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西北研究院“大氣微塑料”研究獲進展

日前,記者從中科院西北研究院瞭解到,該院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康世昌團隊對大氣微塑料相關研究取得了最新進展。

微塑料通常是指粒徑小於5mm的塑料纖維、顆粒或者薄膜,主要分為初生微塑料及次生微塑料兩種。微塑料汙染在食鹽、海產品、外賣食品、瓶裝水中普遍存在,家居生活如衣物洗滌、洗護用品使用等也會排放大量微塑料,微塑料在環境中的遷移、轉化、歸趨和生態毒理效應備受關注。現有相關研究主要集中於海洋和近岸帶水體和沉積物中微塑料汙染,最新研究發現偏遠地區大氣及冰川中也存在微塑料,微塑料汙染全球化趨勢明顯。而大氣傳輸是微塑料全球傳輸與循環的一個重要環節,目前對於大氣微塑料的研究多集中在城市地區。

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康世昌團隊及其合作者通過綜述現有關於大氣微塑料的最新研究進展,系統闡述了大氣微塑料的丰度、尺寸、顏色、形狀及組成等特徵,發現纖維狀和碎片狀微塑料最為常見。研究發現,大氣微塑料可傳輸到偏遠地區,特別是在冰凍圈地區,雪冰中微塑料的發現進一步表明微塑料的全球傳輸特性。研究指出,相對於海洋及陸地微塑料的研究深度與廣度,目前對於大氣微塑料的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大氣微塑料的溯源及傳輸模擬亟待加強,大氣微塑料對人體的潛在影響尚未進行系統評估。

該成果獲得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考察研究項目、中國科學院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科學院西部之光等項目共同資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