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別人剛一畢業月薪就能過萬?

用戶61407135


剛畢業就能月薪過萬,應該是很多人的夢想了。

可現實情況是,即便是北上廣這樣的大都市,大多數人也在為工資過萬而努力著。

前段時間,網上發佈了《2019國人工資報告》,數據顯示:工作1-3年,月薪過萬的人只有8.13%;工作10年,月薪過萬的人也僅有22.44%。

有網友說:畢業兩年,月薪2千,餓不死也存不下錢,很迷茫。

也有的網友表示,剛剛畢業半年,就拿到了月薪3萬的工作。

路遙說,每個人都會有一個覺醒期。

想要變成理想中的樣子,都由改變自己開始。

職場新人:聰明反被聰明誤

在職場上,一個人最重要的能力,就是靠譜。

在綜藝《新職員誕生記》中,八位高學歷職場新人需要在一家律師事務所,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實習。

其中,只有兩個人能留下來,成為律所真正的律師。

在上班第一天,實習生李相浩就遲到了。

他偷偷摸摸地溜到自己座位,以為沒有被發現,其實早就被幾位合夥人看在眼裡。

中午一起吃飯時,導師問起來,他支支吾吾回答了半天,一點也沒有承認錯誤的意思。

下午,導師給大家佈置蒐集案例資料的任務,四個小時後交付。

其他實習生都覺得時間緊任務重,害怕不能按時交付。

李相浩只用了兩個小時,就第一個提交了資料。

導師覺得很詫異,還對他抱有一定的期待。結果他交上來的資料,讓人大失所望。

不僅沒有案例、法律條文,全是些自以為是的看法,而且漏洞百出,還有不少錯別字。

導師直言:“我給出四個小時,是因為完成任務確實需要這麼多的時間。這樣隨隨便便的態度,很容易被人覺得不靠譜,以後前輩很難再給他安排工作。”

相比之下,另一位實習生林賢書,給出了比較合理的做法。他在規定時間內先提交了一份資料,然後對資料做了進一步完善,之後又重新提交了一份。

如果導師急需這份文件,可以直接用第一份資料開展工作。這種處理方式,獲得了觀察員們的一致好評。

職場中有很多聰明人,但是靠譜的人卻很少。大部分人只想走捷徑,卻沒有踏踏實實把一件事做好的耐心。

巴菲特曾說:靠譜,是比聰明更重要的品質。

最高級的聰明,其實是靠譜。

當保姆也能月入3萬

最近,聽朋友小王提起一位月入3萬的鐘點工張阿姨。

每天從早上8點到晚上9點,張阿姨都會穿梭在不同的僱主家。有人請她照顧孩子,也有人請她去做頓午飯。

張阿姨手中的電話從來沒有斷過,很多人都在搶著讓張阿姨去他們家工作。

有段時間,小王請張阿姨去家裡做飯。

因為小王是四川人,她老公是北方人。做菜時,需要兼顧南北兩種口味。

剛開始,張阿姨不會做川菜,就和小王媽媽學做了一次。沒想到,做出來的一樣好吃。

後來小王媽媽回家後,張阿姨看見小王經常點外賣吃小龍蝦,就對小王說:

“以後別點外賣吃小龍蝦了,你買幾斤小龍蝦。我從網上學學,等我來的時候,給你做做試試看,既便宜還乾淨衛生。”

每次張阿姨來,都會給小王嘗試做不同口味的菜。小王擔心她太過勞累,沒想到每次做飯張阿姨都高興地說:

“我做了十幾年的保姆,什麼樣的僱主我都見過。每一位僱主有不一樣的要求,對我來說都是一次學習的機會。”

比如,有一家老人有潔癖,東西不能隨便擺放。張阿姨在打掃前會用手機拍張照片,之後再根據照片的位置,依次擺放好。

有的僱主是上班族,家裡的很多電器都不會用,張阿姨根據之前學到的,耐心地教給他。

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學習和專注,把目前做的事情做好,做到極致。

即使是平凡的工作,也能做出不平凡的成績。

不逼自己一把,都不知道自己很優秀

我認識一個小夥,因為地域的原因,說不清楚普通話。有時大家經常會打趣他的地方口音。

再見到他時,我發現了一些奇妙的變化。

原本不愛說話,如今他能說著一口流利的英語,幫助外國友人指路。

聊天之後我才知道,這幾年他自學了英語,順利進入一家外企,一步步做到了銷售主管的位置。

小夥原本是農村出來的,小時候父親因病去世,母親一個人靠做衣服掙錢把他養大。

原先,小夥只是公司的一個普通銷售人員,每日按時上下班打卡,工作不溫不火。

後來,他母親因為中風生病住院了。為了攢醫藥費,他只能拼命的賺錢。

工作中,他比任何人都要吃苦賣力,為了讓客戶順利簽單,他在機場等了人家6個小時。

工作之外,他還學習了英語口語。雖然夾帶了家鄉的口音,但是也有了自己的特色。

有一次,公司一個項目要和國外的客戶對接,需要找一個英語水平好的員工做翻譯。

小夥正好熟悉業務,又有一定的英語口語基礎,就被安排出差去見客戶。

雖然領導當時沒有說什麼,但是年底公司考核時,小夥順利地拿到了晉升的名額。

如今,即便已經成為銷售主管,他還是不敢放鬆警惕。人才輩出的當下,想要不被取代,就要努力把自己變得不可代替。

小夥說:“有時候你不逼自己一把,就不知道自己原來可以如此優秀。”

寫在最後

蔡康永說過一段很有意思的話:

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18歲遇到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遇到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那些總是抱怨自己不走運的人,不努力提升自己,到頭來只會羨慕別人的成功。

與其苦苦期待好運的降臨,不如好好地審視自己,努力才會有好的結果。


小貝保險


剛畢業就月薪過萬的只是極少數

入職薪資過萬的在所有應屆生當中佔比超不過千分之一,而且主要集中於東部沿海地區。目前高薪行業也是屈指可數的幾個,而大學裡現在專業五花八門,能進入高薪領域的專業比例本身就很低,再想成為這部分人當中的精英,除了需要比本很強的專業能力,還需要很好的機遇。

薪資待遇與行業類型息息相關

薪資待遇高低不僅關乎於學歷與能力,還關乎於專業、情商、形象。現在211畢業N年在北上廣深收入水平還達不到當地平均值的多得是,而普通本科月入兩三萬的在當地也多得是。因為有些專業所屬行業本身就不一定是高收入行業,那作為職員又怎麼可能拿高薪呢?高薪行業少,高薪企業少,高薪崗位的缺口更是狼多肉少。

風水輪流轉,收入水平在變化

現在最火爆的軟件和互聯網行業,其實最早出身於各種培訓班,比如北大青鳥之類的,這些地方當年是考不上正經大學才去學手藝的地方,可偏偏就是這一波人,成為了IT及周邊行業的元老,因為當時這樣的人才稀缺,成為香餑餑那是順理成章的。當然很多行業都有一定時間的黃金期,前幾年熱極一時的建築和銀行業,現在已經開始走下坡路。我同學本科畢業後為了進銀行而讀研,倒是順利考進去了,沒拿幾年高薪就跌落神壇了,現在月薪只有前幾年的60%,言語間直言後悔,不僅僅是因為收入驟減,還因為工作的枯燥與束縛。

附一張主要城市稅前薪資排行榜。


城市發展報告


剛畢業月薪就過萬,確實是難得,但還是有的。


有的可能是高學歷,比如博士、博士後或“海歸”。

也有可能正好是某單位的某個領域稀缺的主業對口的高級人才。


還有的可能是在攻讀博士期間就和導師是某個重要課題研究團隊的成員,一畢業已經是這一課題的專家了。

還有就是某單位的關係戶。我認識一個就是這樣。一個女生,畢業於南方的XX大學,學的“工程造價”專業。她的父親是南方某沿海城市的XX單位的領導。她大四最後一學期就在這家單位實習,畢業後就在這家單位工作。一畢業就月薪一萬多。


傑少哥1


美女英語老師是別人家的;

物業過節發禮品是別人家的;

五一休假5天別人家的;

剛一畢業就能月薪過萬往往也只能是別人家的。

之所以能過:

有一部分人之所以能過是因為他的態度、知識和技能正好切合了企業的需求。在畢業之前和企業有了一些局部的合作,跟企業之間解決了信任的問題,甚至都已經是企業的中基層主管了;

有一部分本身就是學霸級,具備有核心的技術和科研能力。是當之無愧的佼佼者,這種實力是他多高沉澱的結果,一般人學不來;

有一部分是選擇了銷售行業,而這個行業不因經驗、學歷和背景,只要創造了業績,就可以實現高收入,在我輔導的很多企業中本科、專科剛畢業都有這樣的案例,但銷售是20/80法則,20裡面還有20/80,真正有這種“命”的畢業生少之又少的;

還有一部分在學校就已經可以是月薪過萬了,因為他們家就是做企業的,沒辦法,這也是命。

剛一畢業月薪過萬確實令人羨慕,但這只是表象,深究原因還是這些人在畢業之前的學習和沉澱、實踐與付出。企業主都是練就了火眼金星的,給你一萬,你需要給他創造十萬甚至更多,因此核心是企業認為這樣的人創造的價值會超過他的期望。


這是“午道”第275條原創問答。【午道南來】旨在讓更多的職場人越來越幸福,歡迎關注,我們一起成長。


黃聘


第一是因為學歷是研究生或者博士,很多城市在爭奪人才,第二是因為在大學的時候就會創業所以畢業可以直接上手所以可以月薪過萬。


演員吳雲飛


對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月薪就能過萬,我認為這不是靠運氣,應該是他自身努力的結果,如果在他勝任的工作不出色,不努力,沒有幹出業績,無論是國企老總,還是私營老闆,不會給這麼高的工資。作為一個企業,是要看效益,看你為企業所創造的價值來發的工資。企業還要對以後的發展潛力來評估這個學生的利用價值。所以一般企業對員工工資拿捏的很準。不會輕於給出這麼高的工資的。

其實對一個剛畢業,工作經驗還很欠缺的情況下,能給你月薪過萬來說,自身的壓力也還是相當大的。企業不會白給,你也不會白拿,是要有所付出的。作為一名剛畢業的學生,你的工作之路還很長。一時不努力,就會被淘汰。



安心一葉


  1. 前提他在學校裡面所付出的努力的。
  2. 你在打遊戲的時候,他在研究內容。
  3. 你在談戀愛的時候,他在堅持做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