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句古詩講透文字工作者的初心

文字材料是黨政機關工作的重要載體,文稿寫作更是文秘工作者的看家本領。

但寫材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非常費腦費時費力,所以很多同志尤其是年輕同志都十分懼怕,寧願去做一些跑腿打雜的瑣碎事物,也不願與寫材料沾上邊,更害怕被貼上筆桿子的標籤。殊不知,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非但不利於自己能力的提高,更不利於自身的長遠發展。要知道很多領導都是筆桿子出身,都曾長期從事文稿寫作工作,也正因此練就了過硬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本領。

文章千古事,甘苦寸心知。寫材料的苦和累只有從事過的人才能真摯感知,大文學家沈從文曾說:“寫作是要有信心,有熱誠,不計功利,不問成敗。”正因如此,長期的文字材料寫作過程是對心理起伏變化的巨大考驗,那些從事文字工作的人啊——可形象的稱為“沈從文”們,必須始終不忘初心,必須把握好“登山”心態。

不畏浮雲遮望眼初生牛犢要突破恐懼心態。高山千仞常使人為之恐懼,攀登乃辛足讓人選擇放棄。材料寫作亦如此,初學者面對高高聳立的“材料高山”,常會感到無從下手、無法落筆、無限痛苦,以致於“呆立電腦前,一坐就半天,憋出兩行字,虛汗滴成線。”似乎得了一寫材料就要崩潰的病。久而久之,恐懼佔據心底,躲避成為常態。要突破這種防禦心理,清醒的認識到材料寫作帶來的益處。

一能成為“學富五車”之人。俗話說:“秘書肚,雜貨鋪。”要能寫出文章、寫好文章,必須有深厚的知識積累,必須堅持對政治理論、政策業務、文學文藝等方面的日常學習,不斷豐富個人知識儲備,建立完備的知識體系,成為“學富五車”之人,才能做到下筆如有神。二可增強邏輯思維能力。優秀文稿必須用語精煉、邏輯清晰、思想深邃,必須是對事物的發展規律準確清晰的把握,才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才能達到以文輔政之功效,絕不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絕不是左取一點、右拿一塊的文字堆集,應該是經過縝密思考後的加工整理,是邏輯思維的充分檢驗。三會拓寬個人視野。材料類型很多,每種要求不一,信息需要一葉知秋,調研需要解剖麻雀,總結需要高度概括,講話需要高屋建瓴,這都需要起草者具備寬廣的視野,對各方面事物都有一定了解,所以文稿越寫越多,視野會越寫越寬。總而言之,初學材料寫作的同志,一定要不畏浮雲遮望眼,要有烏蒙磅礴走泥丸、萬水千山只等閒的決心和毅力,勇敢邁出第一步,堅實走好第二步、第三步……,漸漸的就會進入良性軌道。

一山還比一山高如日中天要力戒自滿心態。當寫材料的功夫從“小白”進階後,很多人由於功力的積澱、本領的增強,在面對各類材料時已不像以往那樣張皇失措了,多數時候已能沉著應對,已經達到信筆由韁的地步了,此時自滿心理開始蔓延,驕傲心態佔據上風,正如已攀爬過眾多名山大川、盡攬無限險峰後,心裡便迸發“不過如此”的感慨,甚至有人開始變得很自負,聽不得他人提出的修改建議,只認“自家孩子好”,忘了“一山還比一山高”的古話。材料寫作與登山一樣無止境,征服一座山峰後還有更高更大的山在等著呢。因為政治理論在與時俱進,文字工作者必須時刻緊跟理論發展步伐,不能停止理論武裝的腳步。因為實踐在不斷深化演進,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事物的矛盾總是在發展變化中前進的,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時刻保持“探求及裡”的狀態,才能不掉時代之隊。所以,一旦寫上了材料,就要始終保持“攀登者”的進取心態,不能有“紮寨者”的守成心理。

千磨萬擊還堅韌

老驥伏櫪要克服懈怠心態。不知何時起“筆桿子”已成為唯恐不及的負面用語,彷彿這是一個陷阱,一旦某人被貼上此標籤,便成為材料堆身、永不翻身的代名詞。當然這與領導的用人觀、崗位的特殊性有很大關係,要從用人制度、環境因素等方面予以糾正,真正讓筆桿子成為眾人羨慕的崗位,成為夢裡尋他千百度的香餑餑。更重要的是文字工作者自己要擺正心態,尤其是那些長期伏案創作的老筆桿子們,要努力克服消極懈怠的情緒,始終不忘當初踏入苦海的那份初心,並且有意識的做好兩件事:一件是培養接班人,不能光自己會寫能寫,還要善於發現和培養新人,敢於在急難險重的大材料上給新人壓擔子,不斷磨練他們成長,只有這樣自己才不會成為那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另一件是鍛鍊寫材料之外的工作技能,如保障政務接待、化解信訪問題等事務性工作,不斷在實踐中提升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破除外人固化的“此人只會寫材料”的不公影響,打開自己另一片發展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