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會貴州是怎麼成為省名的

提起貴州,大家首先會想到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天無三日晴:貴州潮溼、多陰雨,自然晴天就少了。地無三尺平:貴州這塊丘陵地方生就了高低不平的樣兒。人無三分銀:是說貴州人窮,由於古代處於蠻荒之地,經濟不發達,百姓比較窮。可是貴州省一開始並不是就叫貴州省的,今天筆者為大家講述一下貴州的“前世今生”,貴州是怎麼成為省名的。

省會貴州是怎麼成為省名的

蠻荒之地,西南重地

春秋以前,貴州為荊州西南裔,屬於"荊楚"或"南蠻"的一部分。此時的貴州在中原人眼裡是蠻荒之地,人煙稀少。戰國後期,夜郎國逐步發展成為西南地區的大國之一。

省會貴州是怎麼成為省名的

貴州桐梓復建的夜郎古城

時間到了秦始皇時期,貴州省的一部分地區開始設郡縣統治。貴州開始走進歷史的前臺。到了武帝時期,一句“漢孰與我大?”讓貴州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便是夜郎自大的來歷。時間推進到三國,大家耳熟能詳的諸葛亮七擒孟獲就是發生在貴州這一帶。到了宋朝,貴州地域分別隸於夔州路、荊湖北路、潼川路、廣南西路、劍南西路、劍南東路等,而主要屬夔州路。

省會貴州是怎麼成為省名的

宋時期西南路府

公元974年,土著首領普貴以控制的矩州歸順,宋朝在敕書中有:“惟爾貴州,遠在要荒”一語,這是以貴州之名稱此地區的最早記載。其中貴州土語“矩”同“貴”,所以矩州也就成了趙匡胤口中的“貴州”。到了宋徽宗時代,朝廷為奉寧軍承宣使知思州軍事土著首領田佑恭加授貴州防禦使銜,到了這一時期,貴州作為正式作為行政名稱出現,但是範圍僅限於貴陽這一帶,並非現代意義上的貴州。

土司羈縻,天下太平

土司,是中國邊疆的官職,元朝始置。元世祖忽必烈在覆滅宋朝後為了拉攏鞏固西北、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部族頭目,設立了土司。即當地的土司首領為當地的行政長官,著名的播州宣慰司就是這個時候設立的。在元朝,貴州不是獨立的行省,現代意義上的貴州領土由雲南行省、四川行省、湖廣行省所分管。悠悠百年,土司安安穩穩的過渡到了一個新時代,明朝。

省會貴州是怎麼成為省名的

元時期湖廣行省土司

叔侄相爭,貴州建省

土司作為一個時代產物,是歷朝歷代統治者不得已採取的統治方法。由於土司制度具有很大的地方自主性,常常不聽中央號令,陽奉陰違。思州田氏就是典型的例子。

思州田氏是貴州的豪強,最早可以追溯到隋朝,隋文帝時期田宗顯為黔中刺史。這便是田氏在貴州被正式任命為朝廷官員。到了元朝,田氏歸順蒙古,擔任宣慰使。元末田氏歸順明朝,隨著明朝政權鞏固,朱元璋為了強化中央政權,削弱行中書省,集權中央統一領導,洪武九年(1376)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掌管行政、財政,按察使司掌管刑法,都指揮使司掌管軍事,史稱三司互不相統屬,各隸屬中央統一管理。布政使司下設府、縣(州)兩級行政。貴州在未設行省前,府、縣(州)分屬湖廣、四川、雲南等行省管轄。

省會貴州是怎麼成為省名的

明時期西南府司

洪武十五年(1382)正月,明朝首先在貴州設置都指揮使司,管理貴州軍事事務,領貴州、永寧、平越等重7衛和安南等8千戶,其境內行政、財政、刑法仍按元建制歸湖廣、四川、雲南三省布政司和按察使司掌管。

朱元璋早在《平滇詔書》中就闡述:“靄翠輩不盡服之,雖有云南不能守也。”即說明經營好貴州,亦是更好地治理雲南的治國方略。貴州作為一個西南戰略要地已經凸顯出來。到了永樂時代,一場偶然的土司內部鬥爭促使貴州的建省。

思南宣慰使田宗鼎與思州宣慰使田琛是叔侄關係,二人領地緊密,常常因為領土爭端而大打出手。雙方關係一直都很緊張,到了永樂十一年(1413年)叔侄因爭沙坑地而舉兵相殘,屢不接受朝廷的禁令,對於此事,雄才大略的永樂帝朱棣來說異常憤怒,但同時也是加強對西南控制的一個契機,朱棣有了在貴州建省的打算,其實當時關於是否要在貴州建省,很多大臣是有不同意見的,何文淵等官員認為只要在貴州設置都司衛所,保持一定的軍事控制即可,不需要建立行政機構。

但絕大多數人是認識到了貴州的重要地位的,郭子章在《黔記》中如此描述貴州的重要地位:"貴州四面皆夷,中路一線,實滇南出入口戶也。黔之役,專為滇設,無黔則無滇"

。於是明王朝為了“不可令田氏遺孽復踵為亂”,藉以解決爭端為藉口,朝廷命令顧成率兵彈壓。這場平定內部戰爭異常順利,《明史·土司傳》記載:“永樂十一年,思南、思州相仇殺,始命(顧)成以兵五萬執之,送京師。乃分其地為八府四州,設貴州布政使司,而以長官司七十五分隸焉,屬戶部。置貴州都指揮使,領十八衛,而以長官司七隸焉,屬兵部。”到了第二年,明王朝在解決田氏爭端平息後,將思南地置思南、鎮遠、銅仁、烏羅四府;思州地置思州、石阡、新化、黎平四府,廢除了思南、思州兩宣慰使司。

至此,明朝廷直接控制了思南、思州、鎮遠、石阡等府,這樣,貴州境內4大土官田氏兩宣慰使司就被徹底解決了,實行了改土歸流、土流並舉的治省方略。隨後明朝政府在黔東、黔東南境內8府的設置,明朝廷又先後設置了普安、永寧、鎮寧、安順4州;普定、新添、平越、龍里、都勻、畢節、安莊、清平、平壩、安南、赤水、永寧、興隆(今黃平)、威清、烏撒15衛以及金築安撫司。共8府、4州、重5衛、1安撫司,組成了貴州布政使司所管轄的行政區域(今天貴州省的行政區劃大概範圍),明朝廷任命蔣廷瓚為貴州第一任布政使。

省會貴州是怎麼成為省名的

明時期貴州州府衛所

從此,貴州成為明代的十三個行省之一,並且作為一個行省的名字登上了歷史舞臺。永樂十四年(1416),又設置貴州按察使司,成務為按察使。這時,貴州三司建制完全到位,明王朝完成了在全國轄兩直隸、十三布政使司的全部設置。貴州設置行省,直接原因是思南、思州宣慰使田氏叔侄爭地而引起,實質上是明王朝在封建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對西南邊疆地區統治政策的建立和完善。對西南地區經濟文化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加強邊陲貴州與中原聯繫,加快貴州省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民族團結。

在之後的歷史長河中,貴州成為了西南邊陲重鎮。萬曆年間,緬甸進犯雲南,萬曆帝命令總兵官劉鋌、參將鄧子龍前往禦敵。此時作為雲南鄰居的貴州承擔起了後方基地,朝廷的兵馬、器械、火器等都是轉運至貴州,由貴州負責押送到前線。在朝廷八方支援的情況下,緬甸軍失敗,退回老家。

播州反叛,改土歸流

貴州,本來就是少數民族聚集區,歷朝歷代對於貴州都實行“土官制度”,即本地豪強擔任本地統治者。這樣的做法,中央朝廷出於兩方面考慮。一是當地人管理當地熟悉風情,再加上本地人有威信力。二是當時漢族出於華夏自尊的心態,對於貴州這個蠻荒之地,是十分不屑的。如果貿然讓漢族統治,必會引起當地少數民族的反抗。其實,這個制度在早期對於鞏固朝廷統治,有非常好的效果。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土官制度的缺陷也就凸顯出來了。當地豪強把控貴州的財政,軍事,政治。播州楊應龍叛亂就是一場典型的例子。

播州就是今天的遵義,播州楊氏在此地經營七百餘年,自唐末以來,楊氏始祖會稽太守楊端奉命平定南詔,到1600年楊應龍兵敗自焚。

明隆慶六年,楊應龍世襲播州宣慰使,成為播州第二十九代當主。楊應龍對於萬曆帝可謂是忠心耿耿,曾經幫助朝廷征討苗族起義,上貢財物。播州和朝廷可謂是如膠似漆。

省會貴州是怎麼成為省名的

播州楊氏土司城遺址

本來朝廷和播州本可以用這種方式和平的相處下去,可歷史總是多彩的。楊應龍殺死自己的髮妻,成為了朝廷討伐他的藉口。

於是,萬曆二十年十二月,楊應龍被抓到重慶對簿公堂。經審理,官署判決楊應龍依法當斬,允許易科二萬金罰款以贖死罪。正好日本進犯朝鮮,於是楊應龍提出率五千播州軍入朝抗倭。萬曆准許了。不過命運的蝴蝶揮動了翅膀,朝鮮戰場戲曲性的進入了和談。討倭贖罪的計劃擱淺了,事態僵持到萬曆二十三年五月,重慶太守王士琦單騎赴會,在松坎接見楊應龍。楊應龍這次認罪態度良好,承諾認罰四萬金,協助朝廷採木。最終楊應龍革職,其長子楊朝棟代理職務,暫時羈押其次子楊可棟為人質,等楊應龍如數繳納罰款再行釋放。

省會貴州是怎麼成為省名的

事情到了這一步,楊應龍繳納罰金,表達忠誠,永不再叛,可能歷史就是另一景象了。可是就在此時次子楊可東卻毫無徵兆的死於重慶,其中原因不得而知。此時的楊應龍怒不可遏,即便如此貴州官員依然催促其繳納罰金。並且多次上奏朝廷說楊酋黠而有謀,不可信。而且多次向楊應龍索要賄賂。在多方壓力下,1600年楊應龍反了。隨後川貴兩省請求明廷發兵,於是總督李化龍率領二十四萬明軍分八路進剿,平叛過程很快,114天即告結束。楊應龍自焚而死。

一分為二,天下太平。

在平定播州後,萬曆帝將播州北部歸四川管轄,是為遵義府。南部則歸貴州管轄,是為平越府。平播戰爭是中央加強中央集權的一個變種,面對日益強大自重的地方土司。其與朝廷之間的矛盾遲早要爆發,楊應龍叛亂也只是一個開端。

明亡之後,入主中原的清王朝承襲了明朝的地方管理制度,對貴州繼續設省。這個時候的貴州已經和現在的行政範圍差不多了。直到辛亥革命以後,貴州進行了一次改組。民國2年(1913年),以前的府、廳、州,一律改為縣。全省設3道觀察使。1920年廢道。1937年,貴州置6個行政督察專員區,分管各縣。

省會貴州是怎麼成為省名的

清時期貴州府廳

貴州省從蠻荒之地到貴州,地名的更改歷經了滄桑,見證了歷史。

貴州設省,從五千年史上來說並不是一件起眼的事情,但這一歷史事件開啟了改土歸流的偉大曆程。

今天的貴州,燦爛如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