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简史》:宇宙起源1个模型,2个学术理论,带你了解宇宙奥秘

本文字数4500,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时间简史》。


本书作者是斯蒂芬·霍金,当代最知名、最活跃的物理学家,曾任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时间简史》是霍金的代表作,也是全世界最知名的科普经典,畅销1000多万册,被翻译成了40多种文字。


时间有初始吗?它又将在何地终结呢?宇宙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霍金在《时间简史》中介绍了20世纪物理学的基础知识,涵盖范围很广,从相对论到量子力学,从宇宙膨胀到基本粒子,从黑洞到虫洞,霍金都有所涉及。


《时间简史》:宇宙起源1个模型,2个学术理论,带你了解宇宙奥秘


01、奇点理论


在20世纪之前,人们一直深信,宇宙是静止的。即使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已经说明,不同的物体之间会相互吸引,但人们还是发明出了各种各样的说法,来维护宇宙静止的设想。


爱因斯坦在1915年就发表了广义相对论,提出时空是可以弯曲的,宇宙并不是静止的。但是爱因斯坦认为,这肯定是不对的,所以就在自己方程里强行添加了一个宇宙常数,这样根据方程看来宇宙就是静止的了。但事实却不是如此。


1、宇宙在膨胀


20世纪20年代,科学家在观测其他恒星时发现,很多恒星都发生了一种叫做“红移”的现象。也就是说,这些恒星都正在远离地球。本来人们以为,这些恒星的运动只是随机的,可能有些恒星离我们越来越远,有些恒星离我们越来越近。


但1929年哈勃发表的结果表明:甚至星系红移的大小也不是随机的,而是和星系离开我们的距离成正比。或换句话讲,星系越远,它离开我们运动得越快。这表明宇宙不能像人们原先所想象的那样处于静态,而实际上是在膨胀;不同星系之间的距离一直在增加。


这种情形很像一个画上好多斑点的气球被逐渐吹胀。当气球膨胀时,任何两个斑点之间的距离加大,但是没有一个斑点可认为是膨胀的中心。此外,斑点相离得越远,则它们相互离开得越快。


爱因斯坦在得知这个观测结果后才发现,自己方程里加的那个宇宙常数,完全就是多余的,宇宙不是静止的,而的确就是在膨胀的。所以爱因斯坦后来说,宇宙常数是他一生中犯下的最大的错误。


2、奇点


发现了宇宙膨胀之后,科学家们就以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为基础,找出了一个新的模型,来描述这个膨胀的宇宙,这就是弗里德曼模型,因为它最早是一位叫亚历山大·弗里德曼的科学家提出的。


科学家通过计算就发现,在弗里德曼模型中,如果我们把时间往前推,那宇宙就会收缩,如果一直倒推到150亿年前,那么所有的星系之间的距离就会变成零,就好像是整个宇宙被紧紧地挤压成了一个点。这个点,就被称为奇点,它就是宇宙时空的开端。


奇点的性质非常特别,我们没办法直观地去想象这是个什么东西。但是通过数学计算可以发现,奇点的体积无限小,弯曲程度无限大,密度无限大,引力也无限大。但数学其实是没办法真正地处理无限大的计算的。


这也意味着,虽然弗里德曼模型是根据广义相对论提出的,但是包括广义相对论在内的理论,却都在奇点处失效了。奇点的出现就证明了,广义相对论也只是一个不完全的理论,因为在宇宙最开始的那一刻,它失效了,广义相对论本身崩溃。


在奇点这个理论刚被提出来的时候,很多人不喜欢这个说法。爱因斯坦自己都不太相信这个说法,他认为,如果我们把时间一直往前推,不同的星系也不会碰撞到一起,而是会恰好错开。


还有两位苏联科学家也试图证明,说奇点这个东西,可能只是一种小概率的特殊情况,在实际的宇宙中并不存在,在很久以前,不同的星系之间虽然的确靠得很近,但并不是刚好在同一个地方,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奇点。


但霍金在读到了数学家罗杰·彭罗斯的一些研究后认为,奇点理论应该是成立的。经过几年的研究之后,他和罗杰·彭罗斯一起,利用严谨数学方法。


最后证明了,假定广义相对论是正确的,而且宇宙包含着我们观测到的这么多物质,则过去一定有过一个大爆炸奇点,这就是宇宙的开端。这个理论,就被称为“彭罗斯-霍金奇点定理”。


有些人一开始不愿意接受霍金的研究结论,因为他们不喜欢宇宙有一个开端的说法,还有些人觉得,这个结论违反了科学决定论,糟蹋了完美的广义相对论。


然而,人实在不能辩赢数学定理。所以我们的工作最终被广泛接受,现在几乎每个人都假定宇宙是从一个大爆炸奇点起始的。事实上在宇宙的开端并没有奇点——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一旦考虑了量子效应,奇点就会消失。


霍金和彭罗斯的贡献就在于,他们用严谨的数学方法证明了,如果广义相对论是正确的,那么宇宙就必然诞生于这样的一个奇点,这就是宇宙的开端。


《时间简史》:宇宙起源1个模型,2个学术理论,带你了解宇宙奥秘


02、无边界宇宙模型


科学家们证明了奇点理论之后,大家都知道了,宇宙是诞生于一个奇点之中的。宇宙诞生的那一刻,被称为“大爆炸”,这个奇点就是大爆炸奇点。


在大爆炸模型中,大爆炸的那一刻,宇宙的体积被认为是零,温度无限高,之后宇宙开始迅速膨胀,温度开始降低:在大爆炸1秒钟之后,宇宙的温度降低到了100亿度,这大概是氢弹爆炸时能达到的温度;100秒之后,温度继续降低到10亿度,质子和中子开始结合到了一起,组成原子核。


之后宇宙的温度继续降低,持续膨胀,在100万年之后,宇宙温度降低到了几千度,原子开始形成;随着宇宙温度继续降低,星系、恒星这些物质开始形成;到现在,宇宙已经膨胀了很多倍,温度也已经很低了,只比绝对零度高上一点。


但是,宇宙的各个地方还是残留着当初大爆炸的能量,而且我们还能观测到,科学家们叫它“微波背景辐射”。


那我们现在宇宙所遵循的规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那就是无边界宇宙模型”的事了。


《时间简史》:宇宙起源1个模型,2个学术理论,带你了解宇宙奥秘


“无边界宇宙模型”就意味着,宇宙没有开端,也没有诞生的时刻。在20世纪,物理学最重要的两大发现,也是当今物理学最核心的两大基础理论,一个是相对论,另一个就是量子力学。


相对论说的是宏观领域,比如,星系运动。量子力学是微观领域,比如,粒子运动。在研究一般问题的时候,这两套理论井水不犯河水。但霍金认为,在研究大爆炸奇点的时候,就必须把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结合起来。


奇点定理其实已经证明了,广义相对论在大爆炸奇点这种极端的情况下,已经不能很好地去描述宇宙了。在这个时候,就必须考虑到量子效应。


在广义相对论的基础上,宇宙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存在无限长的时间,要么就有一个大爆炸奇点这样的开端。但如果把量子力学引进来之后,就会出现一种新的可能:也就是一个“有限无界”的宇宙。


有限无界的意思就是说,宇宙时空是有限大的,但却是没有边界的。


比如,我们的地球,就是一个有限大的星球,我们知道它的直径和大小。但地球是没有边界和开端的,我们在地球上一直走一直走,也不可能找到一个边界,不可能掉到地球外面去。


无边界宇宙模型里的宇宙,是一个空间和时间交织在一起所组成的四维宇宙。在这个宇宙中,时空就像是地球的表面,在范围上是有限的,但却没有形成边界,也没有形成奇点。


时空上的每一个点,就跟地球上的某个点一样,没什么特别的,科学规律在任何一个时空点上都适用,不会发生崩溃。


在无边界宇宙模型中,宇宙没有一个特别的奇点,这个宇宙是完全自给自足的,不受任何外在事物的影响,没有什么创生和消失的时刻,它就是存在本身。


无边界宇宙模型目前还只是一个设想,目前主流的宇宙模型,仍然是大爆炸模型。但无边界宇宙模型也不是瞎想,它是试图将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所结合起来的一种尝试,而且也是可以被检验的科学理论。


《时间简史》:宇宙起源1个模型,2个学术理论,带你了解宇宙奥秘


03、黑洞


黑洞这一术语是不久以前才出现的。1969年美国科学家约翰·惠勒,为了形象地描述至少可回溯到200年前的一个观念时,杜撰了这个名词。那时候,共有两种光理论:一种是牛顿赞成的光的微粒说;另一种是光由波构成的波动说。这两者都是正确的。由于量子力学的波粒二象性,光既可认为是波,也可认为是粒子。


举个例子:


物质之间会产生引力,而且质量越大的物体,所具有的引力也就越大。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就具有非常大的引力,恒星受到自身引力的影响,会有一个向内,也就是向自身坍缩的倾向。

但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太阳还是那么大,那是因为太阳内部还存在着一种支撑力,可以跟引力相平衡。太阳内部温度很高,原子序数是1的氢原子之间激烈碰撞,就会结合在一起形成原子序数是2的氦原子,这个过程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就相当于是太阳内部有无数多的氢弹,不断地爆炸,这就会给太阳提供一个支撑的斥力。


当太阳的引力和支撑力相互平衡之后,恒星就可以保持稳定了。所以太阳至今也没有坍缩。但当这些燃料,一旦烧完,恒星就会在引力的作用下不断坍缩。


如果恒星的质量较小,就会停止收缩。引力就能跟内部粒子的斥力相平衡,最终变成中子星或者白矮星;如果这颗恒星质量巨大,那么它内部的任何斥力,都不足以抵消它的引力,这样的话,这颗恒星就会一直坍缩,变成质量极大,体积极小的黑洞。


黑洞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极强的引力,任何物质,包括光在内,只要进入某个临界区域,就永远也不可能逃出黑洞。从外面看来,如果连光都无法逃出的话,黑洞当然就是全黑的。


黑洞这种吸引一切的性质,会跟热力学第二定律产生冲突。根据这条定律,黑洞也应该有温度,有温度的物体就会向外发出辐射和粒子,黑洞也不应该例外。那粒子是怎么跑出来的呢?


霍金发现,黑洞的确会发射出粒子,但这些粒子,并不是从黑洞里面跑出来的,而是从黑洞边缘的空虚的空间里,变出来的。


《时间简史》:宇宙起源1个模型,2个学术理论,带你了解宇宙奥秘


1、不确定性原理


当我们对粒子或者引力场、电磁场的行为进行测量的时候,就会发现,如果我们对其中一个物理量测量得越准确,那么对另一个物理量的测量就越不准确。


比如,对粒子的速度测量得越精确,对粒子的位置就了解得越模糊,人类不可能同时掌握粒子的精确位置和精确速度。


根据不确定性原理,即使是看起来什么都没有的空虚的空间,在微观上其实也是波澜起伏的。如果一片空间是完全空虚的,那就代表其中的引力场或者电磁场的强度是零,变化率也是零,这两个物理量就同时被确定了。这显然违反了不确定性原理,是不可能的。


2、“霍金辐射”


在空虚的空间里,其实时时刻刻都在产生成对的粒子。为了保持能量守恒,这些粒子有的带有正能量,有的带有负能量,它们碰撞到一起,又会同时湮灭。


黑洞的边缘虽然看似是虚空的,但其实在一刻不停地产生成对的粒子。其中带有负能量的粒子,就会被吸到黑洞里去,但还有一些带正能量的粒子,可以幸运地从黑洞的边缘逃脱,跑到其他地方去。


如果我们站在黑洞外面看的话,就好像是黑洞在不断地向外发射粒子,这就是黑洞辐射,也叫“霍金辐射”。正是因为有这种辐射的存在,霍金才会说,黑洞其实并不是完全黑的。


霍金辐射在物理学上,是一个极富价值的理论。因为黑洞的诞生,是利用广义相对论算出来的;黑洞的辐射,又跟量子力学有关。也就是说,霍金辐射是把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热力学结合起来的一次尝试,所以虽然霍金辐射目前没有被观测到,但仍然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虽然黑洞引力极大,连光都逃不出去,但黑洞也并不是完全黑的。根据量子理论中的“不确定性原理”,黑洞边缘的虚空中会不断地产生成对的粒子,负能量的粒子会被黑洞吸收,但有些正能量的粒子却从黑洞边缘逃脱了。


在外界看来,这就好像是黑洞一直在往外发射粒子,这就是黑洞辐射,也叫霍金辐射。


最后的话:


这本书中最重要的就是霍金提出的“奇点定理”和“霍金辐射”这两个学术贡献,以及试图解决宇宙起源问题的“无边界宇宙模型”。


《时间简史》:宇宙起源1个模型,2个学术理论,带你了解宇宙奥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