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农村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新大风歌


目前,农村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不可否认,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人均消费指数呈几何倍增长,解决了基本吃穿问题的农村人在获得感和幸福感上明显增强。

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人类的不断进步会催生出人们对物质和精神需求的不断变化。当前农村,尽管我们过上了比过去要好得多的生活,历史的车轮加快了农村的发展步伐,但农村发展中带来的新问题,也在日益凸现,这同样是国家和社会治理中不可忽视的大事。

初心哥认为,当前农村最突出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 有效劳动力的严重缺失。由于城市的发展需要聚集大量的劳动力,而农民,成了近二十多年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农民工的打工潮,支撑了城市的兴起和发达,但同时,也带来了农村的凋敝,农村人口的大量外出,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的倾巢出动和频繁流动,让热闹的农村变得前所未有的安静,大量空巢村的出现,导致同样需要密集劳动力的农业者成了稀有资源,在不少农村,一个村子里甚至找不到几个四十岁以内的男性在家务农,老弱病残的留守老人和妇女儿童,又如何能扛得起农业生产的大旗?加快土地流转,使农村种养殖业向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是未来农业的转型之路,如何破局,是一个仍在探索中的重要课题。

二、农田利用率的严重下降。家庭联产承包之初,农民满心欢喜,热情高涨,高复种指数即体现了农民对于土地的额外珍惜,恨不得一年种三季四季,田地从未歇息过,农田的利用率无异是很高的。而现在,以秋冬农业生产油菜为例,十月一过,田野遍地一片荒凉,看不到几块绿油油的油菜或绿肥,田地的荒芜使农田利用率大大降低,其所反映的是农民对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为什么呢?答案已是无数人重诉过。第一,农产品价格低,农业生产增收困难,物贱伤农,让农民对土地表现前所未有的淡漠,哪怕政策有补贴,在他们眼里也是杯水车薪,厌农情绪蔓延,积极性自然也难以提高。第二、没有劳动力,家庭收入不靠这点薄田地,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和技术钻研,也不那么热心和专心了,只能暂且应付,不让它荒着就算不错了,这是农民的现实心态。

<strong>


三、文化价值体系的日益沙漠化。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农村人现在见面,基本不谈耕作技术,不谈家规家训,只谈点最实际的“挣钱经”,子女在哪里工作?工资多少?城里可否有房有车?村子里谁发了大财,出手怎么阔绰!“诗书传家久”的农耕文化正在被物质利益所削弱,谈钱,成了看人立事和确定一个人社会地位的主要标准。对于物质需求的过度量化和追求,营造了金钱至上的农村文化价值体系,道德与公德,有需求但退居其次,能捞到钱就是有本事,在地方上也才风光而有面子,传统的文化价值观被削弱,这种农村人的群体性精神之钙的流失会将农村社会引入价值体系的岐路。

四、 农村社会治理体系的不完善。从国家层面,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日益增收的需要是执政者的初心和使命,但农村的社会治理又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需要各种体系的支撑。从基础设施到公共服务的不断完善,从物质上的经济发展和精神上的文明创建,而这一切,都需要一大批与时代合拍的领导者和良好的群众基础,目标确定了,人就是决定因素。而目前,农村治理体系中的基层干部,整体素质差次不齐,大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甚至计划经济时代走过来的基层干部,不通过学习提高,根本无法适应现代农村工作的需要,基层精英型人才的严重缺失,给农村的社会治理带来一定难度,尽管各地推出了意在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归雁工程”,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农村仍存在“能人”不足,“归雁”太少的现状。

感恩我们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好在目前寒如坚冰的中国城乡二元结构正在逐步被打破,未来中国农村,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相信一切都会更美好!


初心话农


要说当前农村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我可以列出很多,最起码,可以数出一二三四五。可既然讲最突出,那我就不说那么多,就将我认为主要的讲一讲。

现在很多农村,由于种地的收入越来越难维持现有的生活,种一亩地的纯收入,有时不如打工一两天的收入。所以,大部分年轻人出外打工了,有些老人去城市为儿女看孩子常年居住城市里。这样的话,就造成农村越来越老龄化,很少见到年轻人在种地,村中也缺少了朝气,有些村几乎空壳化。我所在的乡镇,属半丘陵地带,有些偏远的山村中,仅有十来个人在村中居住,很多土地荒芜了。

国家现在是越来越重视三农问题了,针对三农问题出台了很多的优惠政策,千方百计要振兴农村,美化农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村村通,户户通,天然气进农村,厕所又革命。这些的一系列惠农举措,深得农民心,农民真心拥护,可再怎么,也难留住农民去往城市的心,特别是留得住年轻人出外务工的身和心。振兴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关键的是农村的繁荣昌盛,最关键的要有人。

就像我所在的村,全村虽然有八百七十人,可真正在村居住仅有四五百人,大多也是老年和妇女们。全村四十多名党员,大多是六十岁以上的人,有几名年轻党员也出外打了工,支委、村委干部尽老人。村中缺乏年轻人来领航,老年人只顾眼前度日月,村里年复一年难变貌,何谈繁荣与昌盛。

农村只有留得住人,农村更需引人才,农村还应有好的”领头雁”,再加上党有好政策,农村就会有希望,农村就会迎来真正的繁荣昌盛新时代!





李增喜3


目前农村最突出的问题?

我是贵州遵义市务川县砚山村一农民,就我本村的所见所闻来回答吧。

原来人口多,地少,角角落落都是庄稼,因为是山区,种地特别辛苦,而且辛苦一年,要换算成钱的话,顶多值个两千元左右。现在大部分人都出去打工去了,大量的田地荒废着,去年又移民搬迁,现在一个组留下的二三十人吧,其中都是老人,小孩,能干活的只有几个人而已。真正的空心村,全村无人的情况倒是没有见到。

老人是因为出去了没人要,孩子是因为要读书,所以就留守在农村。老人和孩子形成了一种相互依托的关糸。但是,要是这些老人没了,这些孩子大可以不回来,那时可能会出现真正的无人村,空心村吧。

以前的鸡犬之声,孩童的嘻戏声,邻里的争执声,好友的打趣笑骂声,全听不到了。

以前的春夏一片绿,秋天一片黄见不到了,只能见到一大片荒草之间夹杂着零星的几块庄稼,偶尔有一些搬迁户拆掉老房的破砖烂瓦。

这就是我所看到的我村的现状。


用户覃悠然爸爸


现在农村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答。农村最突出的是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一直以来,我们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每年都会出台一些政策措施来推动问题解决,使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也不断增强。

但不得不承认,现在农村的发展依然面临着许多突出问题,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表现在城乡二元结构壁垒依然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农民收入有待提升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国家提出了农业供给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举措,逐步化解这些突出问题,使广大农民朋友更好地分享发展的美好成果。

流溪作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农民,现结合自己的见闻,跟大家分享一些感受,仅供参考。

农村面临哪些突出问题?

产业基础薄弱。乡村振兴战略把产业振兴放在首位,足以说明产业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性,也从侧面反映出当下农业产业基础偏向薄弱。从整体来看,当前的农业产业相比以前而言,进步巨大、成效巨大,但依然不足以支撑“三农”这艘大船有力前行。

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再到农业龙头企业扎根农村,农业现代化确实稳步推进。但是,时不时出现的农产品销售难、农民就业难等问题,又真切地反映出农业发展的困境,根本原因就在于产业基础不够扎实,农业产业链条延伸不长,导致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不足。以荔枝产业为例,大丰收的年份,价格低是常态,也会偶尔出现果贱伤农的现象。

人才资源短缺。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人才都是发展的第一资源。现如今,虽然有不少专业人才扎根农村,带来了新技术、新理念、新气象,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活力,但依然不能满足加快发展的需求。

比如,许多农村的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妇女儿童,“空心村”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发展动力不足。又比如,山东的一个农村,出了10几个博士,但没有一个回到村里发展,他们对村里的影响,仅仅在于使得读书改变命运的观念深入人心,并未能带来直接的发展动力和发展资源。

因此,如何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年轻人扎根农村,是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因为,所有的发展,都是人创造的,没有人也就无从谈发展。

发展规划无序。高标准规划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前提,也是解决“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问题的根本性措施。在一些先进地区,农村规划问题得到了重视,使得农村发展按步骤实施,树立了美丽乡村的典范。

但必须看到,还有更多的农村是毫无规划可言的,无论是产业规划还是建设规划,都存在空白。这也导致了产业发展出现无序,从而引起产业同质化发展,甚至不良竞争,无法发挥产业带动的作用;建设方面,许多村子都是任由农民乱建房子,东一栋西一栋,既无个性之美,也无整体效果,总之就是乱。

这里边,还有一些土地征收的问题也值得注意。有些地方为了上项目,一味地征收土地,但规划安置工作跟不上,也引起了一定的矛盾,产生了不稳定因素。这些问题都要花大力气解决。

资源配套不足。农村地区的物产、环境、历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可以说是巨大的宝藏。但公共服务配套资源则明显不足。比如教育方面,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跟城市有巨大差别,根本不在一个层级。医疗方面,虽然乡村卫生院遍布,但都只能解决一些小问题,得了严重一点的病,只能到大城市就医,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确实存在。

文化方面就更不用说了,你到农村住上一两个星期就会真切地感受到,除了能体验农村生活,文化娱乐方面感受到的亮点并不多。

总而言之,农村确实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无论在哪里,问题总是有的,更要坚信办法总比问题多。现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各种人才、资源、政策都下沉基层,为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提供了强大支撑。我们必须坚信,未来农村发展会越来越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会落下。


想赢别喊停乡村小严


1,人没了,地荒了!

今年5月回去过一次,老家村里就只有一个老太婆和两个小孩子。村里的地只有一小块还有人种,其它的都荒废了。

2,房破了,没人住!

村里的房子大部分都破烂了,很大的一个老家村子就一家有人住。


3,果满地,没人吃!

村里成熟的水果都掉地上了,没有人捡也没有人吃。

综上,农村目前最大的问题是:

没人!

真没人,要么外出打工要么就搬出去不回来了。



后超人


我是土生土长,在农村长大的,农村现在存在三个问题。

1农民看病难,上学难。

2、种地成本高,收入低,基本一年没啥收入,人均纯收入更谈不上。

3,农村干部办事效率差,无利的事迟迟不管,办公,能力差,对道路,设施毁坏,不闻不问,搞形式主义,没有真正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


骏马奔驰77316597


我是四川人,老家农村的,目前在广东打工,说说我的家乡目前现状吧:

1、农村种庄稼的少了,荒地多了。小时候父母还要去包别人的地种还得帮人交公粮,后来慢慢的土地谁想种谁种就可以了,别人能种还是好事,比荒起强。现在很好的土都没人种了,山上都种树,种了几年全是草,为没见有几颗活了的树。

2、种农作物的越来越少。之前小麦、玉米、水稻、红薯、花生、油菜等等,一年四季没有闲过。今年我家连水稻都没种了,去年的都够吃了,家里就父母,我也在外,今年就种了卖的玉米,今年价格还可以5-6元一斤,还是可以卖差不多六七千,其它就是种点菜籽,一是一年自己够吃,二是我出门打工每年会带,还是家里的油好吃,所以父母才种了一点,都是想着孩子要吃才种的只有做父母的才会这样,我想大家都有这种感受。其它都没种了,家里也没养猪了,自然红薯什么的也没种了。

3、农村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居多。像我们80后的基本都在外。想种点什么,也没劳力了。

4、照顾小孩。我小孩才两岁多,父母老婆三人就围着孩子转,父亲退休了现在也有两千多三千元,我的压力也小一些,基本不需要我再寄钱,我的钱就还房贷,小孩开支,我的开支,车子油费保险什么的。

5、特色农产品,集中化程度高。像我的家乡姜、大头菜、葱这些都是有一定规模的,家里没种庄稼的人,可以去帮忙,一天有个一百元左右收入,也像打工一样。我也一直在考虑是否回去做农产品,跟随时代做自媒体,考虑中,需要大家给些建议。

6、难遇儿时的伙伴。小时候一起上下学的小伙伴现在回家都很难遇到了,过年也很难碰到,有的在外面买了房也不会弄错了,像我也是一样在城里买了房,过年有时候回去看一下,就父母时不时的还回去住一下,住城里她们也不习惯。所以儿时的伙伴也很难碰的到。

社会在进步,我们在老去,小时候的生活之地已不再像以前一样了。再熟悉的事已成往事,唯一最熟悉的还是自己的父母,多多陪陪父母,带父母多出去走走看看也是我的愿望,现在也轮到我们照顾父母的时候了。感恩父母才有自己的今天👥





一品村馨爸


我是四川广安市胜县一农民,就我本村的所见所闻来回答吧。

原来人口多,地少,角角落落都是桩稼,种地特别辛苦,而且辛苦一年,要换算成钱的话,顶多值个两千元左右。现在大部分人都出去打工去了,大量的田地荒废着,现在一个组留下的二三十人吧,其中都是老人,小孩,能干活的只有几个人而已。真正的空心村,全村无人的情况倒是没有见到。

老人是因为出去了没人要,孩子是因为要读书,所以就留守在农村。老人和孩子形成了一种相互依托的关糸。但是,要是这些老人没了,这些孩子大可以不回来,那时可能会出现真正的无人村,空心村吧。

以前的鸡犬之声,孩童的嘻戏声,邻里的争执声,好友的打趣笑骂声,全听不到了。

以前的春夏一片绿,秋天一片黄见不到了,只能见到一大片荒草之间夹杂着零星的几块庄稼,偶尔有一些搬迁户拆掉老房的破砖烂瓦。

这就是我所看到的我村的现状。






农村谭谭


我是农村人,说一下个人的看法,现在农村最突出的问题,还是制度问题。为什么这样说,依照我们当地实际情况,每户人家平均约五六亩田地,主要种植水稻,棉花,水稻不值钱,十年前就没人种了。按市场价,每亩产值约一千三四百元左右。总收入一年八千元左右。种植同期七八个月,除去生产费用,不算人工,下地能有多少?平时打一点临工,搞一点小水产品,一年也就一万多一点。再来算开支,就我家来说,六口人,一年总开支约八万元左右,还不能生大病。为什么现在年青人都不种田,出去打工了,一年的收入连家庭开支都管不了,难道等饿死?反过来说,农产品价格翻十翻又怎么样,在这个物价横飞的时代,也只能说解决温饱,教育,住房,医疗,养老还是压得你拼命,拼命,再拚命!总之一句话,走毛主席路线,集体主义道路。个人力量终究是渺小的,人多力量大。团结就是力量。只属个人浅解,不带任何政治色彩,不喜勿喷。欢迎各位畅所欲言,正常交流!


用户4331711596173


我是来自大别山区的上海漂泊一族,我们老家的马路上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人气,平时偶尔经过的小货和一天两班做着个把两个老人的公交车,村里除了老人几乎没有什么人了,前几年还有不少留守儿童,现在随着寄宿学校的增加,没人陪读的孩子都去上寄宿学校了半月回来一次,还有些有条件的都搬去县城上学了,乡下随着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的深入自然条件是越来越好了,野生动物也多了,什么野猪之类的所以我们山区根本也种不了什么农作物了,年轻人在家就业机会比较少,为了生活只有在外面挣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