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楷臨了兩年多,最近也臨寫《聖教序》,進展緩慢,請老師們批評指正一下可以嗎?

小蝸牛9527


整體來說你已經算是入門了,有了一定的框架,具體字的水準還是時間問題。

1.歐楷本就是奇險見長,中宮緊湊,筆畫起轉稜角分明,從你的作品來看,功力還欠缺一些。

2.在歐楷的練習上,幾大名帖必須多臨,九成宮,化度寺等,爭取達到默臨。

3,聖教序的臨摹上看,你只是剛開始接觸,大方向沒有問題,堅持必有所得。




雨落一方


這位書友寫的還是不錯的,感覺結構沒什麼太大問題,就是有的筆畫需要加強,這需要時間加以強化,還有一些筆畫細節需要注意。

我和你學習的路徑差不多,我就分享一下我的一些心得。我也不是說我寫的有多好,但不妨礙的真實的感受分享。

就《九成宮》而言:

1.需要先攻克筆畫,但一定要去具體字中練習,且把具有共同特徵的字一起練習,比較,去發現規律和總結。起先,不要貪多,更要有耐心。

2.多思考,不要一味臨帖。臨帖是手段,規律是目的。

3. 加強字外功練習,瞭解書法方面知識,構建自我體系,還有多讀古詩文。

關於《聖教序》而言,我只說一句話,你先不要通篇練習,也是先過單字關,然後再追求章法。

最後,要把《九成宮》和《聖教序》交叉練習,《九成宮》可以讓你的《聖教序》更加有筋骨,增加方筆,字體有力,筆畫多變,結體險峻之中不隨意。《聖教序》能讓你的《九成宮》不呆滯,多些率真自然,也讓你體會行書和楷書的區別。

總之,好好練習,書法需要耐得住寂寞,不求顯擺,只求自修。











袁文止戈


我的體會:

1、《聖教序》為正宗王羲之筆法氣勢磅礴渾厚,其實不適合沒有筆法基礎的初學者,就如一個初學鋼琴的人,指法尚未熟練,你就去學習演湊《命運交響曲》,太免為其難。

2、沒有掌握楷書與行書的基本結構知識之前,你根本無法弄懂《聖教序》的點畫結構。

3、不熟練掌握中鋒側鋒、提按使轉及轉腕、壓腕、翻腕等基本法則,難免畫虎類犬。

4、在持之臨習中自己認為沒長進,其實不一定沒有進步,這是初學者常見問題,要從讀帖和筆法上找原因,對一個字,你真正從結構和筆法上深入全面理解了,臨寫就很容易了。

5、臨習巜聖教序》,許多人不理解“意在筆先"這句話的精髓,意在筆先,並不是先要想好從那裡起筆,在什麼地方落筆,

而是在上一筆收筆時就要想到下一筆怎樣生勢入筆,尤其一定要想清楚這一筆怎樣運腕,這才是臨習筆法中的大秘笈,甚至許多書法者一輩子到老都不知道這個秘笈之具體運用法則。

6、不在於你從什麼學起,每一本碑帖都夠我們學習數年的,歷代都臨《蘭亭序》無人超越,所以不管楷書行書學習,要從每一筆中體悟筆法的應用。

如今書法屆把館閣體罵得一無是處,可一到日本才發現,他們象敬神一樣尊敬館閣體和楷書,我就是學館閣體的,因為經常需要抄寫醫書藥方,所以就一直寫館閣體了,我感覺沒有什麼不好,況且啟功說,在臨帖上,大多數人不屑的東西,往往就是真正的好東西。




納米月


不是進展緩慢,而且進步神速,如果這是背臨,相信參與評論的有幾位寫到如此水平。

但楷書字寫到如此,即可,不可在楷書階段停留太長時間,人生短暫,必須超越自我,書法的最高境界是繼承傳統,寫出自我,這個自我是既繼承傳統又體現自我,張揚個性又不失法度。寫出力度,寫出韻味。你臨的聖教序筆法還沒入門,仔細觀察右軍大師的疊筆,折筆,左右使轉,都是大師的筆法絕招,我們能學一點皮毛亦就算有所得了。





地當紙


書法學習需要時間需要勤奮,還需要系統學習。可以看得出從字裡可以看得出你很努力,但是還需要系統學習,將事半功倍。

書法沒那麼簡單,記得我初學書法時,寫了不久就覺得自己寫的不錯了沾沾自喜,在學習一段回過頭看,就只有想一把撕掉。寫一段時間了,又有很多人誇,我又暈了。幸好沒沉浸其中,因為誇獎的人其實根本不懂書法。繼續拜師求學,眼界大開,什麼好什麼壞心知肚明瞭,再寫的字誇的人少了,但我心裡知道明白,我真正進步了!

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一層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又是一層境界。再回歸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昇華了的境界。









三休堂李彥敏


大多數人

95%以上的人

連學習書法最基本的一關都過不去,或者不願下苦功夫去過。

是什麼關呢?

就是基本筆畫這一關。

我們不說過多的筆畫,我們只說那幾個最基本的筆畫,如:

1、點

2、橫(只說長橫)

3、豎(只說垂露豎)

4、撇(只說豎撇)

5、捺(只說斜捺)

6、鉤(只說橫鉤)

這六個最基本筆畫衍生出的那些複雜的筆畫我們先忽略。

你寫吧!

標準範本在哪兒???

你臨的在哪兒???

把標準範本和你臨的拼圖到一起,自己看看。

好多人都覺得自己臨的不像,看看基本筆畫。

就全明白了!

如果這一關過了

你就上車了

創造,

是個人都會。

一百個人寫字,

一百個模樣兒,

一百個體兒!

誰跟誰也不一樣!

不用創,

天生你就和別人不一樣!

這很容易,

你不學任何東西,

你天生的自成一家!

那什麼不容易?

模仿不容易!

不用模仿古代書法家的字,

你照著你父母、兄弟姐妹的簽名模仿一下,

能寫的像嗎?

所以,

檢驗一個書法家,

一個書法愛好者功夫如何,

不要看他由著自己性子瞎寫瞎創的東西,

你讓他模仿,

模仿什麼都可以,

讓他自己挑。

比如他學顏真卿的多寶塔,

可以,

你讓他隨便挑一個字,

讓他臨。

目標是:越像越好!

其它不要求!

然後,把他的字和原帖的字拼圖。

看看到底像不像!

通過臨帖,模仿才能學到古人那些美的東西

我用此文回覆了上千次了,說明大多數人不明白書法的法!


老跨鬥


粗看你的楷也有點模樣了,而沒有深入探索,卻又改習行書聖教序了。針對此情況,建議如下——

一、確立學書的主線。學習書法要有自己學習鑽研的努力方向,並持之以恆,為之身體力行,這就是主線。所以歐楷是主線?還是改學的集王聖教序是主線?這個你自己要明確,不然過幾天看到別的體好,又熱衷他體。要有在乾旱地區打井的精神,不管挖多深,以打出水為目的,不能挖15米沒見水,就收工另換地方,再打15米又沒有水,繼續頻繁換地方。最後勞民傷財,沒見打出水而徒勞。學書就是同樣的道理,見異思遷,淺嘗輒止,全是皮毛,難入堂奧。

二、怎麼練字更有實效?這是人人關心的問題。現在一些人練字對帖不瞭解,不讀帖是普遍現象。另外一個就是兩次使用眼睛的環節,沒有壓實抓好。使觀察與對比成空談,眼力提不高,觀察不入微。孫過庭書譜中說:“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這種反覆觀察反覆對比反覆練習反覆校正,就是非常有效的方式方法。

三、怎樣讓自己的主攻體筆下生花。假如你以歐楷為主攻,除了解決形似和神似問題,可以借鑑歐楷其他法帖,系統深入探索。也可以從隋代風格相似的碑刻裡汲取養分,因為歐陽詢本是隋朝人,入唐是已經63歲,隋碑如蘇孝慈墓誌等極近歐陽詢。除此之外,比如你寫的集字聖教序,不要把改帖作為主攻,而是學習行書的流動,筆勢呼應,書寫的自然性等等。經過一個階段的訓練,使自己的手靈活了,對解決“板正”的歐楷形象,有很好的幫助。




德蘭堂徐鴻學


兩年,成果一般,結構還算可以,筆畫質量一般,同時技法不準。技法是能不能出歐味的關鍵。還要仔細讀帖,不要只寫個形而已。





竇國書法


這位友,您好!很高興回到你的問題。首先,看來你的作品,有一處可喜之處就是看得出來你是學古人臨原碑這點很重要。因為現在說“學歐”的基本上都不是真正的學歐而是學今人某某某,而你做的很棒。其次就是關於您說的進步緩慢,要想真正學到歐楷的精髓險絕那兩年並非就行起碼要花十年。還有一個就是我認為,楷書對行書的練習有一定影響。也就是說比如:您原先如果寫顏真卿的楷書那行書最好也練顏真卿的臨起來就比較順手。那您楷書寫歐楷,行書最好也就練歐陽詢的《卜商帖》,如果您想學《聖教序》呢那最好練一練鍾繇的小楷因為王羲之的楷書就是學鍾繇的這樣可能練的來就越練越找得到感覺了。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雲鼎居士


我也是先九成宮再聖教序,三年歐楷三月王字,多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