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是不是最愛四子拖雷,臨終前還把自己最精銳的部隊給拖雷,為什麼不把汗位傳給拖雷呢?

說鑑歷史


成吉思汗(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族乞顏部人。大蒙古國可汗,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據《元史》宗室世系表記載,成吉思汗有六個兒子,朮赤、察合臺,窩闊臺,拖雷四子是原配正妻夫人生育。其餘二子是妃子所生。

1、長子朮赤

公元1204年,朮赤掌右翼軍戰乃蠻部,配合諸軍大敗乃蠻於納忽山(位於鄂爾渾河東土拉河西),擒殺其首領太陽汗。公元1207年,統軍徵“林木中百姓”,先後招降或征服斡亦剌、不裡牙惕、巴兒忽諸部,戰後,受命統轄這些地區的百姓。公元1211年,隨父南下攻金,與弟察合臺、窩闊臺統右軍,取雲內、東勝、武州、朔州等地。公元1224年,蒙古軍還師,西征後成吉思汗分封諸子,朮赤得花刺子模海(今鹹海)、寬田吉思海(今裡海)以北的欽察故地為封地。後其子拔都在此封地基礎上建欽察汗國。

2、次子察合臺

公元1211年,隨成吉思汗伐金,與孛兒只斤·朮赤、孛兒只斤·窩闊臺攻掠雲內、東勝、武、朔諸州。公元1219年,隨成吉思汗西征。公元1225年,成吉思汗出征西夏,察合臺受命留守蒙古大斡耳朵。他與長兄朮赤不和,與弟窩闊臺相處較融洽。成吉思汗逝世後,察合臺遵照遺命擁戴窩闊臺即大汗位。

3、窩闊臺

窩闊臺是成吉思汗的繼承者,在1229年忽裡臺大會被擁戴登基,管理整個蒙古帝國。他在位期間成功完全征服中亞、華北和東歐。

4、託雷

公元1213年,拖雷攻佔金國德興府(今河北省涿鹿縣),後來又隨父攻克金的雄、霸、莫、河間等河北州郡和山東各州郡。 公元1219年,拖雷參加西征後,按照蒙古習俗,幼子出征前,成吉思汗的忽蘭夫人從行。她對成吉思汗說:“諸皇子中,嫡子有4人,主上西歸後應由何人承統?”成吉思汗聽後認為話中有理,當下召見諸弟和諸子,議定將來由窩闊臺為汗位繼承人。

成吉思汗四個兒子,最能團結兄弟,性格最好的是窩闊臺,打仗最厲害的是託雷。成吉思汗把汗位給窩闊臺,是希望窩闊臺能把四兄弟都團結起來,避免兄弟大打出手,打仗最厲害的是託雷,託雷是戰場上的一把好手,但是卻不適合繼承汗位,託雷是戰場上天然的領帥!所以將最精銳的

部隊給託雷,發揮出最強的戰鬥力,幫助蒙古強大,讓窩闊臺團結四兄弟,將蒙古發展更好,這是成吉思汗最好的安排了。


丫丫說史


拖雷全名孛兒只斤拖雷,成吉思汗第四子。成吉思汗這位叱吒草原的雄主,在死後卻做了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決定。即,將大汗之位傳給第三子窩闊臺,將12.9萬軍隊的大部分留給第四子拖雷,大約佔80%。要知道以軍事為主的蒙古國,誰手裡有軍隊,誰就是老大。那麼成吉思汗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首先,回答第一個問題。成吉思汗是否愛第四子?答案是肯定的,作為一個父親,成吉思汗不光愛拖雷,對於其他兒子也是一視同仁。他深知權力內部奪權,兄弟相殘的可怕。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成吉思汗做出這個決定,其實站在他的角度來說是可以理解的。那就是成吉思汗採取了分權制衡的措施。長子朮赤因為母孛兒帖被成吉思汗從脫黑脫阿手裡救回來之後就懷有身孕,所以血統問題,從出生就受到部落首領的質疑。二兒子察合臺雖為親生,卻顯得有勇無謀,即缺乏開拓之君所需的軍事指揮能力,也缺乏守業之君團結部落臣民的協調能力。在這樣的情況下,成吉思汗四子中,只有幼子拖雷和三子窩闊臺被視為大汗之位的候選人。

最終,成吉思汗決定由第三子窩闊臺繼承汗位,第四子拖雷繼承軍隊的大部分,其中就包括成吉思汗生前發家的斡難區和軍隊,可以說是嫡系的嫡系。而第三子窩闊臺只繼承大汗之位,原因其實很簡單。第一個原因就是成吉思汗的分權考慮,成吉思汗不僅是一個父親,更是一個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和帝王。在決定後事的時候,他不可能因為個人喜惡做決定。將軍隊和政權分離,是保證蒙古內部團結的好辦法。蒙古的大汗名義上相當於中原的皇帝,實際上有所不同。大汗在蒙古人心中是一種信仰,一種象徵,分量十足。在成吉思汗時代,即便拖雷手裡有軍隊,也不敢貿然向大汗之位進攻。

第二點考慮就是人盡其才,量才而用。拖雷無疑是成吉思汗諸子中最具備軍事謀略的人,這一點上與成吉思汗很像,但是拖雷也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沒有窩闊臺的圓滑或者協調能力。而且在西征途中,拖雷還犯過不少錯誤,因為屠殺臣民一度引起成吉思汗的責罵。這一點不得不使成吉思汗考慮拖雷繼承汗位的正確性,以拖雷重兵在握的實力,若他繼位會不會殘殺兄弟?再反觀窩闊臺,雖然軍事能力不如拖雷,但是窩闊臺卻很懂得團結人心,在蒙古內部聲望還是很高的。這樣的人是最適合當君王的,這也是成吉思汗最終決定立窩闊臺的原因。


木劍溫不勝


尊號為成吉思汗的元太祖鐵木真是位奇人,他的“奇”不僅體現在他曾統一蒙古各部,統領歐亞大陸,還體現在他驚人的生育能力上。

成吉思汗的生育能力有多驚人呢?這麼說吧,後世史學家在談到他的子女時,用的不是“生育”二字,而是“繁殖”二字。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只這個小詞便足見成吉思汗子女之眾。

外國的學者在研究成吉思汗後發現,成吉思汗的後裔將近一千六百多萬,遍佈在亞歐大陸的各個角落。後世發現:成吉思汗的鐵蹄去過的地方,幾乎都有成吉思汗的後代。

牛津大學的科研人員曾對成吉思汗征服土地的人群進行過血液樣本的收集和研究,結果讓人瞠目結舌:他們發現有不少人都擁有著相同的染色體,這就意味著他們的祖先是同一個。

最後,經進一步確認後發現:這些染色體都是成吉思汗的!!!

而之所以如此,乃是因為成吉思汗和他的父親一樣,喜歡征服女人,他每征服一個地方便會搶奪當地的美女享用,用完之後懷孕生子者自然不在少數。

而在這些之外,成吉思汗的後宮也從來充盈,自然,其子女人數也是驚人的。

但成吉思汗子女雖眾,但他的嫡系子女,即他的正妻、皇后孛兒帖所生子女卻只9個而已,其中4子5女。

這也就意味著,按照嫡庶有別的傳統,真正有資格繼承成吉思汗大統的僅有四位而已。

此四子分別是:長子孛兒只斤·朮赤、次子孛兒只斤·察合臺、三子孛兒只斤·窩闊臺、四子孛兒只斤·拖雷。

蒙古族關於繼承權的問題雖是“幼子守灶制”,但長子朮赤、次子察合臺畢竟也是滌子,因此,在繼承權上他們也是最理所當然的繼承者。

但他們卻都因同一件事而喪失了繼承權,這件事便是昔日他們的母親孛兒帖被敵人俘虜一事。

成吉思汗與妻子孛兒帖婚後不久,妻子便被曾被曾被他父親搶過妻子的部落首領蔑兒乞搶去了。也是在這件事器以後,成吉思汗開始了人生的第一場戰爭。

最終,成吉思汗成功將妻子孛兒帖搶回了。可此時的妻子,卻已被凌辱且身懷六甲,這個孩子不是別人,正是後來成吉思汗的嫡長子朮赤。

“朮赤”在蒙古語裡是“客人”的意思,從此看,朮赤究竟是誰的孩子確實很難說。但因為深愛妻子孛兒帖,成吉思汗從未追究過孩子的真實身世也一直對長子疼愛有加。

多年後,次子察合臺為了奪取汗位,不惜攻擊哥哥朮赤的身世說他是野種不具備繼承權。智商明顯不在線的察合臺沒料到,這麼一鬧直接讓自己也在奪取汗位一事上直接被判出局了。

理由很簡單:立長子,因血統問題恐鬧分裂,立次子恐長子不服因內部爭鬥。

於是乎,最終,汗位的繼承人落到了三子窩闊臺和四子拖雷身上。

此處的拖雷,正是電視劇《射鵰英雄傳》主角郭靖的結拜兄弟。真實的拖雷,其性格也與電視劇中的拖雷形象無二。

拖雷是最像成吉思汗的人,他也和父親一樣擁有著過人的軍事才能。自然,這樣的拖雷不出意料地得到了成吉思汗的偏愛。

但封建帝王和普通家庭終歸有區別,成吉思汗是拖雷的父親,卻也是至高無上的君主。因此,作為雄才大略的統治者,他自然知道:寵愛和是否傳位於他,是兩碼事。

成吉思汗識人的本領過人,老三窩闊臺和老四拖雷是他看著長大的,自然,兩人的秉性他一清二楚。成吉思汗知道,拖雷雖擁有過人的軍事天賦,但卻並不具備成為帝王的條件。因為:拖雷缺乏謀略,不善於處理複雜的部落關係。

最重要的是,拖雷並不得民心:他曾在西征途中,犯過不少錯誤,其中一項便是屠殺臣民。

相比之下,老三窩闊臺卻是天生的統領者,他有勇有謀,且具備超強的政治眼光、政治格局,他處事圓滑能團結一切盟友以打敗敵人,可以說,老三是一個真正的政治家。

無疑,將汗位交給這樣一個人,才是正確的抉擇。於是乎,最終疼愛四子拖雷的成吉思汗終將汗位傳給了窩闊臺。

但傳位於窩闊臺後,成吉思汗為了保障四子的安全,還特地做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決定:他將大汗之位傳給第三子窩闊臺的同時,還將12.9萬軍隊的大部分留給第四子拖雷,約佔80%。

在以軍事為主的蒙古國,誰掌管了軍隊,誰便是老大,這樣一來,老三窩闊臺多少有點“有名無實”。成吉思汗此舉,多是為了保護拖雷。畢竟,他深知權力內部奪權,兄弟相殘的可怕。但讓他沒想到的是,此舉恰恰加速了拖雷的死亡。

最終,老三窩闊臺只用了一杯毒酒便輕易地要了拖雷的性命。

真真讓人唏噓不已,說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拖雷這沒心機、直率的性子還真像極了他在劇中的兄弟郭靖。

可憨厚老實的郭靖有聰明的黃蓉護駕,可拖雷呢?哎,一聲長嘆!


記者李滿


成吉思汗是愛四子拖雷,可這跟傳不傳位是兩回事,血緣上面加上君臣關係和國家利益就完全不一樣了,然鵝即使成吉思汗把近80%的軍隊交予拖雷也無濟於事。



窩闊臺深知拖雷威脅到其汗權的存在,絕不願看到拖雷就此做大,故在成吉思汗之後隨即陰謀除掉拖雷,成吉思汗即使深愛拖雷,也無能在權力鬥爭中保住拖雷,而將軍隊交給拖雷更加速了他的死亡。


《史集》裡面記載,在忽裡臺大會選舉蒙古大汗之時,窩闊臺曾試圖推讓汗位給拖雷,而拖雷對汗位確實是有所想法,他也因為“幼子守灶”的習俗更具有競爭力,因為此時三位哥哥已經分封到相應的汗國地盤。



然而在當時宰相耶律楚才和多位宗王的壓力下,拖雷不得不讓出汗位拱手給窩闊臺,窩闊臺深知此事,其弟弟對汗位多有圖謀,將來必定會有一場因權力鬥爭而起的血雨腥風。


成吉思汗不僅治國有方,看人也很準,他一早看出來三子適合主朝政,四子適合統軍隊,這也是成吉思汗死前把兵權交給拖雷的原因。


然而成吉思汗因木華黎之死,不顧高齡堅持親征西夏,不幸倒在發兵的路上,他的三條遺囑也沒有提到欽定汗國一事,而因為蒙古並不遵循“嫡長子繼承製”,而是保有其古老的“幼子守灶”習俗和忽裡臺大會制度。



在窩闊臺的汗位正統得到認可之前,拖雷曾“監國”兩年,就是借用忽裡臺大會制度的規則。


當時成吉思汗去世時,不少宗主多在外征戰,甚至遠在歐洲,窩闊臺短期內召集不齊法定人數出席大會,大會不得不延期兩年舉行,拖雷藉此機會短暫獲得大汗的權力。

然而窩闊臺除掉拖雷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拖雷的財產和軍隊遺留給了他的兒子,拖雷一系藉助此機會崛起,最終取代了窩闊臺的後代,忽必烈成為了新的蒙古國大汗。


蒙古帝國也因為兩系的離心逐漸分崩離析,最終形成四大汗國和徒具宗主名的元朝。

而蒙古草原部落獨特的文化也決定了拖雷不可能因為父親的指定就上臺,強如成吉思汗,其大汗的正統地位,也是通過忽裡臺大會選出來的。


所以理論來講,成吉思汗確實可以把私人財產,領地和軍隊留給拖雷,然而汗位,還是要大家選出來才能被公認的。


虎歷


拖雷是成吉思汗最愛的兒子,也是成吉思汗諸子中軍事能力最強的,拖雷多年來隨父親東征西伐,南征北戰,立下許多汗馬功勞,成吉思汗更是經常把拖雷帶在身邊,很多事情都要和他商議,由此不難看出成吉思汗對拖雷的喜愛。



蒙古有“幼子守灶”的傳統,拖雷作為成吉思汗的幼子可以繼承父親全部產業及軍隊。也就是他將擁有成吉思汗中央兀魯思的六十多個千戶,實力相當雄厚。那成吉思汗為什麼不把大汗之位傳給手握重兵的拖雷呢?

成吉思汗在選擇繼承人方面沒有遵循蒙古傳統,並且在很早之前就對四個有資格繼承大汗之位的兒子做過系統的分析:長子朮赤敦厚善良,但缺乏雷厲風行剛毅性格,難成大事,而且因為他是在母親孛兒帖被蔑兒乞擄掠後所生,血統傳在很大的疑問,被成吉思汗所懷疑,朮赤的名字在蒙古是客人的意思,由此可以看出成吉思汗不可能將大汗之位交給他。

二子察合臺性情勇猛,做事有魄力卻是有勇無謀,更缺乏軍事指揮能力,再加上經常辱罵朮赤野種,兩人矛盾激化,勢同水火,誰也不服誰,無論誰繼承大汗之位,兩個必定拼個你死我活,這對於家族團結和政權穩定是非常不利的,成吉思汗不可能讓這樣的事情發生。於是繼承人就只能在三子窩闊臺和幼子拖雷中作出選擇。



成吉思汗對於這兩個兒子誰來繼承大汗之位卻很是苦惱,對此猶豫不決 。

拖雷軍事謀略能力非常強,立下諸多戰功,長期和父親相伴更是深得成吉思汗的喜愛,而且按照蒙古”幼子守灶“的習俗,在成吉思汗去世以後,他將獲得父親在斡南和怯綠連的斡朵兒,牧地以及大部分軍隊,成吉思汗留下的軍隊共有約12.9萬,可見拖雷的實力是最強大的。但拖雷處事不如窩闊臺圓滑,會協調人際關係,並且在西征途中,託雷肆意屠殺被征服之地的軍民,讓成吉思汗也有所顧忌。



窩闊臺政治謀略最高,擅長籌劃政務,性格溫和,和兄弟幾人關係都不錯,並且窩闊臺的政治才能很有利於鞏固政治秩序,強化對征服地區的控制,是最適合的最高領導人選。這樣分析下來,最終在成吉思汗在深思熟慮後選擇了窩闊臺繼承大汗之位,把產業和大部分軍隊留給了託雷,讓拖雷管理和指揮軍隊,這樣的安排適應了兩個兒子的優點,有利於諸子間利益的平衡,並且讓他們能夠各展所長,又能彼此牽制。

事實證明,成吉思汗確實很有眼光,窩闊臺和託雷和衷共濟一起消滅了可金國,擴大了功業。


歷史小貓咪


年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毛澤東《沁園春•雪》

公元1162年

這一年遙遠的漠北草原,一個名為蒙古的小部落,出生了一個男嬰,父母為其取名孛兒只斤·鐵木真,後世人稱其為成吉思汗(見註釋1)。在此之前,這片肥沃的草原先後崛起了踏破長征的匈奴,禍亂中原的鮮卑,以及突厥、契丹等遊牧民族,但這些民族無一例外,輝煌來的快,去得更快,埋葬於歷史的塵埃當中,只留給我們一個記憶符號。唯獨成吉思汗帶領崛起的蒙古,讓後世以此將這片草原命名,併成為權利的代表,和榮耀的象徵。按照以上內容,主席的“一代天驕”的美譽,也算是名副其實。

但我們無法否認的是,蒙古的崛起,其實是落後的遊牧文明,通過暴力手段,打敗先進農耕文明的血淚史。它不僅開了歷史的倒車,同時也將繁華燦爛的兩宋文明毀於一旦。暴力其實沒什麼好值得驕傲和自豪的,這和近代侵略中國的列強嘴臉本質上並沒有什麼區別。所以這也從某種程度上解釋了,為了元朝提起來或多或少都有些敏感。

公元1206年

這一年統一了北方草原的成吉思汗,和這片草原上的先輩領袖們一樣,將貪婪的目光轉向了富饒的中原,但與先輩們不同的是,成吉思汗的野心更加龐大,中原已經無法滿足其稱霸的慾望。於是已經44歲他,開啟了征服世界的戰爭,中原、中亞、以及東歐的黑海海濱,都留下了蒙古鐵蹄的印記和屠刀低落的血跡。

公元1227年

65歲的成吉思汗死在了討伐西夏的路上,同年,蒙古大軍哀兵必勝,一舉攻陷興慶府(註釋2),西夏滅亡。但此時中原仍有苟延殘喘的金朝,負隅頑抗的宋朝以及諸多小國家,“革命尚未成功,同時仍須努力”,因此成吉思汗將大部分兵權留給了四子拖雷,而將汗位傳給了三子窩闊臺。在討論成吉思汗繼承人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下蒙古的繼承習俗:

我們都知道老虎的幼崽長大後,會被母老虎驅逐出自己領地,逼著他們去外面闖出自己的一片天。而母老虎的領地往往會被最年幼的孩子繼承。這點和蒙古人普遍奉行幼子繼承製很相似。所以成吉思汗的長子朮赤被分封到了最遙遠的疆土。幼子拖雷獲得了最多了兵權。(下圖為元太宗窩闊臺)

而成吉思汗之所以選擇窩闊臺繼承汗位,原因比較複雜,在他擁有繼承權的四個孩子中,長子朮赤與四子託雷較親近,二子察合臺與三子窩闊臺較親近。將汗位和兵權分立,不排除成吉思汗有平衡兄弟間實力的用意在裡面。此外,窩闊臺在公元1229年的忽裡臺大會(見註釋3),公推為蒙古大汗的,說白了就是通過權力階層公認的,汗位合法有效!所以即使拖雷有兵權,也只有聽命的份兒。

但很可惜的的是窩闊臺50多歲就去世了,而此時蒙古已經征戰四方,再想開大會不是一兩年能聚齊的。所以最後被拖雷的兒子搶走了汗位,但各方勢力從此都不再承認這個汗位的有效性了,地跨歐亞的蒙古帝國,來得快,去的也快。


註釋1:成吉思汗是大蒙古可汗的尊稱,意思是“擁有海洋四方“。成吉思汗的原名是孛兒只斤·鐵木真。孛,同“勃”,用於姓氏時讀 bó。

註釋2:興慶府,西夏國王城,即今寧夏銀川。後周時為靈州(今寧夏靈武西南)所屬的懷遠縣,北宋初年廢縣為鎮。

註釋3:忽裡臺大會,是蒙古帝國建立前及建國初期,推選大汗的大型集會。同時擁有決定或宣佈重大軍事行動、分派征戰任務、宣佈新定製度的權力。該制度起始於成吉思汗,大約於忽必烈時被廢除。


船伕聊名著


成吉思汗是不是最愛四子拖雷,臨終前還把自己最精銳的部隊給拖雷,為什麼不把汗位傳給拖雷呢?

  • 成吉思汗,能夠建立史無前例的蒙古帝國,當然不是一路砍殺,“只識彎弓射大雕”的莽夫。

實際上,在蒙古帝國之前,草原上有很多的強大的遊牧民族崛起,並且稱霸一時。但是,都沒有建立,像成吉思汗這樣強大的,史無前例的帝國。

那麼,成吉思汗是怎樣建立龐大的蒙古帝國的呢?

  • 成吉思汗,除了擁有卓越的軍事才華以外,還有具備了,卓越的長遠眼光和超強的政治才能。

蒙古帝國崛起後,為了除掉最大的威脅金國。

脅迫周邊的國家,成為了蒙古帝國的盟友,不計損失的進攻金國。蒙古帝國不僅是減少了損失,更是聯合了一系列的盟友,成為了真正的草原上的霸主。

甚至於,成吉思汗很早就認識到了蒙古鐵騎的侷限性,因此,大規模的擄掠工匠。工匠,成為了蒙古帝國,唯一能夠享受特殊待遇的人群,就算是在屠城的過程之中,都能夠倖免於難。

  • 後來,蒙古帝國西征時,蒙古鐵騎能夠攻城拔寨,面對高大的城牆如平地,這些工匠發明的回回炮,真的是發揮了極為巨大的作用。

擁有這樣長遠眼光的成吉思汗,真的會被蒙古族傳統的幼子繼承製,所束縛嗎?

或者說,成吉思汗真的會侷限於自己對幼子拖雷的寵愛,就輕易的確定繼承人的身份嗎?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 成吉思汗為了對自己的創建的蒙古帝國負責,確定了自己的第三子窩闊臺的繼承人身份。

這是因為,窩闊臺具備超強的政治眼光、政治格局,能夠團結一切盟友,打敗敵人,是一個真正的政治家。

更何況,蒙古帝國大部分的蒙古鐵騎,成吉思汗都留給了拖雷,史無前例的,任命拖雷為蒙古帝國的監國。正是成吉思汗預料到了拖雷不是窩闊臺對手,為了保住拖雷的姓名所做出的努力。

  • 但是仍然沒有改變拖雷被毒殺的命運。

拖雷雖然具備很強的軍事才能,但是,真的沒有政治屬性。窩闊臺,只用了區區一杯毒酒,就輕鬆地解決手握大軍的拖雷。這樣的拖雷,真的適合做蒙古帝國的大汗嗎?

事實證明,成吉思汗選擇窩闊臺作為繼承人,真的是一個極為正確的選擇。

我是歷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成吉思汗確實對託雷比較鍾愛,由於蒙古等少數民族有著“幼子繼承製”在分封諸子時,秉承了“年長者多得,年少者少得,末子繼承父業。”這一原則,將託雷留在身邊,並且將直屬部隊大部分留給了託雷。

但是在汗位的繼承問題上還是窩闊臺最終勝出,這又是為什麼呢?

我們先來看一下擁有繼承權的四個嫡子,朮赤、察合臺、窩闊臺、拖雷,我們來分別說一下。

長子朮赤,名字在蒙古語中有“客人”的意思,這也是他一生中無法躲避的悲劇。

因為朮赤的母親在和成吉思汗成親後曾被別的部落搶走,被救回來後生下朮赤,所以他的血統始終被質疑。這就註定了他與汗位無緣。

次子察合臺,和長子朮赤的關係非常緊張,他曾多次公開職責朮赤的血統問題,此舉不但激怒了成吉思汗,同時也等於間接丟掉了汗位的繼承權。

因為朮赤和察合臺,無論誰繼承汗位,都會遭到對方的強烈反對,容易造分裂。

三子窩闊臺,是成吉思汗指定的繼承人,相對於託雷,窩闊臺在執政能力上更為出色,更利於冉冉上升的蒙古帝國。

四子託雷,軍事能力突出,繼承了成吉思汗的部隊後,託雷實際上成了四兄弟中實力最強的一支。

實際上最終能夠繼承汗位的無外乎窩闊臺和託雷,成吉思汗雖然有權指定繼承人,但是還需要“部落議事會”做出最後的決定。

由於意見不統一,導致王位空缺兩年之久,而在這段時間內,託雷監國成了實際控制者。

窩闊臺的上位,耶律楚材和察合臺的支持至關重要,同時託雷為了大局也做出了一定的讓步,維護了蒙古的統一。

事實證明成吉思汗選擇了窩闊臺是正確的決定,同時也留下了隱患,此後託雷的兒子蒙哥還是奪取了汗位。


一點點歷史


這屬於典型的用中原漢文明的思維去考慮周邊的遊牧民族問題,此非正問啊!

中原實行的是中央集權的帝制,家天下。全天下都是皇帝的私人財產。所以,老皇帝去世,要把家業傳給自己的兒子。新皇帝登基,就是繼承家業,做家長。

而周邊的遊牧民族實行的是部落聯盟制,大汗是聯盟的首領。大汗與皇帝最本質的區別就是:他是選舉產生的。各個部落聚集到一起,組成聯盟,然後選出這裡最受大家信任的強者當大汗,領導大家。

成吉思汗也不例外,他是通過庫裡臺大會,被各個部族推舉出來的。我們都知道成吉思汗叫鐵木真,關係是這樣的:汗,是聯盟首領的意思,成吉思是尊稱,但是,這是鐵木真的私人專屬,死了,是要帶走的,這個不能給別人。而這個汗呢,那就得再次舉行庫裡臺大會,大家還得再重新選,新大汗,也得有新的名字。

即便強大如鐵木真,也不能壞了規矩,沒有權利直接指定繼承人。

但是,他可以把自己的家業、財產傳給自己孩子,這裡面就包括軍隊。但這裡的軍隊,也只是他自己部落的軍隊。部落裡其他首領的軍隊,他是無權支配的。鐵木真可以召集其他部落過來打仗,誰不來,誰不聽話,也可以去修理他,但他不能把盟友的東西直接合法的分配給自己的孩子。

根據蒙古人的習俗,幼子繼承家業,成吉思汗把自己的部隊給託雷是順理成章的事。

鐵木真死了,成吉思這三個字一起帶走,自己的私產留給託雷,大汗,大家重新選。

實行部落聯盟選舉的可汗制還是實行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帝制,是中原文明和遊牧文明的典型區別。忽必烈接受了帝制,當了中原的皇帝,就是接受了中原文明,成了中國人。


比爾第一提莫


成吉思汗死的時候,是蒙古大汗。

但蒙古的大汗和中原的皇帝不同,中原的皇帝按照天子無私的觀念,是沒有私人財產和封地的,但蒙古大汗有自己的財產和封地。

比如說,當時的南宋皇帝,可以分封自己的其他兒子為藩王,有自己的封地,但一旦某個兒子被確定皇位繼承人,也就是立為太子,他就沒有封地了。

因為你已經富有四海了,是天下之主,是普天下老百姓的父母。所以,皇帝沒有自己的私產,也沒有自己的封地。

蒙古的傳統並不是這樣。

蒙古也有分封制的傳統,成吉思汗稱汗之後,就先後分封自己的兄弟和兒子,給他們一定數額的千戶,也就是兵馬,同時也劃定一塊牧地,作為領地。

具體一點說,成吉思汗死的時候,他的四個兒子中,長子朮赤、次子察合臺和三子窩闊臺都已經有了自己的封地,唯有小兒子拖雷沒有。

為什麼拖雷沒有呢?因為蒙古有幼子守灶的傳統,也就是成吉思汗的私人財產和領地,將來都是要由拖雷來繼承的。

成吉思汗的私人領地和財產是哪裡呢?就是蒙古本部,這是要留給拖雷繼承的。

相對而言,蒙古大汗是帶有公共性的身份,而成吉思汗的個人財產和領地,這是屬於私人所有的。

成吉思汗還在世的時候,曾經就繼承人的問題徵詢過幾個兒子的意見,最後是三子窩闊臺意外勝出。

原因就是眾所周知的那個原因。

長子朮赤雖然最為年長,但他的母親曾經被俘過,回來之後生了他,所以朮赤來歷不明。

甚至朮赤的名字,在蒙古語中也是客人的意思。而這個名字是成吉思汗自己取的。也就是說,成吉思汗也是懷疑朮赤的來歷的。

包括朮赤自己,也是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是被排除在汗位繼承人的選擇範圍之外的。

那麼接下來就應該是次子察合臺了。但察合臺和朮赤不睦,朮赤表示他寧可支持窩闊臺。

察合臺看到朮赤強烈反對,而且朮赤通過西征也獲得了很大的領地,實力很強,所以他也只能放棄,表示支持窩闊臺。

這樣,窩闊臺在成吉思汗生前就已經被確認為汗位繼承人了。成吉思汗死後,窩闊臺順利繼位為蒙古第二任大汗。

但成吉思汗的個人財產和領地,則按照蒙古的傳統,由拖雷繼承了。

按照之前成吉思汗的分封,他給自己留下了最多的千戶,作為個人屬民,現在也都由拖雷完全繼承。

這樣,窩闊臺繼任大汗之後,日常生活是在蒙古本部的,他原來的領地則交給他的兒子,但蒙古本部是拖雷的領地。

窩闊臺和拖雷之間的矛盾顯而易見,所以拖雷儘量迴避和服從窩闊臺,以避免矛盾公開化。

在出徵的時候,拖雷也儘量承擔比較艱苦的任務。

在南征已經南遷到開封的金國的時候,窩闊臺在正面率大軍吸引金國主力,拖雷則率三萬蒙古軍隊為西路軍,沿賀蘭山南下,進入關中,再從關中向東,沿漢水流域,穿過南宋境內,最終進入金國境內,迂迴到了金軍的背後。

這是蒙古軍後來多次使用的大迂迴戰略的第一次,非常成功。拖雷的三萬大軍突然出現在開封城下,金軍就全線崩潰了。金國只能繼續向東南遷都,到了蔡州。

之後,窩闊臺與拖雷會師,一起北返。返回的路上,拖雷死了。

對於拖雷的死,公開的說法是窩闊臺暴病,拖雷表示,他願意替窩闊臺死,就喝了毒酒。

但因為這個說法基本上來自忽必烈繼位後的官方說法,而忽必烈是拖雷的兒子,無疑帶有美化拖雷的嫌疑。

所以,一直有人認為,拖雷實際上是被窩闊臺逼著喝下毒酒而死的,否則窩闊臺的大汗當得不踏實。

忽必烈之所以編造這個傳說,當然是為了證明,拖雷為了保全蒙古的團結做出了巨大的犧牲,而他和蒙哥繼位也就是拖雷的貢獻所應該得到的報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