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單身女性還要被羞辱到什麼時候?

究其本質,「剩女」一詞就是在貶低物化女性,它將男性架在一個居高臨下挑選者的位置上去俯視度量女性。


被「選中」的就是「合格品」,沒被「選中」的就是「次品」,這種畸形的評判標準裹挾著、逼迫著女性自我矮化、必須降低對另一半的要求去邁入婚姻的門檻,從而迎合世俗的期待。


01.


今天想給大家推薦一部紀錄片,它由兩位以色列導演歷時四年拍攝完成,講述了3位中國女性在婚戀問題上遇到的困境。


名字叫《中國剩女》。


中國的單身女性還要被羞辱到什麼時候?


「剩女」一詞最早出自於2006年《時尚Cosmo》的一期雜誌。


封面的標題就是《歡迎來到剩女時代》,用以形容超過社會一般認為的適婚年齡,但仍未結婚的女性。


而後又被收錄到2007年由教育部發布的《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06)》中,成為171個漢語新詞語之一。


中國的單身女性還要被羞辱到什麼時候?


十多年過去了,這個詞的使用率和熱度一直居高不下,它定義、困頓著每一位中國大齡單身女性。


紀錄片中的三位女主人公分別是:


中國的單身女性還要被羞辱到什麼時候?

來自山東農村的律師邱華梅(34歲)


中國的單身女性還要被羞辱到什麼時候?

在北京長大的廣播主持人徐敏(28歲)


中國的單身女性還要被羞辱到什麼時候?

出身書香門第的大學助理教授蓋琪(36歲)


儘管職業和家庭背景都不相同,但是卻因年齡和婚姻狀況,她們被貼上了統一的標籤 ——


「大齡剩女」


主人公之一的邱華梅出生在山東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她是五姐妹中唯一受過高等教育並在一線城市工作的孩子。


因為沒結婚,她從家裡的驕傲變成了家裡的負擔。


每次回家,邱都要面臨一個令人尷尬而窒息的場面,全家將她圍成一圈,挨個逼婚。


中國的單身女性還要被羞辱到什麼時候?


「你就是讀書讀傻了才不想結婚。」

「不結婚的都該判刑。」

「不結婚再幸福那也不是幸福。」


在經受一波極具攻擊力而又邏輯混亂的精神打擊後,邱的反駁又會引來另一種道德層面上的綁架。


「父母供你讀書不容易。」

「別人都結婚為什麼你特殊,不結婚以後誰照顧你?」

「全家人都為你不結婚操碎了心。」


中國的單身女性還要被羞辱到什麼時候?


大齡單身女性們對這樣的對話或許早已習以為常,因為它可能出自任何一場與親人朋友的交談中。


儘管邱華梅並不急於邁入婚姻,但為了滿足家人的期待,她還是為結婚做了很多努力。


紀錄片的開頭就是以邱華梅在婚介中心與工作人員的一場談話展開。


在被問到對另一半有什麼要求時,邱華梅只說了三點:


1、受過良好教育

2、尊重女性

3、能分擔家務勞動


中國的單身女性還要被羞辱到什麼時候?


並未提及任何物質上的要求,工作人員迫不及待地打斷了她的話。


“你不是美女。”

“你年紀太大。”

“你在自欺欺人。”


這種婚姻諮詢猶如一場大型PUA現場。


邱華梅優秀的學歷背景、體面的高薪職業,自信大方的談吐在以外貌年齡佔主導優勢的婚戀市場變得可有可無。


中國的單身女性還要被羞辱到什麼時候?


或許在工作人員眼中,她與貨架上一瓶臨近保質期的罐頭並無區別。


片中第二個出場的主角徐敏(28歲)來自於北京一戶中產階級家庭。


她大學學的是播音主持,畢業後做了專業對口的工作。


家裡早就為她買好了房車,人生看似順風順水,各方面條件都超出標準線以上的她也在「結婚」這道難題前敗下陣來。


中國的單身女性還要被羞辱到什麼時候?


這其中最大的阻力來自於她的母親。


徐敏的幾段戀愛都因母親的反對戛然而止,反對的原因不外乎經濟和戶籍,她坦言母親對她擇偶的影響比重佔到百分之九十。


雖然家長的干涉阻斷了每段姻緣,但催婚的壓力絲毫沒有松減,她只好放棄掙扎,以母親制定的擇偶標準周旋於各種形式的相親見面活動。


第三位出場的主人公蓋琪是唯一一位在紀錄片拍攝期間完成結婚生子的女性,新郎比他小一些,認識時間也不是很長。


中國的單身女性還要被羞辱到什麼時候?


在婚禮上,母親似乎比蓋琪還要高興,她對蓋琪說:


「還是該走常人走過的路」。


婚後的蓋琪隨著老公搬到了廣州生活,很快也有了自己的孩子。


在一場女權主題的演講會上,她坦承選擇婚姻多少也有對現實的妥協,沒那麼喜歡孩子為了「糊弄」老公也生了。


她形容結婚前的生活有趣而豐富,婚後的生活無聊但幸福。


這種犧牲「有趣」、「豐富」換來的「幸福」,或許多少也摻雜了基於向世俗價值觀妥協後的自我安慰。


中國的單身女性還要被羞辱到什麼時候?


02.


在我們的文化環境中,「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被當作一個必選項安排進了人生規劃裡。毛姆曾說過:


「我們要尤其小心那些不言而喻、顯而易見的觀點:它們是流行的,我們從小聽到大並把它們當成真理,而且我們身邊的人也都毫無疑慮的接受了它們。


所以我們很少想到要去質疑它們。然而最需要我們小心掂量的就是這些觀點。」


婚姻、生育只是某種生活方式的選擇,不是唯一,也非必然。


中國的單身女性還要被羞辱到什麼時候?

公園相親角


究其本質,「剩女」一詞就是在貶低物化女性,它將男性架在一個居高臨下挑選者的姿態去俯視度量女性。


被「選中」的就是「合格品」,沒被「選中」的就是「次品」,這種畸形的評判標準裹挾著、逼迫著女性自我矮化、必須降低對另一半的要求去邁入婚姻的門檻,從而迎合世俗的期待。


中國的單身女性還要被羞辱到什麼時候?


根據國家統計局和民政局數據顯示,2018年的結婚率僅為7.2%,創下了近10年來的新低。


而離婚率卻一路水漲船高,達到了38%,其中超過7成的離婚申請由女方主動申請。


這說明了女性在選擇婚姻更加謹慎,結束婚姻更加果斷。


邱華梅把婚姻對女性的制約比喻成舊社會的裹腳習俗:


婚姻就像小號的鞋子,對於腳小的女人穿上就是適合的。

但對於我這樣腳大的,對未來有太多期待的,對於人生還有很多夢想的,就是穿不上,會疼。


中國的單身女性還要被羞辱到什麼時候?

一雙適合所有人穿的鞋並不存在,有的人選擇了削足適履,有的人像邱華梅那樣「一邊戰鬥一邊撤退」,在「向世俗妥協」和「實現自我價值」的縫隙中苦苦掙扎。


在紀錄片的結尾,我們看到了一個比較欣慰的結局,邱華梅逃離一切指責和捆綁,遠渡重洋去了法國攻讀碩士。至此畫面明亮,音樂輕快。


真心的,祝福她。


中國的單身女性還要被羞辱到什麼時候?


03.


正好這兩天因為《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微博上紛紛刷起了「中國男孩保護中國女孩」的話題。


一位叫吳傑臻的律師列出了10條要求,我想分享出來:


中國的單身女性還要被羞辱到什麼時候?


看到這裡的男性朋友們,你贊同幾條?又能夠做到幾條?


這篇文章並不是勸導大家結婚或者不結婚,而是希望所有人在面對婚姻時,能考慮得更全面更謹慎,更希望我們的社會對於每種不同的選擇都能更加包容。


結婚,丁克,單身,都只是眾多生活方式中的一種。


不論你是否嚮往婚姻,我想向看到這裡的單身朋友們分享一段話:


珍惜你單身的時候,因為這相當於是被延長的成長期。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這麼珍貴的機會。


✒️


圖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