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中教師和學生的關係到底怎樣處理?

雲裡沒有風


中國教育中教師和學生的關係到底怎樣處理?

中國教育這個題目有點大,但也反映出題主站的高度很高。怎麼去看待中國教育中教師和學生的關係?個人發表一點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教育關係當中涉及到4個方面——學校、教師、學生、家長。




教師與學生的關係,不單單是師生之間的關係,很多時候都涉及到學校和家長。

教師與學生的關係比較簡單,就是教與學。

作為位教師有傳授學生知識的責任,也有規範、改造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責任。

學生接受教育的過程,是自我主動學習的過程,也是主動改造自己的過程。

但作為教師,思想、行為受學校統管,不能單獨去實踐自己的想法。

作為學生受家庭影響也特別大,很多時候,學生的思想就是家庭的思想。



學生不僅要學習基礎文化知識,只要培養良好的習慣,鍛鍊健碩的體魄,形成堅毅的性格。

中國的基礎教育進行的是非常不錯的,和其他很多國家相比,排名都很靠前。但這僅僅是基礎文化知識教育。

良好習慣相當於無形的自律,是很多人成功的必備條件。

中國學生的形象,戴個眼鏡,身材要麼是發福小胖子,要麼是孱弱的稻苗,沒有陽光之氣,沒有的健碩體魄。

肩負起歷史的責任,需要堅毅的性格,凌厲的眼神。無懼一切的向前衝,包含著巨大的精神能量。



破解學生和老師關係的法寶——教師師德的提高,家長對學生教育認知的提升,以及教師和家長的配合。

教師的師德包含了諸多方面。一般人的遵紀守法,熱愛祖國,教師必須滿足的。具有專業的知識技能,良好的職業道德,熱愛自己的學生,熱愛自己的職業,願意不斷的提升自己,願意不斷的學習,是教師師德的更高要求。

家長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並願意為此而不斷學習,同時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做好以身作則,是一名合格家長所必備的條件。



教師師德的提高,以及家長自我學習認識的提高,並且二者相互通力合作配合,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很多問題就都會迎刃而解。

教育關乎家庭的未來,關乎社會的進步,也關乎著國家的強盛。直面教育過程中的種種問題,瞭解它,熟悉它,解決它,中華民族的靈魂會提升到無與倫比的高度。


曉曉筆記


教師和學生的關係到底怎樣處理?自由?放任?還是管制?針對你給出的這三個選項,我可以把選項改變一下嗎?變為:愛心、耐心和信心。

愛心是教育的基石。

作為教師,關愛每一位學生,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才能建立起師生溝通的橋樑,老師對學生關愛得越深,教育教學效果越顯著。關愛不等於溺愛,尤其班上的中等生和學困生,他們特別需要老師的關愛,需要得到老師的鼓勵和表揚,但由於人為的給他們貼上了標籤,會在心裡產生牴觸情緒,他們認為,即使我做得再好,也得不到老師的表揚與鼓勵,反正老師也很少關心我們。老師的關愛,會融化學生心中的堅冰,把學生當作自己孩子一樣來對待,平等交流與溝通,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愛,學生也會把老師的愛銘刻在心裡,即使不能成才,但也不會變成朽木。



耐心是教育的重要環節。

作為老師在管理學生的過程中,一定要有耐心,當學生思想情緒出現波動時,我們不能放任自流,要經常反覆的與學生交心談心,瞭解學生真實想法,幫助學生想辦法解決問題,這往往還有一個過程,我們不能因為教育過學生一次,學生變化不大,就放棄對學生的教育,老師的耐心能夠感化學生,能不斷拉近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和老師有一種親近感。正如我們給學生講課,在突破重難點時,我們往往會對重難點一而再再而三的講解,直到學生搞懂為止。

信心是教育的原動力。

作為老師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尤為重要。一個不自信的老師,很難教出自信的學生,老師的言傳身教,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發展。學生自信心的建立,需要老師的鼓勵與肯定,讓學生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有信心的學生的精神面貌都不一樣,老師要善於觀察,找到學生的閃光點,不斷激勵學生,幫助學生樹立自信,這樣才能培養出更優秀的學生。

老師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愛心獻給學生,把耐心留給自己,用自信驅走自卑,共築一個健康、和諧的師生關係。


Lance課堂


看到這個題目,對於從教近20年的我來講,突然腦子一片空白,記得當年教育學書上說,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主體地位,老師是主導地位。時過境遷,到了市場經濟與網絡發展的今天,我們從新來審視師生關係,把它處理好:

加強自身的修養。我覺得老師不僅向學生傳授知識,還有教會學生如何做人。樹立自己優良的學風和教風,不一知半解走入課堂,認真上好每一課。自覺抵制各類不正之風,不利用職之便為自己自己謀私利。同時,要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課堂上用幽默的語言打動學生,課下用高尚的人格感化學生,利用智慧及時處理好師生之間的矛盾。

和學生多溝通。作為老師,我們摒棄過去那種家長式觀念,放下身段和學生去談心,交朋友。學生對老師的情感是從課堂產生,老師對學生的瞭解也是從課堂上開始的,課堂上師生相互尊重,平等交流。教師要平等對待學生,多和學生溝通。我們還應該把課外活動,作為師生交流溝通的延伸,有時候,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們學校每年這個時候,都會來一批實習生,我發現一個奇怪的想象,當實習結束時,孩子們要和實習老師分別時,學生個個淚流滿面不願離別。其實,這就是實習老師,在平時多於他們進行平等交流溝通的結果,讓孩子們有了親近感。

作為老師,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要運用平等、尊重、理解、寬容、相互促進等方式,促進良好師生關係的形成。


匯智坊


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立德樹人是目標,一定是德行、智慧、知識與能力共同提高的過程。這裡的人,既是受教育者,又應該是教育者,確切地說就是老師和學生。

所以說好的教育,一定是通過師生共同產生的。如果教育以糟糕的師生關係結局,那麼無論學生們取得怎樣優異的成績,教育任然是失敗的。

教育現代化需要資金和技術的支持,但是人始終是第一指標,如果資金很多,技術很先進,我們的老師和學生卻越走越遠,這樣的教育肯定不會是現代化的教育。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功利性,人的思想更加金錢主意。這也波及了學校內部的師生關係。使得師生關係出現了非常微妙的新情況,比如有些家長為了孩子給老師送禮,同樣有些老師另眼相看學生,根據家長的禮物給學生排名。或者進行課外輔導收取費用。等等這些都是的師生關係更加惡化。

另外,現在社會家長對孩子更加重視,基本以孩子為中心,獨生子女居多,是的學校老師不再像之前那樣,可以嚴加管教學生,教師略有管教不嚴或者過激事件,都會激化家長和老師矛盾,最終激化師生矛盾。所以長此以往導致了現在的現象,教師不管管學生也不想管,學生在學校就是上帝。教育越來越偏離它的初愛。

要使教育現代化,就應該從良好的師生關係開始。良好的師生關係,不僅僅是教師對學生的愛,而是一個系統工程。新時代的師生關係內涵十分複雜,是一個值得關注研究和堅持實踐的方向。






剛哥說物理


在我國曆史上,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有許多形象的說法,例如“師徒如父子”、“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天地君親師”、“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謂傳道受業解惑也”、“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等等。這些都集中反映了古人尊師重教、師道尊嚴的嚴苛宗法制度;當然,既然師徒如父子,那麼教師教育學生時,也可以像父親一樣,關愛學生修養和學業,懲戒學生愚魯與頑劣!


到了現代,教師和學生的關係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新社會、新時代、新要求,師生關係必須體現民主平等、尊師愛生、和諧相融、教學相長、共創共樂的新理念。在人格上師生平等,教師愛護學生,學生尊敬老師,有愛護才有尊敬;師生之間既是知識的交流,又是心靈的撞擊,在身心的和諧統一中,達到教學相長,共同進步;同時師生之間在互信中攜手走向學業成功和事業有成,共創共樂美好明天。當然,這是理想狀態下的新時期師生關係。


而現實教育教學實踐中,卻有著太多太多的不盡人意。在學校教育教學實踐中,師生關係依然不是那麼和諧,甚至可以說有些緊張;這既與教師的師德修養和教學能力有關,又和學生及其家庭教育的良莠不齊密切相關。我們應該承認,大多數時候、大多數情況下,師生關係還是非常融洽、共創共樂的,老師關愛學生健康成長,學生對老師尊敬有加;但是也有不少時候,師生關係是比較緊張的,尤其是老師面對一個差班和一群差生的時候,在現行教師考評機制下,讓教師無法淡定,凸顯出師德修養的不足之處。


師生關係緊張的情況,有這麼幾個突出表現:1、面對缺乏家教的學生。某些學生的無禮和無恥遠遠超乎你的想象,嚴重挑戰教師威信,修養不夠的老師會忍不住怒氣,致使師生關係緊張;2、面對學差生。有些學生學習基礎、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確實太差,無論教師如何啟發誘導,學生總是啟而不發,甚至置之不理,素養不足的教師,難免會著急上火,引發師生關係緊張;3、對於冥頑不靈的學生。有些學生特別喜歡自以為是,對教師的教誨,不但漠然置之,而且嗤之以鼻,固執己見我行我素地繼續犯錯誤,忍無可忍的老師,可能會爆發,導致師生關係緊張。

我們今天的學校教育,之所以能夠合理有序的正常運行,除了法律和制度的約束力作用之外,更多的是因為師生之間在絕大多數時候、在更多的情況下,是亦師亦友、和睦和諧、尊師愛生、教學相長的美妙無窮的關係。


自在人生wub


現行體制下的師生關係似乎跟以前有所變化。

變化一:教師被繁瑣的事壓的喘不過氣,應付教書勉強,育人工作無暇顧及。師生談心少了,教師家訪變成了請家長到校。一天到晚忙個不停,行政任務如扶貧工作,創文迎檢、均衡達標驗收、三夏工作等等,加之各種培訓任務、各種會議、各種活動、備課、作業、考試等。總覺得心裡不踏實,好像沒有盡心盡力幹好自己本職工作,又很無奈。這種情況下教師心理健康出了問題,身體亞健康狀態,生活幸福感降低,心情有些浮躁。薪水不高,生活水平上不去,想方設法,東躲西藏課外輔導補貼家用,擔驚受怕如驚弓之鳥,焦慮感與日俱增。

變化二:學生多半留守,家庭教育陷入隔代教育的無奈之中。溺愛和粗暴成為家庭教育的主旨,孩子越來越難溝通,問題學生越來越多。網絡化時代智能手機的普及成為學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娛樂工具,網癮、暴力、冷漠等不良傾向表現十足。青少年暴力事件頻發,殺父弒母、戳傷同學、校園欺凌事件屢見不鮮,頻見報端,震驚國人。學生變了!怎麼辦?

變化三:家長變了,拼命逼著孩子報班輔導,什麼興趣班、特長班、奧數班、編程班、跆拳道、作業輔導班、培優轉差班、衝刺清北班等。耗費辛勞之資,傾全家之力壓垮孩子稚嫩的身軀。這正常嗎?

變化四:社會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國家對教師的管理越來越嚴格,家長對教師的監督力度越來越大,媒體對教師的曝光頻率空前高漲,毆打教師的事件遍及各地,教師的一言一行備受關注。教師咋了?

這種變化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出現的現象,誰能改變?誰能阻擋?似乎都無能為力。只有生產力發展的一定程度,生產關係才會發生變化,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

新型師生關係即相互尊重,亦師亦友。教師眼裡不能只有學生,而應該是活生生的人。關注人的發展,立德樹人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的根本任務。教師要緊跟時代步伐,關注學生身心健康,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接班人。

尊重每一個學生,關注到每一個的學習權利,做學生的朋友,構築新型和諧的師生關係。讓學生健康快樂幸福的成長。願我們的期待通過老師的努力變成現實。老師們,加油!!!


農村教育那點兒事


這是一個難度極高的問題,因為這兩個群體,太難找到平衡點。儘管在現實生活中,存在部分師生關係很好的事例,但不能以偏概全。

倘若必須要處理好這一關係,筆者認為,只有尊重學生的差異化發展,實施個性化教育,方能處理好師生關係。對於成績中等及以上學生——主要表現為想學習的學生,教師應耐心引導,積極關心,切不可用消極的語言或行動去打擊學生的弱項。對於性格外向的學生,教師應該多瞭解學生的心理想法,尊重他們的想法,並逐漸引導學生髮展有利於人生將來的個性;但對於這部分學生,若教師這麼做了,一定會引起家長的反感,畢竟家長們還是希望“子女成龍成鳳”。對於內向的學生,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參與集體活動,教師可以用一些看似簡單的事情,去幫助內向的學生尤其是內向且不自信的學生樹立信心。

筆者有一位中學數學教師,他所教班級的學生,無論差生還是優等生、無論內向生還是外向生,都與他關係很好。據介紹,他與學生相處,在課堂上是威嚴的教師;課後時,與學生無話不談,打成一片。學生們的成績也都很好。

總之,尊師重教,不僅是時代的需要,也是文明進步的標誌;關愛學生,是時代進步的必然要求。在新時代,只有全民重視教師,教師才會很好的反育學生,師生關係才會良性循環。


筆錄點滴


怎樣處理新形勢下的師生關係?是為師之道,也是一道難題。

離開講臺話此題,算是對老師生涯的一點反省。

1976年,筆者開始送畢業班。在農村一所聯辦初中教學,是很辛苦的。當時高中招生,以推薦為主,考試成績僅供參考。教師的教學壓力,可以說很小,或者說沒有壓力。

1978年,是國家正式恢復中考和高考。筆者(當班主任)所教的班級,44名學生,被高中錄取19人,另有一人被中專錄取。這一年高中招生名額270人,五個班。那時人民公社的體制。全公社22個教學班。其他幾個公社有多少班級,現在想不起來了。

筆者自己覺得增光露臉。這事放在今天,說不定能評為勞動模範。說著說著,跑題了。

話回正題說反省。那時,有一個學生,違犯了學校紀律。一氣之下,筆者真的體罰過學生。被體罰者,就是在我們國家,也小有名氣了。

人就是這樣,要是現在的話,就根本不算事。“一個顏料盤”,你說多大點事!一想起,這幾個耳光,真夠筆者反省一輩子的!

更重要的是,身為教師,是一種違法的行為!《教師法》明令“不得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這件事情發生後,及時與家長積極進行溝通。家長不但諒解筆者的過錯,而且還真誠的給予工作上的大力支持!這個孩子,有沒有因為這件事而消沉。後來的發展,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

處理好師生之間的關係,是一項多維度的工作。教師要始終把學生作為學校教育活動的主體,教師要敢於放下架子,把自己的所有教學行為看成是為之服務的。這是處理好師生關係,要掌握好的第一個維度。

第二個維度,就是與家長的配合。過去,這種情況不太好。有不少家長,“護犢子”心理比較嚴重,主觀不努力,客觀找原因。甚至到學校鬧事,寫人民來信。事情如果到了這麼一個維度,筆者敢說,這樣的孩子以後發展,一定好不到哪裡去!

第三個維度,就是社會,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這是一個融合體。

當前,這個維度的問題,比較多。高臺教化的東西太多,目不暇接。國家雖然治理力度很大,但問題一個接著一個。

家長中間的絕大多數,對學生教育很重視。有幾種情況,大家一起來分析。“忙”。忙農活,忙打工,忙公司。也有個別忙“歪事”的(吸毒、賭博)

,這麼忙,還顧得上孩子嗎?

現在,個別人對老師管理學生不理解,你還不能苛求他理解。這一點很重要。

處理好師生的關係,要與時俱進。體罰學生,一定剎車。大氣候不允許,作為教師耐得心懷,不要一時急躁,忘記自己的身份。

法大如天,莫因小事而犯之。

我們都記住,只要你在講臺站,處理好教師與學生的關係,就永遠在路上!


用戶zhuangjiahan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師生關係到底如何呢?

一、課堂上。教師是主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1.組織教學時。教師要以學生的學習為主體,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確定下一步的教學方向,引領學生,指導學生,幫助學生,不可以不顧學生的實際水平而盲目引導。

2.管理課堂時。學生是被管理者,也是管理的參與者。教師是管理者也是組織者。

為什麼說學生是管理的參與者呢?同學之間可以互相影響,互相提醒:好好學習,抓緊思考,別說話,快點回答問題。這樣比老師的作用要大的多。

二、課下。

教師是學生的監護人,要注意學生的一舉一動,不是全程監控,只要時不時地掃描一下,以防不測事故發生。

三、師生關係程度。

1.教師不必威風八面,時時處處緊繃著臉,讓學生覺得害怕。

2.教師不可以隨便迎合學生的任何要求。學生讓你給他講解不會的問題,你可以痛痛快快地答應。但是,他讓你給拾掉在地上的鋼筆,給他剝橘子皮,替他梳頭等等學生自己完全不費力就能完成的事情,你絕對不能做。

3.讓優等生敬重,讓調皮搗蛋的學生怕。

4.教師要疼愛學生,關心學生,視學生為自己的孩子。

5.不嬌慣學生,不放縱學生,。對有錯誤的學生要幫助他改正錯誤,經常“修枝打杈”,使其儘快成才。

6.新型的師生關係是平等的,沒有主次高低強弱之分。

7.教師不能強制學生,要尊敬學生;學生也不是沒有感情的,你尊敬他,他更加尊敬你。

8.師生之間應該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互相鼓勵。

9.老師愛學生,學生必然愛老師。

只要你是一個教師,或者是一個關心教育,熱愛教育事業的人,你就能體會到師生之間那種親密的無私的愛!


中小學教育者


中國教育中教師和學生的關係,問題的跨度比較大。我是做基礎教育的,就以初中教育為例談談教師與學生的關係。

1.按照現在新的課程改革中的描述: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組織者,就是組織教學,設計好課堂的教學活動,組織學生自主,主動積極的參與到學習活動的過程中自主學習;引導者,就是引導學生朝著設計的過程,向著知識的形成和生成的方向思考,探討知識;合作者,就是與學生一起走進學習過程,探討知識,提高學習的能力。

2.教師走進教室有兩重身份,教和管。前面的課改理念,是建立在每個學生都是好學者的角度來說的。往往教師的教,不僅是教,更重要的是要學生學會所教的內容,不是誰想學就學,不想學就不學。所以,教師還需要管理,既管,還要講道理,使學生管的心服口服。

3.升學考試的壓力,老師要求的嚴格,在學生的心中就形成了,厲害,敬畏,甚至怕老師,貓和老鼠的關係,當孩子長大,到了初三及高中,學生就會認識的透徹,關係就會更融洽。

4.不同的學生和老師的關係也不一樣。學習好的學生,給老師的關係比較融洽,真正的師生關係,解惑的成分大,但畢業以後,很少想起老師,看望老師的不多。學習成績差的,老師要求的多,講的道理也多,甚至處罰的機會也多,學生可能就討厭老師,甚至還有些恨,但畢業了,長大了,還常常想起老師,逢年過節,還會發個短信,問個好,還會常看看老師。

總之,教師和學生的關係不能一概而論,不同的年齡,不同的層次,不同的角色,關係都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