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才女去世,连鹦鹉都为之泣血而死,世人来到她墓前无不落泪

古往今来,有不少爱情故事令人动容,这种真挚而美好的情感,让每个人都向往,而动人的爱情故事,也能极大地引起共鸣。

我们在读孟姜女千里寻夫,最终哭倒长城的故事时,会被那种深切的悲痛感染;在读金屋藏娇以及最后陈阿娇被冷落时,会因帝王的薄情而唏嘘;在读杨贵妃唐玄宗的爱情故事时,会因其悲剧的结局而潸然泪下;在读杜丽娘柳梦梅的传奇时,会被跌宕起伏的情节带动情绪。美好的爱情故事能让人们心生向往,悲剧的爱情故事更能让人记忆深刻,在南宋时期,有一位才女可谓是用情至深,最终因相思而亡,令人倍感动容。

这位才女去世,连鹦鹉都为之泣血而死,世人来到她墓前无不落泪

这位才女名叫张玉娘。张玉娘,字若琼,自号一贞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代表作品集为《兰雪集》。她生于淳佑十年(1250),死于景炎二年(1277),年仅二十七岁,一生非常短暂,英年早逝。但是在文学方面,她的成就可不低,她与李清照、朱淑真、吴淑姬并称为"宋代四大女词人",《兰雪集》甚至被称为李清照《漱玉集》后第一词集。

这位才女去世,连鹦鹉都为之泣血而死,世人来到她墓前无不落泪

张玉娘出身仕宦世家,书香门第,自幼就十分的聪慧机敏,工女红,善文墨,好读书,而且能过目成诵。当时的人们惊叹于她的才华,将她比作东汉著名的才女班昭。这样一个惊才绝艳的才女,自然是少不了倾慕者,不过玉娘早有婚配,这个人就是与她同年生的书生沈佺。这位沈佺家世也不简单,他是北宋徽宗时期状元沈晦的七世孙,也是书香门第,大家出身。而且沈、张两家有中表之亲,玉娘和沈佺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两个小辈关系好,沈张两家门当户对,而且还能亲上加亲,他们俩的婚事早早就定了下来。

订婚后,他们二人情投意合,互赠诗物以诉衷肠。小姑娘玉娘亲手做了一个香囊,而且还在上面绣了自己创作的诗,送给自己未来的夫君沈佺,香囊精致,女儿家的情意绵绵都蕴含在这首《紫香囊》里,诗云:"珍重天孙剪紫霞,沉香羞认旧繁华。纫兰独抱灵均操不带春风儿女花。"

这位才女去世,连鹦鹉都为之泣血而死,世人来到她墓前无不落泪

后来沈家日渐衰落,沈佺本人又对功名不感兴趣,玉娘的父亲不满,渐渐萌生了悔婚的想法,玉娘察觉后竭力反对,写下了一首《双燕离》,借此来表达自己内心对这段感情的珍重。看见女儿如此坚定,父母也只得妥协。

对自己女儿没办法,不代表对沈佺没有办法,张家父母不愿意自己的女儿受苦,沈佺不能没有功名在身,于是写信给沈家,说明了:"欲为佳婿,必待乘龙。"沈佺也深爱玉娘,不可能轻易放弃这段感情,于是他下定决心随父亲上京应试,求取功名,这就不得不与玉娘分离。从未经受过离别之苦玉娘他们自然是惆怅满怀,但他们都有为爱情而奋斗的觉悟,一个努力考取功名,一个不但拿出自己的私房钱援助,而且写下了一首哀婉凄切哀婉凄切额的离别诗《古别离》,诗中有云:"迢递山河长,缥缈音书杳。愁结雨冥冥,情深天浩浩。"情深意切,万千不舍。

这位才女去世,连鹦鹉都为之泣血而死,世人来到她墓前无不落泪

沈佺同样是才华横溢,他本来是无意考取功名,不是无力考取,所以到了京城后顺利通过经、论、策三场考试进入殿试,在殿试中更是大展风采,高中榜眼,一朝金榜题名。他的才思和事迹在当时的京城一度被传为佳话,虽然当时他只有二十二岁。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沈佺不幸染病,这病来的又凶又急,他甚至赶不及回去见玉娘一面就一命呜呼了。留给玉娘的是一首五言诗,蕴含着他的深情与期盼,期盼能死后同归。

这位才女去世,连鹦鹉都为之泣血而死,世人来到她墓前无不落泪

沈佺死后,玉娘整日以泪洗面,父母心疼的不行,想另觅佳婿,希望能冲淡玉娘的悲痛,但是玉娘却说:"妾所未亡者,为有二亲耳。"她拒绝再婚,愿为沈佺守节。之后五年,她沉浸在无尽的相思与悲哀中,终日独守空房,等着一个永远也回不来的人。

又一年的元宵节来临,在灯影幢幢中,玉娘见到了沈佺,沈佺来告诉玉娘,希望她不要违背当初的山盟海誓。玉娘醒后悲痛欲绝,叹曰:"郎舍我乎?"于是一病不起,最终绝食而亡,香消玉殒。

张沈两家为他们的真情而感动,于是将玉娘与沈佺合葬。月余,玉娘亲近的侍女霜娥悲痛十分,忧思而死,另一名同样与玉娘情同姐妹的,侍女紫娥也不愿独活,"自颈而殒",甚至是玉娘生前畜养的鹦鹉也"悲鸣而降"。张家就把这"闺房三清"陪葬在沈佺、玉娘的墓左右,所以他们二人的墓也叫做"鹦鹉冢。"

这位才女去世,连鹦鹉都为之泣血而死,世人来到她墓前无不落泪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饱受相思之苦的玉娘终于撒手人寰,或许她与她的挚爱沈佺在另一个世界相聚,琴瑟和鸣。这段动人的故事流传至今,仍然是动人心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