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孩子的三年級現象?

三薪二億


我家正好有剛升入三年級的小朋友。非常榮幸能回答您這個問題


三年級是小學的中級階段,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也是成績的分水嶺,一二年級都看不出來成績的差異,一般都能考95分以上。大家都在一條水平線上。但到了三年級成績就開始有分化了。所以把握好這個階段的學習之後,到小學高年級就相對輕鬆一些。


三年級就語文方面來看,就要求能寫簡單的命題作文,相對於一二年級的看圖寫話來說就有一定的難度了,一二年級的看圖寫話比較具體,上面有圖畫做參考,只要能比較完整的寫出圖片中的大體意思就算可以。如下圖(圖片中有誰,在哪裡,他們在做什麼)


孩子只要能看的懂圖片,一般都可以寫出來,但三年級開始,就是命題作文了(比如,我最喜歡的人....)這樣就會有些抽象。孩子們一開始還有點難適應。


從三年級開始,也增加了一門英語的課程,所以功課的壓力比一二年級要大一些。

那我們做家長的如何幫助孩子儘快適應三年級的學習呢?


1.學習習慣的培養

小學從1-6年級階段都是學習習慣培養的階段,如果1-2年級已經養成了良好的習慣,請繼續保持。比如及時完成作業,不要拖拉。


2.在完成作業的前提下有效的閱讀課外書籍

要讓孩子每天都有固定的課外閱讀時間,不僅可以拓展知識面,也可以增加識字量。建議孩子可以準備一個本子(看到好的詞句可以寫下來,一天記一點),孩子寫作文時,可以翻翻這個本子,避免提筆不會寫的尷尬。


孩子如果在前期沒有養成閱讀的習慣,父母也可以每天讀給孩子聽。不用擔心孩子是否會一直讓我們讀,等孩子到一定的年齡,你想讀給他聽都沒有機會了。 (一般可以讀到12歲)


3.早上提前半個小時起床,可以朗讀課文,也可以聽讀英語

俗話說一天之計在於晨,早上是記憶力最好的時候,大聲朗讀課文,可以增強孩子的語感,對於做閱讀理解的題目還是不錯的。


4.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孩子練字

一看這個題目感覺這個跟學習沒有關係,但實際上關係很大,如果孩子小學一二年級的字寫的差,三年級還可以糾正過來。小學的考試也有卷面分數,如果孩子的字寫的很好,工整的話,老師在批改作業跟改考卷的時候都非常舒服,作文方面會少扣一些分是非常可能的。


寫的一手好字在孩子以後的學習生活中都非常重要,在高考中也可能多1-2分,這1-2分將會決定孩子的命運。


總之,父母不用太過焦慮,只要做好應該做的,一切都請交給時間吧


知心爸媽懂孩子


我是小學老師,這學期也在教三年級的數學,都說三年級是個分水嶺,最近我也在考慮這個問題。

從九月份開學進入三年級,到現在已經快一個月了。我的數學教得很費勁,很多簡單的東西,重複講好幾遍,孩子們還是學不會,以前一個知識點,講一兩遍,班裡絕大部分的孩子就學會了,只有少數的孩子學習能力差點,需要反覆講才有點效果。可是到了三年級,就連班裡中上等的孩子,也是學得很慢。這就是大家常說的“三年級現象”。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我來給大家談談我的想法。

首先說說為什麼一二年級孩子們的成績比較高,全班的平均分高達98分左右。

孩子們在一二年級,尤其是在一年級,不得100分,家長和老師都覺得孩子沒有考好,為啥那個時候成績那麼高呢。

一是由於知識的確比較淺顯,二是孩子們大多經過了學前三年教育。三年當中,孩子們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下,基本把小學一年級的東西學的差不多了。

剛上一年級,每個孩子的家長也高度重視孩子的學習,時刻盯著孩子寫作業,題不會做一遍一遍的教,小小歲數每天都會刷題,孩子就是學不會,泡也泡會了。

一年級相當於一個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時期。淺顯的知識,海量的時間,考查的時候,考試題目幾乎不換花樣,和課本知識一模一樣,講什麼類型,就考什麼什麼類型,不用過多的思考,只靠模仿和記憶就完全可以達到滿分成績,如果把考試的試題,換成那成那些稀奇古怪的燒腦筋的題,家長都感到頭疼,孩子們也是考不了這麼高分數的。

這是造成一二年級分數高的主要原因。

其次就是三年級學科內容難度提升,科目也增加了,要動腦的因素越來越多。

我們分學科進行分析下。

在一二年級主要就是對拼音和漢字的考查,有一些簡單的連詞成句,簡短的小短文分析,出的題,在原課文裡就可以找到答案。最後沒有作文,只有看圖寫話,寫一句或者幾句簡短的話,就達到了要求,可以說孩子們很容易能夠達到要求。

但是到了三年級出現了閱讀理解,寫作也從幾句話變成了小文章。1-2年級沒有過練習,這個難度就會越發的凸顯。這就需要在1-2年級就開始培養閱讀的習慣,增強寫作的訓練。有積累才不會在一跨入三年級就有突然的滑坡。

其次說說數學:

我本身就是數學老師,最近在講課的時候,明顯感覺有點費勁。一二年級的計算要求比較單一,並且孩子們已經大部分學的很好了。現在,數變得大多了,也由過去的簡單的加減,變成了混合計算,難度增加。有的孩子計算速度很慢。在規定時間內,根本就完不成。說明掌握的不夠牢固,甚至可以說就沒有學會。

在一二年級,做題的錯誤率在5%到10%之間。但是現在做題的錯誤率居然達到20%多,並且課堂練習時,有的孩子在規定時間內,根本就完不成,不叫我給檢查。

還有的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題,有的學生都讀不明白題意,自然也就無從下手去解決問題。

這都是三年級開始這一個月。我觀察到的實際情況。所以我只有放慢講課的速度。把所學的東西在細細地分析給孩子們。邊講、邊做、邊給孩子們歸納。就想在第一遍講的時候,讓絕大多數的孩子,把基礎知識搞明白。

新增加的科目:英語

三年級新增加了一門功課,就是英語。很多孩子對於新增加的這門功課,很感興趣,但是學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萬事開頭難。教英語的老師天天給我嘮叨,課講不下去,就是有部分孩子,根本學不會。只有放慢速度來講課。

接著說說學生們學習態度

在一二年級,孩子們小,都比較聽話,老師和家長說什麼,就是什麼。雖然有的孩子達不到老師的要求,那只是他能力差,但是學習的態度,絕大部分還是很好的。老師每次檢查作業,基本上大部分孩子都能按時完成作業。

到了三年級,孩子長大了許多,也就有自己的主見了。對於家長和老師的話,就學會陽奉陰違了。最近收晚上的家庭作業,就有的孩子根本沒做,會找各種理由來騙老師。

而作業卻是對每天所學知識的監測和鞏固。沒有這個過程,當然不行

三年級哪些孩子會進步,哪些會退步?

在一二年級養成了好習慣的孩子,上課認真聽講,注意力集中,跟老師積極活動。老師留的家庭作業,能夠獨立完成。學習上不依賴家長,基礎打的比較牢靠。

學知識比較靈活,題目有了變化,還是能夠把難題解決掉。遇到難題,不害怕,而是興奮,想挑戰自己,很享受成功的樂趣。

也感受到了學習給自己帶來是樂趣。並且這樣的孩子都喜歡閱讀,識字量很大,理解能力強,這是孩子利於不敗之地的根本所在。

這些孩子到了三年級會進步,並且會越來與進步。

有些孩子,在一年級成績可能也不是很差,但是這成績的背後,有太多家長的辛苦付出,才造就出孩子滿分的成績,但是孩子的能力卻不高。學習沒主動性。依賴家長,學習品質差,遇到難題,就退縮,不自信。

學東西很死,基本屬於機械記憶,題目類型稍有變化,一定就會說“我不會”,尋求家長的幫助。好像學習是家長的事情。學習很被動,也學的很辛苦。孩子感覺不到學習的樂趣。學習對於他們來說,毫無樂趣,不逼到最後,絕對不想寫作業。

這些孩子愛看動畫片,愛玩手機遊戲,但是不愛閱讀,識字量很小,理解能力當然也就很低。

這樣的孩子,到了三年級會掉隊,不扭轉局面,以後到了高年級成績會越來越低。

三年級的家長要怎麼做,來避免孩子的“三年級現象”。

成績低了,家長心裡肯定著急、焦慮。但是這樣的情緒不要影響到孩子。家長也要保持平常心。成績的好壞起伏,都是孩子學習過程中的正常情況。

不要一味地批評責怪孩子,有的家長甚至會說孩子“笨死了”,這樣會打消孩子的積極性的。

家長要找到孩子成績弱的主要原因,進行幫扶。

這時切記一定不要孩子再對家長產生依賴了。學習是孩子個人的事情,他不主動學習,別人幹使勁沒用。一定要重塑孩子的良好的學習品質了。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專注能力,會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積極主動的去學習。

還有就是家長們都很重視閱讀,但是都停留在了口頭,都知道孩子的閱讀很重要,也買了很多書,可很多孩子的閱讀屬於無效閱讀。家長要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叫孩子真正的學會閱讀。從而提高孩子的識字量和閱讀能力。這是孩子今後學業上是否走的長遠的必要的保障。

三年級才開始,希望家長們看到孩子的不足,依然要一如既往地幫扶,不要覺得孩子經過兩年的學習,就可以撒手了。

人家在一二年級學習習慣已經培養好的,可以慢慢撒手了,但是還沒有形成好習慣的,這時你再要撒手,你孩子在學業上的前途,可就不是那麼光明瞭。三年級的確很重要。為了孩子更加美好的明天,家長配合老師,在繼續辛苦一年。

端正了孩子的學習態度,培養屬於自己的學習方式,會獨立思考問題,能夠專注地去做每一件事,也漸漸喜歡上閱讀。

那時家長就可以,退到孩子的身後,看孩子自己拼搏的背影了。

現在還沒有到那個時候。家長們繼續努力吧!過程可能有點辛苦,但是將來看到孩子學業上取得的成就,那時苦就會變成甜蜜的回憶。

屬於孩子的成長機會只有一次,學習機會也是錯過了再想回頭就難了。一定要把握機會,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加油孩子們!加油家長!

大家怎麼看待三年級分水嶺的問題,歡迎您來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


淺淺的教育


這個問題,我也正在面對。我的兒子今年也剛上小學三年級。

剛開學那陣子,我特別納悶:為什麼一、二年級成績很好,到了三年級反而下降了呢?不光是成績下滑,字寫得也潦草;總覺得時間不夠用,做完作業,來不及預習、複習;寫一篇300字的自我介紹都表達不清楚……

後來我才知道,這個被稱為“三年級現象”。

怎樣的現象,會被稱為“三年級現象”?

  • 成績下滑
  • 學習無主動性
  • 脾氣大
  • 字跡潦草
  • 不會寫作文

以上這些基本就是剛升入三年級孩子們的具體表現了,當然有的孩子可能沒有這麼多“現象”;可能有的比羅列的這些“現象”更為嚴重。

就拿我自己的孩子來說,以上這些“現象”,我家孩子都有過。

孩子在一二年級時,需要家長輔助,幫著讀題,檢查作業,督促他整理書包文具。學習成績都挺不錯,看圖寫話,也沒問題。

本來以為孩子升入三年級,我可以鬆口氣了。沒想到,開學的第一週,語文作業本上就被老師批了幾個大紅叉:不是寫錯字,就是少寫字,而且寫得模糊不清、東倒西歪。老師用紅筆寫著“把字寫周正、整潔!”。

第一篇作文是《自我介紹》,以前兒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我引以為豪的,以前的看圖寫話沒問題,這個小作文,對他應該也是“小菜一碟”吧?

老師佈置作文的時候,當天的其他家庭作業就非常少,目的是留足時間給孩子們寫作文。萬萬沒想到,兒子給了我一個大“驚喜”:一篇300字的《自我介紹》,從晚上六點寫到晚上10點半,僅寫了100多字。字數不夠也就算了,寫得還很混亂,前面一段已經介紹自己是男孩,長得啥樣子了,後面寫興趣愛好時,又來上一段外貌描寫。100字裡面還有幾個錯別字,還有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替。

我瞬間就崩潰了,對著兒子大吼大叫:“你不瞭解你自己嗎?怎麼連自己都描述不好呢?四個半小時,就寫了這麼一點兒,你自己讀讀,通順嗎?……”

兒子眼神迷離困得不行,被我一吼,眼淚嘩嘩流呀。唉,算了,可能他是真的不懂什麼叫“作文”。我得耐心一點,再耐心一點。

我簡單幫他梳理了這篇作文的思路。第一段:描寫自己的外貌特徵,性格特點;第二段介紹自己有哪些興趣愛好,列舉一個詳細寫,其他的略寫;結尾可以用一句話,比如:“這就是我,一個陽光可愛的小男生,你們願意和我做朋友嗎?”。可以發揮你自己的想象,說出你自己最想表達的意願就行。

兒子被我這樣一點撥,心情輕鬆了很多,思路也清晰了,準備繼續把作文寫完。我讓他抓緊睡覺,明天早晨起早一點再寫。並跟他說,以後要增加閱讀量,多讀課外書籍,有利於寫作文。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現在我家孩子基本上已經適應了三年級的學習。除了語文成績穩定,會寫作文之外,數學和英語也保持的不錯。最重要的是養成了自主學習的好習慣,每天按照自己定的時間表和計劃表逐一完成,每天練字,讀課外書籍,整理自己的學習物品。

就是小脾氣見長,說話有時候會急躁。我反思了一下,這個可能與我有關,因為我偶爾會失去耐心,對他嘮叨,發脾氣。都說父母的言行是一面鏡子,以後,我得嘗試著改變了。

為什麼會出現“三年級現象”,如何避免?

以前就聽很多家長說,一、二年級成績好,不能算。三年級是個分水嶺,三年級以後學習成績好,那才叫真本事呢。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大概是因為,孩子在未入學之前,都上了學前班,應付一年級、二年級的知識比較輕鬆簡單。再說,一、二年級,有家長們幫助,孩子們學習起來也就沒那麼多壓力。

但正是因為之前養成了依賴的習慣,到了三年級,老師要求學生自己記住學校留的家庭作業,自己檢查。很多事情,都在逐漸地脫離家長的幫助。

那些自主能力強的孩子們就能很快適應,而那些依然依賴家長撥一撥,才動一動的孩子就會拉在後面,學習倍感吃力,漸漸形成了家長急,老師急,學生也急的“三年級現象”。

遇見這種情況,家長們不必恐慌和焦慮,既然有這種現象,我們就有避免這種現象的方法:

1.家長要學會放手,培養孩子的自主性

這個自主性包括:自主學習,自主寫作業,自主閱讀,自主整理自己的物品等。如果什麼事情你都幫孩子辦齊全了,孩子成了“巨嬰”,你還責怪孩子,這就是做家長的失職了。所以想讓孩子成長,就要學會放手,鍛鍊孩子的自主性。

2.掌握學習方法和時間管理

三年級的孩子已經有自己的思想和管理能力,讓孩子自己管理時間,當自己有了時間概念,TA就知道吃飯需要多長時間,做一科作業需要多長時間,做一張卷子需要多長時間。家長讓孩子自己規劃時間管理,什麼時間改做什麼事情,這樣孩子不會因為是家長給安排的任務,造成孩子的心理牴觸和叛逆。

讓孩子自己規劃自己執行,他會有自我約束和成就感,獨立的能力也會逐漸增強。

關於孩子學習方法的建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 語文是基礎,三年級的閱讀理解題需要孩子抓住主題,學會總結,提煉重點。每篇短文都需要按照題目要求仔細審題,按照要求答題。(許多孩子都不注意審題,不願意深度思考)

  • 數學的思考也需要建立在閱讀的基礎上,讀懂了,理解透徹了,做題就容易了。(但三年級的孩子都喜歡拿題就做,不習慣讀數學上的例題和分析,還有一點,就是馬虎,簡單的題也能做錯。)讓孩子把錯題整理在糾錯本上,針對錯題看教材上的講解或例題,分析做錯的原因。

  • 英語,目前有的學校開展了英語課程,有的學校還沒有。小學階段,英語只要求會讀會認識。可以讓孩子每天早晨多聽,多讀,先熟悉語感,再積累詞彙。也可以找一些英漢書籍和動畫片給孩子看。

3.鍛鍊孩子的意志力、培養孩子責任心

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肯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這時候,家長一定要適時給予鼓勵,肯定。如果孩子遇到困難發脾氣,家長要耐心接納孩子的情緒,不要火上澆油打擊孩子。如果實在困難,家長可以輔助幫助完成。讓孩子堅持,不放棄,培養孩子堅韌的品質。

另外,孩子的學習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忘記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讓孩子懂得承擔和分享。比如在家裡,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的家務;在學校可以幫同學和老師做些事情。讓孩子從中獲得快樂。

4.好睡眠對孩子的重要性

孩子要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好的睡眠不僅促進孩子長個子,還能緩解學習的壓力,讓頭腦更清晰,思維更敏銳。

總之,“三年級現象”並不可怕,只要正確面對,一切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歡迎關注@孫小青,關於孩子的成長問題,我們可以一起學習,一起探討。

孫小青


我家剛好有正在讀三年級的孩子,我進來談談我家的情況!


很多過來人都說三年級是小學的中級階段,是成績的分水嶺,可能的確是這樣的。從開學到現在也過了差不多半個學期,我小孩班裡進行過兩次單元測驗,讓我感覺到成績真的變化得明顯:我家小孩的成績下降了許多,記得一、二年級時,他的成績在班裡都是數一數二的,語文數學都次次考試和測驗都能達到95分以上的,但三年級這兩次考試成績都是保持在88分左右。而他們班之前成績好的那部學生,這兩次單元測驗成績都差不多都下降了。


我有小孩談過,他覺得上了三年級學習壓力大了許多,可能是因為多了一門英語課,感覺作業多了不少,語文和英語每天背誦的內容也增多了很多,因為之前我們沒給他課外補習過英語,現在剛開始學,孩子也學得很吃力,而老師也抓得很緊,每天放學回來英語群裡打卡,還有網絡作業感覺很佔用時間。


看到孩子成績的明顯變化也讓我明白,一個重要的階段,我們作為父母的也要引導和配合好孩子,相信好好把握住,度過這個重要的階段,往後的高年級孩子也會相當可以輕鬆點。


那作為家長如何去幫助孩子度過這個重要的階段的學習呢?來說說我的意見。


1、首先,學習習慣還是要擺在首位。

如果一、二年級的已經養成良好的習慣,那就繼續保持!如果還沒有,那從現在開始。每天放學回來的做作業前先翻開書本看看今天學習過的內容,讓這些知識在腦子裡過一遍,然後再開始拿起筆寫,這樣更加有助於知識點的掌握;做完作業後再複習一次當天學過的內容,然後預習明天要學的新內容,相信每天保持這樣一個流程下來,孩子的成績肯定有進步的。

2、多多閱讀課內外書

到了三年級開始正式接觸寫作文,好的詞語能幫助到孩子寫出好的作文,也可以增加孩子的知識面,從二年級暑假開始我就給孩子買了本筆記本,專門用於記錄好詞好句的,當孩子閱讀時將好的句子記錄下來,下次要寫作文時就可以應用上;還有多讀課外書也有利於孩子做閱讀理解,到了三年級,閱讀理解的題目越來越讀,能不能拿到高分就要看孩子的理解力,而理解能力只有讀得多慢慢才通的

3、養成每晚睡覺前看書、聽故事的習慣

我家小孩每晚9點前就要求他上床,然後看半個小時書,接著關燈後就用手機放故事,每天都聽2個小故事再睡覺,而故事我們聽的是四大名著,凱叔講的,也堅持聽了差不多一年多了。感覺睡前給他聽故事還挺管用的,他可以學習到東西同時也可以學習到不少道理,想象力也豐富了不少。

4、調整好心態

像我家孩子最近兩次考試都考得不理想,但這個時候我們做家長的不能把孩子的成績總掛在嘴邊,其實孩子也一樣是失望的,也會有自己的想法,我們家長能做的就是通過鼓勵,讓他重新豎立信心,幫助孩子改變,只有父母和孩子都好好溝通,相信成績也能提升上去的。


孩子的的學習的路途還很長,我們父母也需要不斷學習,一起成長的!


——————————————————————

大家好!我是一位職場媽媽,喜歡分享自己經歷的那些孕產期及育兒成長的故事,感興趣的媽媽歡迎關注我哦!@沐如音


沐如音


我的孩子也是三年級,有一次寫作業,字寫的特別亂,我在旁邊第一次耐心的告訴他說:寫慢點。第二次勉強能心平氣和的提醒。等到第三次我就很難壓著心裡的火,快爆發了。

孩子到了三年級家長髮現他沒有一二年級聽話了、成績也沒一二年級好,孩子之間的成績出現了差距,出現“三年級現象”。三年級語文數學英語都難了,真是遇到不會的,教半天他也不會,爸媽反而沒脾氣,就是再多講一遍。真正讓爸媽爆發的多是這種時候:你這正想辦法怎麼教他,他卻自己沒事兒人一樣玩起來了。你說家長來氣不來氣。但是我發現爸媽吼也沒用,家長情緒越失控,孩子反而越學不進去。為了避免三年級現象,爸媽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①用對力:陪伴孩子寫作業不必再像一二年級一樣手把手的教,但是也需要有適當的指導。有的爸媽想孩子已經會讀題了,可以完全獨立做作業了。事實上,雖然孩子具備了基本的讀寫能力,但是三年級的知識難度加深了,孩子還沒有形成系統的學習方法,父母如果不指導,孩子可能會走很多彎路。

②父母換位思考理解孩子做孩子溫暖的依靠。在轉折期,總會遇到各種問題,孩子在學校學了一天,回家還得做又多又難的作業,難免有情緒,爸媽看孩子寫作業磨蹭就發脾氣,孩子心裡一委屈更沒有辦法專心的投入學習。

③對“三年級現象”爸媽要在戰術上重視它,在戰略上藐視它。雖然三年級對孩子學習生涯承上啟下很重要,但是爸媽也不用太在意一時的得失,把目光放長遠,側重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家長幫孩子走好當下的每一步,平穩度過三年級,為小升初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是攀小小,在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願一路與你同行,更多觀點,歡迎留言!


攀小小伴讀樂園


怎樣避免孩子“三年級現象”?

我是小學班主任,教數學、語文、寫字,我來談談“三年級現象”這個問題。“三年級現象”這個問題我很早就關注了,因為在我23年的班主任生涯中,我從一年級教到六年級,教了三個大輪換,清楚地瞭解小學生在小學階段這六年裡的變化情況。

學生普遍在三年級時波動比較大。而這種波動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不愛完成作業,厭學情緒嚴重。

2、調皮搗蛋的現象變多。

3、學習成績下降。

4、開始出現早戀跡象。

我認為這就是所謂的“三年級現象”吧。

根據我多年的教學經驗,我來分析一下形成“三年級現象”的原因。小學三年級是小學階段的分水嶺,從學生所學的知識、要掌握的能力到他們心智發展規律等方面,都是一個飛躍。

一、從學生所學的知識來說,三年級學生要學習的知識要比一二年級深得多。

1、數學。一二年級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比較簡單,主要以計算為主——百以內加減法、百以內乘除法、簡單的一步應用題。這些知識,有的孩子在學前班就掌握了一些,所以學起來不難。到了三年級,學生要學的數學知識明顯加深——筆算兩位數、三位數加減法,筆算多位數除以一位數、估算;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位置、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應用題的數量關係變得複雜,要進行仔細分析才知道怎麼求出第一步問題,再怎樣求出第二步問題...現在教材注重知識的實用性,三年級開始加深對學生的計算能力、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分析能力,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所以孩子學起來並不輕鬆,學習成績沒有一二年級好也正常。

2、語文。一二年級以識字、寫字為主,閱讀簡單,習作是寫話。到了三年級語文閱讀加深,要學著概括主要內容,理解句子含義,瞭解修辭等。習作是一個飛躍,由原來的寫話一下上升到寫文章。學生剛開始寫的文章沒法看,學生頭疼寫,老師頭疼看。幾乎得一年的時間,寫的文章還有點樣子。所以,語文成績還不如數學成績,下降幅度更大。一般情況下,一二年級語文班級平均分能在95分以上,而到了三年級能平均90分就算不錯了。

3、英語。三年級開始學英語,雖然學的比較簡單,但對於學生來說很陌生,需要花很多時間去背,尤其對一些男生來說更頭疼。

上了三年級後,學生學習任務加重,勢必作業就會增多,有些學生出現厭學情緒,所以不完成作業的現象就頻繁發生。

二、從三年級開始,學生要改成用鋼筆寫字,學會用毛筆寫字。

我們這特別重視寫字教學,學校每年都進行兩次寫字檢查,一次寫字比賽。選拔寫字好的學生參加上一級比賽。所以練習寫字在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僅次於上課。

1、寫鋼筆字。

學生由寫鉛筆字過渡到寫鋼筆字,不是簡單的換筆,而是用筆方式和寫字習慣的改進。鋼筆筆尖比鉛筆硬,不好掌控,寫字時要格外強調輕重筆的運用和筆尖的方向。不過都是硬筆字,不需要太長時間就能適應鋼筆字的書寫方式。寫字習慣要得一段時間改,因為習慣一旦養成不好改。鉛筆字寫錯了可以擦,孩子們養成了隨時改錯的習慣,所以寫鋼筆字時也想改。但鋼筆字寫錯了不允許塗改。一是因為要學生逐步養成嚴謹的學習態度,想好了再下筆,下筆要用心,儘量不要出錯。二是因為要培養學生整潔書寫的習慣,塗改後的本面髒兮兮的,很不好看。三是因為市面上賣的塗改液含的化學成分對小孩子身體不好,影響孩子身體健康。總之孩子換成鋼筆寫字後,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本面才會變得美觀、整潔。寫好鋼筆字需要學生下好多功夫的。

2、毛筆字。

學生學寫毛筆字更難。因為毛筆的執筆方法不同於鋼筆,毛筆是軟筆,更不好掌控。三年級開始寫毛筆字,對學生來說是一大挑戰。學生要花費大量時間練習毛筆字各種筆畫的寫法。

三、三年級孩子七八歲的年級,正是頑皮的時候。老人們常說一句話——“七八歲的孩子貓狗不稀見”,可見七八歲的孩子淘氣是他們這個年齡段的特徵。所以,三年級調皮搗亂的孩子特別多。

四、升入三年級,有些孩子發育早,開始進入青春期,身體出現性別特徵。隨著身體發育,孩子的心理也在發生變化,開始關注異性。這時候往往會有早戀的跡象,如同學間傳情書。這種現象會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多。不過也分哪批學生,不能一概而論。

那麼怎樣避免孩子“三年級現象”?我認為避免不了,只能改善。

一是在學習上,老師要多下些功夫教孩子,耐下心來指導;家長要多輔導孩子作業,跟老師一起幫助孩子度過困難期。千萬不要糾結成績不如一二年級,因為知識難度不一樣。也不要因為孩子不完成作業而使用暴力,慢慢引導,逐漸會好起來。

二是在紀律方面,教師要嚴格管理班級,千萬不能讓他們的淘氣引起不安全事故。家長也要看管好孩子,不能任由他們無所拘束地頑皮,每年暑假溺死的孩子大都是平日裡散漫慣了的。度過了三年級孩子會逐漸懂事。

三是在青春期教育方面,老師和家長要對學生進行性教育,外加情感引導。這時期的孩子還小,有些事不懂,好奇心還重。所以老師、家長一定要進行正面教育,以防女孩受傷害,男孩犯錯誤。

以上是我的經驗之談,不足之處請指出,大家共同探討。


沙裡鯝



所謂的“三年級現象”,指的是,三年級以前,很多女孩子的數學成績都是很不錯的,可是到了三四年級,卻普遍會出現大幅度的滑坡。男孩基本上沒這個明顯現象。原因就在於,三年級以前,學校的數學教學中,大多著重記憶和基本的計算,因為女孩的記憶力先發展,所以5 歲左右女孩的數學比男孩好,所以三年級以前,女孩子多數可以靠記憶力學的很好。可是三年級以後,數學中會出現越來越多複雜的數學概念和多步驟的題目。這個時候,對孩子思維能力的要求就高得多。不僅要求孩子能算得對、算得快,還首先要理解題目。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三年級現象”這個問題的產生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跟我們從小養育孩子的方式有關。只不過到了三四年級,矛盾才會集中爆發出來。要想解決這個問題,要從幾個方面著手:

1.從生活中入手,提高孩子的數感。

很多父母們都試圖在家輔導孩子數學,但絕大多數父母都是讓孩子早早的記住數字。背誦加法口訣,這樣做進一步強化了孩子的記憶力。可是並不能幫助孩子形成“數感”。

真正數學啟蒙不是讓孩子儘早的接觸數學教材,數學啟蒙是數學的意識和數學思維。數學意識,指的是數學的“數量”概念,比如說,在生活中,我們跟孩子說,“5個積木”、“1個板凳”,“2個巧克力”,這樣一來,孩子才能真正把抽象的那些數字和具體的物體聯繫起來。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做什麼來幫助孩子形成數感呢?事實上,所謂的數學就是來源於生活的,但是,由於數學是對日常生活的一種抽象,所以數學又高於生活。對小孩子來說,理解具體的概念容易,理解抽象的概念不容易。


我們需要幫助孩子把抽象的數學,還原成具體的數感。下面,舉幾個小的例子。

比如說,數數

我們平時領著孩子上下樓梯的時候,就可以引導孩子來數臺階的數目:一階二階三階……。當然坐電梯的時候也同樣可以讓孩子來數這個電梯的樓層數目。

再比如說,家裡包餃子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讓孩子來幫忙數餃子的個數,如果寶寶吃15個,媽媽吃20個,爸爸吃30個,那就讓孩子來幫忙數一數餃子。這樣子,一方面,孩子真正是把數的概念和這些實際的物體結合起來,而且第二點,孩子也會真真切切的感覺到多和少的概念。


類似的家庭中的場景還有很多,只要家長們留心,生活中處處皆數學。

以上的互動,在孩子3.4歲就可以開始了,不要真等到孩子3.4年級,數學學不動了再忙著補哈!

2.加強閱讀理解能力,找出題目關鍵信息。

很多孩子不是不會算那些加減乘除,而是根本沒讀懂題!不知道題目問的是什麼?拿小學二年級下這道題舉個例子~


第二問到底問的是什麼?我們試著把關鍵詞畫出來~

看,這樣不就一目瞭然了?

所以,孩子三年級數學成績下滑,很有可能是語文閱讀理解的能力需要加強。

3.步驟細化,加強邏輯思維能力。

三年級以後,數學題目大多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步驟。孩子需要準確理解每個步驟之間的前後關係。再舉個例子~


要算出來剩多少桃子,要經過兩個步驟:

(1)286+325=611(千克)

(2)1000-611=389(千克)

這樣步驟分解開來,這道題就是兩個基本的加減計算。可見,能否具有這樣步驟分解、流程化的思維能力是決定孩子數學能力的關鍵!


李楠的學習樂園


在小學家長和老師中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一二年級相差不大,三四年級兩極分化,五六年級天上地下”。這就表明,在孩子三年級的時候會出現成績比較明顯的分化情況,如果自己的孩子在這個階段出現明顯的成績差距,那家長和老師就要注意了。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對於不同的學科要有不同的應對措施,但是所有的學科都必須要在一二年級打好基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數學,最重要的是提升邏輯思維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一二年級的時候,數學只學到了100以內的加減法和乘除法,數字也只是認識到了10000以內,而且學到的都是最基礎的知識點。這些對於孩子來說,只要認真聽課和經過一些練習都會學的比較好。但是,到了三年級以後,數字越來越大,加減乘除也越來越複雜,學習的新概念和知識點也越來越抽象。這些不單單是通過大量的練習就可以完全解決的,需要孩子有比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夠舉一反三,能夠比較容易理解這些概念與知識點。

因此,要儘早對孩子進行邏輯思維訓練,包括數學思維訓練。這種訓練不是說通過大量的做題來實現的,是通過一些遊戲,一些教具等具體可見的形式展現給孩子,並且讓孩子參與到生活中實際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這樣才能在提升思維能力的同時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

語文,重要的是增加閱讀量,培養大語文觀念。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閱讀量的增加肯定會提升孩子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了這兩方面的能力加持,在進行語文學習的時候就能更快的理解老師的話語和文章的意思。語文的學習,從來都不僅只是課本上的知識學習,如認識正字,理解文章句子與全篇的大意,這些都是最基本的任務。除此之外,還有書面語言表達、口頭語言表達、書寫能力、看圖說話、寫作能力等,這些只依靠課本上和老師所講的是不夠的,需要依賴大量的閱讀與所見所聞。

英語,學校裡一般三年級才開始學習英語。但是,現在城市裡的很多孩子從幼兒園階段甚至更早就在接觸或者學習英語了。這一塊的差距主要顯示在之前學習的多少與使用的多少,暫不多說。


學趣樂園


其實三年級現象並不可怕,家長們無須擔心,有的家長見孩子一二年級的時候 ,學習都差不多滿分,到了三年級考到八九十分就接受不了了,孩子怎麼成績下滑的這麼厲害,其實這只是剛開始一入三年級的時候出現的現象,因為三年級數學多應用題,然後語文多了作文,這樣就不容易都考滿分,而且英語有要求書寫,三科都增加了難度,孩子有個過度的過程,一般書寫沒問題語文差不多能考個滿分,數學就考驗你的計算能力了,還有你的細心程度,你英語只要多讀多背考一滿分是沒問題的。我有兩個兒子,今年小兒子剛從三年級升入四年級,學習還行在班級前三名吧,下面我把兒子在三年級的現象分享給大家,希望給大家有點幫助。



其實去年兒子三年級,我還真沒怎麼用心的去管他,也沒見他成績怎麼下滑,三年級的題也沒有什麼多大的智力問題,我們先說數學,在課堂上學不會的 ,家長回家做家庭作業的時候,稍微指點讓他聽懂就行,只要把書本上的學會了,然後考試的時候不要粗心大意,成績就不會太差。語文你只要把字詞掌握好了,而且字一定要寫的工整,作文寫的字數一定不少於200字,這樣的話成績也接近滿分。英語你就多讀一定要認識,每句都會讀,並知道意思,重要的單詞必須會默寫,這樣英語基本上都能考滿分。這只是我根據我兒子的情況,簡單的總結了一下,每個孩子都有每個孩子的學習方法,希望能取長補短吧。



所以,對於解決孩子的三年級現象,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一定要慢慢來,對整個小學階段,都沒有什麼大的智力問題,只要孩子細心認真地學,每個孩子的成績都差不了,都是些基礎的問題,只有把每個問題都弄明白了,孩子的學習成績肯定好。


威巖媽咪家


三年級屬於小學中段,我們在研究應對方式之前,先來研究一下,三年級的知識結構變化,各學科變化如下:


1、語文從識記階段到應用理解階段過渡

2 、數學從一步解決問題到多步解決問題過渡,並且增加了解決動手能力的相關問題。

3、英語從識記階段到書寫階段過渡。

其實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在一個寫字工整,態度端正的孩子面前,不理解題意是難題,隨著不理解的次數變多,就會變成畏難情緒,進而演變成拖拉磨蹭的習慣。



解決這些變化的根本思想在於培養閱讀,有了閱讀思維的孩子,應對語文數學學科中理解都不會有太大問題。


舉例說明

在三年級課文第四單元故事續寫這一個篇章裡,每篇課文及課後練習,都是要求孩子順著故事預測結果的,沒有理解能力的孩子很難做這類題,沒有總結習慣的孩子即使會說也不寫。解決這一難題的方法在於看過很多書,能總結,會思考。

再說到語文學科中的作文,更是閱讀的具體體現,有閱讀能力的孩子,積累多,就容易動筆,而有的孩子語感尚未建立,寫起來太過口語化。

從數學的角度來講,除了計算能力可以靠練習外,對於三年級學生應用題還真是個坎,應用題的理解同樣是也閱讀能力的體現。

總之,綜合三年級現象,不必過於急躁。從源頭上下功夫,抓閱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