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林徽因:首位登上天坛屋顶的女建筑师、被母爱羁绊的女神


01 被误读的林徽因

谈起林徽因,世人最津津乐道的,还是她和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三个人的情感故事。或是那首脍炙人口、句句动人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时至今日,仍旧有很多人在网上“扒皮”她的爱情技巧,妄图学得一二。


不一样的林徽因:首位登上天坛屋顶的女建筑师、被母爱羁绊的女神


但如果仅限于此,未免大大看低了她。

谈及她的一生,或许可以用民国另外一位传奇女作家萧红的话总结:

“当我死后,或许我的作品无人去看,但肯定的是,我的绯闻将永远流传。”

因为她的绯闻太多,才女、美女的称号太响,所以她在建筑和设计的成就,被人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


不一样的林徽因:首位登上天坛屋顶的女建筑师、被母爱羁绊的女神


论才气,她的文章肯定比不过“民国四大才女”张爱玲的;论美貌,她也比不上陆小曼的魅惑与柔情。

但是除去才女、美女的头衔,她最乐意接受的,其实是建筑师。

梁思成曾说,林徽因“能作为一个严谨的科学工作者,和我一同到林野僻壤去调查古建筑,测量平面爬梁上柱,做精准的分析比较”。

毫不夸张的说,梁思成、林徽因两人,是推动中国建筑学发展的奠基人,同时也是“中国最早、迄今为止最知名的古建筑保护者”。


不一样的林徽因:首位登上天坛屋顶的女建筑师、被母爱羁绊的女神


02 被遗忘的建筑师

林徽因的侄女,曾设计越战纪念碑的美国著名建筑师林璎曾说:

“比起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工作,大多数人对他们的个性和爱情经历了解得更多。但从建筑师的角度来看,他俩非常地重要。如果不是他们,我们就不会有那么多关于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记录,它们也就轻易地消失了。”

林徽因是和梁思成一起去美国宾夕法尼亚上本科。宾大可是赫赫有名的常青藤高校,放到现在都是很多人梦寐以求去的地方。

当时的林徽因,本打算学习建筑。不过因为当时女生不让读,只好学了美术的本科,但同时上完了全部建筑系的课程。


不一样的林徽因:首位登上天坛屋顶的女建筑师、被母爱羁绊的女神


1927年,获宾大美术学士学位时拍的毕业照

在她留学宾大期间,还发生了一件趣事。

1926年,美国《蒙他那报》上刊登了一篇中国女生的批评文章,副标题为:“在美国大学读书的菲利斯·林抨击正在毁灭东方美的虚伪建筑。”

这个菲利斯·林,就是正在宾大读书的林徽因。

在报道中,林徽因猛烈抨击了西方建筑者给中国城市带来了“滑稽而令人讨厌的(建筑)范例”,这些行为实在“亵渎东方艺术”。

就算放到今天,这篇批评文章仍旧具有现实意义,值得人深思。

1928年8月回国后,梁思成、林徽因到东北大学,受聘为建筑系教授。梁思成也担任主任一职位。说是主任,但其实建筑系就他俩。可以说,是他们夫妻俩一手创立了建筑系。

本来他们是要去清华任职的,但是梁思成的父亲梁思超,却帮他俩改了主意。

当时的东北大学校长,由少帅张学良兼任。他的父亲张作霖,斥巨资创办了东北大学。据说学校预算是北大的三倍,校园设计也仿建柏林大学。学校建成后,花重金聘请名人雅士。

权衡之下,梁启超就让儿子、媳妇两人入职东北大学了。

1931年,因为东北局势日益紧张,他俩离开沈阳,应邀前往在北平的中国营造学社。

林徽因一家人也搬到了北平的北总部胡同。

当时的中国,国内学者对中国古建筑研究一片空白,但是日本、欧洲学者纷纷来华,对古建筑进行持续调查。

日本学者甚至对紫禁城进行了拍摄和测绘,还断言中国没有唐代建筑。

梁思成、林徽因二人一听,立刻下乡考察古代建筑。十余年间里,林梁二人走了山西、河北、陕西、河南等15个省,200多个县,对几百座古建筑进行测量、摄影、考据报告。

不一样的林徽因:首位登上天坛屋顶的女建筑师、被母爱羁绊的女神


林徽因在给胡适的信中,还俏皮地写道:“等我们测绘详图出来,一定把日本鬼子吓一跳,省得他们以为我们好欺负!”

03 第一个登上天坛宝顶的女性

林徽因出身富贵之家,又留过洋,其实颇有小资情调。但是在外考察途中,她亲历亲为,完全没有什么架子。

清理古建时,往往需要爬梁上树,林徽因就像个小男孩一样爬上爬下,没有丝毫退缩。


不一样的林徽因:首位登上天坛屋顶的女建筑师、被母爱羁绊的女神

去云门石窟时,中间没有歇脚的地方,林徽因和梁思成只能求助农民,在四壁透风、满是虱子的地方歇脚。

1936年,林徽因还登上天坛祈年殿屋顶测量,特意让人拍下她穿着旗袍和梁思成在屋顶上的合影,还开玩笑说自己是第一个登上天坛宝顶的女性。


不一样的林徽因:首位登上天坛屋顶的女建筑师、被母爱羁绊的女神


1937年夏,夫妻俩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察,就这么来临了。当时,他俩和其他几位同伴组成的调查队,骑着毛驴进山,山路蜿蜒,走到后来只能靠步行进入。

到了黄昏,调查队发现了一处宏伟的建筑。但是时间久远,殿内满是尘土,找不到任何线索。还是林徽因,发现大梁下刻着字,擦去污垢,最终确定这是唐代的佛光寺大殿。

这一伟大发现,啪啪打了之前断言中国已无唐代建筑的日本学者的脸。

1937年,华北沦陷。一家人又辗转到了昆明。在途中,林徽因患上的严重的肺炎。

在战乱的生活中,林徽因对了人和建筑之间的关系,理解得更深了。

她的女儿梁再冰曾说:

“作为建筑师的妈妈一向重视'人'和建筑物的关系。她的建筑思维的一个特点就是,总是认真细致地考虑各种建筑物中人的方便和审美需求”。

但是林徽因拖着肺结核的身子,还得操持家人的家务,洗衣、做饭、教子,身体每况愈下。

在给沈从文的信中,林徽因说:“我们这种人太无用了,也许会死,会消灭,可是总有别的法子我们中国国家进步了弄得好一点,争出一种新的局面,不再是被压迫。

1946年,梁思成到清华大学主持建筑系。林徽因谢绝了外国朋友想安排她去国外治病的好意,对朋友说:“祖国有难,我怎么能走?”

此后不久,梁思成去美国讲学。林徽因用柔弱的身躯,扛起了筹建清华建筑系的任务。

当时林徽因已经病得很重,“她躺在病床上,把一个系从无到有办了起来”。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吴良镛后来写道。

1947年,林徽因做了肾脏切除手术。术后,医生划开了她割除的那颗肾,里面全是脓液。

缠绵于病榻之上的她,还为国徽设计做出了巨大贡献,负责完成了人民纪念碑下方的浮雕设计,组建团队拯救景泰蓝工艺......

一天仅睡三四个小时的她,体重降到50斤,但每一次开会讨论,她都坚持大家在自己家中举行,方便参与。


不一样的林徽因:首位登上天坛屋顶的女建筑师、被母爱羁绊的女神


不管历经多少苦难,夫妇二人还是凭借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完成了《中国建筑史》,并用英文撰写了《图解中国建筑史》,震惊世界建筑界。

所有的一切,都是林徽因以命相搏换来的。

1955年,林徽因去世,年仅51岁。

据说在她去世的前一天夜里,曾对护士说:“叫思成来,我有话对他说。”

护士答道:“夜深了,有什么话明天说吧。”

然而,就在第二天清晨,林徽因悄悄闭上了眼睛,走完了短暂人生旅程。

金岳霖听闻噩耗,放声恸哭。在追悼会上,众多花圈挽联之中,金岳霖与邓以蛰联名写下:

“一生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不一样的林徽因:首位登上天坛屋顶的女建筑师、被母爱羁绊的女神


04 被母亲逼进“地狱”的女神

林徽因学识渊博,见多识广,独立性强,全无民国小姐的较弱气派。她脾气也大,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温婉女子。结婚之后,别人叫她“梁太太”、说她是“梁下美人”,她都不大高兴。

而且林徽因特别会吵架,简直算得上是“童子功”。

她与丈夫梁思成用英文吵,与家中保姆用普通话吵,但是吵架吵得最凶的,是和自己的亲身母亲-何雪媛,用福州话吵,旁人拦都拦不住。

说起何雪媛,其实也算苦命人。小时候生长在小康之家,但是不识得几个大字,又被家里娇惯的特别“作”。

林徽因的美貌,其实遗传自母亲。何雪媛长得好看,被人称作“小镇西施”,后来嫁给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成了继室。

一开始,两人也算和谐。但是时间长了,何雪媛的无知、任性,就暴露无疑了。林长民出身书香世家,又接受了西方教育,所以两人的矛盾越来越大。

林徽因的祖母很喜欢林徽因,所以不让何雪媛自己带孩子。在祖母身边长到7岁,林徽因才回到生母身边。可以看出,何雪媛的日子并不好过。


不一样的林徽因:首位登上天坛屋顶的女建筑师、被母爱羁绊的女神


林父后来又纳了一门妾室,小妾温柔婉转。相比之下,他就更不喜何雪媛。何雪媛就愈发性格古怪,每天守在后院,打骂仆人撒气。

小时候的林徽因,就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

父亲的知书达理,母亲的暴躁无知,都对林徽因的性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35年,林徽因同父异母的弟弟,从福建到北平报考清华大学,寄宿在林徽因家。

何雪媛自是处处都看他不顺眼,每天在家里指桑骂槐,借题发挥。

林徽因曾经在和好友费慰梅的信中诉苦:

“三天来我的母亲简直把我逼进了人间地狱。这话一点也不过分。”

“头一天我发现母亲体力有点不支,家里有种不详的气氛。我只好和我的异母弟弟深谈过去,以建立一种相互了解并使目前这种密切来往能够维持下去……这搞得我精疲力尽并深受伤害,到我临上床时真恨不得去死或从来没有出生在这么个家庭里过……”


“我知道自己其实是个幸福而走运的人,但是早年的家庭战争已使我受到了永久的创伤,以致如果其中任何一点残痕重现,就会让我陷入过去的厄运之中。”

家庭的不幸,也让林徽因的性格成熟,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她的责任。

十三岁时,林家就搬到天津居住,林长民则在北京工作。

林家上下几十口人,几乎都交到了林徽因手里,由这个女孩打点应付。


不一样的林徽因:首位登上天坛屋顶的女建筑师、被母爱羁绊的女神


好友费慰梅后来感叹:“她的早熟可能使家中的亲戚把她当成一个成人,而因此骗走了她的童年。”

我在网上读到很多关于林徽因的文章,很多人都羡慕林徽因:被浪漫者追求,被忠贞者爱慕,与承担者相爱。

但是被大家艳羡的她,其实一辈子都没有得到过母爱的抚慰。


不一样的林徽因:首位登上天坛屋顶的女建筑师、被母爱羁绊的女神


痴痴爱着林徽因,一生未娶的金岳霖,最懂林徽因母女。他曾评价道:

“她们彼此相爱,但又相互不喜欢。”


不一样的林徽因:首位登上天坛屋顶的女建筑师、被母爱羁绊的女神


林徽因的去世的时候,年仅51岁。

何雪媛活到90岁故去。

家有女儿,到底应该怎么培养?

经常有人鼓吹:“富养闺女穷养儿”。

但是丰富的物质生活,并不一定能填满孩子的心灵。

家里的气氛是否和谐,父亲母亲之间的相处是否融洽,才能最大程度决定一个孩子未来是否快乐,是否幸福。

不过换另外一个角度看,复杂的家庭环境,也让林徽因早早懂得女人独立、自强的重要性。

所以,她以后的开挂人生,可能也是这段受母爱羁绊的额外赠品吧。

身为女人,倘若不能保持人格的健全,不管长得多美,必然也会像母亲一样被忽视、被嘲弄。

写在最后:

总有人说,女孩生得美,是天赐的礼物,可以“恃美行凶”,换取一切想要的东西。

但是不要忘了,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暗中标好了价格。

林徽因长得美,天赋高,本可以选择一条更easy的道路。比照她同时代的陆小曼,就明白了。

怀有这种想法的人,至今也不在少数。

可是林徽因偏不,她拥有一颗独立、洒脱、刚毅的灵魂,充满了人性的华彩。

这才是一个新时代女性,该有的样子。


不一样的林徽因:首位登上天坛屋顶的女建筑师、被母爱羁绊的女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