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和手機使用國產操作系統,消費者接受程度如何?這篇文章告訴你

自從去年美國使用了爛招以來,中國空前的重視芯片和操作系統這兩大現代科技的核心技術。華為推出了鴻蒙系統,而Deepin、中興等也聯合推出了基於Linux的UOS統一操作系統。對於國產操作系統,一些消費者經常評論說,如果華為推出後,絕對會支持國產,那麼實際情況是不是這樣呢?

PC和手機使用國產操作系統,消費者接受程度如何?這篇文章告訴你

我覺得不是,畢竟操作系統的替代比華為的HMS難辦多了。每一個操作系統的替代都會涉及到嚴重的生態軟件和應用開發者開發成本的問題。即使是華為推出國產的操作系統,我也覺得很多朋友不太可能馬上接受,尤其是PC主機的,而如果是手機的OS,在基礎生態保障的前提下,消費者接受的可能性反而大一些。

雖然在微博、頭條上,一提到國產操作系統,很多朋友肯定會說買買買,這是每一箇中國人義不容辭,但是實際上並不是這樣。我相信即使很多中國人包括我在內對美國所作所為深惡痛絕,都有著極大的愛國熱情,但是畢竟操作系統還是要實際使用的,體驗不好就不會喜歡。

PC和手機使用國產操作系統,消費者接受程度如何?這篇文章告訴你

舉一個例子。華為的筆記本曾經推出了Linux系統版本的主機,這個Linux使用的深度系統,就是一個做的比較好的國產的操作系統,價格相對Windows稍微便宜一些。正是因為價格便宜一些,很多朋友買來後直接換裝了Windows,雖然深度系統還是基於Linux,還是有一定的生態的。

所以,中國的企業如果推出自主的操作系統,生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尤其對於臺式機和筆記本這些設備,沒有相應的軟件,你又不熟悉Linux的操作方式,基本上對於很多人連入門都非常難,因為習慣和Windows完全不一樣。所以我覺得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使用國產的操作系統並不現實。

PC和手機使用國產操作系統,消費者接受程度如何?這篇文章告訴你

所以以華為為例,華為的ARM芯片鯤鵬920,聯合深度OS,在河南、湖南已經開始生產臺式機,首先面對的市場應該不是普通的消費市場,而應該是政企客戶。政企這些客戶的電腦均為辦公使用,專用的軟件數量較少,生態還是相對封閉,比較容易替代的。PC國產化操作系統通過邊緣市場切入,可以讓國產芯片和國產OS有一個穩定的銷售空間。

PC和手機使用國產操作系統,消費者接受程度如何?這篇文章告訴你

再看看手機,目前手機的國產系統應該只有阿里的雲OS和華為的鴻蒙,但是雲OS在手機已經失敗了,鴻蒙暫時沒有作為手機操作系統的計劃

鴻蒙系統其實是為物聯網準備的,萬不得已不會用在手機上,為什麼呢?因為手機如果推出新的OS,生態的打造難度會很大。因為現在的市場,安卓佔了大頭,一方面用戶如果沒有能全面替代現有APP的生態,很難接受新的OS,另一方面,如果新OS的市場比較小,開發者無法獲取足夠的利益,沒有足夠的動力移植自己的APP。

PC和手機使用國產操作系統,消費者接受程度如何?這篇文章告訴你

這是一種矛盾的惡性循環,用戶需要生態,生態需要用戶,最終新的OS只能失敗。微軟的WM系統幾乎就死在這種矛盾的循環裡,當然其中也有微軟作死的成分。

想打破新操作系統這種惡性循環,只可能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整個產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正如之前的智能手機由按鍵向觸摸屏演進,老的塞班體驗完全被吊打了;另一種就是需要依靠外力打破,例如政策或者地域的因素。

PC和手機使用國產操作系統,消費者接受程度如何?這篇文章告訴你

所以鴻蒙如果在手機上使用,那麼只有可能先在部分區域推出,例如中國。這需要通過利益或者政策驅使,收納主流的APP,讓中國客戶的體驗至少不成問題,那麼我覺得還是會有中國消費者欣然接受的,所以對於OS來說,生態非常的重要。

如果真想支持華為的國產操作系統,可以先從智慧屏、車聯網、手錶這些物聯網設備開始。不管是華為的鴻蒙還是阿里的雲OS都非常看重這裡面的市場。因為AIoT這些設備可能是最先使用國產的操作系統的。從AIoT入手,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因為AIoT智能化才剛剛開始,不存在壟斷性質的對手,安卓也沒有對AIoT市場做好準備。

PC和手機使用國產操作系統,消費者接受程度如何?這篇文章告訴你

對於華為來說,如果華為的鴻蒙藉助AIoT的加持,可以先佔據AIoT的市場,通過AIoT來發展生態,側面來發展自己的OS生態,最終切入手機市場,這個是非常好的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