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欧洲骑士日本武士尚武好战,中国侠客却只催生了武侠小说

欧洲骑士与日本武士、中国侠客都诞生于奴隶制土地改革的废墟之上,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养侠客为主人服务,最早起源于中国,然后才是罗马、日本、英国等。中国的侠客最早出现在以私田为中心的私人采邑中,多来自落魄贵族阶层。日本武士生在贵族、豪族、寺庙的庄园里,多数来自农民,一旦成为职业武士就脱离生产,专职从事各种武力征战。不同于中国早期侠客的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也不同于日本武士既是庄园生产的管理人,又是庄园幕府的武装力量。欧洲骑士早期就与掠夺战争联系在一起的,他们以战争为职业,穿着沉重的铠甲,使用各式武器,对武力精益求精。在整个欧洲军事系统中,骑士曾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代表了生而为人的最高荣誉,历史学家们一直把欧洲的中世纪称作“骑士时代”。

为什么欧洲骑士日本武士尚武好战,中国侠客却只催生了武侠小说

成为骑士,门第和金钱必不可少

骑士一词最初的主要含义为骑马的战士,后被引申为具有一定的尊贵意味,与勇敢、牺牲、高尚等词连用可形容某个人的高贵身份。与中国民间流传的偏见“好人不当兵好铁不打钉”截然不同,在欧洲能成为骑士的门槛还是挺高的。首先要出身高贵,只有拥有爵位和土地的人家的孩子才能进入骑士阶层,其次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做支撑的,至少要能够买得起盔甲、基本武器装备和战马。一名全副武装的骑士,大约需要300~450英亩的耕地来维持供给,而普通自由民的土地拥有量通常只有60~90英亩。

为什么欧洲骑士日本武士尚武好战,中国侠客却只催生了武侠小说

按照程序,注定要从事军事职业的人,要在7岁时被送到父亲的领主或是有精湛技艺的骑士家接受锻炼,跟中国的学徒在师傅家里一样,给人家端茶倒水、清扫整理。同时也会接受骑士“七艺”的培训,即骑马、游泳、射箭、击剑、游猎、弈棋、及作诗。其目的是为了把他们训练成为一名举止大方、谈吐高雅、衣着得体、彬彬有礼的受欢迎的人。直到21岁,在各方面都表现良好的准骑士,才能由领主以剑拍肩说:“以上帝之名,我封你为骑士。”

为什么欧洲骑士日本武士尚武好战,中国侠客却只催生了武侠小说

中世纪的职业分工将社会划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是教士,负责代表整个社会向上帝祈祷;第二等级是贵族,负责打仗;第三等级是从事农工商的平民。骑士属于第二个等级,中世纪早期,封建军事集团分为上下两个阶层,上层是显赫的王公贵族,下层是由上层统领的骑士。

贵族和骑士分别指代一个社会集团,不只是一种身份更是一种荣誉,是国王都想相拥有的一种荣誉。宗教也将自己的理想灌输给披甲的骑士,使其成为宗教的卫士,在十字军东征过程中形成的宗教骑士团,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圣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和条顿骑士团。

为什么欧洲骑士日本武士尚武好战,中国侠客却只催生了武侠小说

骑士原则是高贵还是蠢笨?

每个骑士都想建功立勋,用单挑形式活捉对方知名骑士,无疑是骑士提高自己江湖排名的最佳方式。不仅可以炫耀武力,还能索取赎金。赎金多少根据俘虏的地位来决定,领主花了这么多精力和金钱培养一个骑士,自然不会轻易放弃,而赎金的多少根据俘虏的地位决定。骑士的荣誉包括一些“高贵”的准则,不准搞偷袭这种可耻的攻击行为,双方都会让对方做好充分的战前准备。当一方成为俘虏,对方也要待他如上宾。哈斯丁斯战役后威廉公爵曾解除一名诺曼底骑士的绶带,因为他砍伤了躺倒在战场上的哈罗德国王的大腿。依据当时的骑士准则,袭击处于劣势的对手是一件不体面的事情。

为什么欧洲骑士日本武士尚武好战,中国侠客却只催生了武侠小说

中国古代也曾有人试图在战争中遵循类似的骑士原则,宋襄公就与楚国在战争中使用骑士理念:“君子不再创已经负伤的人,不俘虏头发斑白的人…敌人处于狭窄艰危之地,就不要进攻…也不攻击还没有摆开阵势的敌人…结果大败…千百年来被嘲笑、被批判:“我们不要宋襄公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他那一套用来打仗是不行的。”(见《论持久战》)。骑士原则到底是高贵还是蠢猪,取决于对手跟你是否遵循同一游戏规则。如果大家都遵守骑士准则,以此为荣誉,当然是好的,可是如果周围都是“兵不厌诈”的对手,你还抱着骑士准则就肯定水土不服了。

为什么欧洲骑士日本武士尚武好战,中国侠客却只催生了武侠小说

中国侠义在书中

对中国侠客的最早描述见于《韩非子·五蠹》,“其带剑者,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文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韩非子对侠客的评价代表历代统治者对侠客的态度。虽然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力赞过游侠言必信,行必果,但在东汉之后,侠客地位便一蹶不振,他们行侠仗义、替天行道是对封建统治者权威的一种蔑视和威胁,所以朝廷官府始终视他们为异类。处于社会边缘地带的侠客很难像欧洲骑士和日本武士那样形成一股有力量的社会阶层。就算一旦组织兴旺形成气候,又容易被官府绞杀或利用。所以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侠客不多,写侠客的作品倒是挺多。

为什么欧洲骑士日本武士尚武好战,中国侠客却只催生了武侠小说

小说《三侠五义》总结了中国式“侠义”的两个主要特征,一:“行侠仗义的人…见了不平之事,他便放不下,仿佛是自己的事一般,因此才不愧为那个侠字。”二:“凡你我侠义做事,不要声张,总要求机密…不露本来面目。”到了金庸先生那里,武侠小说上了一个台阶,在他打造的武侠世界里“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张艺谋的武侠片《英雄》中,刺客无名也是追求为社稷苍生而死。但在史料中,刺客的高光时刻——靳柯刺秦王,也更多是对“士为知己者死”的践行,最后还以未遂终结。战斗力存疑。即便是在中国的武侠文学作品中,侠客也很少像日本幕府武士和欧洲骑士团那样崇尚战争、好勇杀伐。

为什么欧洲骑士日本武士尚武好战,中国侠客却只催生了武侠小说

欧洲骑士盛极而衰

据《骑士团编年史》记载,库尔姆城被围时,守城部队曾三次派人去雷登求援,他们所要求的仅是派来一名骑士。在一场战斗中,一名骑士的战斗力就可能起到扭转战局的作用。鲍德温四世就曾率领几百骑士,数千步兵击败了萨拉丁统领的两万士兵。战事越频繁、越持久骑士平步青云,发战争财的机会就越多。在血雨腥风的中世纪,百年战争、十字军东征等大型战役给力骑士们充足的时间牟取暴利。骑士们的庄园土地越来越多,他们越来越富有,开始放下武器,享受上流阶层的悠闲生活,12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成功地将骑士转化成了绅士。

为什么欧洲骑士日本武士尚武好战,中国侠客却只催生了武侠小说

在黑暗漫长的中世纪,有关骑士传说的文学冲破禁欲主义的帷幔,热情绽放,在欧洲各国风靡了一个世纪之久。尽管骑士文学是欧洲中世纪世俗文学的一部分,就跟中国武侠小说的文学类型差不多,但因为骑士文化是中世纪的主流文化,骑士文学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主流的文学。直到被塞万提斯的《堂吉柯德》消解。毕竟社会是在不断进步的,骑士作为一种战争武器,当他们的作用在战场上无足轻重的时候,骑士的末日也最终降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