一旦出現大規模的戰亂和人口減少,糧食產量就會極速減少,也很容易造成大面積的饑荒,進一步增加戰亂導致的人口減少。

曹操所佔據的河南和山東當時就處於這種狀態,持續的戰亂導致人口大規模減少,農業生產力不足,產出比較少,也就難以支撐持續時間比較長的大規模軍事行動。

相比之下,袁紹當時佔據的山西、河北和遼寧西部一帶,這些地區雖然也受到黃巾起義的衝擊和影響,但沒有經歷隨後的諸侯割據戰爭,人口減少不如曹操領地那麼嚴重。所以,袁紹並沒有搞軍屯,卻足兵足食,曹操雖然搞了軍屯,盡力恢復生產,但仍然糧食和兵源嚴重不足。

因此,在官渡之戰中,袁紹出動的軍隊比曹操多,但曹操的後勤補給反而比袁紹更緊張。而袁紹的軍隊數量比曹操大,物資也更充足,所以袁紹在經歷了戰爭初期的幾次主動進攻失利之後,就不急於尋求迅速決戰了,反而願意拖,和曹操打消耗戰。

而許攸投降曹操之後,給曹操的建議就是偷襲袁紹的物資儲備基地烏巢,焚燬袁紹軍隊的軍需物資,從而完全改變了袁紹和曹操的戰場形勢對比。袁紹在物資儲備被焚燬之後,短期內無法組織及時補給,必然只能主動撤兵後退,軍心就會動搖,曹操乘機進攻,就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

後來,袁紹死後,諸子爭立,曹操乘機北上,掃滅袁紹參與勢力,基本完成了對北方地區的統一。在消滅袁紹勢力之後,曹操立刻自領冀州牧,就是因為,冀州要遠比曹操之前佔領的兗州、徐州、豫州和司隸地區更為富庶。

因為三國時期的持續戰爭,曹操更是一直處在戰爭狀態之中,從官渡之戰之後,幾乎每一年都有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雖然地盤一直在擴大,但休養生息的機會少,農業生產和人口都沒有得到及時恢復。

曹操在進封魏公之後,將魏國的都城定在鄴城,也就是這個原因,許都一方面是有漢獻帝和朝廷,另一方面就是魏國所領的封地都在冀州地區,更為富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