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共有多少種地方方言?有多少種方言是外地人很難聽懂的?

穿衣搭配小故事


中國一共有多少種方言?有多少種方言是外地人很難聽懂的?

中國地域遼闊,地方方言眾多。那麼,中國一共有多少種方言呢?又有多少種外地人很難聽懂的呢?

回答這個問題的難度確實很大。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還查閱了不少的資料呢。

漢族在慢長曆史的洗禮下,漢語逐漸產生了眾多不同的方言。那麼,方言到底該怎麼劃分呢?這個問題一直存在著爭議。有人把漢語劃分為七大方言,也有人劃分為五大方言,還有人分為六大方言、八大方言,甚至九大方言。

目前,把現代漢語方言劃分為七大方言這種說法相對較為認同。即現代漢語劃分為官話方言、吳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粵方言、贛方言等七大方言。

在這七大方言中,外地人最難懂的方言是:

第一,漸江溫州話,屬吳方言支系南部方言;

第二,潮州話,屬閩方言支系閩南語中的一種方言;

第三,粵方言;

第四,客家方言;

第五,閩南語-雷州話 ;

第六,閩方言-閩東語;

第七,吳語-蘇州話;

一.官話方言


官話方言分為東北官話、北京官話、冀魯官話(齊趙官話)、登遼官話、中原官話、蘭銀官話、西南官話和江淮官話。

1. 東北官話

東北官話又分為吉沈片、哈阜片和黑松片。

東北官話的特點是相當接近普通話。使用東北官話的人比較多,大約有1.2億人,主要分佈在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的絕大部、內蒙古自治區的東部、河北省東北部等地的170多個市縣(旗)。

2.北京官話

“北京官話”雖然有“北京”二字,但並不是現代的北京話,而是熱河地區的方言。北京官話分為京師片、懷承片、朝峰片。有1500萬人使用,主要分佈於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廊坊市、涿州市,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遼寧省朝陽市、凌源市、建昌縣。其中,河北承德市灤平縣是全國普通話標準音的採集地。

3. 冀魯官話(齊趙官話)

冀魯官話 主要的特點是大多數都會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聲調。使用人口約9000餘萬人,分為石濟片、保唐片、滄惠片、青州片。主要分佈於河北省大部、山東省大部以及北京市平谷區、山西省廣靈縣和內蒙古自治區寧城縣。

4.登遼官話

主要分佈於山東省的膠東半島、遼寧省的遼東半島和鴨綠江下游地帶。

5.中原官話

使用中原官話的人口僅次於西南官話。中原官話分為兗菏片、徐淮片、鄭開片、洛嵩片、南魯片、漯項片、商阜片、信蚌片、汾河片、關中片、秦隴片、隴中片、南疆片等十三片。主要分佈於河南大部、山東西南部、安徽西北部、山西南部、陝西關中、甘肅東部、青海東部、新疆天山以南地區等地的390個縣市。

6.蘭銀官話

蘭銀官話分金城片、銀吳片、河西片、北疆片。主要分佈於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北部地區、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等地的56個縣市。

7.西南官話

西南官話比較厲害,在緬甸撣邦第一特區果敢還具有官方地位,是僅有的3個具有官方地位的漢語分支之一。此外,在歷史上東南地區的軍話有時也被視為西南官話。

西南官話分為川黔片、西蜀片、川西片、雲南片、湖廣片、桂柳片。主要分佈於四川、重慶、貴州、雲南、廣西壯族自治區部分地區、湖南西部、湖北大部、陝西南部和緬甸果敢以及老撾、越南等地的部分漢族。

8.江淮官話

江淮官話是一種古老的漢語方言,歷史上為南方官話、下江官話,或稱淮語、江北話、下江話。分為通泰片、洪巢片、黃孝片,。使用人口約7000萬,主要分佈於江蘇江淮地區和安徽江淮地區。湖北局部、河南南部、江西北部等地也有少數分佈。

二.湘方言

湘方言又稱湘語,使用人口2500萬人以上,分為長益片、婁邵片、辰漵片、衡州片、永州片。主要佈於湖南大部地區和廣西北部地區。



三.贛方言

贛語,古稱傒語,又名江西話,為漢族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語言。形成於宋代,亦在相當程度上保留了中古漢語中的入聲和尖團音。

使用贛語人口為5500萬人左右,可分為昌都片、宜瀏片、大通片、吉茶片、撫廣片、鷹弋片、耒資片、洞綏片、懷嶽片九片方言,以南昌話和撫州話為代表語或者說標準音。主要分佈於江西的中北部、湘東、閩西北、鄂東南、皖西南和湘西南等地區。浙江、陝西也有少量分佈。


四.吳方言

吳語,又稱江東話、江南話、吳越語。周朝就有了吳語,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歷史,底蘊深厚。吳語保留較多古漢語用字用語,文化價值高,具有國際語言代碼。

吳語使用人口約為9000多萬人,分為北部吳語、南部吳語和西部吳語。主要分佈於浙江、江蘇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東北部、福建北部局部等地區。

1.北部吳語

北部吳語、又稱太湖吳語。是吳語中最大的一個方言片,主要分佈在蘇南、浙北、上海的大部分地區,為吳語的核心,內部通話程度非常大。

2.南部吳語

主要分佈在浙江、福建和江西。有好大一部分人認為,南部吳語中的溫州話是外地人最難懂的地方方言。南部吳語內部差別很大,甚至片內也有部分點不能通話。溫州話具有古百越語和楚語底層,所以即使是吳語區的人也很難懂。

(3) 西部吳語

西部吳語分佈於皖南、江蘇西南部和浙江西北部。

五.閩方言

閩語是漢語七大方言中語言現象最複雜,內部差別最大的一個方言。分為閩東方言、閩南方言、閩北方言、和莆仙方言,使用人口約8000萬人,主要分佈於福建、廣東沿海平原、臺灣、海南四省、浙江省南部,江西、廣西、江蘇也有少數分佈。

1. 閩東方言

閩東方言區內的不同地區的發音差異極大,即使方言內部交流也非常困難,所以民間交流一般使用帶福建口音的普通話來交流。當地人自稱為“平話”。以福州話、福安話、福鼎話、蠻講為代表的閩東方言主要分佈在以福州為中心的閩江下游地區和以福安為中心的山區,共18個縣市。

2. 閩南方言

以廈門話、泉州話、漳州話為代表的閩南方言俗稱“河洛話”、“福佬話”。主要分佈在福建泉州、廈門、漳州三市中的20個縣以及臺灣、廣東潮州、雷州半島和海南省。

3.閩北方言

以建甌話為代表的閩北方言分佈於福建省北部建甌、建陽、南平(不包括市區)、武夷山、松溪、順昌(東部)、政和、浦城(南部),其它地區也有分佈。

(4) 閩中方言

分佈於福建永安、三明、沙縣,以永安話為代表。

(5) 莆仙方言

分佈於福建莆田、仙遊。以莆田話、仙遊話、興化話為代表。

六.粵方言

粵方言,又稱廣東話、廣府話,是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的官方語言。使用人口在一億人以上,分為廣府片、四邑片、高陽片、勾漏片、吳化片。主要分佈於廣東、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香港、澳門。


七.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又稱客家話,客語繼承了較多古漢語的特性。是臺灣的官方語言,也是除普通話外,唯一被外國(蘇里南共和國)列為法定語言的漢語方言。

客家方言龐大,7000多萬人使用,大體上可以分為北片客語(嶺北客家音系)、南片客語(嶺南客家音系)。分佈在廣東、福建、臺灣、江西、廣西、湖南、四川、浙江等省,主要集中在廣東東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廣西東南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越南、菲律賓、美洲華僑、華裔中也有不少講客家話的。

客家人雖然居住分散,但客家方言仍基本自成一體,內部差別並不算太大,即使相隔千山萬水,彼此卻基本可以用客語交談。

1.南片客語

南片客語詞彙上與北片差異較大,土語詞彙多且詞彙內部一致性較高,入聲保留較為完整。總體而言南片面貌比北片古老。南片客語主要分佈在廣東、廣西、福建東南部、臺灣的客語,香港、澳門和海外的客語。分為粵臺片、粵中片、潮漳片、粵北片

(1)粵臺片

粵臺片,又稱為涯話小片,是客家話的典型代表,主要分佈於梅州、河源、惠州東部部分縣、閩西的部分縣市(如上杭、永定、武平等)、臺灣客語大部、粵西、桂南、海南等地的客語(涯話、新民話等)。四川、重慶的客家人原本跟粵臺片相差不大,但受到了四川話的影響。

(2)粵中片

主要分佈於河源和惠州部分地區。

(3)潮漳片

潮漳片分為潮汕小片和海陸小片,主要分佈在與閩南語(包括潮州話)接壤的客家地區。

潮汕小片分佈在豐順、揭東、揭西等地,具有“半山客”特點,受到潮州話的影響,以豐順湯坑話為代表。泰國也有不少華裔說的是這種客語。

海陸小片是指以陸河話、臺灣海陸腔為代表的海陸豐客家語。

(4)粵北片

粵北片主要分佈於韶關。 主要包括江西、閩西等地的客語。

2.北片區

北片客語受贛語、官話、閩北語影響,與南部大片詞彙差異較大。各地入聲韻尾保留完整程度不一。北片客家語細分為寧龍片、於桂片、銅鼓片、汀州片;

(1)汀州片

汀州片主要分佈在原汀州地區的北部,包括長汀、連城、寧化、清流、明溪等五縣。

(2)寧龍片

寧龍片包括贛南的寧都、興國、石城、瑞金、會昌、安遠、龍南、定南、全南、尋烏等地。主要有寧石口音和三南口音。

(3)於桂片

於桂片包括贛南的于都、贛縣、上猶、大餘,湖南的汝城、桂東等地。主要有老客口音。

(4)銅鼓片

銅鼓片主要分佈在贛西北的銅鼓縣、修水縣等以及湖南的瀏陽市等地區。


八.少數民族方言

1.侗臺語族

侗臺語族,是漢藏語系的語族之一,又稱侗泰語族、侗臺語族,中國有2300多萬人使用。其發源地在浙江、福建、廣西、廣東一帶。又稱侗泰語族、侗臺語族。分佈在廣西、雲南、貴州、廣東、海南和湖南南部,也分佈在泰國、老撾、緬甸、越南北方和印度阿薩姆邦。分為壯傣語支、侗水語支和黎語支。

(1)壯傣語支(又稱臺語支),包括壯語、布依語、傣語等。

(2)侗水語支:包括侗語、水語、仫佬語、毛南語、拉珈語、佯僙語、莫語等。

(3)黎語支:包括黎語,有人認為仡佬語也屬於這個語族。

2.苗瑤語族

分苗、瑤兩個語支。苗語支包括苗語和布努語,瑤語支只有勉語。分佈於貴州、廣西、雲南、湖南、廣東、四川和越南、老撾、泰國、緬甸等國靠近中國的地區。

3. 藏緬語族

藏語分為衛藏、康巴、安多三個方言,

4.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分為巴饒克方言和阿佤方言。

(1)巴饒克方言分佈於雲南滄源、雙江、耿馬、瀾滄等縣。

(2)阿佤方言分佈於西盟、孟連、瀾滄縣,佤方言分佈於永德、鎮康、滄源諸縣。

5.阿爾泰語系語言

阿爾泰各語族不同語言之間的差異很小。


富天下農業


要我說,最難聽懂的就是福州話、莆田話!我這這些地方生活了8年還是一句也聽不懂。

福建作為全國方言最多的省份,很多語言都是非常難學、難懂的,除了福州話、莆田話,其實閩南話也是非常難懂的。

再其次就應該是客家話、粵語了。本人講客家話,講閩語的人說,他們覺得我們的話很容易聽,反過來我聽他說話卻是完全不解。因為客家話跟粵語有相通之處,所以說客家話的人聽粵語基本可以猜個八九不離十,也就是說它們的難度是差不多的。

我聽別的方言都不難懂,只要稍微認真點兒,對方講慢點兒,對我們來說沒有什麼理解問題。所以最難的語言基本集中在福建。當然這不算雲南、西藏、新疆、內蒙等少數民族地區語言啊,這些方言的語法跟普通話相差比較大。

其實到了山西、山東、浙江在、湖南、湖北等地,那些方言,在我看來都是普通話,調調不同而已,至少在福建、廣東人看來不算方言。

有多少種方言,這真的很難說,除了少數民族地區的語言外,語言有多少種也不好說,因為分法不一樣,結果不一樣,有時這個專家覺得它是一種方言,而另一個專家又認為它是兩種方言,就像閩南話,其實真正在閩南地區的人,都會說它有泉州話、廈門話、漳州話等,他們覺得相互之間的差別挺大的。


蘭臺揮麈


我讀書少去的地方也不多,全國方言肯定是多得沒法統計的了!光是我北流白話就有多種口音的了!大體上分上裡、中裡、下里三種口音,而縣內各鎮口音也各不同,各鎮內各村口音也不同,各村的自然小村口音也有差別!雖然縣內口音大雜但不影響交流。可是廣東高州和廣西玉林兩地中間只隔了個北流,他們同是白話卻交流不了,口音差別很大互相聽不懂了,得要我兩邊翻譯呢!中國那麼大就更不用說了!同是白話卻不能互相交流,其他話就更不用說了!若以口音定方言的話,我說多如牛毛也不為過!


戀花蝶87


中國幅員太大,不同區域講不同的方言,也算合理。

地方方言,一般指的是漢語方言,《中國語言地圖集》關於方言的分法,是目前流傳最廣的官方學術分法:漢語分成十大方言,除了官話區全國人民都大致聽得懂外,其他九種方言之間在沒有普通話作為橋樑時是無法互相溝通的。

這九種分別為晉語、吳語、徽語、贛語、湘語、閩語、粵語、平話和客家話,九種方言使用人口共佔漢族人口約32.3%,其中最多的是吳語7.1%,其次為閩語5.6%,晉語4.7%,粵語4.1%,客家話3.4%,贛語3.2%,湘語3.2%。官話人口最多,佔漢族人口的67.7%,也可以細分成八個分區,東北官話、北京官話、冀魯官話、膠遼官話、中原官話、蘭銀官話、西南官話和江淮官話,同樣的,以人口占比論,西南官話最多20.5%,其次為中原官話17.3%,冀魯官話8.6%,東北官話8.4%,江淮官話6.9%,膠遼官話3.0%。


在漢語方言的分區上,從清末到現在並非一成不變,我們簡單回溯一下中國漢語方言的分類變化,或許也可以知道方言在國人的認知上發生了什麼改變。

(一)1900年,章炳麟將漢語方言分成九種,分別為黃河以東以北、陝西、黃河以南及華南、福建、廣東、開封以東、江南、徽州、四川等,很粗狂的分法,也是當時缺少田野調查的侷限性。

(二)1934年,趙元任在《語言區域圖》中將中國語系分成七種,分別為華北官話區、華南官話區、吳方言、閩方言、客家方言、粵方言和海南方言,這種分法得益於民國時大量閩粵人參政引入的南方方言影響。

(三)1939年,《語言區域圖》得到修正,中國語系更名為漢語系,分類同樣變更為九種,分別為北方官話、上江官話、下江官話、吳方言、皖方言、閩方言、潮汕方言、客家方言和粵方言,這裡最大的變化是將海南方言納入潮汕,華南官話得到拓展,並將徽州話獨立設置。

(四)1948年,《語言區域圖》再次變化,將漢語改為十一種,分別為北方官話、西南官話、下江官話、吳語、湘語、贛語、客家話、粵語、閩南語、閩北語、徽州方言等,這時的語言界有大量研究成果,不過看起來有點矯枉過正了。

(五)1955年,經過對過去方言的研究成果,國內重新將漢語劃分為官定的八種,分別為官話、吳語、湘語、贛語、客家話、閩北話、閩南話和粵語,該版本繼承了語言區域圖的最新結果,但意識到各官話的一致性,不再將官話細分,同時也去除了人數不多的徽語,將之併入相近的吳語。

最後,在經歷三十年的重新研究之後,人們發現將福建的方言分成南北是有失真實性的,相反的福建方言的差異事實上是東西方大於南北方,在語法和聲調上也發現福建內部方言存在相對緊密的聯繫,於是在重新分類後,便成了文首提到的十種方言。

但不管是哪種分法,方言的最終版分類應該還沒定稿,以後應該還會有新的、更合適的分法,我們拭目以待吧。


圭海四記


沒做過統計,不知道中國有多少方言……但是可以肯定:90%以上的人,都把可能是某種口音的分支,錯誤的當做獨立的方言語種。

★大的方言,可以分出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分支口音

★小的方言,也可以分出五六個或者七八個分支口音。

本來也就那麼幾個的方言(語種),假如把每個“分支口音”都錯誤的當做獨立方言(語種),那中國方言數量絕對上億!

從1956年起,北方的普通話肆虐南方多年;受環境的影響,很多南方人已經聽不懂母語家鄉話了,以北方普通話“為榮”,自然而然就會讓他們誤以為那些聽不懂的都是獨立方言(語種),其實可能僅僅只是分支口音而已。有些口音很輕(容易聽懂),有些口音很重;多去實地考察學習,既能提升自己的母語方言水平,又能消除很多的誤解。





歸就櫃蘇


我回答第二個問題。

每一種方言外地人都很難聽懂。

方言的區別不光是音和調,還包括由此引發出來的專用的一些詞語,還包括字詞不同的組合習慣。這都是方言的特點和這種方言組成的一部分。

這個是各地文化薰陶的不同,不是本地人就聽不懂。

我們認為自己能聽懂的方言,大多是和你說的同音不同調的;聽不懂的,是和你說的音調都不同。

我們認為自己知道的,也都是以幾大地區官話為主。

最難的就是對這個外地人來說,音調字詞都不一樣的。完全就是另外一種語言。


文開石


什麼話都有,我作為廣東人,最清楚的就是廣東客家話。也可以說是中國客家話。客家話的人有二億多人,是一個很大的地方、方言。客家話能通半個中國的省份,江西、廣西、福建、海南、湖南、廣東、四川、香港、浙江、奧門、臺灣等,還能通海外多個國家。客家話雖然多人用但是也是很古老的方言,是中國人或專家們都瞭解一點客家話的。客家話的分支也有,比如白話就是在韶關的客家語言地搬遷過去的一個分支,雖然只有二千多萬人講白話,但客家話分支出去的也算比較大的了,其他小的就沒必要講了。客家人比較有人情、大方、善良、勤勞、愛家、文人多、做官的也多、做生意的老闆也多、得到了中國十四多億百姓的讚揚和支持。在廣東的客家話的客家人也非常大,有四千多萬人口的數量。就在廣東的省府都有幾百萬當地的客家人,他們是一千多年前從各省地的客家語言地搬遷過來的,在白雲區、天河區、芳村、增城、從化、等。因為當地的客家人也非常善良、勤勞、大方、所以和當地百姓一起生活的有聲有色,得到了廣東百姓的讚揚和支持。為什麼廣東有哪麼多客家人呢,因為老人是這樣說的,珠三角地區客家話的人多,客家話地區聽不到白話人的聲音,所以又有人這樣說,講白話的大多數都是客家話轉變的,所以客家話他們全聽的懂,講白話的我們客家地區的老人完全沒辦法聽。但也不是全部白話是客家話轉變的,也有是外省人湖北、山東、黑龍江、廣西等人學的、也有是學老人轉變的。所以廣東省珠三角的語言是很複雜的,什麼人都有、什麼話也有,最後只有普通話勾通了,要不然在廣東的省府是沒辦法生活下去的。人多話多語言多,複雜。


皇帝保佑吳氏


中國是多民族、多語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國。據資料顯示,我國的56個民族共有80多種彼此不能通話的語言和地區方言,其中使用漢語的人數最多,除了漢族,還有滿族、回族,大部分畬族、土家族等少數民族也都使用漢語。為此,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

現代漢語可分為7大方言:

1、北方方言,流通在我國中原、東北、西北和西南的廣大地區。

2、吳方言,即江浙話,分佈在江蘇省的江南地區、上海市和浙江省大部。

3、贛方言,即江西話,分佈在江西省的贛江中下游,福建省西北部,湖南省的東部以及湖北省的東南部。

4、湘方言,即湖南話,分佈在湖南省大部。

5、客家方言,即客家話、客話。客家話比較分散,比較集中的地方是廣東省東北部、福建省西北部、江西省與湖北、廣東、福建接壤的地區以及四川、廣西和臺灣等地。

6、粵方言,又叫粵語、廣東話,分佈在廣東省大部、廣西自治區的東南部,以及港澳等地區。

7、閩方言,即閩語,分佈很廣,主要是福建省大部、廣東省的潮汕地區西部、海南省、臺灣省大部、浙江省南部。

除北方語言以外的六大方言都是南方語言。

在全國最難懂方言排行榜的十種方言中,上海話位列第八位。

上海話,是吳語的一種方言,上海話是以本地吳語為基礎,自然融合上海開埠後的吳語區各地移民方言而成的一種新型城市吳語。

上海話,即滬語,是吳語的一種。上海這座城市也有好幾種方言。

1、浦西話

適用範圍主要是市區、逐漸延伸到外環線內。最老的浦西話主要是以前南市區(現黃浦區)口音為準。

2、浦東話

適用範圍:浦東郊區部分、浦江鎮、奉賢部分鎮等。浦東話通行最廣的地區是黃浦江以東地區,南匯、川沙兩地用的更是典型的“浦東閒話”。

3、松江話

適用範圍:松江、奉賢部分鎮、閔行部分鎮、青浦部分鎮等。

4、嘉定話

適用範圍:嘉定、寶山中北部等。

5、金山話

適用範圍:金山、金山地處上海與浙江交接處。金山方言內部又有區別,比如:朱涇、亭林、楓涇。

6、青浦話

適用範圍:青浦,但同樣在青浦,青浦練塘和白鶴鎮的話就有著顯著不同。

7、崇明話

適用範圍:崇明三島、閘北寶山等部分地區。不過,除了崇明地區,還有江蘇南通、如東、鹽城大豐等講崇明口音的人更多!如果你用崇明話與市區上海話交流,基本上就能把對方說懵逼!

所以,沒有普通話作為橋樑時是無法相互溝通的。普通話是一張名片,作為一種語言,不僅是社交的工具,也是一種文化載體。實際上,如今隨著改革開放以及交通的發展,每年異地務工的多達幾億人,如果沒有一個大家都能使用,都能聽得懂的通用語言,肯定是不行的,每個外出務工的人既要有自己家鄉的方言,傳承鄉土文化,又要學會和掌握普通話,這是個互補關係,對自己在上海的工作、學習、生活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和推動作用。




俊53116982413


要我說,最難聽懂的就是福州話、莆田話!我這這些地方生活了8年還是一句也聽不懂。

福建作為全國方言最多的省份,很多語言都是非常難學、難懂的,除了福州話、莆田話,其實閩南話也是非常難懂的。

再其次就應該是客家話、粵語了。本人講客家話,講閩語的人說,他們覺得我們的話很容易聽,反過來我聽他說話卻是完全不解。因為客家話跟粵語有相通之處,所以說客家話的人聽粵語基本可以猜個八九不離十,也就是說它們的難度是差不多的。

我聽別的方言都不難懂,只要稍微認真點兒,對方講慢點兒,對我們來說沒有什麼理解問題。所以最難的語言基本集中在福建。當然這不算雲南、西藏、新疆、內蒙等少數民族地區語言啊,這些方言的語法跟普通話相差比較大。

其實到了山西、山東、浙江在、湖南、湖北等地,那些方言,在我看來都是普通話,調調不同而已,至少在福建、廣東人看來不算方言。

有多少種方言,這真的很難說,除了少數民族地區的語言外,語言有多少種也不好說,因為分法不一樣,結果不一樣,有時這個專家覺得它是一種方言,而另一個專家又認為它是兩種方言,就像閩南話,其實真正在閩南地區的人,都會說它有泉州話、廈門話、漳州話等,他們覺得相互之間的差別挺大的。


遊戲人超超


你問的是什麼方言?漢語的方言?還是少數民族語言的方言?漢語普通話原也只是一個漢語方言而已!少數民族語言,幾乎都是獨立的語言,比如:藏語、壯語、維吾爾語、蒙語、苗語、朝鮮語、彝語等等……和漢語都是平級關係,不是方言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