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基層做信訪|風雨過後是彩虹

我叫陳杰,是新河街道新怡社區信訪專幹。時光匆匆,我從事信訪工作已有二年多。回顧這些年來,在最基層的信訪工作崗位上,我見得最多的是群眾的激動、無助和期盼的眼神,聽得最多的是群眾的怨聲和罵聲,遇到最多的是群眾的煩事和難事。除此之外,還會遇到有精神障礙的偏執患者來纏訪鬧訪,必須耐著性子、陪著笑臉跟他們“胡侃亂說”。這種種的心酸與委屈,只有真正從事過信訪工作的同志才會有切身體會。

2015年9月,我因工作調入新怡社區工作,我被分工到綜治信訪條線上。在社區,信訪工作崗位非常不被人看好,許多人不願意從事這項工作。一名“老信訪”曾這樣自嘲道:“寧可上戰場,決不搞信訪”。說實話,起初對於幹信訪工作我也非常不情願,社區領導找到我說:“信訪工作是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石,是黨和政府緊密聯繫群眾的橋樑和紐帶,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維護社會穩定的安全閥。所以這項工作特別重要,但要做好它極其不易的,社區相信你能做好這項工作,你可不要推遲呀!”社區領導語重心長的一番話既是鞭策又是鼓勵,我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接下了這份沉甸甸的擔子。

作為一名信訪幹部,每天都要接待上訪群眾,信訪接待廳是社區最“熱鬧”的窗口之一。來訪群眾中,有哭哭啼啼的,有撒潑罵人的,每天與來訪群眾面對面,不僅要協調解決一個個棘手的信訪問題,同時還要承受日復一日的“精神轟炸”。儘管如此,看到通過自己辛勤努力化解了一個個疑難棘手的信訪問題,換來信訪人信任感恩的目光後,我從內心深處感受到了從事信訪工作的成就感。

三年來,儘管感受著信訪工作的苦和累、酸與痛,但更多的則是收穫後的欣慰與甜美。看著一件件信訪“老大難”問題得以化解,看著一觸即發的矛盾化干戈為玉帛,看著懸而未決的難題迎刃而解,我便從這苦澀的工作中體驗到了生活的充實與快樂!風雨過後是彩虹,我堅信,只要能為黨分憂,為民解難,吃點苦頭,值!受點委屈,值!

(作者單位:城南新區新河街道新怡社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