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打人、搶東西、無理取鬧,難道小孩變壞了?兩個方法改正負面行為

打人、搶東西、無理取鬧,難道小孩變壞了?兩個方法改正負面行為


看這個萌萌噠軟乎乎的小傢伙

心都快融化了吧~

盼著盼著,

他會坐了,會翻身了,會走路了,

可以自己獨立吃飯了!

而且,

他還會氣人了!


搶別人的玩具、

一不順心就動手、

不願意等待和分享、

而且不!聽!勸!

打人、搶東西、無理取鬧,難道小孩變壞了?兩個方法改正負面行為

爸爸媽媽半夜不睡,坐起來面對面提問:

之前那個溫順的,乖巧聽話的小孩兒去哪啦?

難道我的小孩變壞了嗎

打人、搶東西、無理取鬧,難道小孩變壞了?兩個方法改正負面行為

要知道,孩子做出意想不到的負面行為時,爸媽生氣、頭疼,叨叨叨不停地講大道理,除了可以安慰一下自己有點困惑的小心靈兒,對於孩子行為的改變幾乎沒有什麼作用。這時候,你需要從發展與心理層面去了解孩子的這些行為,來聽聽芝麻醬的建議吧!

負面行為1:獨佔、自私、不懂得輪流分享

具體表現:無論在家裡還是幼兒園,只要拿到玩具、食物或其他東西,就會將之據為己有,不願與他人分享。

內在原因:孩子表現出獨佔、自私等負面行為,根源來自於人類天生的心理特質──“自我中心”。對尚未社會化的幼兒而言,自我中心的外在表現就是“自私”,什麼都是他的。

幼兒雖然能區別自我與他人的不同,但還沒發展出他人觀點的概念,因此,孩子的獨佔行為並非真的是自私或品德低下,而是在“自我中心”這種心理特質下,孩子只會考慮自我的感受,不會顧慮他人或周遭事物,更不用說輪流、謙讓等社會化行為了。

負面行為2:攻擊性、要求別人服從

具體表現:爭奪同一個物品,威脅、攻擊別的小朋友,企圖讓對方因害怕而退縮。

內在原因:在幼兒的認知裡,身邊任何的東西都是“我的”。每個孩子都這樣想,那自然就會發生衝突。

其實,孩子的這類攻擊行為大多不具敵意,他們只是為了“拿回所有物”,並非真的想傷害他人。此外,“命令、要求他人服從”也是幼兒內心對所有物進行分配與主導的一種外顯行為。

打人、搶東西、無理取鬧,難道小孩變壞了?兩個方法改正負面行為

負面行為3:抗拒、唱反調、什麼都說“不”

一般而言,幼兒的反抗大約可分成2個階段:

發聲期(1歲左右):這個階段的孩子語言能力尚未發展成熟,知道的詞彙也相當少,甚至不理解其意義。對孩子來說,“不要”只是少數可以發聲、使用的單詞而已,因此,孩子嚷嚷完“不要”後,爸媽還要再確定下孩子是否“真的不要”。

叛逆期(2歲左右):這個時期的孩子逐漸發展出“獨立”的人格與“我”的概念,這是幼兒心理發展過程相當重要的一環。他們致力於探索、開發這個未知的新奇世界,所以反感任何形式的束縛,進而產生抗拒行為。

打人、搶東西、無理取鬧,難道小孩變壞了?兩個方法改正負面行為

討厭!討厭!討厭!

負面行為4:頑皮、搗蛋、干擾他人、吵鬧

造成幼兒頑皮、干擾他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2種:

引起他人注意

每個人天生都有被照顧、關心與滿足的心理需求。幼兒對外界認識不足、社交圈過小,無法從多方面獲得被關愛的感受,於是就會將此種心理需求全部寄託於周遭的人,一旦無法得到關愛,便會通過頑皮、搗蛋、吵鬧的行為來獲得注意。

注意力不集中

幼兒的注意力持續時間原本就比較短暫。在群體生活中,若幼兒無法專注於手邊事物而轉移焦點時,就容易被大人解讀為干擾他人、吵鬧的負面行為。

打人、搶東西、無理取鬧,難道小孩變壞了?兩個方法改正負面行為

兩大原則,預防孩子的負面行為

爸媽對孩子的關懷與教育,對孩子的行為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孩子早期建立的行為模式與態度,基本很少再有所改變,而是會一直延續到成人時期。防患於未然,預防孩子的負面行為,好過“糾正孩子的負面行為”。那怎麼預防呢?芝麻醬分享兩大原則:

從小就建立規矩

建立規矩,是幼兒教育相當重要的一環。從小就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能做的。雖然孩子自制力不足,建立規矩後還是難免出現負面行為,但這時再用跟他約法三章的準則進行溝通,孩子就比較容易理解,自然會改善自己的行為。此外,規矩的建立也有助於提升孩子對責罰的服從度與理解力。

爸媽要做好孩子的榜樣

“模仿”是學習與改變行為模式的方法之一,但孩子分辨是非黑白的能力不足,容易將周遭的事物視為理所當然。 如果孩子長期處於各種負面行為的環境中,由心理因素所發展出的負面行為模式會逐漸擴大,導致偏差行為的產生; 反之,如果孩子處於正面行為的環境中,耳濡目染之下,會漸漸自行消磨其心理發展階段的負面行為,達到矯枉過正的目的。(再次感嘆,育兒即育己,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自己首先就得做到~)

打人、搶東西、無理取鬧,難道小孩變壞了?兩個方法改正負面行為

兩大戲劇方法,矯正孩子的負面行為

所謂戲劇方法,就是通過情景劇的引導,有效達到矯正孩子負面行為的目的。

情境預防

如果已經跟孩子建立好規矩,孩子又出現了負面行為,那就可以利用表演的方法讓孩子自己指出不對之處。

如,孩子因無法自制而攻擊別人,媽媽就可以請孩子觀看由他人所示範的攻擊情景劇,通常孩子會立刻指正他人的攻擊行為,“不可以這樣的”、“媽媽,他打人是不對的”……這時再回過頭反問孩子剛才的攻擊行為,他會更容易理解,進而達到矯正負面行為的目的。

實況再現

幼兒在堅持自己行為時,往往無法跳脫出情境,理解自身的負面行為(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因此,讓幼兒以他人的角度來觀看自我的行為就相當重要。

當兩個孩子發生難解難分的衝突時,可以運用實況再現法。如,兩個孩子因爭奪玩具而互不相讓,那就可以請別人來表演這僵持不下的畫面,讓兩個孩子從旁觀看。估計幼兒會感到不好意思,然後在下次修正自己爭奪的行為。

打人、搶東西、無理取鬧,難道小孩變壞了?兩個方法改正負面行為

孩子的很多負面行為,其實並非真的出於“惡意”,而是因為心理尚未完全發育、自理能力不足所導致。下次,孩子如若又有了負面行為,爸媽先不要勃然大怒,試著聆聽、理解孩子的心裡話,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