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理取鬧的孩子就是壞?不要輕易下定論,這5種情況來證明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經常會遇上孩子無理取鬧的情況。比如,媽媽送小果去上幼兒園,一到幼兒園門口就哭,說什麼都不願意進去;小明跟爸爸去游泳,到了泳池非要吵著買泳鏡,不然就鬧個不停。在大人們看來,孩子們的這些行為都是不可理喻的,不僅講道理講不明白,還在公眾場合哭鬧不止,覺得自己真是養了個不聽話的壞孩子。

事實上,孩子是不會無緣無故地鬧騰的,ta們的這些行為一定由某個原因觸發的,只是父母們從來沒有去思考過所謂無理取鬧的背後,到底是為了什麼。無理取鬧的孩子並不一定就是壞孩子,他們在某種程度上只是在用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訴求。

無理取鬧的孩子就是壞?不要輕易下定論,這5種情況來證明

那麼,什麼情況下孩子才會變得無理取鬧呢,這5種情況父母一定要看自信啦。

1、 內心沒有安全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平常很乖的小孩一旦要離開父母,就會大哭大鬧。比如上幼兒園這件事情,小果哭的原因是因為自己要離開最熟悉的媽媽,去跟還不太熟悉的老師和同學相處,這種心理的落差和委屈,會讓孩子十分受不了,所以才會怎麼勸都沒有用,一旦孩子和老師同學熟悉起來了,去幼兒園就會變成令ta快樂的事情,也就不會發生無理取鬧的行為了。

無理取鬧的孩子就是壞?不要輕易下定論,這5種情況來證明

2、 身心狀況不太好

有些孩子已經上了一段時間的幼兒園,已經不存在內心沒有安全感的問題了,但還是會在某一天特別抗拒去幼兒園。這時候父母應該要仔細觀察一下孩子的身體狀況,是不是哪裡不舒服,是不是在幼兒園跟同學相處地不融洽,弄清楚原因才能知道孩子為什麼會無理取鬧。

無理取鬧的孩子就是壞?不要輕易下定論,這5種情況來證明

3、 內心規則被打破

隨著每個孩子一起成長的,除了骨骼和大腦以外,還有孩子內心的規則,比如,爸爸弄丟了孩子放在餐桌上的卡片,媽媽挪動了床頭的玩偶,都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規則被打破了,這時候的孩子會既委屈又氣憤,所以才會有無理取鬧的行為。

無理取鬧的孩子就是壞?不要輕易下定論,這5種情況來證明

4、 無法自如地表達

雖然孩子是在不斷成長的,但各種能力的發展卻是不太統一的,比如,思維能力強但語言能力弱,骨骼發育好但想象力又跟不上,所以當孩子的各項能力還沒達到一定水平,無法自如地表達想法的時候,ta內心就會變得十分急躁,所以才會被認為在無理取鬧。

無理取鬧的孩子就是壞?不要輕易下定論,這5種情況來證明

5、 缺乏父母陪伴

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越少,就越不明白孩子內心在想什麼,如果孩子很好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卻無法得到父母的理解,那就會讓孩子十分沮喪,比如,小明去泳池要買泳鏡,可能是因為怕水進到眼睛裡不舒服,影響自己的游泳體驗,但爸爸會認為家裡有泳鏡只是忘記帶了,這次就算了吧。沒有好好陪伴孩子,自然不知道ta平常所發生的事,也就難以猜到ta的想法,最後孩子沒辦法只有無理取鬧了。

無理取鬧的孩子就是壞?不要輕易下定論,這5種情況來證明


由此可見,無理取鬧的孩子並不一定就是壞孩子,他們只是無法和父母們好好溝通,得不到父母的理解,才會用過激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父母應該要根據上面5種情況,找到孩子無理取鬧的原因,這樣才能得到一個聰明又聽話的寶寶。

愛孩子,就應該給孩子有規則的理性的愛;同時,教給孩子規矩時,也一定要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愛與尊重。

給大家分享一套幫助孩子樹立良好習慣的繪本:

《幼兒情商、行為管理親子繪本》

很多時候,進入叛逆期的孩子對家長說的話常常要“對著幹”,但對繪本中的小故事傳遞出的道理卻會很認同。面對哭鬧的孩子,我們在堅守原則的同時,要學會共情與接納孩子的需求與感受,並給孩子足夠地時間與寬容去釋放情緒。

無理取鬧的孩子就是壞?不要輕易下定論,這5種情況來證明

這套繪本一共有10本,分別是《媽媽我愛你》《我一定行》《創造奇蹟》《善良的朋友》《我有擔當》《寬容的力量》《我很善良》《媽媽我能行》《大家一起來分享》《從小有愛心》

無理取鬧的孩子就是壞?不要輕易下定論,這5種情況來證明

做父母的不妨以平靜的心態接受孩子的“獨立宣言”,同時,也要抓住這個關鍵期,教會孩子必要的規則,讓孩子學會適當約束自己的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