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最年轻藩王,两次政变的主导者,却在21岁被斩首

公元265年12月,西晋王朝建立,刚刚登上皇位的晋武帝司马炎,为了讨得一个好彩头,在殿堂之内探卦,探卦的内容是每一个开国皇帝都想知道的问题。那就是家族的皇位可以传至几代。然而卦象显示的结果却出人意料。卦象显示西晋王朝的皇位只能传至一代,这个结果令晋武帝始料未及,当场大发雷霆。同时后宫中又传来让人震惊的消息,太子是个痴儿。

自古以来宫闱深处都是盛产谣言的地方,晋武帝也心知肚明,妃嫔之间勾心斗角,其惨烈情形不亚于战场。目的不外乎就是争宠夺嗣,晋武帝没有轻信谣言,可是,亲自面对太子后,残酷的事实最终还是突破了他的最后的防线。

西晋最年轻藩王,两次政变的主导者,却在21岁被斩首

多年征战打下来的江山,怎么能轻易交给自己的痴儿。晋武帝开始有了废除太子的想法。当时太子的生母武元皇后杨艳早已去世,替代其位置的是她的堂妹辅政大臣杨骏的女儿,武悼皇后杨芷。太子的皇嗣之位,直接牵动着杨皇后的地位,为了使太子脱离被替换的险境,杨皇后开始在朝中寻找可靠的帮手,政治联姻是巩固双方联盟的最佳手段,而在这时,具有一个再合适不过的人选——贾充。

贾充是西晋王朝的开国功臣,深受司马昭、司马炎两代君主的重用,当时贾家的女儿贾南风正值出嫁妙龄,这恰巧顺应了杨皇后的需求,可是联盟并没有使事情发生任何的转变,最终改变太子命运的却是一个意外的人物。

公元283年的一天,晋武帝命太子到西宫觐见,而就在这一天太子才终于知道,自己竟然还有一个儿子——司马遹。武帝知道太子妃膝下无子,手段狠辣,容不下其他妃子的子嗣,暗中为太子保全了一个骨肉。司马遹天资聪慧深得武帝厚爱,年仅五岁,他的行为在同龄人之间就表现得不同凡响。

一次洛阳城失火,晋武帝司马炎非常着急,站在城楼上观望火势,司马遹上前拉住武帝的手,告诉大火本就是不祥的预兆,或许有人密谋,请他不要站在高处,小心安慰,让武帝大感欣慰。先有一个痴儿 但痴儿却生出一个天资聪慧的孙儿,这似乎冥冥之中有天意。晋武帝为了使司马遹成为西晋王朝的第三任国君,最终消除了废除太子的想法。

西晋最年轻藩王,两次政变的主导者,却在21岁被斩首

公元290年,太子司马衷登上皇位,太子妃贾南风顺理成章成为皇后。然而没有人会想到就在贾南风登上皇后之位的那一刻,西晋王朝即将要迎来一场大混乱,

公元291年三月初八的夜晚,洛阳城内的皇宫里,楚王联合西晋皇后贾南风,发动的一场宫廷政变,使得享有显赫地位的杨氏家族退出了西晋政坛。

政变之后 辅政大臣之位出现了空缺,在此问题上,楚王与贾南风各怀鬼胎,两人之间政治联盟立即危机重重,论亲属,政变中厥功至伟的楚王是晋惠帝的弟弟,完全有包揽政权的资格,可是实际的大权却落在了皇后贾南风的手里,这是因为,贾南风手中握着一张至关重要的的王牌,那就是晋惠帝司马衷,晋惠帝得软弱无能让野心勃勃的贾南风在政治上肆无忌惮。

洛阳城内的政变刚刚落下帷幕,晋惠帝重新布置政治格局,拟写了一份诏书,在这份诏书中,没有参与政变的汝南王被封为了辅政大臣,并授予了兵权,身在许昌的汝南王在接到诏书后兴奋不已,即刻启程,去往洛阳,然而就在到达洛阳的当天,他发现诏书中竟有一份不合理之处,诏书中,晋惠帝授予的兵权只有一百骑兵,这对于一个辅政大臣来说,是极为不衬的,也是不符合常规的。

西晋最年轻藩王,两次政变的主导者,却在21岁被斩首

当时杨骏辅政期间,司马家族大权旁落,作为宗室唯一希望的汝南王,却不战而逃,最终由楚王夺回政权,如今,政变之后,汝南王却成了辅政大臣,而立下赫赫战功的楚王却只封得一个卫将军的职务,这无疑使两人之间产生了矛盾,在这个军权决定一切的时代,汝南王深知,想要与楚王相斗,就得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为了获取更多的军权,汝南王辅政之后,不断地拉拢禁军,同时,又不断抑制楚王实力的扩大两人之间的矛盾不断恶化,后宫深处皇后贾南风则悄悄退出了政坛,此时她只需观看两王相斗,便可坐收渔翁之利。

刚刚接任辅政大臣的汝南王在政变中立下战功的将领进行封赏,《晋书》中记载当时被授予爵位的高达一千人以上,这是西晋王朝有史以来封赏人数最多的一次。自杨骏执政到汝南王执政,期间进行的两次奉上直接牵动了整个西晋王朝的命运,滥行封赏,似乎已经成为了西晋王朝得以安宁的规则。

西晋最年轻藩王,两次政变的主导者,却在21岁被斩首

这潜在的滋生了一个恶习,朝中有些大臣开始盼望国家混乱以从中得到封赏升迁,汝南王的这次封赏使得他与楚王之间原本脆弱的关系雪上加霜,数千名将领被封赏唯独落下了立下赫赫战功的楚王,宗室内部的矛盾进一步恶化,而这正是皇后贾南风所期待的。

公元291年6月初,汝南王与楚王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可就在这个时候汝南王又做出了一件火上浇油的事情,遣诸王还番,要求楚王回到自己的封地。也就是在当晚,汝南王的府邸忽然闯进了一支队伍领军的将士称奉晋惠帝之命捉拿乱臣贼子,汝南王深深疑惑,自己从未有过二心,为何会被安上一个乱臣贼子的罪名,他并没有想到,派来这只军队的并不是晋惠帝,而是楚王司马玮。

捉拿汝南王的前夜,黄门侍郎到访楚府邸,送来一封晋惠帝的书信,迷信中制只交代了一句话“汝南王密谋篡位,特命楚王前去清剿反贼。”这让楚王大为振奋的同时又疑虑重重。但他被喜悦冲昏了头脑,没有多加思索,执行了这项命令。

西晋最年轻藩王,两次政变的主导者,却在21岁被斩首

半年之内前后两位辅政大臣遭遇灭门惨祸,作为这两次政变的直接指挥者,楚王司马玮的声威在瞬间达到了顶峰。可是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楚王没有等到他期待已久的封赏,等到的却是驺虞幡,他被剥夺兵权,斥为头号逆臣,即日斩首,这一年楚王年仅二十一岁。楚王死后其弟长沙王司马乂同样被贬。

政变结束后朝廷颁布了新的人事命令,在这份名单中一目了然,两次政变的直接受益者正是皇后贾南风,司马家族的政权再次旁落他人。这恰恰验证了晋武帝的卦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