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能源指標增加,是不是意味著電動車銷量要暴漲?

gaodaf21


日前,我們於媒體瞭解到,據消息人士稱,北京將增加小客車新能源購車指標。

目前,截止到8月份,根據北京市小客車指標調控管理信息系統網站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8月8日24時,普通小客車指標申請個人共有3317404個有效編碼、單位共有66820家;新能源小客車指標申請個人共有442411個有效編碼、單位共有9575家。新能源指標總申請人數超44萬。

這意味著,按照現行配置規則推算,本期約2622人搶一個售車指標,如果現在開始排新能源指標,或需要等到2028年才能排上,等候時間超過了9年。

因此,北京增加新能源小客車購車指標的消息一出,就引起了廣大北京市民的熱烈反響。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指標增加已確定,但具體增加多少量及實施時間目前還未知。另一方面,新能源指標增加的同時,燃油車指標將會相應減少。

此外,當前車市下行壓力較大,結合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提出,為釋放汽車消費潛力,實施汽車限購的地區要結合實際情況,探索推行逐步放寬或取消限購的具體措施,有條件的地方對購置新能源汽車給予積極支持。一部分人以為北京也將會首次對新能源小客車車型限購鬆綁。

但相關人士指出,北京作為政治中心,不會以經濟因素作為制定政策的第一考量。此前,北京出臺相關文件,要確保到2020年底,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要控制在630萬輛以內。因此,不會以刺激汽車市場消費為由進行汽車限購鬆綁。

此次為分配燃油車及新能源車型購車指標,機動車的購車總指標並不會增加。這對等候中的準備購買新能源車型的車主也是一個利好。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今年的新能源指標已經全部發放完,而且不會新增了。






豐子笑侃世界


狼多肉少,增加的那點還不夠塞牙縫的,看新能源車銷量,斷崖式下降。疫情的影響是一方面,本質原因還是需求完全靠限購政策支撐,如果沒有汽油車限購,新能源車根本賣不出去。

人們對於新能源車的顧慮太多,續航短,充電難,有用車剛需還搖不到號,買的都是迫不得已,沒辦法,不然大部分人都不會選擇買電車,不信你問問身邊的人。

我開的就是純電的,唐ev600,2017年10月轉的新能源指標,2019年3月買的,現在開的挺好的,1公里電費0.1元,夏天能跑500多公里,冬天開空調380公里左右,市裡無憂,就是不敢跑長途,我老家在東北,河北境內高速服務區都有充電樁,很方便,但進入遼寧地界就一個都沒有。人都說投資不過關,開電車也過不去。

所以,除非有一天,北京在內的所有大城市放開新能源車購買,限購汽油車,那才有可能暴漲,短期內看不到希望。



筑邦網


我只能理解為“如果北京新能源指標增加,是不是意味著電動車銷量暴漲?”短期內肯定是這樣的,因為確實電動車能解決無車家庭的剛性需求,這部分人拿到指標後會立刻買車,但這種刺激不會持續下去,如果完全放開指標,反而沒多少人會購買了。暴漲不會因為指標增加就增加,需要電動車行業解決現有問題,例如續航問題、充電時間過長問題,或者做到特斯拉的水平但價格降低到一定程度才行。總之,目前國內技術和價格沒有暴漲的可能!


CMAPKU


限速,應限低,少限高。我的方案是二環必須二十邁以上,三環三十邁,類推,六環六十邁以上。如主路達不到規定速度,則入口暫時關閉。交通擁堵的解決辦法只有一個字:通!讓每一輛車儘快到達,讓每一輛車儘量少佔用道路面積和時間,才能用有限的道路面積通過更多車輛。去擁堵的本質是安全的"快″!


打抱不平119


伴隨著傳統車企和造車新勢力同時加速發力,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關注度與接受度正在逐步提升。今年4月在上海舉辦的車展上,新能源汽車已然成為絕對主角,無論是發佈的新車型數量還是創新展示的精彩程度都創下了車展歷屆之最。然而,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挑戰與機遇並存。


E車界


這是一個偽命題,新能源指標增加量的多少決定了銷量增加多少,如果說指標一共增加了10輛,那麼銷量連暴漲的基礎都沒有,簡直沒有可能。按目前的情況來看,基本所有獲得指標的人都購買了新能源車,只要在合理範圍內增加指標,基本上很少有人會浪費這個指標


平凡之路sj



電動先驅者


你真的以為汽車銷量下滑這麼厲害都是因為沒有指標?這一波疫情讓多少透支消費的人嚐到了後果。以後百姓消費只會更理性


總指揮官扎基總監


大哥,你給我解釋一下,什麼叫“暴漲”?以你這種理解,我每天工資有200塊,我是不是每天都在做“暴發戶”?


此評論已被推薦


北京太多車 好擁擠!不是應該增加那麼幾個可以忽略的號!而是應該分散各種資源到其他城市!北京佔著太多資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