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国三次西征以后,为什么再也无力掀起大规模战争?

历史公元


这是随着蒙古帝国的立国时间不断增长后,蒙古帝国的领导核心威信和进取心不断下降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蒙古帝国在铁木真手中建立,铁木真被蒙古人尊为成吉思汗,成为所有蒙古人心中独一无二的大英雄甚至是神,在成吉思汗的时代,铁木真刀锋所指,蒙古骑兵就会奋力冲杀绝无二言,这是第一代蒙古大汗的领导魅力和凝聚力所在,时至今日如果你到真正的蒙古族朋友家中做客,你仍旧会发发现几乎所有的蒙古人家中都挂有成吉思汗的画像。

成吉思汗至今仍在蒙古人心中有着巨大影响力

第一次西征是成吉思汗时期

成吉思汗时代西夏臣服,铁木真留下木华黎经略辽东和金国,然后以花剌子模杀害蒙古商队为由发起第一次西征,此次西征的区域大概是今天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伊朗东部、巴基斯坦等地区,西征过程中,由于遭遇花剌子模王子扎兰丁的顽强抵抗,蒙古大军兵分两路,一路有成吉思汗亲自带领追击扎兰丁进入到印度河流域,另外一路则由长子术赤、大将哲别带领进入到东欧钦察草原,扫荡东欧及高加索地区,此次西征为蒙古人向西方扩张打开了通道。事后成吉思汗将钦察草原及高加索地区分封给长子术赤(后来成为金帐汗国),而将中亚地区分封给次子察合台(即后来察合台汗国)。第一次西征结束后,成吉思汗东返途中西夏再次反叛,而成吉思汗就死在征伐西夏的途中。

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帝国

第二次西征则是窝阔台大汗时期

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帝国的汗位由其第三子窝阔台继承,此时蒙古帝国的战略进攻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一是已经龟缩在中原一带的金国,二是欧洲方向。

由于此时中亚地区已经成为蒙古帝国的察合台汗国封地,途径里海以北的伏尔加河流域的草原通往东欧钦察草原的通道已经被打开,而且在第一次东征后期,蒙古军队曾在高加索地区吃过小亏,而蒙古人在东欧地区的真正统治尚未完全建立。于是蒙古人组织第二次西征,此次西征由蒙古帝国各王及大将的长子率领,其中以术赤的长子拔都为主帅、窝阔台的长子贵由、拖雷长子蒙哥等都参与,因此此次西征也被称为“长子西征”。

蒙古的第二次西征是真正的东西方对决

此次西征完全肃清了东欧和高加索地区的那些对于蒙古人的抵抗势力,而且蒙古人还顺势攻入中欧,兵锋已经攻击到匈牙利的多瑙河附近,大败波兰、罗斯等国的联军。此次征服的地区由拔都建立为金帐汗国。本来第二次西征很可能会继续进攻中欧,甚至攻占西欧,吞没当时基督教文明,但是蒙古的第二代大汗窝阔台突然暴毙,于是第二次西征结束,诸王长子纷纷东返蒙古本部,选举新一代大汗,结果窝阔台长子贵由成为蒙古第三代大汗。

第三次西征发生在蒙哥大汗时期

贵由成为蒙古帝国第三代大汗的时间不长也死去,经过激烈的争夺,蒙古大汗由拖雷的长子蒙哥担任。

这里说一下非常有特色的蒙古大汗推举制度忽里台大会。根据蒙古族的古老传统,当老一代的首领死去,新一代的首领诞生需要的部落元老们的投票,比如成吉思汗就是这样被推举为成吉思汗的,当然这样说的“民主”形式远大于内容,但这是确实一直是蒙古传统,只有经过忽里台大会的才能蒙古帝国的合法大汗。成吉思汗之后,窝阔台大汗、贵由大汗乃至蒙哥大汗都是经过这样的形式成为大汗的,只不过贵由死后,蒙古大汗转入拖雷一系是经过了激烈的权力博弈。

蒙哥大汗时期蒙古帝国仍旧是两个进攻方向,此时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已经都有了自己封地,于是在第一次西征获得了中亚基础上,除了通往欧洲的道路被打开外,另外一条通往西亚,乃至北非、南欧地区的通道也被打开了,孱弱的阿拉伯帝国已经暴露在了磨刀霍霍的蒙古帝国面前。

蒙哥大汗时期蒙古帝国的扩张

于是蒙古帝国发起第三次西征,此次领衔的是蒙古大汗的其弟弟旭烈兀,而蒙古大汗则与弟弟忽必烈一同向南进攻南宋,另外一个弟弟阿里不哥留守在草原。第三次西征蒙古帝国仍然一路攻城拔寨非常顺利,蒙古大军攻破巴格达,处死了阿拉伯帝国的末代哈里发,灭亡阿拉伯帝国。并一路攻占叙利亚,阿拉伯及伊斯兰教的残余势力逃入埃及,正当旭烈兀准备一举攻破埃及的时候,在四川亲自伐宋的蒙哥大汗战死,忽必烈立即停止进攻南宋,而是北返与留守阿里不哥争夺蒙古大汗之位,结果实力较强,汉化程度较深的忽必烈在没有进行忽里台大会的情况之下,自称为新任大汗,而阿里不哥也在一些蒙古王公的支持下,进行了人数不足的忽里台大会宣称自己为新任大汗,于是蒙古帝国的内战爆发。而第三次西征的旭烈兀紧急停止西征,向东返回蒙古草原,参加这场新任大汗的政治博弈,他支持的是忽必烈。

当旭烈兀还在东归途中的时候,蒙古大汗的争夺已经尘埃落定,忽必烈击败阿里不哥成为新任大汗,由于旭烈兀的东返时,留下怯的不花镇守叙利亚,结果遭遇埃及的马木留克人突袭,结果兵败被杀,于是旭烈兀的西征也就此止步于叙利亚,由于在大汗争夺上对于忽必烈的支持,第三次西征的战国被忽必烈分封旭烈兀,建立起伊儿汗国。而忽必烈继位后也改蒙古帝国的国号为元,此时蒙古帝国的元帝国、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儿汗国、窝阔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后来被元帝国和察合台汗国瓜分)等五大汗国全部建立完成。

蒙古五大汗国


由于忽必烈并不是通过合法忽里台大会获得的蒙古大汗的汗位,所以忽必烈一直受到一些蒙古王公的质疑,后来忽必烈改国号为元,之后更是废止了忽里台大会制度,于是作为第五代大汗的忽必烈的威信和凝聚力远远比不上前四代蒙古大汗,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大汗国彼此之间的独立性和离心力也越来越强,乃至后来的元帝国只是其他几大汗国的名义上宗主国而已。

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蒙古人文明落后的缺点开始暴露出来,他们可以建立一个空前绝后的帝国,却不能长期维持一个幅员辽阔的帝国,他们逐渐抛弃了长生天的原始信仰,元帝国的领导层开始汉化和信仰喇嘛教;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以及伊儿汗国则不可逆转的逐渐伊斯兰化,没有共同的信仰和强大核心凝聚力,别说继续进取扩张了,即使是强大的蒙古帝国也逐渐分崩离析了。


大东北的小豆包


西征不是常规战争,是远征,远征是需要强大的人力,物力和领导力做支撑的。而第三次西征后,蒙古帝国已经没有了这些条件。

第一,没有领导者,也没有领导意向。蒙哥死后,第三次西征其实就宣布结束了。 然后蒙古帝国为了汗位开始了连年的内战。蒙古贵族选中的是阿里不哥,但结果却是忽必烈成就大统。忽必烈登上汗位那一刻起,蒙古帝国就开始分裂了。忽必烈的重心在南宋,而非遥远的西方。所以没有西征的动力。 而作为名义上的蒙古大汗不主张,没意向。其他附属国也就没有理由提议。

第二,缺乏军力匮乏。蒙古帝国面积确实很大,但是有个短板就是,蒙古人少,不论是哪个汗国,蒙古人都是少数民族。其实军力匮乏在第三次西征时就突现出来了。旭烈兀领导下的军团钦察军占了很大一部分。

第三,后勤缺乏。西征需要大量的资源。而忽必烈称汗后,重心在于攻打宋朝,不可能拿出粮草来西征。而且海都的叛乱一直伴随着忽必烈汗位的一生。东西方的路线都被堵塞了。

再者,忽必烈给予了各汗国高度的自治权利。各汗国事实上已经独立了。汗国的后代主政者,大多已被当地同化。或皈依基督教或皈依伊斯兰教。尤其第三次西征军被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打败后,旭烈兀也就势建立了伊儿汗国。

忽必烈死亡后,蒙古帝国彻底分裂,西征也就成历史了。



阿樊达1986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咱要想把这事整明白了,那就得把这三次西征说明白了,不说清楚的话,这问题就没地下嘴。

好,咱开始!

第一次西征

这事还是在成吉思汗手上发生的,首先成吉思汗用西夏做了磨刀石,把个蒙古骑兵磨开了刃,六次入侵西夏,就把个党项人建立的有一百八十九年的西夏灭的渣都不剩下一撮。

当然在第一次西征的时候,成吉思汗只是达到了让西夏诚服,打破了金夏联盟,让西夏没事骚扰金国的地步。

接着是金国这块,他自己个也时不时出去骚扰一下,就是想报了他祖宗阿巴亥被金国人(也就是满人的祖先女真人)逼着骑木驴,骑死的仇。

就这些个事,让成吉思汗的威望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大家伙也知道蒙古这是个游牧民族,他说道根子上就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随着他们的土地面积不断的扩大,那些个上层的贵族就有了强烈的欲望,希望得到更好的东西,那么游牧民族最为擅长的不是生产,而是掠夺,那么对外战争这就成为了这种推动作用的结果。

加上这会的蒙古人确实强大,吸收了咱大华夏的知识和科技,不仅骑兵牛掰,这炮兵和工兵都不差,这就为对外扩张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原本这第一次西征有可能要往后推的,因为成吉思汗原本的想法是和这花刺子模结盟。

毕竟那会的花刺子模瞅着他的面积特别的大,还有着阿拉伯和波斯文化的熏陶,就这两点您从外边瞅,这就是个庞然大物,其实这就是个错觉,您要是走进了仔细瞅,这就是个花架子。

所以开头成吉思汗抱着和人家结盟的想法,这就在1218年的时候派了商队和代表跑人家地头上说这事。

结果花刺子模这帮人那就是猪油糊了心,认为天是老大,他们就是老二,压根就没把成吉思汗搁眼里边瞅,瞅着人家的商队庞大(450人),财物众多(光骆驼就有五百峰),这就起了贪念。

一家伙就把这派出去的人抓起来,还给剁了,连个尸体都没给人家留,罪名就是间谍,这就笑呵呵的把人家的财物全给吞了。

您说说这事弄的,尴尬不!整个就是一热脸蛋子贴人家冷屁股上了。

成吉思汗那受过这种气啊,就现在成吉思汗搁蒙古人这块那威望是说一不二,尊贵咱就不说了,就算是现在您去蒙古人的敖包里边成吉思汗的画像还是有的。

但成吉思汗还是忍了,首先要求赔偿,派了三个人过去。

“凭啥?你一张嘴,俺就得赔!你以为你是谁?”

接着就把三个人带头的那个脑瓜给剁了,其余俩把胡子都给剃了。

您说这不是火上浇油吗?得咧,第一次西征这就成型了,这次打击的范围就是今天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乱成一锅粥的阿富汗,以及铁头娃伊朗这块。

成吉思汗领一路,不受他待见的老大术赤一路,联合其他两路,四路并进,带兵十五万,对外宣称六十万这就开始扫荡。

咱开头就说了,这花刺子模压根就是个花架子,不能说一触即溃吧,用了五年的时间(毕竟他的个头也大),一家伙就把花刺子模那开头闹事的太子给逼入了印度,至于国王在逃跑的路上就被气死了,这要不是印度的天气这不适合蒙古人,这还得打下去。

那么这么大一块地方这得有人看守不是,所以这事结束之后,成吉思汗就把这块划拉给了老大术赤,这就是后来的金帐汗国。

这事似乎就这么结了,中亚这块算是落到了蒙古人的手里边,花刺子模算是完蛋了

这事没多久,成吉思汗和西夏来了一次死磕,就死在了征讨西夏的路上了。

第二次西征

说道根子上,这还是那花刺子模那没死的太子挑的事。开头成吉思汗还真没把他当盘菜的瞅,就认为这压根就是没啥本事的货,没必要提防。

结果这货乘着蒙古大军走了之后,跑回了伊朗这块,重建他的花刺子模帝国。但成吉思汗不是说了吗?这货没啥能耐,这不刚刚建立起来没多久,这就和周边国家发生了冲突。

这国力就衰弱了不少,所以蒙古人本着趁你病要你命的原则,这就弄死了这货。这一家伙下来中亚细亚这块就坦露出他的胸怀了,

蒙古人感觉这块也肥,就想把这块作为蒙古的外藩,这就有了第二次西征。

就这会的蒙古帝国的老大是成吉思汗的老三窝阔台继任,他这就派遣术赤的嫡长子拔都当统帅,王子贵由和蒙哥从征,其他各个宗室把自己个长子都提溜了出来,塞到军队里,来个历练啥的,其他人一瞅这架势,所以万户以下的也派了长子跟进,所以这次西征,也叫长子西征,场面极其壮观。其实这帮人实际指挥是前军的主将速不台,其他人这都是跟着历练。

就这次他们不仅完成了目标,还一家伙踹进了中欧,还干到了多瑙河附近,就那个二五眼的波兰都被打的稀里哗啦。如果没有啥特别的事情发生的话,整个欧洲这都得重来一遍,把西方的基督教文明给硬生生的吞掉。

结果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窝阔台死了。随即这第二次西征就结束了,所有的长子这都挤破了脑袋要回去,为这新大汗的选举尽一份力。

最终的结果就是贵由出任第三代大汗。

咋说呢?这贵由的寿命不长,呆在大汗的位置上没多久这就死了,这后边又经历了一次热闹的争夺,最终大汗的位置落到了托雷的长子蒙哥的手上。

第三次西征

那么第三次西征是啥原因呢?这是因为里海的南边有一个叫做木刺夷国的地,头硬的邦邦响,就是不肯诚服蒙古,也不纳贡。

这还了得,就这会的蒙古帝国那是如日中天,你个小小的国家也敢炸翅?所以就有了第三次。

这一家伙俄罗斯人建立的基普罗斯公国捎带着这就成为了这次西征的牺牲品,说实话要是没有开头那小国闹事,俄罗斯人还好好的活着呢?结果这一家伙下去,俄罗斯人就开始被蒙古人长达四百年的统治。

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俄罗斯人心心念念的想要成为欧洲人,但欧洲人总拿这事调侃,说你压根就不是欧洲人,是蒙古人和欧洲人的混合体。

至此一个庞大的蒙古帝国就建立起来了,同时建立的就是五大汗国。

那么在第三次西征的时候,作为大汗的蒙哥亲自带队伐宋,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死掉了。

好家伙,这大汗位置又悬空了,近在咫尺的忽必烈可就停下了一切军事行动,瞄向了大汗的位置,而和他竞争的就是阿里不哥。

咋说呢?这两支人马,实力最强大的就是忽必烈,但他没有召开忽里台大会的资格。

要知道每次大汗的推出,这都需要忽里台大会的认可,也就是蒙古各个实力派的认可才成。

忽必烈没这么干,他是直接给自己按了一个大汗的帽子,这就成了新的大汗,他这属于坏了规矩,不可避免的引起蒙古实力派的埋怨。

那么阿里不哥,一瞅这还成,所以他就召开了忽里台大会,但您想召开忽里台大会,这都人数够了才能开,就这会蒙古帝国幅员辽阔,您想要把这帮人凑齐,这也需要时间。阿里不哥可不管这个,在人数缺额的情况下,这就在忽里台大会上推举自己个当大汗。

所以从这一刻开始,这蒙古帝国已经有点乱象了。

最后忽必烈还是技高一筹,压趴下了阿里不哥。那么打这里开始,忽必烈就废除了忽里台大会,这一做法又招到了蒙古实力派的抵触。

那么忽必烈也不管这个,直接将这国号都改了,改成了元。

所以打这里起,蒙古帝国似乎还是那个蒙古帝国,但其实已经有了裂痕,没有了之前那帮大汗的凝聚力了,毕竟之前的那都是经过大家伙认可了才上位的。

而忽必烈这就没有,所以这就明面保持这一个联系而已。

强大的蒙古帝国想要再来一次西征那已经是不可能了。他们自己内部已经出现了问题。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史


蒙古帝国号称是进行了三次西征,但只有第一次、与第二次是整个蒙古帝国的军事行动,渐渐地随着蒙古帝国的衰弱,已经无力发起大规模的战争。

蒙古第一次西征

蒙古第一次西征是成吉思汗亲自率领大军发动的对花拉子模的战争。实际上此次战争非常的仓促,蒙古帝国并没有消灭后方的西夏与死仇金国。

因此成吉思汗专门留下了大将木华黎留守大本营,防备西夏与金国,并且主持对金国的征战,牵制了蒙古帝国很大一部分兵力。

最后,成吉思汗因为西夏反叛和木华黎病逝,不得不选择撤军。

蒙古第二次西征

蒙古第二次西征是成吉思汗亲自确定的继承人窝阔台组织的,经过“诸王大会”确认,由“各支宗室”长子为主力军,在“术赤子拔都”的率领下发动的,因此也被称为“长子西征”。

虽然取得了丰厚的成果,却因为窝阔台逝世陷入了汗位之争,导致蒙古第二次西征提前结束。

蒙古第三次西征

蒙古第三次西征发动时,蒙古帝国已经陷入了分裂之中,所以此次西征的主力在旭烈兀率领下,进行对中东的征战。蒙哥汗亲自主持对南宋的征战。

第三次西征因为蒙哥汗的逝世,和艾因·贾鲁战役中两万蒙古联军的全军覆没,提前收场,这也是蒙古帝国所能够到达的最远的地方。

之后依靠战争上位的忽必烈,根本没有得到忽里台大会的认可,再也不能召集如此庞大的蒙古铁骑,更谈不上再次西征。

之后忽必烈集中兵力灭亡南宋,却在也不能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只能陷入分裂、衰弱之中。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皇帝”,想了解“皇帝”真实的一面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历史公元


蒙古帝国三次西征,其兵锋所及,几乎覆盖整个欧亚大陆。然而,在第三次西征之后,蒙古军团突然停止了扩张的脚步。这不由得让人感到奇怪。


蒙古的西征三次西征,并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从成吉思汗开始,一直到蒙哥去世为止,断断续续一共七十余年。三次西征的战略目标和对象也并不相同。

蒙古铁骑的第一次西征是成吉思汗发动的,对花剌子模的战争。彼时,成吉思汗已经征服了西夏,将中原强国金国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可谓是兵锋正盛。恰此时,花剌子模的国王摩诃莫也在中亚,西亚地区大杀四方,在其看到蒙古强盛之后,便派遣使者于1216年与蒙古建立了友好的贸易关系。东西方两个大国之间的蜜月期持续了两年,一直到1218年,成吉思汗的商队在花剌子模被污蔑藏有奸细,摩诃莫不加细查,便诛杀了整个商队,战争由此而起。
成吉思汗当时召集所有被征服政权输送兵员,号称大军六十万(实际十五万左右),向中亚进发。虽然摩诃莫在中亚西亚未逢敌手,但是当花剌子模的军队遇到蒙古铁骑,可谓是一胜难求,最终,摩诃莫仓皇逃出首都撒马尔罕,在流亡中死去。此役,成吉思汗的兵锋一度抵达高加索山,黑海一代。可以说,第一次西征为后两次的西征起到了探路的作用。

第二次西征,又称为长子西征,整个蒙古军队是由成吉思汗诸系的长孙率领,其中的主力是术赤的长子拔都。由于第一次西征,蒙古帝国已经控制了中亚,西亚诸多地区,所以此次西征的主要目标是小亚细亚,中东欧地区。拔都的军队一度抵达了马扎尔(匈牙利),并且击败了中欧的军队,最远兵临维也纳。此次西征,随着大汗窝阔台的突然去世而宣告终止。

第三次西征主要是由蒙哥的弟弟旭烈兀主导的,此次的西征,蒙古军队扫清了叙利亚,伊拉克以及西南亚地区。而旭烈兀本人在结束这次的战争后,在西南亚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国家——伊利汗国。

这三次大规模的西征之后,整个蒙古帝国已将欧亚大陆的绝大多数陆地纳入到自己的统治之中,此时尚在蒙古帝国统治之外的,只有西伯利亚北方,以及西欧等当时世界的边缘地区。

随着帝国疆域的扩大,不少问题也随之而来。蒙古帝国首先要面对的是内部的团结问题。成吉思汗在世时,依靠个人的能力以及威望,将整个蒙古团结起来,所以蒙古军队能够团结一致,披荆斩棘。当成吉思汗去世之后,问题已经开始显现,最为突出的便是窝阔台汗的威望不够,而使得蒙古帝国对于钦察草原,即术赤一系的领地的控制能力下降,虽然此时术赤的嫡子拔都对窝阔台忠心耿耿,但钦察汗国从实力上来讲,已经有能够独立的趋势。这个苗头在窝阔台死后进一步发展,窝阔台的儿子贵由于拔都向来不和睦,所以拔都在贵由统治时期已经实质上脱离了帝国本部的控制。



最终,在忽必烈时期,蒙古帝国名存实亡,分裂为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利汗国以及元朝。虽然其他汗国名义上是元朝的附属国,但是元朝已经无法真正控制他们。所以,到了后期,蒙古帝国已经无法做到统一指挥,统一行动。

蒙古帝国在扩张的高成长,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财富和土地,当这些东西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其边际效用便开始递减,蒙古对于财富和土地的需求便不那么旺盛,故而转而开始经营已有的地区。在此过程中,由于蒙古帝国区域广阔,其体制的区域包含了伊斯兰文明,儒家文明和一部分基督教文明,这些文明都对当地的蒙古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同化,因此各个蒙古汗国的官僚机构中叶开始出现了被征服者,久之,蒙古汗国完全本土化,各个汗国的目标和理念已经出现差异,自然没有再次进行联合的可能。在这种本土化过程中,蒙古政权最终被本土政权所取代。


庭州行者


成吉思汗西征、拔都西征、旭烈兀西征,都是在蒙古大汗统筹下进行,各大宗王按惯例都派出自家军队支持战争。从最终的结果来看,三大西征进行顺利,取得显著成效。

蒙古三大西征之后,全蒙古性的征服战争再也没有发生过,但局部的征服战争还在进行。其中规模较大,且为中国人熟悉的,就是忽必烈征服南宋之战。

不过,大家都清楚忽必烈打南宋,全凭自己的本部人马在打,没有得到全蒙古力量的支持。自从南宋被拿下后,蒙古人再也没有大规模的征服新领地,为什么会这样呢?

蒙古三大西征的最后一役,由蒙哥汗发动的,他是最后一个全蒙古都认可的大汗。1259年,蒙哥身死四川钓鱼城前线,蒙古帝国彻底走向分裂。

蒙哥的弟弟忽必烈、阿里不哥,为争夺汗位爆发战争,最终忽必烈获胜。然而,忽必烈的汗位不被很多蒙古贵族所承认,逐渐及变成元帝国、四大汗国并立的局面。

因此,蒙古人无力征服新领地的最大原因,就是蒙古再也没有凝聚成拳头,蒙古人的实力被分散开来。

第二个原因蒙古人内耗严重,内部都不得安宁,哪里有力量去征服他人。

首先是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战争,蒙古本部骑兵自相残杀,以及后来元帝国与窝阔台系海都等宗王的中亚争战。

其次是西亚地区的战争,朮赤系金帐汗国与拖雷系伊尔汗国的战争,从旭烈兀建立伊尔汗国开始就对打,多年来的损耗让两国打得是鼻青脸肿。

再次,蒙古各大宗王的冲突不断,元帝国、四大汗国就没有彻底解决问题,一直打到蒙古人彻底败亡为止。

第三个原因,蒙古人离开了他们的生存土壤,即便元朝重心也不在蒙古本部,而他们又没有在当地建立起强大的军事动员体系。

蒙古的崛起,跟成吉思汗整顿军队有很大关系,极富战力的蒙古军制建立后,蒙古人就像岩浆般向外喷发。但是,蒙古人有一个致命的缺陷,人口基数就这么多。

他们征服辽阔的土地,但是他们以及后代很快被淹没在异族人群里,尤其在西方的土地上,几十年的混血后,所谓的蒙古人已经长着当地人的面孔。

不仅容貌上发生变化,而且受到当地各种文化传统的影响,蒙古的军制并不能很好地适应下来。既然蒙古的军势被削弱,也就意味着对外征服能力的削弱,就难以发动征服战争。


子屠龙


蒙古人第一次西征是由成吉思汗亲自带领,铁木真是统一了蒙古之后的第一位大汗。蒙古众首领对他心服口服。因此整个蒙古部落都紧紧的团结在成吉思汗的身边。形成一个拳头。成吉思汗指东,蒙古人不敢往西。所以才敢第一次西征。毫无疑问,这一次西征非常成功。



第二次西征,是成吉思汗的儿子窝阔台继任大汗的时候发动。窝阔台虽然没有成吉思汗的威望。但是他是由库里台所有的宗亲王和首领们共同推举的大汗,依然是众望所归。所以蒙古人依然听从大汗的指挥。因此还有能力继续发动第2次西征。第2次西征是由成吉思汗的孙子辈统帅。其中的最高统帅拔都,是成吉思汗的长子长孙。个个宗室亲王都派出自己的长子跟随拔都出征。所以第2次西征,被称为长子西征。其中有一个儿子是窝阔台大汗的长子贵由一起同去。在西征的半路,贵由和拔都因意见不合闹矛盾,差点打了起来,贵由不顾大局一生气,独自带兵返回蒙古草原。拔都要求窝阔台大汗惩罚贵由,贵由是大汗的儿子,窝阔台阳奉阴违。只是指责了一下贵由,让他带兵重新回到西征的队伍。拔都对于大汗这样偏袒自己的儿子,心中不服。也因此给未来的蒙古分裂画上了一个隐形的裂痕。但是这一次西征也非常顺利。



窝阔台大汗死后,大汗的儿子贵由上台,因为贵由之前和拔都闹过矛盾。在库里台推选贵由当大汗的时候,拔都故意不出席库里台的会议。虽然贵由还是得了大多数宗亲王和蒙古众部落首领的认可。但是因拔都不服。蒙古此时已经显现了分裂的痕迹。从贵由开始。蒙古大汗再无法轻易的调动术赤这一支宗亲的部队。蒙古帝国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其实已经正式分裂。贵由上台之后,亲自带兵往赶往拔都的地盘,想击败拔都令他臣服,贵由大汗突然病死在西去的半路。

第3代大汗死后。拔都联系各宗亲王,经过激烈的政治和军事斗争,还杀死了窝阔台其他的儿子,窝阔台原来的封国也一分为六,分给了窝阔台其他的儿子们,削弱了窝阔台这一系。推举蒙哥做大汗。蒙古的汗位由窝阔台系转到托雷系。虽然裂痕逐渐加深,这个时候的蒙古帝国表面上依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蒙哥依然可以指挥蒙古帝国大多数的兵力。这个时候发动第3次西征。由他的弟弟旭烈兀统帅。这一次的西征也非常成功。旭烈兀向西南挺进。占领阿拔斯王朝又占领了叙利亚。这一带成为了他的封地。也就是后来的伊尔汗国。

蒙哥死后两个弟弟,阿里不哥和忽必烈争夺汗位,这个时候的蒙古帝国,基本上是一分为二,最后忽必烈打赢了战争,继承了汗位。虽然忽必烈强行夺过了汗位,但是剩下的宗亲王当中从此也各自为政。尤其是四大汗国。忽必烈再也无力指挥他们的部队,也无权干涉他们国内的政治。这个时候的蒙古大汗忽必烈其实只是名义上的蒙古大汗而已,蒙古帝国加上元朝,已分裂成5个独立的国家。由于蒙古不再像以前那么团结统一,所以再也无力掀起大规模战争。


xiang古


导语:

“蒙古”一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今天就让我来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为什么蒙古帝国三次西征以后,再也无力掀起大规模战争这个问题。

谈及蒙古帝国,就必然离不开蒙古族—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可以说,蒙古是我们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而这更离不开一个传奇的人物—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1162年,在蒙古部乞颜部落孛儿只斤贵族家庭,一个男孩降生了,名为铁木真,自幼足智多谋,聪明过人。20岁那年,利用父亲以前的威望和荣誉建立了一支不可轻视的队伍。1189年,铁木真被推举为乞颜部可汗。又过了十几年的奋战,漠北草原最终在铁木真的蒙古部下完成了统一。而按蒙兀室韦人自古以来的惯例,哪个部落强大,就以其部落名称来统称诸部。所以,1206年,铁木真宣布建立大蒙古国,他被推举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这正为他西征奠定了基础。

那他为什么要进行西征呢?我认为总不外乎这几个因素。

首先,就是铁木真自己胸怀大志,想要有所作为。

其次,当时蒙古统一,士气高涨,这对一个有野心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大优势。再者,蒙古的士兵战斗力那可是杠杠的,尤其是骑兵。

最后,当然少不了各个宗国的支持,有了他们,西征的胜算又多了一份。可能受了铁木真的影响,后代子孙们效仿先祖向西征伐,成为了欧亚最大的帝国。也有人说,是铁木真的遗言,让子孙完成他未完成的事业。



古帝国三次西征后,为什么再也无力掀起大规模战争?

正打的好好的为什么蒙古帝国就不扩张了呢?难道是当政者醒悟了,认为这样做劳民伤财,损耗国力?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要是这样的话,就没前几次大规模的战胜了。我觉得吧还是当时的情况不允许,我们来分析分析。


第一,三次远征后,忽必烈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了大汗的位置。想要远征必然离不开内部势力的支持,但稍微动点脑子我们就可以知道,他是不可能获得内部的支持的,想想他大汗的位子怎么来的就知道了,不把他拉下来,背后捅他两刀就不错了,还想获得支持,想得到挺美。

第二,忽必烈继位后改蒙古帝国的国号为元,自此蒙古帝国的元帝国、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尔汗国、窝阔台汗国五大汗国全部建立完成。从一个帝国变为五个汗国,这是妥妥的倒退啊。看着强大,实则已经要分崩离析了。忽必烈西征的话势必要经过金帐汗国和伊尔汗国,他们两个是不会让忽必烈对他们形成包围之势的。更何况忽必烈的汗位还要靠他们支持,虽然他的力量够强大,但他并没有把握能依次灭两个汗国,他越过这两个汗国打下的土地不仅对他没有直接好处,相反便宜了他们两个,要是你,你会这么吃力不讨好的事吗?当然不会了。他也是自掘坟墓。


第三、忽必烈没必要打也没办法打。 忽必烈要西征,北要取道于窝阔台汗国、钦察汗国,南要取道于察哈台汗国、伊尔汗国。

1、因为四大汗国和大元汗国的矛盾,他们不会借道给他。

2、即使借道,打开的地盘也不接壤,那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

3、蒙古对近在咫尺南方的南宋,垂涎欲滴自在必得。

4、拿下南宋以后,其西南也没法扩张,因为有喜马拉雅山的阻隔。

后来的历史证明,这是正确的。您还觉得有哪些原因呢,欢迎一起探讨哦。


小姐姐讲史


大家好!我是热爱中国历史的小熙,诚心学习交流,敬请批评指正!

蒙古军队的三次西征均取得胜利,尤其是1252年的第三次西征,蒙古军的12万铁蹄如狂飙般横扫中东,连建国500余年的阿拔斯王朝都被征服!一直打到加沙,距非洲只有一步之遥!



但此时,蒙哥大汗去世,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位。旭烈兀命便停止西征,于1260年6月26日东回大不里士,建立伊利汗国。

此时的蒙古“黄金家族”依然兵强马壮,为什么西征后再没能力掀起大规模的战争了呢?

因为第三次西征后,家族内部发生分裂,各自建国的他们为了利益与地盘之争大打出手,一直打了20多年,

等到伊利汗国(蒙古的一个政权国家)在与蒙古名国的内战间隙中进军叙利亚时,叙利亚的马穆鲁克人已经在蒙古人自相残杀的时候完成了政权的整合,这不再是以前那个小国家,而是一个通过战胜地中海东岸的一系列十字军国家而变得强大的马穆鲁克王朝。



据说,即便是伊利汗国蒙古政权最为强盛的时候,马穆鲁克人也是蒙古人惧怕的劲敌!马穆鲁克的骑兵与蒙古军一样精于骑射,刀法却强于蒙古军,,他们可以在策马奔腾中劈中悬挂在空中的一枚沙果。可见其战斗力之强大!蒙古人终于遇到了劲敌!

1299年,伊利汗国(蒙古的一个政权国家)合赞汗集结了九万骑兵入侵叙利亚,夺取大马士革。但蒙古人在叙利亚统治仅仅两个多月,便宣告失败。

1300年,合赞汗二次进军叙利亚。由于天气严寒,合赞汗提出议和,要求马穆鲁克称臣,但却遭到了马穆鲁克的强烈反对!无功而返。

1303年,三征叙利亚。5万蒙古军先锋与马穆鲁克军队在苏法尔草原激战,庆幸的是蒙古军初战告捷!

但蒙古军终因缺水缺粮全军溃败,死伤不计其数,1万余人被俘,蒙古军此战遭到毁灭性打击。

苏法尔草原的惨败大伤了蒙古军的元气。从此之后,再也没有继续对外扩张的能力了。




本文系“小熙为人人”自媒体原创,敬请指正!欢迎转发!

文中图片均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感谢对小熙的关注与支持!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


小熙为人人


蒙古帝国三次西征,将蒙古帝国的铁蹄遍及欧亚广大地区,也给欧亚各民族人民带来了史无前例的灾难。为什么三次西征后,蒙古帝国没有再发动西征呢?我们一起来看经过。

三次西征蒙古帝国的版图变化

第一次西征

蒙古第一次西征(1219—1224年),成吉思汗率军与花剌子模国进行的一场战争。 蒙古人针对花剌子模的挑衅,由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军团,浩浩荡荡西征,这次远征,很快就战胜了强大的花剌子模,并占领花剌子模全境。那时候,花剌子模的苏丹(国王)摩诃末被打死,太子札兰丁逃到印度。


第二次西征

蒙古第二次西征(1236—1241年),窝阔台汗遣拔都等诸王率军征服伏尔加河以西诸国的战争。欧洲各国被打的无力还手,蒙古军团横扫欧洲大陆。

第三次西征

蒙古第三次西征(1252年一1260年)蒙哥汗派其弟旭烈兀率领10万大军攻波斯的战争。整个西亚都不是蒙古人的对手。正当旭烈兀征服西亚,准备把兵锋指向埃及的时候,蒙哥在南宋战场战死,旭烈兀为了回国竞争大汗之位,于是赶紧撤军。

后来再没有发动西征的原因

在第三次西征时,最有希望成为大汗的蒙哥在南宋战场战死,他的死为下任大汗留出了一个空位置,蒙哥的三个弟弟:忽必烈、旭烈兀和阿里不哥,来成为未来蒙古帝国的大汗。旭烈兀撤军回朝竞争汗位,由于路途遥远,在旭烈兀返回途中,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就爆发了大规模军事冲突,胜利的天平就迅速倒向了忽必烈,忽必烈已经掌控了局势,旭烈兀深思熟虑后放弃了汗位之争,接受了忽必烈允许他在西亚建立汗国的建议,建立了伊利汗国。蒙古帝国也因为汗位之争,分裂成了几个主要汗国,除元朝外,之前由成吉思汗分封的诸王选择支持不同的阵营,最后在被征服地区建立了被称为“四大汗国”的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利汗国和窝阔台汗国等实际上独立的国家。四大汗国的统治者在血统上虽然均出自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彼此血脉相连,因而同奉入主中原的元朝为宗主国,与元朝驿路相通。但经常爆发边界冲突。至此,由于蒙古帝国的分裂,蒙古再也没有心思和能力发动西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