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們家有錢嗎?當孩子這麼問時,聰明的父母都這樣回答

孩子在小的時候通常是對金錢沒有概念的,還記得優優在小的時候鬧過這樣一個笑話:

媽媽帶優優去打針,可優優非常怕打針,就想辦法逃避這個事情。


媽媽,我們家有錢嗎?當孩子這麼問時,聰明的父母都這樣回答


在那時候優優覺得兩毛錢是非常多的了,也是自己全部的急需,就天真地對護士說:“阿姨,我給你兩毛錢,可不可以不給我打針呀”。


弄得媽媽和周圍的人哭笑不得。

可見,在孩子的世界裡對金錢的概念是十分模糊的,不知道多少錢是多,多少錢是少。


也經常聽到孩子問家長:媽媽,我們家有錢嗎?


這個問題,家長是該回答“不差錢”還是對孩子說“很差錢”呢?


可別小看了這個問題,此時你的回答,可能會改變孩子的一生。


前者雖然讓孩子不自卑,但又擔心孩子變得奢侈;後者雖讓孩子珍惜金錢,但又擔心孩子過於節約。


優優認為您可以嘗試一下 4 種回答:

媽媽,我們家有錢嗎?當孩子這麼問時,聰明的父母都這樣回答

當孩子問出這樣的問題,家長的回答非常重要,這可能是孩子第一次對“金錢”、“貧窮”、“富有”等等名詞產生概念的時刻。


大家應該都知道在優渥家境中生活的孩子普遍會開朗大方、具有分享意識一些,而從小就知道家裡窮的孩子,大多都會對金錢格外珍惜和自卑一點。


因此在這個問題中家長所給出的答案就很有可能對他今後的三觀造成巨大影響,所以建議家長們可以試試這些回答方式,還可以培養孩子的金錢觀和消費觀。


在西方國家,孩子從 5 歲開始就已經有財商的課程了。但是在中國,沒有一個專門的課程去教孩子,所以對孩子來說,家長就是他們的財商啟蒙老師。


優優認為每一個爸媽,都應該瞭解怎麼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優優為大家總結了一下幾點:

1.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財富觀,不要和孩子恥於談錢;


2.讓孩子知道財富來之不易,減少孩子亂花錢現象;


3.把選擇權交給孩子,讓孩子遠離選擇困難症;


4.讓孩子從小養成“需求思維”,多問孩子“為什麼?”、“有沒有其他的?”、“誰會喜歡?”


5.幫助孩子列願望清單,讓孩子初步建立目標感。

一個人對金錢的態度,會影響其一生的幸福感。


正如知名積極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認為,大部分人之所以總感覺不幸福,是因為過分重視金錢等東西。如果孩子從小能擁有健康的金錢觀,便容易獲得幸福的心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