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孟嬋:一代“廢后”成功逆襲的處世哲學

“人生的命運是多麼難以捉摸!它可以被純粹幾小時內發生的事情毀滅,也可以因為幾小時內發生的事情而得到拯救。”——歐文·斯通

“命運”二字,神乎其神,玄而又玄。有人愛,有人憎;有人敬畏祈禱,有人試與爭鋒。然寵辱不驚,心若不動,又奈之何?禍福相依,鹿死誰手,誰人能料?

宋哲宗趙煦皇后——孟嬋,情路坎坷,起伏波折,隨命運沉浮,卻最終熬得雲開月明。她的傳奇一生或許能給處於人生低谷的我們一絲堅強、一絲希望。身處井隅,心向星光。



故事:孟嬋:一代“廢后”成功逆襲的處世哲學


出生名門 “ 婚”不逢時

孟嬋,名州平赫人。父親孟彥弼雖不顯赫,但祖父卻曾官至眉州防禦使兼軍馬都虞侯,也算出身名門。她端正賢淑,溫婉如玉,深得高太皇太后和向太后喜愛,認為他是母儀天下最合適的人選,並親自教她婦道禮儀。孟嬋冰雪聰明,一學就會,一顰一笑,一舉手一投足,都嫻熟自如,優雅有度。不久兩個太后決定立她為後,選定黃道吉日,舉行冊立大典。

十六歲的少女情竇初開,夫君還是真龍天子,這是多少女子夢寐以求,可望而不可即的福分和榮耀。喜悅、自豪、忐忑······帶著對美好未來的憧憬走上天子花轎。

然而,新娘子大婚之日沒有等來夫君的喜悅和憐愛,等來的卻是冷冰冰的不悅和一句判詞:皇后有德,只恐無福,將來國家遭遇不幸,怕是要承擔責任了。

為何美麗溫婉的皇后在大婚之夜就不受皇帝的喜歡呢?

首先,宋哲宗皇帝認為這是高太后給他包辦的婚姻,他打心裡抗拒。當時高太后掌握政權,宋哲宗處處被掣肘,對高太后十分不滿,恨屋及烏,對孟氏連帶討厭。少年天子反抗失敗,心裡窩火,遷怒於孟氏。

其次,大婚之日五月十六,是太史官翻閱大量文獻記載而選定的。認為這日是天和地、陰和陽的象徵,皇帝和皇后一乾一坤,此日結合,五穀豐登,國泰民安。而按道教的說法,這一天乃天地交合之日,夫妻不宜同居,否則損福折壽。宋哲宗頗信道教,甚是避諱。

宋哲宗一語成讖,無論與否,之後宋朝江河日下,靖康之變,北宋不復存焉。而孟嬋也幾度沉浮,身不由己。

時也,命也。“婚”不逢時,孟嬋和天子的婚姻一開始就註定不幸。如果只是不被天子喜歡,缺少愛情的滋養,最起碼母儀天下,貴不可言,與世無爭,也能守得歲月靜好。

可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皇后寶座令人垂涎,你想歲月靜好,偏有人推你到風口浪尖,置於死地。



故事:孟嬋:一代“廢后”成功逆襲的處世哲學

喪女之痛 廢后之哀

劉清菁,宋哲宗的第二個皇后,也就是她耍盡心機,陷害孟皇后,不擇手段爬上皇后之位。

由於高太后把控政權,宋哲宗認為宮中婢女皆是高太后的眼線,十分不悅。便打著尋找乳母的幌子,去尋找一位貼身侍妾。劉氏憑藉超群的姿色和能詩善文的才氣入了宮,“明豔冠後庭,且多才多藝”,宋哲宗為之沉迷,專寵後宮。

劉氏,宋哲宗名義上的乳母,卻珠胎暗結。很快這段不倫的“母子戀”被眾人發現,大臣們紛紛上書,極力勸諫。高太后震怒不已,逼迫宋哲宗將劉氏趕出宮。然而,年少的宋哲宗就像現在叛逆的熊孩子,你們反對越激烈,我們愛的越深沉。宋哲宗在宮外金屋藏嬌,愈發寵愛劉氏。待高太后駕鶴西去,名目張膽把劉氏接回皇宮,很快由乳母搖身一變成御侍,逐步晉升為婕妤、賢妃,並覬覦皇后寶座。

高太后去世之後,孟皇后唯一的廕庇也沒有了。面對囂張跋扈、恃寵而驕、野心勃勃的劉氏,儘管如履薄冰,小心翼翼,還是逃不掉厄運的降臨。

深牆高院,長夜寂寂,枕冷衾寒。幸得命運垂憐,入宮第二年孟皇后誕下一位小公主,喚作福慶公主。小公主是孟皇后在這深宮內苑的唯一溫暖,是她荒涼無際的精神支撐。然而,福慶公主三歲時突然得病,經多方醫治,不見好轉,群醫束手無策。病急亂投醫的孟皇后聽說京城來了一位道士,善能書符治病,便向道士求了書符咒水,帶入皇宮為公主治病。這種怪力亂神的蠱術在皇宮是被禁止的,孟皇后也是心驚膽戰。後來宋哲宗過來探望公主時,孟皇后如實稟報了此事,宋哲宗當時並不介意,覺得不妨一試。

然天不憐佑,小公主還是夭亡了。痛失愛女,孟皇后失去理智,大張旗鼓在後宮做祈福法會,開水陸道場,為女兒的亡靈祈福。居心叵測的劉氏趁機向宋哲宗進讒言,捕風捉影搬弄是非,誣陷孟皇后是在詛咒天子,目的是把五月十六日的不吉利轉嫁到宋哲宗身上。這是宋哲宗的一塊心病,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很快下詔,廢去孟後,“皇后孟氏旁惑邪言,陰挾媚道,廢居瑤華宮,號化陽教主,玉清妙靜仙師,法名衝真”。

曾經母儀天下,而今廢為道姑;曾經貝闕珠宮,而今透風漏雨破屋;曾經錦衣玉食;而今食不果腹。

既得命運垂憐,賜我福慶孩兒,奈何又無情捉弄,奪我心頭之肉。午夜夢迴,孟皇后定是意難平!

劉氏費勁心機,排除萬難,終於登上夢寐以求的皇后寶座。然而劉氏並非善類,醉心權勢。宋徽宗繼位後妄想幹涉朝政,引起徽宗不滿。之後更是耐不住寂寞,苟且偷漢,壞事做盡。宮中太監婢女無不痛恨劉氏,經常諷刺她,最後羞愧難當,自縊身亡。

惡人者,人恆惡之,一代妖后,自食惡果,額手稱慶。

孟皇后的一生難道就在青燈古佛中終結了嗎?



故事:孟嬋:一代“廢后”成功逆襲的處世哲學


四立二廢 安享晚年

孟皇后被稱為宋代的“胤礽”,然比起二立二廢的清朝太子胤礽更是過之不及,身世更加跌宕傳奇。

靖康二年,金兵攻陷都城汴京,擄走徽宗和欽宗,以及三千多后妃、皇子公主和皇親國戚。這些皇室成員被俘之後受盡屈辱,尤其女性,更是慘遭百般凌辱。正是孟皇后被廢,被皇室除名,才在這場浩劫中免於禍難。

命運這東西,真令人哀喜不得!

趙氏王族被金兵擄走,國之無主,此時有人想起了孟皇后,朝臣官員重新迎回孟皇后,尊稱元祐皇后並垂簾聽政。孟氏勇擔重任,穩定政治和人心。孟氏沒有武后的“稱帝”野心,她派人極力尋找躲過此劫的皇室後人——康王趙構,保住了宋朝江山。後來苗傅、劉正彥發動政變,企圖立三歲太子為帝,讓孟皇后垂簾聽政,孟氏斷然相拒。贏得了宋高宗和朝臣們一致愛戴和尊敬。

孟氏一生經歷四立二廢,命運多舛:

元祐七年,在高太后的支持下,被立為皇后,此乃一立;

紹聖三年,被劉氏陷害,孟氏被廢,此乃一廢;

宋徽宗即位,向太后接回孟皇后,被尊封為元祐皇后;此乃二立;

崇寧元年,向太后薨,小人興風作浪,孟皇后再次被廢,移居瑤華宮,此乃二廢;

靖康之變,朝臣再迎回孟氏皇后垂簾聽政,主持大局,此乃三立;

康王南京即位,是為高宗,孟皇后被封為隆祐太后,此乃四立。

成婚之日宋哲宗的判詞一語成箴,大宋王朝果遭不幸。但是把泱泱大國的衰敗歸咎一女子未免貽笑大方。“國家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命運兜兜轉轉,往事隨煙,好在孟皇后在晚年終於享受到了奢望的歲月靜好,安暖相伴。

宋高宗對孟皇后禮愛有加,尊之為隆祐太后,待之如母。孟皇后晚年患病,宋高宗經常衣不解帶,幾日幾夜守在床邊侍疾。享年五十九歲,諡號“昭慈聖獻皇太后”。



故事:孟嬋:一代“廢后”成功逆襲的處世哲學


孟皇后一生深陷命運之海,隨主沉浮,幾經波折,卻不改蕙質蘭心,質本潔來還本去。

身為皇后,不得帝愛,后妃爭寵,寬容有度不嫉妒;

喪失愛女,廢黜後位,雪上加霜,從容堅強不悲切;

臨危受命,救國於難,權傾天下,果敢退位不戀權。



命運何為,凡人無力主宰;心將如何,但憑自己。守住心,且隨緣。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既來之,則安之。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