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下:人世間最大的就是死生契闊

上次寫的《都挺好》的劇評,有一些朋友喜歡追番,我就把劇評寫成了連載,這次整合一起發出來,方便大家看。沒看過上一篇的,可以直接點擊

《都挺好》下:人世間最大的就是死生契闊

5、工作:我和這個城市唯一的聯繫,只是一份工作。

《都挺好》故事背景設置在蘇州,2018中國大陸最佳地級城市第1名,新一線城市。這樣的背景有意無意的緩衝了這部家庭劇中的職場元素,避免了第一女主明玉過於強大的職場背景沖淡家庭的主題。

但即便基於這樣的設置下,蘇家三子,每個人還都是中產以上的水準,卻依然能看到每個人的工作焦慮。

明哲,清華畢業,斯坦福留學,海外定居,可謂是別人家孩子中的精英階層。可這樣一個精英,裁員時的沉默自責,妻子的再三催促,讓他差一點混到了端盤子的地步。儘管有些過度的自尊心,讓他不肯屈尊降貴,看到回家的妻子,那種愧疚延伸出的小諂媚,都能讓我知道,這樣一個男人對工作的焦慮。沒法子呀,普通人一旦有了孩子,就不能一天停止賺錢。

明成,在蘇州好地段買得起房和車,夫妻二人看起來也混到了一般公司的中層。收入穩定,看家居就知道生活品質不低。也許有人會說這是啃老的結果,可捫心自問,即便是在父母給首付的情況下,能夠在新一線城市自己還房貸立足,也不是低收入群體能夠做到的。

麗麗被辭退時的委屈難過,絕不僅僅是被小姑子傷害的失望,更多還有對自我否定與懷疑,是失去自我實現的無助和落差。麗麗躲在洗手間哭都不敢發出聲響,坐在街邊恍惚的發呆,回到家面對父母也一言不吭。與之相似的男女,你在歲末年初的北京深夜的街邊,一個街角就可以碰上兩三個。誰若是沒在這座都市的深夜裡無聲痛哭,那就算不得漂過北京。

明玉,對待工作,三人中看似最灑脫的一位。位高權重,生活富足,城外別墅,城內有房。

開好車,出手闊綽,瀟灑的表示失業了就去國外讀書,工作似乎沒讓她有任何顧慮,可真的是這樣嗎?

在10年奮鬥的前史中,明顯可以看出明玉才是對工作最焦慮的一位。命也不要似得工作賺錢,也曾因為急功近利被騙,險些自殺。成功後的現在,為了一筆訂單卑躬屈膝的求人喝酒,一邊吃飯一邊工作就是放鬆,職場勾心鬥角的戰爭一刻不停,其實工作的焦慮從未在她身上消失,只是她與焦慮學會了和平共處。

在大都市,人們為什麼那麼拼命工作?

為錢?為了自我實現?為了夢想?

這些都不是全部。

真相是,某一天你加班後走出地鐵,看著這片夜空被樓宇遮蔽的連星光都看不到半分。你才知道,我和這個城市唯一的聯繫,只是一份工作,除此之外,別無其他。

《都挺好》下:人世間最大的就是死生契闊

6、寬容:也許你不必原諒他

第21集,發生了劇集前半部分最大的衝突——明玉被明成打傷。回看了一下劇集列表共46集,我還在想如此大手筆,為何不放在中點部分,提前豈不是有浪費。慢慢再看下去,才逐漸瞭解了其中深意。

前半部分,最大的矛盾衝突,最痛苦的部分,並不來自於明玉被自己親哥哥施以毒手,甚至險些喪命。真正的痛苦來自於被傷害之後……

第一層痛苦:道德綁架與本末倒置

明明自己是最大的受害者,當自己擁有維權力量的時候,反而被定義成了施暴者。維護權利變成了殘忍,冷漠,父親,二嫂,大哥,幾乎所有人都在求明玉高抬貴手放過明成。卻沒有人絲毫關心她的傷勢,似乎受到“更大傷害”的一方值得同情,而誰是惡意為之,誰是無須之禍全然沒人在乎。唯一真正關心和支持她維權的,竟然是毫無關係的石冬天(餐館老闆)。

第二層痛苦:進退維谷

如果我們真的處在明玉的位置上,就會發現這是一個雙面的死結,永遠沒有最優答案。讓明成坐牢,明成的小家,蘇家的大家庭,就會徹底分崩離析,明成的一生也會因為案底而走向灰暗。如果就此放過,明成絕不會有任何悔意,這樣的慘案一定會重演,下一次可能就是危及生命。

第三層痛苦:心灰意冷

儘管明玉手段凌厲,讓明成錄製了道歉視頻。可最終她還是放過了明成,但可以預料的是,蘇家沒有任何一個人,會對明玉的心慈手軟抱有感激,反而認為應當如此,這一切似乎都不會變好。這才是讓人感到絕望的地方。

很多人並沒有邊界意識,認為情感基礎穩固就可以揮霍無度。其實你的情感關係,遠比我們想的更脆弱。親情的鏈條一旦被割裂,就再也無法恢復如初,並不是這刀子多麼鋒利,而是這鏈條本身就很脆弱。

每個人都有對不同傷害承受的閾值,一旦打破無論日後用多少倍的努力都難以彌補。這種程度的痛苦,已然超過邊界,並不能“理所應當”的被原諒。

有些傷害是錯誤,終歸能找到一點諒解的成分。但太過巨大的傷害,已經是“罪”。錯誤可以原諒,但罪責只能被懲治。

對錯誤諒解,可能會帶來愧疚的自我懲罰與悔改的希望。但罪就是罪,沒有原諒,只有償還與懲治,讓它害怕,才能夠杜絕。

看著明玉一遍遍的回看視頻,期待從中能夠自我開解與戰勝恐懼。我知道,這不是原諒,這是放過,是一種莫大犧牲下委曲求全的忍耐,是將施暴者本該有的自責轉移到受害者身上的不公。

《都挺好》下:人世間最大的就是死生契闊

7、老年之哀:特權,逃避,養老難。

中國家庭產生最多積怨,難以溝通的原因就在於——家長特權。

“天下無不是之父母” “順者為孝”這些話,我想是很多人從小聽到大的,似乎父母所有的一切都是完全正確的。蘇家父母,也是用這種理念一以貫之。

蘇母雖然去世,但對明玉的壓迫與道德綁架,在明成與明哲身上延續……

蘇大強也是不賴,含糊其辭的幾句話,就將兒女們的生活攪動得不得安生。在蘇父/蘇母的邏輯中,世界上發生所有的壞事只有兩種可能,其一、跟他完全沒關係。其二、一定是因為不聽他的話才導致如此。

誠然父母生養教育我們具有天大的恩情,但在人權面前,所有人都是相等的。沒人應該因為年齡,血緣,或是其他的原因而享有人權上的特權。

這世界一切的對話與溝通,都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蘇母(之後是蘇父)為自己建立了絕對的特權,一切都需要聽從她的統籌。在強權之下,絕不會考慮任何人的安危利益,只在乎掌權者希望獲得的反饋。因此蘇家三子,面對強權展示了三種生存選擇。

明哲——明哲保身。

明成——歸順朝廷。

明玉——落草為寇。

明哲是面子,個性又慣於依賴他人,對他的掌控並不難,所以可以供其出國留學。

明成是裡子,是趨利避害的小人物,也是最會嘴炮,最可能給自己養老的,所以給他的恩惠也是最多的。明成這個人物的立體性要高於明哲,因為他將獨立的人格換取了順從的利益,以至於成為了一個媽寶男。對他來說這也是一種悲劇,所以他常常用憤怒來隱藏自卑。就像他說的“你們都出去各自發展,而我留在身邊照顧父母,現在我成廢物了,被人看不起。”(臺詞大意,懶得去回看了。)

明玉是棄子,個性獨立反叛性強,是完全對沖的價值觀。她的成功,就是蘇母判斷與權利的喪失,所以對她極盡打壓是必然的。諷刺的是,如果明玉當年聽話,無論成功與否。蘇母都會把這一切歸功於,幸虧當初沒讓她讀清華,否則一定會鬧出更大的亂子。

擁有特權的一方,絕對無法擁有同理心,對錯誤的反思,反而會用特權不斷地壓制矛盾,讓積怨愈演愈烈之後更大的爆發。

明哲為什麼總是失望?

你用二倍速看的話,會發現明哲有一段貫穿始終的高頻詞臺詞,甚至到了魔性洗腦的地步。這句臺詞就是,“我對你太失望了。”

父親住院,失蹤他對明成失望。要接父親來美國,給父親買房未果,他對妻子失望。明玉不肯原諒家庭對她的傷害,他對明玉失望。總之明哲似乎從頭到尾都在失望,這是為什麼?

其實明哲一直都在逃避,不同於明玉想要徹底逃脫家庭。明哲的逃避,是對自己無能的逃避,他意圖承擔所有責任,卻無力負擔這一切。他大包大攬,但是卻把實際行動交由他人,遠程遙控看似負責,其實他與父親一樣,虛榮又無能,不斷地在逃避,這一點我在前面性格繼承部分有所提及。

關於養老難!

拋開情理原因,《都挺好》本質上就是一個老人難養的故事?只是他們不聚焦在表層的物質問題,而是更深層的情感因素。

養老難!難養老!老難養!

這個話題離我們一點也不遠。2017年的數據,中國60週歲及以上人口24090萬人,佔總人口的17.3%,而60週歲以上人口占比超過10%就已經是老齡化社會了。

不只是我們的父母,我們自身的養老都會是難題。高漲的就業壓力,房價,育兒成本,絕不是現在的二胎政策能夠抵擋的(事實也是如此)。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和父母的認知差距已經越來越大,我相信90%的90後與00後,成婚後都不會選擇與父母同住。傳統觀念與新生觀念的碰撞,會讓雙方都很痛苦。

這種國家層面的難題,我個人也無良策,只能未雨綢繆,防微杜漸。

《都挺好》下:人世間最大的就是死生契闊

8、生死契闊,恩怨兩清。

我十分不希望《都挺好》會成為大團圓結局,就像劇中明成和麗麗離婚時說的,兩人已經傷到根上了,沒法挽回。傷害超過了邊界,心靈永遠不會癒合。明玉遭受了太多痛苦,她性格中的強硬,咄咄逼人,可能這一生都不會改變。

既然我的傷害無法痊癒,為何還要求我去原諒他人呢?

劇中我一直覺得蘇大強非常可怕,這不是一般老人的作,而是在作之中有一絲狠毒。在蘇大強去醫院看望明玉的時候,自己被侮辱時的反應,之後一邊狠辣一邊笑著說“你真像你媽。”那表現出的陰毒,讓人不寒而慄。這個人有著極強的報復心,而且太能看透他人的軟肋。這幾點聯繫在一起,你會覺得蘇母的死,家庭紛爭都有著陰謀感。

可是,蘇大強要洗白了。

43-44集,蘇大強開始關心明玉,並且因為自己的健忘,開始立遺囑,雖然遺囑中依然是“偏心”的將全部遺產留給了明成,但他宣讀遺囑時,對自己的反思,對三兒女的心疼,還是看哭了無數的人(我沒有,可能太冷漠了)

可這樣就該原諒他嗎?原諒他之前的種種自私,殘忍……

不,我依然不想原諒這一切。但,也只能算了。

我們有權利不跟過去的自己和解,但不該為這痛苦或是報復欲而毀了自己,不要成為自己厭惡的人。

前段時間我讀了一本書《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裡面提到了一點,如果要和給你傷害的家庭和解,就要與其對峙,將痛苦“還給”(不是報復)施與你的人,這過程可以寫信,也可以見面。

這一幕與蘇大強宣讀遺囑無比相似,他真正的承認了自己的偏心,軟弱,自私,無能,儘管他並沒有改正(我也不相信他會改正),但這是他真正第一次的自省。

“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當他承認的那一刻,他的身影,不再是那麼猥瑣。

也許我們早知道,面對真正的傷害,我們無論如何也得不到真正的彌補,至多也就是這樣的認罪。僅到此而已,我們便只能說算了。

親人間最難得就是恩怨兩清,但人世間最大的就是死生契闊。到了這裡,原諒與否都不在重要了。

但回頭想想,既然成為父母不需要考試,父母不也都是從實習生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